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2)》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复习(2)》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10 14:4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6~17页的第8~15题和“思考题”。
1.使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乘法计算的一些规律,并根据规律填写算式的得数,能说明解决一些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思路,正确地列式解答。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一些乘法计算规律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等思维能力,进一步感受实际问题数量之间的联系,加深对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充满规律,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感受学习数学的作用。
探索乘法计算的一些规律和解决两步实际问题。
发现乘法计算的一些规律。
课件
▍流程一:引入课题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复习过程中,能通过计算、比较,发现乘法的一些规律;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流程二:计算发现
1.做复习第8题
让学生口算、填表,然后交流、呈现结果。
(1)引导:小朋友从左往右看,把右边每栏的乘数和得数都与左边的比较,看看是怎样变化的,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发现了和同桌同学说一说。
交流: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交流。
结合交流引导比较:一个乘数不变,往右看另一个乘数和积逐次变化,明确另一个乘数乘几,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指出:大家通过计算和比较,发现在乘法里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比如5×20=100,把乘数5乘2变成10,积就等于原来的100乘2得200;把乘数5乘4变成20,积就等于原来的100乘4得400。这是积的变化的一条规律,但乘数乘的这个数不能是0。
(2)引导:如果从右往左看,把左边的每栏乘数和得数都与右边的比,看看是怎样变化的,又能有什么发现呢?比一比,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结合交流,选择左边的和右边的比较,明确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除以几,积就等于原来的积除以几。
指出:从右往左看,可以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除以几,积就等于原来的积除以几。比如80×20=1600,把乘数80除以2变成40,积就等于原来的1600除以2得800;把乘数80除以8变成10,积就等于原来的1600除以8得200。这是积的变化的另一条规律,这里被除数除以的数也不能是0,因为除数为0没有意义。
2.根据每组第一题的积直接填写得数
出示:
2×35=70 28×50=1400
4×35=( ) 14×50=( )
8×35=( ) 14×25=( )
指名学生说出得数并填写呈现,说说是怎样想的。
说明:根据积的变化的规律,可以观察乘数怎样变化的,直接写出有联系的另一个乘法算式的积。
3.做复习第9题
(1)出示一组题,明确题意是乘数20不变,一次计算每个数乘20的积,让学生计算、填写得数。
交流得数,板书填写。
提问:比较一下乘数的大小和积的大小,有什么发现?
指出: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的变化,积就随着变化;另一个乘数大积就大,另一个乘数小积就小。有小朋友还联系前面的计算发现,5×20=100,15是5的3倍,乘20的积就是300;25是5的5倍,乘20的积就是500……这样的发现真棒!
(2)出示第二组题,让学生按题意计算、填写得数。
交流得数,板书填写。
(3)引导:把这里的计算与第一组题比较,每个算式的得数都不同在哪里?为什么相应的算式得数都多20?
提问:那15×20+20可以看成多少个20相加,得数是多少?
25×20+20和35×20+20呢?
4.做复习第10题
让学生按题组计算,填写得数。
交流得数,板书填写。
提问:每组算式得数有什么特点?从第一组算式中你发现什么?(引导发现16和4×4的关系)
说明:一个数连乘两个数4和4,等于这个数乘这两个数的积16。
提问:后两组算式的结果为什么也分别相同?你能联系算式解释一下吗?最后自己总结一下算理。
5.做复习第11题
(1)出示第11题。
引导:请小朋友先观察每组算式的变化,根据前三道式子想想各有什么规律,再在括号里填数。如有困难,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商量,完成填空。
学生讨论、填空,教师巡视、辅导。
(2)交流:第一组是怎样填的?(呈现结果)最后一道可以怎样填?
(板书:37×24=888 37×27=999)你发现这一组题里有什么规律?
(3)交流:第二组是怎样填的?(呈现结果)最后一道你填的哪两个数?
(板书:13×56=728 13×63=819)在这组题里是按怎样的规律填的?
▍流程三:解决问题
1.做复习第12题
让学生找出题里的三个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提问:从条件想起,这道题可以怎样想?还可以怎样想?
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方法独立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和得数)有什么不同算法吗?(板书)
这里第一种解答方法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第二种解答方法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2.做复习第14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检查解答方法,有错的订正。
提问:根据条件和求出的问题结果,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提出的问题)
3.做复习第15题
(1)出示第15题
提问:请阅读第15题,这里告诉了什么条件,从图上又能知道什么?题里要求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引导: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第(1)、(2)这两个问题呢?自己想一想,和同桌说一说,再按你的方法解答,并在图上用“﹒”表示向北走到的大概位置。
提问:第(1)题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得数,说明位置)
第(2)题的大概位置在途中是怎样表示的?(在到烈士陵园大约一半的地方用“﹒”表示)为什么在大约一半的地方用“﹒”表示?
(2)能解决“离烈士陵园还有多少米”这个问题吗?
让学生列式解答。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板书算式、得数)
说明:从2000米里减去已经行走的1050米,剩下的就是离烈士陵园的米数。
▍流程四:总结拓展
1.总结交流
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引导交流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归纳、小结。
2.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尝试填数,有困难的在小组里讨论填写方法。
交流:你完成填数了吗?说说你的填法。
结合交流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左题:根据积的个位,上面乘数个位应该填7;而27乘“5”才是130多,乘数十位上应该填“5”。这样就能算出其他各个数位上的数。
右题:根据积的个位上的3,可知道乘数个位上应该填7,这样乘数十位上就应该填“2”,然后可以填出其余各数。
一 两位数乘两位数
10 复习(2)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思想 先让学生自主观察、填表,根据表格思考“你的发现是什么”,由此归纳出乘法运算中积随乘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有利于加深对乘法运算过程和特点的认识。结合练习第8题,适当拓展,考查学生对总结出的规律的掌握,同时也是进一步巩固的过程。
设计思想 第12~13题复习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类题型的特点,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能力。第14题先让学生解决书上提出的问题,再根据已知条件和已经求出的答案提出不同的问题,有助于培养问题意识及选择、组合信息的能力。第15题是一道综合题,涉及方向、时间、长度相关知识,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突出数学问题的综合性和数学知识的应用特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