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临海书书生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起始考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书书生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起始考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0.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0 16:00:2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书书生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起始考试卷
一、积累。(20分)
1.(2022八下·临海开学考)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下面的题目。
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shū)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禄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托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街上行人摩肩接踵,(luòyì)不绝。
(1)给加点字注音
舳舻( ) 纤夫(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shū)   纽 (luòyì)   不绝
2.(2022八下·临海开学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由,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与苏洵、苏辙合称为“三苏”。
B.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春》《背影》均是他的作品。
C.《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
D.司马迁,字子长,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2022八下·临海开学考)古诗文名句默写。
(1)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2)   ,君子好逑。(《关雎》)
(3)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陶渊明《桃花源记》)
(6)日光下澈,   ,   ,俶尔远逝。(柳宗元《小石潭记》)
(7)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提出,要做堂堂正正的大丈夫就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   ,   。
(8)杜甫的《春望》一诗中,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表现作者悲苦沉痛心情的句子是:   ,   。
二、阅读。(47分)
4.(2022八下·临海开学考)阅读《傅雷家书》,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封信,简要概述信中的内容,并结合这封信与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感悟。
(2022八下·临海开学考)文学作品阅读。
父亲的刀子
田杕
我家西屋的窗台上,有一把刀子,一把锈迹斑斑的刀子。
西屋原本是我爷爷住的,爷爷去世后,就没人住了。我爷爷活着的时候,每年都要磨那把刀子,磨得锃亮锃亮的。其实,磨了也没有什么用,但他还是要磨。年轻时,爷爷用这把刀子杀过鬼子,伤过土匪。刀子是爷爷的骄傲啊!
砍头不过风吹帽,男子汉大丈夫活在世上,有仇报仇,有怨报怨。这句话,我爷爷经常挂在嘴边。爷爷骨头架子很大,个儿很高,真有三分梁山好汉的样子。
爷爷去世后,刀子很久没人磨,就锈了。
不过,现在,我正蹲在院子里,用一块月牙状的磨刀石,磨那把刀子。
刺啦刺啦……
一弯月牙悬于天际。清冽的月光淹没了我冰冷的目光,逐渐唤醒那把沉睡已久的刀子。
刀子啊,刀子!你只要在老歪身上,切上那么一道小小的口子,让火红的血液流上那么一小会儿,我们老田家的尊严就彻底复活了。我一边磨一边想。
老歪是县高中的门卫。那天,父亲骑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浑身都响的破自行车,顶着刀子般的西北风,满头大汗走了近三个小时,去给我送棉袄,却在学校门口,遇到了麻烦。那是父亲头一回进城。他一口浓郁的乡音,再加上有些紧张,说出来的话就很难懂了。恰好,那天值班的是老歪。老歪是个急性子,三句话没听完,就冲着父亲开了火。父亲也很着急,他害怕进不了门,送不了棉衣,于是就跟老歪争执起来,结果被老歪一拳打在鼻子上,当时,就摔在了地上。
我急匆匆地赶到大门口的时候,正看见父亲蹲在地上,满脸的血。我冲上去就要跟老歪拼命,却被同学死死地拽住了。同学说,老歪是练家子,你打不过他的。真的,我真的打不过他。老歪得有一米八多,浑身的腱子肉,满脸的粉刺,一看就不是善茬。我们经常看见他在传达室外,哼哼哈哈地练哑铃,做俯卧撑,打沙袋。老歪是他的外号,不是说他长得歪,而是说他脾气邪。
父亲身上一点也没有爷爷的影子,他身型瘦小,木讷拘谨,只是一个老实巴交的普通农民。因此,父亲那张血脸在我心底生了根长了刺,令我寝食难安。
放寒假了,在西屋的窗台上,我又见到久违了的刀子,于是就想起了爷爷,想起了他的那些英雄事迹和豪言壮语。
我磨了整整三个晚上,不是非得磨三个晚上不可,其实只要一个晚上就足够了,但我需要勇气,我在寻找爷爷当年的影子。面对强悍如斯的老歪,我——一个文弱书生,真的很需要勇气。
第四天晚上,我正准备继续磨刀子,然而,刀子却不见了。我问父亲。父亲嘿嘿一笑,说,刀子被大刚借走了,咱老田家不能吃亏,不是?很神秘的样子。大刚是横行乡里的一个二流子,据说很能打。
大刚很能打,又有刀子在手,而且又在暗处,定然能够马到成功。我的心渐渐放宽了。
开学后,发现校门口没了老歪邪恶的身影。我想,大刚肯定是得手了,老歪肯定是没脸再干下去,辞职了。父亲那张血脸,随着日益紧张劳累的学习,渐渐淡了。
放暑假了,在街上遇到大刚,问起老歪的事,他却矢口否认,说根本就不认识什么老歪。
回到家,问父亲,他笑笑说:当时怕你去跟人家拼命,骗你的。后来,我给教育局写了封信,再后来就不清楚了。
我再也没见过那把刀子,不过,我发现父亲也有自己的刀子,那是一把更加锋利的刀子。
(选自《时代文学》2015年第11期)
