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10 14:4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10页的例5、“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7题。
1.能运用计算经验和法则,主动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能用简便方法正确计算;能体会连乘计算里的简单规律。
2.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并能正确计算。
3.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主动去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简便方法。
积末尾的“0”的处理。
课件。
▍流程一:谈话引入
1.口算
口算后随机抽取几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进行口算的。
2.揭题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流程二:交流共享
1.出示例5主题图
(1)分析题意。
提问: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整理信息:每个足球32元,买30个这样的足球。
要求的问题:要用多少元?
提问:可以怎样列式?
指导回答并板书:32×30或30×32
师:观察这个算式,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末尾有0)
引入:这道算式也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它特殊在乘数的末尾有0,这样的算式可以怎样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揭示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探究算法。
提问:你能先估一估吗?(把32看成30,30×30=900,大约是900)
追问: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算出32×30的积呢?(口算或笔算)
【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活动要求:
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算出结果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使用的不同算法。学生交流算法。
预设1:用口算。
先算出32乘3的积,再在得数后面添上一个“0”。
列式为:32×3=96 32×30=960
引导:口算时,把30看成3个十,32乘30就是32乘3个十,所以先算出32×3=96,这里的96就表示96个十,即960。
预设2:用竖式计算。
引导:第一种算法:先用32乘30个位上的0得0,再用32乘30十位上的3得960,0+960=960。
(3)优化算法。
①谈话:计算32×30时,同学们有的用口算,有的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样都可以,老师想介绍一种简单的列式计算方法给同学们。
教师边讲述边板书。
第一步:列竖式。因为个位上0乘32还得0,所以这一步可以省略。这样就先算32×3,列竖式时可以让3与32中的2对齐,把30中的0写在后面。
第二步:计算。先算两位数乘一位数32×3得96,再在积的末尾加上0。注意乘数末尾有一个“0”,那么积的末尾也只能加上一个“0”。
第三步:检验。这样的计算方法对不对呢?我们不妨与前面计算的结果对照一下,得数相同吗?
②(教师指着两种不同的方法)
提问:你们喜欢用哪种方法列式计算?为什么?
生:喜欢第二种,因为方法简便。
师:计算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你觉得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呢?
生1:计算时,用一个乘数与另一个乘数“0”前面的数相乘。
生2:乘完以后,不能忘了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③小结: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教学“试一试”
出示算式:40×53=
学生列竖式计算,汇报交流,并指名板演。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计算方法:
师:仔细观察,哪一种计算方法更加简便?
学生得出:第二种。
说明:乘数是40,要先用53乘0前面的“4”,所以列竖式可以调换乘数位置,把53写在上面,这样计算方便一些。
提问: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比较简便?
学生交流反馈,教师小结:列竖式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把两位数放在上面,整十数放在下面,可以把0前面的数相乘,0不参加计算,有几个0落下,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流程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在教材上完成计算,指名板演。
交流:第一小题是怎样算的?(检查过程,确认结果)
提问:第二小题中乘数50末尾只有一个0,而积1800的末尾为什么有两个0?
生:第一个0是6×5=30 中30的0,第二个0是乘数末尾的0。
说明:像这样的计算,要分清哪个0是乘得的0,哪个是添上的0。两个0不能混淆。
交流:第三小题是怎样算的?这是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计算,和今天的计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说明:不管是以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还是今天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只要乘数末尾有0,都可以用0前面的数相乘,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这样算比较简便。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用课件逐题出示竖式,先让学生观察,再判断,并说说对错。
交流:哪些题计算错误?错在哪里?你是怎样改正的?(呈现学生改正的题)
说明:乘数末尾有0的计算,不能遗漏在末尾添上0;用简便方法要注意竖式的写法,还要注意当0前面的数相乘得0时,要明确哪个是乘得的0。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分三组完成计算,指名板演。
说明:连乘计算可以一步步依次计算,计算过程中需要笔算的可以在横式下面列竖式,能口算的要口算出结果。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边做边思考:每组题的乘数和积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你能发现每组题之间的关系吗?
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明确:它们的乘积是一样的;一个数连乘两个数,可以先算出后两个数的积,再和第一个数乘。
学生独立计算,再比较每组题的得数,看看与原先的想法是否一致。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并说说是怎样列式的。
6.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1)学生说明题意。
学生列式计算,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
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结果是多少?
(2)提问:你还能根据什么条件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口答列式,教师板书算式和得数。
▍流程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一 两位数乘两位数
6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思想 学生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方法。把以前几节课学习的整十数乘一位数及整十数乘整十数作为本节课学习的铺垫。两位数乘整十数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情况,通过这样的复习安排,一方面为了通过再现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另一方面为新内容做铺垫和分散难点。旨在希望学生学会方法,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
设计思想 先让学生根据情境图列出算式,再启发他们思考计算的方法。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逐步明确估算、口算、笔算的多样化算法,再突出竖式计算的特殊性——乘数末尾有0,从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出竖式计算的简便算法。既有利于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感受知识的连续性。介绍竖式的算法时,重点研究乘数末尾有0时,0在积中的位置,便于学生在计算中运用。
设计思想 及时巩固练习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想想做做”第1~5题是计算,第6~7题是解决问题。计算层层递进,最基础的笔算——连乘计算——乘法计算的题组练习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在掌握算法的基础上自我纠错,体会连乘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解决问题做题时先让学生分析题意,找出条件问题及数量关系,再独立列式。通过计算与解决问题的结合,帮助学生熟练算法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