七年级上册《西游记》名著阅读阅读情况检测
一、选择题
下面关于孙悟空称呼的由来,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弼马温——被招安后,玉皇大帝授给他的官职。
B.齐天大圣——回到花果山后,接受众神仙膜拜时所称。
C.行者——探水帘洞成功,众猴拜他为王时对他的称呼。
D.斗战胜佛——取经成功后,如来佛授给他的品职。
《西游记》是一部有趣的小说,围绕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主线,讲述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小说中下面角色出场的顺序,依次是
A.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
B.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白龙马——沙僧
C.唐僧——孙悟空——白龙马——沙僧——猪八戒
D.孙悟空——唐僧——沙僧——猪八戒——白龙马
《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一回写到佛祖与大圣打赌。下面对大圣在“赌”的过程中所作所为概述有误的一项是
A.大圣跃上佛祖手心一路前进。
B.大圣在五根肉红柱子中间一柱上写道“齐天大圣,到此一游”。
C.大圣将五根肉柱化作五座联山。
D.大圣在柱子根下撒了一泡尿。
下列对名著《西游记》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
A.《西游记》中多次出现了真假之辨,包括真假猴王、真假唐僧、真假公主。
B.孙猴子在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唐僧为他取名孙悟空。
C.猪八戒这一形象既体现出勇敢、抗争和向往自由一面,也有平庸、喜欢和稀泥、打圆场的一面。
D.铁扇公主不借扇给孙悟空的主要原因是孙悟空请来了南海观音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他们之间因此而结仇。
下列有关《西游记》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黄眉老佛原本是东来佛祖笑和尚弥勒佛的童子,他趁佛祖不在家时,偷了金钹、紫金葫芦两件宝贝,下界成精。
B.孙悟空在朱紫国行医,因国王不见生人面,悟空便悬丝问诊,在尾上拔了三根毫毛,变作三条丝线。
C.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过比丘国,发现国王被妖魔所缠,身染重病,昏庸的国王听信妖言,治病要用一千多个女孩的心肝做药引。
D.在车迟国,虎力、牛力、羊力三个妖精因祈雨救旱有功做了国师,国王敬道灭僧。孙悟空与三个妖精斗法,一一挫败他们,使它们现出了原形。
下列关于名著《西游记》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鹰愁涧收了白龙马,高老庄收了猪八戒,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师徒历尽磨难,取得真经。
B.悟空得知“弼马温”只是个小官时,气愤至极,打伤太白金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C.《西游记》的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D.“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的故事中,孙悟空第一次上门借扇碰壁后,他使出一贯手段钻到铁扇公主肚中要挟她,但被她用假扇骗过。
二、基础填空题
名著导读。
“三调芭蕉扇”是《西游记》中—个精彩情节,在第三次借扇过程中,孙悟空假扮 骗得真扇。返回的路上又被这个人假扮 骗回了真扇。
沙僧也叫 ,原为天宫中的 被贬下界,在 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 。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中,“白骨夫人”先后化身为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儿、 、 ;但都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最终被打翻在地,断绝了灵光。
白龙马原是 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 。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 上。
请根据文段提示回答。
那洞门里有两个女童,闻得声音开了门,见是牛魔王嘴脸,即入报“奶奶,爷爷来家了。”
那罗刹听言,忙整云鬟,急移莲步,出门迎接,这大圣下雕鞍,牵进金睛兽;弄大胆,诓骗女佳人。罗刹女肉眼,认他不出,即携手而入。(选自 60 回)
这段文字叙述的是孙悟空 (填数字)调芭蕉扇中的情节,罗刹女不愿意借出真扇的原因是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道:“师父莫念了!有甚话说了罢!”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耳听善言,不堕地狱。我这般劝化你,你怎么只是行凶?把平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此是何说?”行者道:“他是妖精。”唐僧道:“这个猴子胡说!就有这许多妖怪!你是个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
(1) 选文出自古典名著《 》,作者是明朝小说家 。
(2) 选文是这部作品中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 。
三、能力提升练习
结合《西游记》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唐僧见他(行者)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选自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唐僧因何事写下“贬书”?唐僧如此绝情,悟空后来又因为什么回到唐僧身边,重返取经路的?