5.根据小说的情节,以父亲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的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学校门口) ①   
发展(家里,第四天) ②   
高潮和结局(家里,暑假) 父亲给教育局写了信,老歪离开了门卫的岗位。
6.第⑨⑩段中极力描写老歪身材高大、急性子、脾气邪,请指出这样写的作用。
7.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你只要在老歪身上,切上那么一道小小的口子,让火红的血液流上那么一小会儿,我们老田家的尊严就彻底复活了。
②父亲嘿嘿一笑,说,刀子被大刚借走了,咱老田家不能吃亏,不是?很神秘的样子。
8.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刀子”在老田家三代人手里不同的含义。
(2022八下·临海开学考)非文学作品阅读。
班级接到学校通知,要求出一期黑板报,内容是介绍全球新冠疫苗研发情况。现已收集了以下材料,但对材料分析没把握,请你参与,完成阅读研讨任务。
【材料一】
新冠疫苗研发,一场全球烧钱竞赛
为了和新冠疫情抢时间,各国政府、药企正在投入巨资加快新冠疫苗上市的进程。现在全球的共识是,新冠疫苗必须要在12―18个月里完成研发,开发出的疫苗同时必须具备大规模生产部暑能力,以便全球投放使用,这种速度要求是史无前例的。在人类历史上,麻疹疫苗的研发用了9年,埃博拉疫苗用了16年,脑膜炎疫苗用了41年。
目前新冠疫苗均处于临床一期试验。在中国,陈薇院士领衔的基于腺病毒载体的Ad5—nCoV目前进展全球最快,是全球首个启动二期临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种。其已于3月底完成了一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接种工作,并于4月9日开始招募二期临床试验志愿者,进一步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随着疫苗研发的推进,全球范围内的疫苗烧钱大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摘编自《华尔街见闻)2020年4月26日)
【材料二】
全球COVID—19(新冠病毒)候选疫苗研发情况图(截至2020年4月18日)
全球COVID—19候选疫苗研发进程
【材料三】
中国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日前发表论文,介绍了中国团队开发的一种新冠病毒候选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
这项临床试验由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和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朱凤才教授等人领衔的团队开展,参与试验的108名成年志愿者被分成不同组别接种了不同剂量的疫苗。陈薮指出,开发新冠病毒疫苗会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能够引发免疫应答并不一定意味着疫苗能够保护人们免受新冠病毒感染。最新成果“展示了新冠病毒疫苗开发的很好前景,但我们离这种疫苗达到让所有人使用的阶段仍有较长的路要走”。据悉,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
专家们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对于加快新冠疫苗攻关至关重要,不应将新冠疫苗研发视作一场竞赛。现在有很多关于年底前能否开始生产疫苗的争论,各方压力很大,但“我们所有人应清醒地知道,我们需要的是安全有效性得到验证和认可的疫苗”。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5月27日)
9.【问题】结合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麻疹疫苗的研发用了9年,埃博拉疫苗用了16年,脑膜炎疫苗用了41年。”这句话表明人类历史上研发疫苗成功并不容易,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
②“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说明我国新冠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可先期生产,投入市场给全球新冠肺炎患者使用。
③“我们所有人应清醒地知道,我们需要的是安全有效性得到验证和认可的疫苗。”专家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现在争论年底前能否开始生产疫苗没有意义,要有耐心等待,以确保研制的新冠疫苗真正安全有效。
10.材料二图表反映了全球新冠病毒候选疫苗研发情况,请你概括两条主要信息。
11.小舟觉得,材料一的标题并不恰当,你认为呢?请结合材料内容说出理由。
(2022八下·临海开学考)文言文阅读。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书》①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②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③,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注释】①《书》:指《尚书》。②其:指后唐庄宗李存勖。③数十伶入困之,而身死国灭:李存勖灭梁以后,骄傲自满,宠信乐工、宦官,李嗣源谋反,李存勖中流矢而死,李嗣源继皇帝位。
1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人恒过   
③满招损   ④谦得益   
1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入也/斯是陋室
B.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C.为天下笑/故不为苟得也
D.岂独伶人也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染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15.围绕“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话题,【甲】文提出了“   ”的观点,而【乙】文中的“   ,   ”也印证了 【甲】文中的这个观点。
16.【乙】文中哪句话阐明了要防微杜渐的道理?
