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三》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10 14:5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25页的第1~6题、第8题和“思考题”。
1.加强对千米和吨的认识,知道千米和吨作单位时适用的对象和背景;能利用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换算,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长度单位千米和质量单位吨,能体会千米和吨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进一步认识千米和吨。
1.掌握单位间的换算。
2.正确运用千米和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生课前查阅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的长度。
▍流程一:导入课题
提问: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和质量单位?(板书:千米 吨)
谈话: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千米和吨,今天我们上一节千米和吨的练习课,希望大家能够在练习中查漏补缺,进一步加强对千米和吨的认识。
▍流程二:梳理回顾
1.提问:你知道关于千米和吨的哪些知识?
引导:我们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并请你按照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说教师补充板书)
引导:我们学习过哪些质量单位,请你按照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吨、千克、克)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怎样?(学生说教师补充板书)
指出:长度单位中除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其他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质量单位中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2.提问:长度单位中你能具体举例说明它们大概有多长吗?或者比画一下。质量单位中,你能举例说明什么物体具体有多重吗?
3.小马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
周末,我和小明约好去离家3米的动物园参观。我一起床走了5分钟到卫生间,在牙刷上挤上2千克牙膏开始刷牙,并喝了一杯250千克的牛奶、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我吃完早餐,坐了10小时公交车到了动物园,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呀!有重45吨的小羊,4千克的大象,80克的熊猫,真可爱!我们还看到一辆载满约4克粮食的大货车正在动物园门口卸货呢!
引导:说一说,你觉得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么改?
明确:从家到动物园3千米,走了5秒钟到卫生间,用了2克牙膏,喝了250克的牛奶、吃了一个400克的面包,坐了10分钟的公交车,看到重45千克的小羊,4吨的大象,80千克的小熊猫和满载4吨的粮食。
▍流程三: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填完后让学生读一读。并说明原因。
提问:为什么恐龙用“吨”,而稻谷用“千克”呢?为什么颐和园的长廊用“米”,青藏铁路的全长用“千米 ”?
说说你对千克和吨的感受。你是怎么判断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什么情况下用吨的呢?千米和米呢?
最后集体订正,对于有错的学生让其说明错误原因,并纠正。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1)忆一忆:米和千米、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
(2)填一填:让学生将结果填入括号内。
(3)说一说:交流数据并显示结果,选择两道题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说明:可以根据单位之间的进率推算出结果,比如5吨等于多少千克,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所以5吨就是有5个1000千克是5000千克;9000千克等于多少吨,根据进率是1000,所以9000里面有9个1000千克,就是9吨。
(4)要求:在○里填上“<”“>”“=”。
500米○5千米 7吨○7000千克 9千克○1吨 2千克○2000克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并呈现结果。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1)让学生看图、读题。
提问: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学校、少年宫和体育场的位置分别是怎样的?
(2)让学生列示解决教材上的问题,并反馈。
4.完成练习三第4题
(1)先出示图,让学生读题,并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
(2)让学生列式,并说明列式的理由。
▍流程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5题
先让学生读题,和同桌说一说能不能一次运完,说明结果。
然后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说解题依据。
说明: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乘法估计,把每台看作800千克往大里估,一共才4000千克,4000千克是4吨,所以能一次性运完。
2.完成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看懂题意,了解题中所提供的信息,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然后让学生列式解答,再组织交流。
3.完成练习三第8题
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课前了解到的黑龙江、黄河、长江和珠江的长度。
提问:为什么这些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
并填写表格,再指名汇报。
4.完成“思考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填表。
提问:如果用这两辆货车每次正好装满,各要运几次?你有哪些安排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有什么不同的安排吗?
最后指名汇报结果。
说明:一个一个地举例,可以把每种安排都清楚地找出来,不遗漏不重复。
▍流程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2.布置作业,练习三第7、9题,“你知道吗”。
练习三
二 千米和吨
3 练习三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思想 让学生自己主动回忆本单元的知识,更利于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复习并梳理的习惯。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所有学过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帮助他们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教师特别说明长度单位之间除了千米和米之间进率是1000之外,其他都是10,加深明确长度单位及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每个单位的实际运用,以便更好地内化知识,进行实际运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度单位概念及质量单位概念。
设计思想 用一篇数学日记切入,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今天的练习环节,使得学生体会到错误地使用单位的可笑,更加深刻认识到各单位的运用要合适,这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各单位的实际运用。
设计思想 这几题都是较为简单的基础题型,但也是学生易错题型,特别是单位换算。于是,在设计中教师加入了类似的“在○里填上‘<’‘>’‘=’”这类题型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单位大小、单位换算之间的理解。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