。
请结合下面三则有关《西游记》的摘录,推测吴承恩写这部小说的意图。
【摘录一】
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①。
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
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息。
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
——节选自吴承恩《二郎搜山图歌》
注:①“猿鹤”“沙虫”分别比喻高尚之士和卑劣小人。
【摘录二】
吴承恩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性格聪慧,下笔立成诗文,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不久因看不惯官场的黑暗愤而辞官,贫老以终。他认为社会现实的丑恶,原因就在于统治者用人不善,让“五鬼”“四凶”那样的坏人当道。
【摘录三】
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行者道:“你这个呆 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呵,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一回)
(1) 选文中的“行者”又称“美猴王”,请说说“美猴王” 的称号是怎么得来的。
(2) 八戒为了让行者救唐僧采用了什么计策?从中能看出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行者道:“这个何难?老儿你管放心,今夜管情与你拿住,教他写了退亲文书,还你女儿如何?”高老大喜道:“我为招了他不打紧,坏了我多少清名,疏了我多少亲眷;但得拿住他,要甚么文书?就烦与我除了根罢。”行者道:“容易,容易!入夜之时,就见好歹。”
三藏问道:“悟空,你去这一夜,拿得妖精在那里?”
行者道:“师父,那妖不是凡间的邪祟,也不是山间的怪兽。他本是天蓬元帅临凡,只因错投了胎,其实性灵尚存……,与老孙战了一夜。适才天色将明,他怯战而走,把洞门紧闭不出。老孙还要打开那门,与他见个好歹,恐师父在此( )盼望,故先来回个信息。”
三藏道:“悟空,你既是与他做了一场,一发与他做个竭绝,才见始终。”
行者道:“我才试他一试耍子,此去一定拿来与你们看。且莫( )。”叫:“老高,你还好生管待我师父,我去也。”
A 道:“你这猴子……,怎么来到这里,上门子欺我?莫敢是我丈人去那里请你来的?”行者道:“你丈人不曾去请我。因是老孙改邪归正,弃道从僧,保护一个东土大唐驾下御弟,叫做三藏法师,往西天拜佛求经,路过高庄借宿,那高老儿因话说起,就请我救他女儿。”
A 一闻此言,丢了钉钯,唱个大诺道:“那取经人在那里?累烦你引见引见。”行者道:“你要见他怎的?”A 道:“我本是观世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教我等他,这几年不闻消息。今日既是你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
行者道:“你莫诡诈欺心软我,欲为脱身之计。果然是要保护唐僧,略无虚假,你可朝天发誓,我才带你去见我师父。”A 扑的跪下,望空似捣碓的一般,只管磕头道:“阿弥陀佛,南无佛,我若不是真心实意,还教我犯了天条,劈尸万段!”
行者又拔了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即变做一条三股麻绳,走过来,把手背绑剪了。A 真个倒背着手,凭他怎么绑缚。却又揪着耳朵,拉着他,叫:“快走!快走!”
A 道:“轻着些儿!你的手重,揪得我耳根子疼。”行者道:“轻不成,顾你不得!只等见了我师父,果有真心,方才放你。”他两个半云半雾的,径转高家庄来。
顷刻间,到了庄前。行者拑着他的钯,揪着他的耳道:“你看那厅堂上端坐的是谁?乃吾师也。”那高氏诸亲友与老高,忽见行者把 A 背绑揪耳而来,一个个( )迎到天井中,道声“长老!长老!他正是我家的女婿!”
A 走上前,双膝跪下,背着手,对三藏叩头,高叫道:“师父,弟子失迎,早知是师父住在我丈人家,我就来拜接,怎么又受到许多泼折?”三藏道:“悟空,你怎么降得他来拜我?”行者才放了手,拿钉钯柄儿打着,喝道:“呆 子!你说么!”