三、写作(30分+卷面分3分)
17.(2022八下·临海开学考)写作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领悟,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zhú;qiàn
(2)枢;络绎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故答案为: (1)zhú qiàn
(2)枢 络绎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答案】A
【知识点】作家作品;《傅雷家书》
【解析】【分析】 A有误,苏轼字子瞻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3.【答案】(1)塞上燕脂凝夜紫
(2)窈窕淑女
(3)波撼岳阳城
(4)曲径通幽处
(5)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6)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7)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注意“燕脂”、撼、缤纷、佁的书写。
故答案为:
(1)塞上燕脂凝夜紫
(2)窈窕淑女
(3)波撼岳阳城(注意“撼”的书写)
(4)曲径通幽处
(5)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6)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7)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8)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直接性默写,根据上下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4.【答案】示例:如1954年10月2日傅雷写给儿子的家书,这封信是傅雷在傅聪消沉苦闷时写给他的。傅雷在信中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面对情绪上的跌宕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读了这封信,我首先想到了现在的一些父母,他们在孩子情绪低沉时,往往只是着急忧虑,不知道如何开解。傅雷的书信启发了我们的家长,应该学会宽慰孩子,鼓励孩子,引领孩子走出人生的低谷。另外,这封信也让我想到了自己,我平时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容易消沉,读了傅雷的家信,我知道了人生有顺利的时候,也有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要做到面对失败不自暴自弃,冷静地分析局势,争取下次做得更好;在成功时不骄傲,再接再厉。
【知识点】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傅雷家书》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和个性表达的能力。傅雷家书涉及面相当广泛,比如钢琴家是否应该优先研究乐理;比如社交中的注意事项,搔头的习惯务必革除,饭桌上切忌伸懒腰,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比如年轻人要以学业为重,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艺术家特别需要冥思默想,老在人堆里缺少反思的机会;比如青年人要注意修养,不要给人忘恩负义的印象;比如面向世界的青年人更应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李白杜甫有何区别,为什么杜可学李不可学,人间词话才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文学批评;比如钢琴演奏的注意事项,手特别是左手不能有塌下去的倾向,演奏时如何避免身体过多摇摆等等。解答此题可以从中选取一点,谈傅雷的教育对自己的启发,对家长启发。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和个性表达的能力。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答案】5.父亲与老歪发生争执,被老歪一拳打倒在地上;父亲怕“我”跟老歪拼命而惹出事来,故意说把刀子借给了大刚。
6.一是与父亲的身型瘦小、紧张、木讷形成对比,突出父亲被打的原因;二是为下文写父亲怕“我”去跟老歪拼命而给教育局写信的情节作铺垫。
7.①“彻底”有深透、完全而无所遗留之意,生动地表现了“我”要为父亲报仇的渴望(或:生动地表现了“我”要为田家找回尊严的渴望)。
②“神秘”有难以捉摸、高深莫测之意,形象地表现了父亲解决问题的智慧。
8.“有形的刀子,在骁勇的爷爷手里是保家卫国的工具,在年少气盛的“我”手里是复仇的工具;无形的刀子,在木讷老实的父亲手里则是处事的智慧。
【知识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需要对文本中故事的内容有整体的把握,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按谁的什么事的格式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上两个方面来分析。
(3)本题考查赏析句出中的关键词语。作答时,需要明确词语本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题目要求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
5.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掌握。文本中故事的起因是父亲与老歪发生争执,被老歪一拳打倒在地上,发展是父亲怕“我”跟老歪拼命而惹出事来,故意说把刀子借给了大刚。结局是父亲给教育局写了信,老歪离开了门卫的岗位。
6.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这两段文字突出了老歪身材高大、急性子、脾气邪,与父亲的身型瘦小、紧张、木讷形成对比,也点明了父亲被打的原因。这是内容上的作用。在结构上为下文写父亲怕“我”去跟老歪拼命而给教育局写信的情节作铺垫。
7.本题考查赏析句出中的关键词语“彻底”的本义是深透、完全而无所遗留。表现了我为父亲报仇的强烈渴望。“神秘”的本义是难以捉摸、高深莫测。表现了父亲的智慧。
8.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根据文本内容可知,爷爷和我的刀都指的是文中出现的有形的刀,爷爷用来杀鬼子,我想用来为父亲报仇。而父亲用智慧解决了问题,这种智慧就是父亲手中的刀。
【答案】9.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10.①全球共有100多个新冠病毒候选疫苗正在研发中。②目前疫苗研发有四个阶段,大多处在探索阶段,少量处在临床前阶段及一期临床阶段。
11.不恰当。因为标题信息与材料内容不一致。标题用形象化的语言,主要表达两个意思:一是“烧钱”指新冠疫苗研制耗费资金巨大却没达到预期效果,二是新冠疫苗研制是一场“全球竞赛”。而内容则主要介绍了目前新冠疫苗进展等情况,对研制耗资巨大却收益较少这一点也仅仅是猜测,并非现实情况。(从材料三专家的观点看,将新冠疫苗研发视作一场竞赛也不妥当。)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判断说法的正误。解答此题注意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或是将文中的句子与选项内容进行仔细比对。
