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九》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九》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10 14:5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2页的练习九第1~6题。
1.深入体会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不同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常用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形成技能。
2.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利用公式以及其他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积累估测长度和面积的经验,加深对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4.在练习中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交流与表达的能力。
加深对面积单位、面积公式的理解与运用。
灵活选择面积单位和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课件。
▍流程一:回顾知识
1.引导学生对面积单位和面积公式进行简单的回顾。
提问:在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2.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面积单位及其进率、面积公式的由来。
要求:按顺序回答,一人先发言,其余同学进行补充,最后一人进行总结,并在全班汇报。
3.小组代表汇报,其他小组派代表进行点评、补充和提出建议。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面积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面积公式。
▍流程二: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1题。
出示练习九第1题。
(1)要求: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总结方法:从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可以乘它们的进率,从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可以除以它们的进率。
(4)补充:124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厘米
4平方米5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汇报:1240平方厘米里最多有12个100平方厘米,可以换成12平方分米,剩下的40平方厘米不满1平方分米,所以1240平方厘米=12平方分米40平方厘米。4平方米可以换算成400平方分米,再加上5平方分米,就是405平方分米。
2.完成练习九第2题。
要求: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提问:在填写单位名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小结:首先要注意需要使用的是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再选择大小合适的单位。
▍流程三: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练习九第3题——解决问题。
出示第3题,读题后独立完成。
提问:这道题中你一共解决了几个问题?分别是哪几个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归纳:解决了这个正方形的面积问题和周长问题,同时进行了面积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出示比较题:给一张方桌配一块边长90厘米的正方形台布,这块台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台布的四周一圈花边,长多少分米?
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小结:两道题的条件相同,问题都问了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但第一题中要先用厘米作单位,再换算。第二题中只要求最后用分米作单位。因此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可以先计算,再换算,也可以先换算,再计算。
2.完成练习九第4题。
出示第4题。
要求独立理解题意,并解答。
提问:两个问题分别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
小结:在解决有关长方形的实际问题中,要善于把需要解决问题转化为和长方形相关的知识,再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3.完成练习九第5题。
出示第5题,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或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并归纳出数量关系式。
出示对比题。
王大爷有一个长方形果园,长40米、宽25米。如果每棵桃树占地5平方米,王大爷需要购买多少棵桃树苗?
在学生尝试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此题和第5题进行比较,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流程四:实践活动
1.谈话:昨天,我们用卷尺测量了学校的一些场地。如果没有卷尺,还可以怎样估测学校篮球场的面积呢?
2.小组内想讨论,再交流想法。
引导学生回顾:目测法,步测法等常用的估测方法。
3.根据学生的讨论确定并出示测量步骤。
(1)先测量自己的平均步长。
(2)利用步测法测量出篮球场的长和宽。
(3)计算出篮球场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4.学生活动。
5.汇报测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反思。
▍流程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六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7 练习九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思想 在每个练习中对前几节课进行回顾,帮助学生逐渐养成每个阶段进行回顾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也为今天的练习做好知识准备。
设计思想 这两道题都是本课的最基础练习,因此在课堂中都采用了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批改的方式,用以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关注方法上的总结。补充题仅作为一种渗透,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
设计思想 三道解决问题的练习帮助学生区分了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区别,单位之间的换算。但仅仅有书上的三道题还不够,因此在第1题和第3题中分别出示了补充题或对比练习,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丰富他们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和掌握。
设计思想 在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自己思考,根据已有的经验确定测量的方法、步骤,并进行实施,在这一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后的数据汇报,主要需要反思为什么每个人测出的结果差距比较大,引发学生对测量误差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