A 把菩萨劝善事情,细陈了一遍。三藏大喜,便叫:“高太公,取个香案用用。”老高即忙抬出香案。三藏净了手焚香,望南礼拜道:“多蒙菩萨圣恩!”那几个老儿也一齐添香礼拜。拜罢,三藏上厅高坐,教:“悟空放了他绳。”行者才把身抖了一抖,收上身来,其缚自解。
A 从新礼拜三藏,愿随西去。又与行者拜了,以先进者为兄,遂称行者为师兄。
(节选自《西游记》,有删改)
(1)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欣然 忧愁 疑虑 B.疑虑 欣然 忧愁
C.疑虑 忧愁 欣然 D.忧愁 欣然 疑虑
(2) 文段讲述的是唐僧和孙悟空收服 的故事,A 随唐僧去西天取经,几经劫难,因挑担和保护唐僧有功,成了正果,被佛祖封为 。
(3) 文中的画线句子体现了孙悟空怎样的性格特点?
你莫诡诈欺心软我,欲为脱身之计。果然是要保护唐僧,略无虚假,你可朝天发誓,我才带你去见我师父。
(4) 选段中,孙悟空对 A 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5) 有些人认为 A 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又爱占小便宜,如果没有他,西天取经之路将会更加顺利。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西游记》整本书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BBCABB
7. 牛魔王;猪八戒
8. 悟净;卷帘大将;流沙河;金身罗汉
9. 八旬老太;念经老公公
10. 西海龙王;八部天龙广力菩萨;擎天华表柱
11. 二;罗刹女与孙悟空有夺子之仇
12.
(1) 西游记;吴承恩
(2)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13. ①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责怪悟空滥杀无辜。②悟空心中挂念师父,师父有难(被黄袍老怪变成老虎)。八戒求情(采用激将法)。
14. 作者的目的是以虚幻的故事情节讽刺当时社会黑暗,“五鬼”“四凶”之类的当权者腐朽无能。同时也表现了作者追求“猿鹤”崇高的精神世界。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用斩邪刀(笔)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所以他自言书名为“志怪”,其实不仅写鬼,更是记录“人间变异”,目的是引起世人的“鉴戒”。
15.
(1) 石猴与其他猴子一起在山涧中洗澡,想研究涧水的源头,上山一看,是瀑布。猴子们说:“谁能进去又出来,不伤身体,就是我们的大王。”石猴进去又出来,毫发未损,还为其他猴子找到了安家的地方,被猴子们尊称为“石美猴王”,后来将“石”字隐去,称“美猴王”。
(2) 激将法。八戒:粗中有细,善于对症下药;憨厚又懂得用计谋。
16.
(1) C
(2) 猪八戒(八戒、猪刚鬣、猪悟能);净坛使者
(3) 体现了孙悟空机智、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
(4) 因高老向唐三藏和孙悟空求助,所以最开始的态度是敌对;听到八戒受菩萨点化要跟随唐僧前往西天拜佛求经的话后,对他的态度是半信半疑;八戒拜师并称孙悟空为师兄后,态度逐渐转为信任。
(5) 示例一:同意。猪八戒身上有很多缺点:他贪吃懒惰,在高老庄一顿早饭要吃百十个烧饼才饱;他贪图女色,黎山老母和观音、普贤、文殊三位菩萨变成美女来考验师徒四人,其余三人不为所动,只有猪八戒心意动摇,想要娶亲;他喜欢无事生非,挑拨离间,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节中,猪八戒在旁挑拨,致使唐僧不相信悟空的辩白。
示例二:不同意。猪八戒虽然缺点众多,但也有很多优点。他吃苦耐劳,在荆棘岭他为师父扒开荆棘开道;他聪明机智,孙悟空被赶走后,唐僧、沙僧被黄袍怪抓走,他求助悟空却被拒绝,聪明的八戒用激将法,谎称妖精咒骂悟空,促使悟空出山解救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