⑵本题考查图表信息的转换。做图表分析题时要注意第一步就是整体阅读,明确题意,包括审题目要求、审图表标题和内容。第二步,横比纵比,寻找变化规律。第三步:表述时准确是前提,再注意精炼。
⑶考查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要思考体会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也考查分析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去思考作者想要呼吁表达是什么,顺着作者的思路去表达,要有的放矢,不可胡乱编造。
9.(1)正确。(2)有误,根据材料三中的“但我们离这种疫苗达到让所有人使用的阶段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可知本选项“说明我国新冠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可先期生产,投入市场给全球新冠肺炎患者使用”表述错误。
(3)正确。
10.阅读图表,分析其中的数据可知,目前处于已确认探索阶段的国家有五十多个,处于未确认探索阶段的国家有三十多个,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国家有十多个,处于Ⅰ期临床阶段的国家不足十个,从中可得出结论:全球共有100多个新冠病毒候选疫苗正在研发中。根据各个柱形的长短可知,目前疫苗研发有四个阶段,大多处在探索阶段,少量处在临床阶段及一期临床阶段。
11.结合材料内容可知,标题并不恰当。从标题本身来看,它强调有两个意思,“烧钱”强调的是研究新冠疫苗,耗资巨大,却暂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全球竞赛”强调的是全球各国都在加力研发疫苗,形成了你争我赶的态势。从材料内容来看,这则材料主要介绍的是目前我国疫苗研究的开展情况,对于是否烧钱之后却收效甚少,只是一种猜测,并没有得到客观验证。所以标题与材料并不契合,不恰当。
【答案】12.违反、阻挠;过失,这里是错误的意思;损失(损害);益处
13.D
14.①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②全天下的英雄好汉,没有谁能够跟他竞争。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或者“夫病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国于所福”)
【知识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
(5)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必须要在疏通文意,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分析。
1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①句意: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拂:违反、阻挠。
②句意:人常常犯错。过:过失,这里是错误的意思。
③句意:自满会招来损害。损:损失(损害)。
④句意:谦虚能得到益处。益:益处。
13.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这/判断动词;
B.用……的方法/……的原因;
C.被/做、干;
D.均为“唯独”的意思。
故答案为:D。
1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①重点词:拂,通“弼”,辅佐。恒,常常。句意: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②重点词:之,结构助词,的。莫,没有。句意:全天下的英雄好汉,没有谁能够跟他竞争。
1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根据具体内容分析。【甲】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意思是: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所以该句也印证了【甲】文中所提出的观点。
16.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题干中“防微杜渐”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所以,【乙】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或者“夫病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国于所福”阐明了要防微杜渐的道理。
17.【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首先是审题。“凡人小事”明确了是写人记事地文章。对象是“凡人”,就是普通人,“小事”就是指普通人的小事情。“背后”和主题有关,背后的深情,背后的深思。所以本文比较适合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来写。用小人物小事情来表现大道理。
其次是选材和立意。可以选择身边人,父母师长,同学朋友等。也可以写陌生人的故事。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刻画群像。如一个品学兼优同学最近经常迟到,老师问她,她也不解释。我非常好奇,去跟踪她,终于发现原来她每天早晨都会绕远路来学校,去给一个独居的老奶奶的送早餐。原因是奶奶腿受伤了,出不了门。在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我觉得这个同学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啊。这件事虽小,但现在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帮助别人的人很少了,值得大家学习。又如在新闻里看到,有一辆送货的小火车在台风中摇摆,他的主人不顾危险,在台风中去固定车子。没想到车子上的货物还是倒了,损失惨重。从这件事上我们发现生活不易,处在底层的劳动者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切实的帮助。再如,街角发生了一起突发的交通事故,一个妇女被压在车下。路过的群众纷纷伸出援手,在大家齐心协力地帮助下,车子被抬起,妇女得救,及时送往医院。从这件小事中,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暖,人心的淳朴善良。
【范文】
“轰隆隆…”一声炸雷惊醒了睡梦中的我,我起身走近窗台,方才发现已是清晨,只是那漫天的乌云遮住了黎明的霞光,万物似乎还都笼罩在黑夜当中。漫天风雨中,这座小城仿佛是怒海狂涛中随波逐流的一叶扁舟。
我正想离去,茫茫雨幕中却突然有微光闪烁,我不禁一怔,心想:谁会在这种暴雨天气出来他又出来干什么离去的步伐顿时停了下来。
雨从空中倾盆而下,雨中的微光时隐时亮,苍天仿佛鼓足了力气想要摧毁雨幕中的光芒。微光正缓缓的靠近,我隐约看到一个人影在雨中蹒跚前行。几分钟后,微光已移至楼下,我这才发现那人原来还托着一辆自行车。可为什么他不骑车呢可能这狂风暴雨中连车也骑不稳了吧!
