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3页的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6题。
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掌握10乘两位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理解其中的算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在主动对探究的算法进行猜想时,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在具体的计算问题中,提高主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经历探究的过程,体会计算中的奥秘和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掌握10乘两位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理解其中的算理。
理解算理,并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流程一:激趣导入,唤起旧知
1.激趣导入:(出示三幅找不同的图)火眼金睛的游戏: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最多你能找到几处不同?
总结:数学是门很严谨的学科,也很有趣,刚才大家体验了图片信息中细节上的差别,其实这种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从图片或文字中找到关键的信息是一种能力,看来咱们班的同学这方面的能力很强哦!
2.从下面给出的这些数字信息中,你能找出相同之处吗?
20×5 34×2 20×4 3×30
50×2 6×30 40×6 60×3
都是整十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一起来算一算吧!抢答!
▍流程二:自主探究,感受新知
1.课件出示例题的主题图
李叔叔培育出了一批新品种的菜椒,送去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一起分享,请你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十箱菜椒,每箱12个)
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有十箱菜椒的?
出示文字条件信息:李叔叔培育出一批新品种菜椒,送给敬老院10盒,每盒12个。送给敬老院多少个?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2×10
2.探索12×10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1)要求10箱有多少个,可以先算9箱多少个,再加1箱的12个,就是10箱有多少个。
12×9=108(个) 108+12=120(个)
(2)先算5箱多少个,再乘以2,就是10箱有多少个。
12×5=60(个) 60×2=120(个)
(3)把每箱12个分成10个和2个,先算10个10个是100个,再算10个2个是20个,一共是120个。
10×10=100(个) 2×10=20(个) 100+20=120(个)
(4)还可以12×1=12(个) 12×10=120(个)
出现第(4)种时追问:你为什么先不看“0”?
比较:这几种算法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说一说理由。
总结:通过以上的四种算法都可以算出10箱菜椒一共120个。
(板书)答:送给敬老院120个。
3.教学“试一试”
(1)如果用大一些的纸箱来装这些菜椒,就可以给敬老院送去的更多,同样是10箱,每箱你打算装多少?同桌互相说一说,并要把结果告诉大家哦!
由学生自己补充条件,并请另外的学生帮助他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2)送给敬老院( )箱,每箱( )个,一共有多少个?
你能补充条件使它成为一个两位数乘整十数的题目吗?四人小组互相提,互相解决。
总结:你认为两位数乘整十数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小结:两位数乘整十数,可以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两位数,再在得到的数末尾写1个0。
4.实际运用
像这样的口算在生活中哪里会运用到呢?
出示例2:根据称出的结果,你能想到什么?
怎样知道这60袋的总重量?到底按哪种产量计算才最合适呢?你会估算王大伯去年大约一共收获蒜头多少千克吗?说给同桌听一听
板书:30×60=1800(千克)
说一说你的想法。如何计算?
▍流程三:多层训练,深化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看来同学们找到了计算的诀窍,让我们一起来想想练练吧。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相互交流,反馈改正。
师:你是怎样算每组题的第2小题的?(看第1小题就知道了第2小题的答案。)那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归纳:先按一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算,再在得到的数的末尾添写1个0。
总结:那也就是说你们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时都是借助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来思考的。
(2)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在算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再看一看,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像这样整十数乘整十数的题目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3)你能根据“3×7”编一道像这组题目一样的算式吗?
①指名编,板书学生编题。
②同桌两人一人出题,一人改编。
③小结:不管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我们在计算时只要先将0前面的数相乘,再把不看的0补在乘积后面就可以了。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观察统计表,提问: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3)小结:已知每份的数量和有几份的数量,求一共的总数量,用乘法计算。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4.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
观察两道题,有没有相同之处?挑选一题完成。
5.男女对抗赛
说明:采用大球碰小球的形式随机训练。大球上的数固定,小球上是不同的整十数,碰时随机打乱。
第一轮:男生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题目,女生算整十数乘整十数的题目。
第二轮:女生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题目,男生算整十数乘整十数的题目。
第三轮:自由选择题目算。
▍流程四:归纳总结,反思评价
回顾探索和发现算法的过程,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还有什么疑问吗?
一 两位数乘两位数
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思想 新课标要求教学须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从整十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入手,便于学生回忆计算方法形成的过程;同时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感受到计算的教学也充满着趣味,在观察中体会筛选出关键信息的过程。
设计思想 从图片信息入手,让学生在观察中筛选出关键信息,进而出示题目,有利于学生提高读图能力,为后面四年级解决问题中画图的策略学习做好最初的铺垫。
设计思想 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解题策略和算法,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有效感受和体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应与计算并行。同时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过程,要尽量尊重学生原有的计算经验,要求他们说清计算思路,优化的过程中不急于得出最终结论,要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计算中不断感知某种计算策略的优势,这样的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设计思想 练习的及时巩固采用学生自主出题的形式,在相同的情境中,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本质,学生自己出的题包含的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类型更广,学生得到的练习机会就越多。
设计思想 将估算与生活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学生更易感受到估算的价值,方法的呈现交由学生讨论完成,更能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设计思想 本题是以题组的形式出示的,但仅仅从相同点、不同点两方面去观察是有些单薄的,因此第一步用一个问题让学生得到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一般办法,第二步的引导要更加细致,目的是开阔学生视野,由一般到普遍,清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技巧,特别要强调不看几个0,就要在积的末尾补几个0。学生的举例中不乏出现“300×70”“300×700”等现象。
设计思想 练习的设计强调开放,“想想做做”第5、6两题都是关于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方法类似,放在一起,学生在观察之后更容易找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本质方法。
设计思想 这几组对抗赛的安排对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当堂巩固计算技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有很大帮助。
设计思想 回顾的过程注重让学生反思,不仅仅是对具体内容的回顾,也可以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任何一点收获都值得肯定。课的最后留有此环节,便于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教师的及时肯定,也能促进学生好习惯的更快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