“轰隆隆…”又是一声惊雷,风呼啸着在城中肆虐,雨如万马奔腾般从空中泻下,如果诗仙太白面对此景一定会感叹“疑是银河落九天”吧!突然,雨中的身影摔倒在地上,那身影在雨中不断地挣扎,想要站起,我不禁为他担心起来。风一直刮,雨不停下,仿佛想要压垮那人一样。终于,雨中的身影缓缓站起,托着车走向我们楼道,可能是要避雨吧。
几分钟后,我正要回屋,一阵敲门声忽然响起。我一愣,心想:这种天气谁会来我家呢我带着疑惑打开门,只见一人站在门外,雨水顺着他的衣角不停地向下流,地上的水已积聚成一条小溪。抬头看去,雨水顺着他的脸不停地流下,他的左颊上有一道伤痕,血正缓缓地渗出。
我正疑惑着这人是谁,他将身后的绿包拽至身前,只见上面印着“中国邮政”四个已泛白的大字。我不禁恍然大悟,原来是邮递员。只见,他将冻得发抖的手缓缓伸入包中,艰难地掏出一份用尼龙布裹住的报纸,递进大门的铁栏杆,艰难的对我笑道:“小朋友,这是你们家的报纸。”我闻声一怔,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我打开铁门,对他哽咽道:“叔叔,进来避避雨吧!”他不禁一愣,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对我摆摆手:“不了,不了,我还要去给别人家送报。”说着便缓缓地走下了楼。
漫天风雨中,我望着那远处离去的微光,泪水悄然流下脸庞…
生活中有着无数的凡人,发生着无数的小事,但是,正是这些凡人小事一次又一次感动着我们!
【点评】对于命题作文,我们需要关注的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题目含义:平凡人所做的小事;给人以启迪或表达某种情感。
2、作文题眼:“平凡”的反面,平凡中的不平凡。
3、体裁选择:适合选用记叙文,且把记叙和描写结合起来。
4、立意:通过把这件小事写具体,来说明一个道理或说明一种内在精神,或表达某种情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书书生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起始考试卷
一、积累。(20分)
1.(2022八下·临海开学考)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下面的题目。
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shū)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禄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托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街上行人摩肩接踵,(luòyì)不绝。
(1)给加点字注音
舳舻( ) 纤夫(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shū)   纽 (luòyì)   不绝
【答案】(1)zhú;qiàn
(2)枢;络绎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故答案为: (1)zhú qiàn
(2)枢 络绎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2022八下·临海开学考)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由,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与苏洵、苏辙合称为“三苏”。
B.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春》《背影》均是他的作品。
C.《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
D.司马迁,字子长,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答案】A
【知识点】作家作品;《傅雷家书》
【解析】【分析】 A有误,苏轼字子瞻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3.(2022八下·临海开学考)古诗文名句默写。
(1)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2)   ,君子好逑。(《关雎》)
(3)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陶渊明《桃花源记》)
(6)日光下澈,   ,   ,俶尔远逝。(柳宗元《小石潭记》)
(7)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提出,要做堂堂正正的大丈夫就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   ,   。
(8)杜甫的《春望》一诗中,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表现作者悲苦沉痛心情的句子是:   ,   。
【答案】(1)塞上燕脂凝夜紫
(2)窈窕淑女
(3)波撼岳阳城
(4)曲径通幽处
(5)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6)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7)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注意“燕脂”、撼、缤纷、佁的书写。
故答案为:
(1)塞上燕脂凝夜紫
(2)窈窕淑女
(3)波撼岳阳城(注意“撼”的书写)
(4)曲径通幽处
(5)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6)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7)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8)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直接性默写,根据上下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二、阅读。(47分)
4.(2022八下·临海开学考)阅读《傅雷家书》,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封信,简要概述信中的内容,并结合这封信与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示例:如1954年10月2日傅雷写给儿子的家书,这封信是傅雷在傅聪消沉苦闷时写给他的。傅雷在信中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面对情绪上的跌宕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读了这封信,我首先想到了现在的一些父母,他们在孩子情绪低沉时,往往只是着急忧虑,不知道如何开解。傅雷的书信启发了我们的家长,应该学会宽慰孩子,鼓励孩子,引领孩子走出人生的低谷。另外,这封信也让我想到了自己,我平时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容易消沉,读了傅雷的家信,我知道了人生有顺利的时候,也有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要做到面对失败不自暴自弃,冷静地分析局势,争取下次做得更好;在成功时不骄傲,再接再厉。
【知识点】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傅雷家书》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和个性表达的能力。傅雷家书涉及面相当广泛,比如钢琴家是否应该优先研究乐理;比如社交中的注意事项,搔头的习惯务必革除,饭桌上切忌伸懒腰,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比如年轻人要以学业为重,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艺术家特别需要冥思默想,老在人堆里缺少反思的机会;比如青年人要注意修养,不要给人忘恩负义的印象;比如面向世界的青年人更应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李白杜甫有何区别,为什么杜可学李不可学,人间词话才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文学批评;比如钢琴演奏的注意事项,手特别是左手不能有塌下去的倾向,演奏时如何避免身体过多摇摆等等。解答此题可以从中选取一点,谈傅雷的教育对自己的启发,对家长启发。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名著内容和个性表达的能力。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022八下·临海开学考)文学作品阅读。
父亲的刀子
田杕
我家西屋的窗台上,有一把刀子,一把锈迹斑斑的刀子。
西屋原本是我爷爷住的,爷爷去世后,就没人住了。我爷爷活着的时候,每年都要磨那把刀子,磨得锃亮锃亮的。其实,磨了也没有什么用,但他还是要磨。年轻时,爷爷用这把刀子杀过鬼子,伤过土匪。刀子是爷爷的骄傲啊!
砍头不过风吹帽,男子汉大丈夫活在世上,有仇报仇,有怨报怨。这句话,我爷爷经常挂在嘴边。爷爷骨头架子很大,个儿很高,真有三分梁山好汉的样子。
爷爷去世后,刀子很久没人磨,就锈了。
不过,现在,我正蹲在院子里,用一块月牙状的磨刀石,磨那把刀子。
刺啦刺啦……
一弯月牙悬于天际。清冽的月光淹没了我冰冷的目光,逐渐唤醒那把沉睡已久的刀子。
刀子啊,刀子!你只要在老歪身上,切上那么一道小小的口子,让火红的血液流上那么一小会儿,我们老田家的尊严就彻底复活了。我一边磨一边想。
老歪是县高中的门卫。那天,父亲骑着那辆除了铃铛不响浑身都响的破自行车,顶着刀子般的西北风,满头大汗走了近三个小时,去给我送棉袄,却在学校门口,遇到了麻烦。那是父亲头一回进城。他一口浓郁的乡音,再加上有些紧张,说出来的话就很难懂了。恰好,那天值班的是老歪。老歪是个急性子,三句话没听完,就冲着父亲开了火。父亲也很着急,他害怕进不了门,送不了棉衣,于是就跟老歪争执起来,结果被老歪一拳打在鼻子上,当时,就摔在了地上。
我急匆匆地赶到大门口的时候,正看见父亲蹲在地上,满脸的血。我冲上去就要跟老歪拼命,却被同学死死地拽住了。同学说,老歪是练家子,你打不过他的。真的,我真的打不过他。老歪得有一米八多,浑身的腱子肉,满脸的粉刺,一看就不是善茬。我们经常看见他在传达室外,哼哼哈哈地练哑铃,做俯卧撑,打沙袋。老歪是他的外号,不是说他长得歪,而是说他脾气邪。
父亲身上一点也没有爷爷的影子,他身型瘦小,木讷拘谨,只是一个老实巴交的普通农民。因此,父亲那张血脸在我心底生了根长了刺,令我寝食难安。
放寒假了,在西屋的窗台上,我又见到久违了的刀子,于是就想起了爷爷,想起了他的那些英雄事迹和豪言壮语。
我磨了整整三个晚上,不是非得磨三个晚上不可,其实只要一个晚上就足够了,但我需要勇气,我在寻找爷爷当年的影子。面对强悍如斯的老歪,我——一个文弱书生,真的很需要勇气。
第四天晚上,我正准备继续磨刀子,然而,刀子却不见了。我问父亲。父亲嘿嘿一笑,说,刀子被大刚借走了,咱老田家不能吃亏,不是?很神秘的样子。大刚是横行乡里的一个二流子,据说很能打。
大刚很能打,又有刀子在手,而且又在暗处,定然能够马到成功。我的心渐渐放宽了。
开学后,发现校门口没了老歪邪恶的身影。我想,大刚肯定是得手了,老歪肯定是没脸再干下去,辞职了。父亲那张血脸,随着日益紧张劳累的学习,渐渐淡了。
放暑假了,在街上遇到大刚,问起老歪的事,他却矢口否认,说根本就不认识什么老歪。
回到家,问父亲,他笑笑说:当时怕你去跟人家拼命,骗你的。后来,我给教育局写了封信,再后来就不清楚了。
我再也没见过那把刀子,不过,我发现父亲也有自己的刀子,那是一把更加锋利的刀子。
(选自《时代文学》2015年第11期)
5.根据小说的情节,以父亲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的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学校门口) ①   
发展(家里,第四天) ②   
高潮和结局(家里,暑假) 父亲给教育局写了信,老歪离开了门卫的岗位。
6.第⑨⑩段中极力描写老歪身材高大、急性子、脾气邪,请指出这样写的作用。
7.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你只要在老歪身上,切上那么一道小小的口子,让火红的血液流上那么一小会儿,我们老田家的尊严就彻底复活了。
②父亲嘿嘿一笑,说,刀子被大刚借走了,咱老田家不能吃亏,不是?很神秘的样子。
8.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刀子”在老田家三代人手里不同的含义。
【答案】5.父亲与老歪发生争执,被老歪一拳打倒在地上;父亲怕“我”跟老歪拼命而惹出事来,故意说把刀子借给了大刚。
6.一是与父亲的身型瘦小、紧张、木讷形成对比,突出父亲被打的原因;二是为下文写父亲怕“我”去跟老歪拼命而给教育局写信的情节作铺垫。
7.①“彻底”有深透、完全而无所遗留之意,生动地表现了“我”要为父亲报仇的渴望(或:生动地表现了“我”要为田家找回尊严的渴望)。
②“神秘”有难以捉摸、高深莫测之意,形象地表现了父亲解决问题的智慧。
8.“有形的刀子,在骁勇的爷爷手里是保家卫国的工具,在年少气盛的“我”手里是复仇的工具;无形的刀子,在木讷老实的父亲手里则是处事的智慧。
【知识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需要对文本中故事的内容有整体的把握,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按谁的什么事的格式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上两个方面来分析。
(3)本题考查赏析句出中的关键词语。作答时,需要明确词语本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题目要求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
5.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掌握。文本中故事的起因是父亲与老歪发生争执,被老歪一拳打倒在地上,发展是父亲怕“我”跟老歪拼命而惹出事来,故意说把刀子借给了大刚。结局是父亲给教育局写了信,老歪离开了门卫的岗位。
6.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这两段文字突出了老歪身材高大、急性子、脾气邪,与父亲的身型瘦小、紧张、木讷形成对比,也点明了父亲被打的原因。这是内容上的作用。在结构上为下文写父亲怕“我”去跟老歪拼命而给教育局写信的情节作铺垫。
7.本题考查赏析句出中的关键词语“彻底”的本义是深透、完全而无所遗留。表现了我为父亲报仇的强烈渴望。“神秘”的本义是难以捉摸、高深莫测。表现了父亲的智慧。
8.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根据文本内容可知,爷爷和我的刀都指的是文中出现的有形的刀,爷爷用来杀鬼子,我想用来为父亲报仇。而父亲用智慧解决了问题,这种智慧就是父亲手中的刀。
(2022八下·临海开学考)非文学作品阅读。
班级接到学校通知,要求出一期黑板报,内容是介绍全球新冠疫苗研发情况。现已收集了以下材料,但对材料分析没把握,请你参与,完成阅读研讨任务。
【材料一】
新冠疫苗研发,一场全球烧钱竞赛
为了和新冠疫情抢时间,各国政府、药企正在投入巨资加快新冠疫苗上市的进程。现在全球的共识是,新冠疫苗必须要在12―18个月里完成研发,开发出的疫苗同时必须具备大规模生产部暑能力,以便全球投放使用,这种速度要求是史无前例的。在人类历史上,麻疹疫苗的研发用了9年,埃博拉疫苗用了16年,脑膜炎疫苗用了41年。
目前新冠疫苗均处于临床一期试验。在中国,陈薇院士领衔的基于腺病毒载体的Ad5—nCoV目前进展全球最快,是全球首个启动二期临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种。其已于3月底完成了一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接种工作,并于4月9日开始招募二期临床试验志愿者,进一步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随着疫苗研发的推进,全球范围内的疫苗烧钱大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摘编自《华尔街见闻)2020年4月26日)
【材料二】
全球COVID—19(新冠病毒)候选疫苗研发情况图(截至2020年4月18日)
全球COVID—19候选疫苗研发进程
【材料三】
中国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日前发表论文,介绍了中国团队开发的一种新冠病毒候选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
这项临床试验由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和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朱凤才教授等人领衔的团队开展,参与试验的108名成年志愿者被分成不同组别接种了不同剂量的疫苗。陈薮指出,开发新冠病毒疫苗会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能够引发免疫应答并不一定意味着疫苗能够保护人们免受新冠病毒感染。最新成果“展示了新冠病毒疫苗开发的很好前景,但我们离这种疫苗达到让所有人使用的阶段仍有较长的路要走”。据悉,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
专家们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对于加快新冠疫苗攻关至关重要,不应将新冠疫苗研发视作一场竞赛。现在有很多关于年底前能否开始生产疫苗的争论,各方压力很大,但“我们所有人应清醒地知道,我们需要的是安全有效性得到验证和认可的疫苗”。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5月27日)
9.【问题】结合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麻疹疫苗的研发用了9年,埃博拉疫苗用了16年,脑膜炎疫苗用了41年。”这句话表明人类历史上研发疫苗成功并不容易,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
②“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说明我国新冠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可先期生产,投入市场给全球新冠肺炎患者使用。
③“我们所有人应清醒地知道,我们需要的是安全有效性得到验证和认可的疫苗。”专家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现在争论年底前能否开始生产疫苗没有意义,要有耐心等待,以确保研制的新冠疫苗真正安全有效。
10.材料二图表反映了全球新冠病毒候选疫苗研发情况,请你概括两条主要信息。
11.小舟觉得,材料一的标题并不恰当,你认为呢?请结合材料内容说出理由。
【答案】9.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10.①全球共有100多个新冠病毒候选疫苗正在研发中。②目前疫苗研发有四个阶段,大多处在探索阶段,少量处在临床前阶段及一期临床阶段。
11.不恰当。因为标题信息与材料内容不一致。标题用形象化的语言,主要表达两个意思:一是“烧钱”指新冠疫苗研制耗费资金巨大却没达到预期效果,二是新冠疫苗研制是一场“全球竞赛”。而内容则主要介绍了目前新冠疫苗进展等情况,对研制耗资巨大却收益较少这一点也仅仅是猜测,并非现实情况。(从材料三专家的观点看,将新冠疫苗研发视作一场竞赛也不妥当。)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判断说法的正误。解答此题注意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或是将文中的句子与选项内容进行仔细比对。
⑵本题考查图表信息的转换。做图表分析题时要注意第一步就是整体阅读,明确题意,包括审题目要求、审图表标题和内容。第二步,横比纵比,寻找变化规律。第三步:表述时准确是前提,再注意精炼。
⑶考查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要思考体会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也考查分析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结合文章内容去思考作者想要呼吁表达是什么,顺着作者的思路去表达,要有的放矢,不可胡乱编造。
9.(1)正确。(2)有误,根据材料三中的“但我们离这种疫苗达到让所有人使用的阶段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可知本选项“说明我国新冠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可先期生产,投入市场给全球新冠肺炎患者使用”表述错误。
(3)正确。
10.阅读图表,分析其中的数据可知,目前处于已确认探索阶段的国家有五十多个,处于未确认探索阶段的国家有三十多个,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国家有十多个,处于Ⅰ期临床阶段的国家不足十个,从中可得出结论:全球共有100多个新冠病毒候选疫苗正在研发中。根据各个柱形的长短可知,目前疫苗研发有四个阶段,大多处在探索阶段,少量处在临床阶段及一期临床阶段。
11.结合材料内容可知,标题并不恰当。从标题本身来看,它强调有两个意思,“烧钱”强调的是研究新冠疫苗,耗资巨大,却暂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全球竞赛”强调的是全球各国都在加力研发疫苗,形成了你争我赶的态势。从材料内容来看,这则材料主要介绍的是目前我国疫苗研究的开展情况,对于是否烧钱之后却收效甚少,只是一种猜测,并没有得到客观验证。所以标题与材料并不契合,不恰当。
(2022八下·临海开学考)文言文阅读。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书》①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②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③,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注释】①《书》:指《尚书》。②其:指后唐庄宗李存勖。③数十伶入困之,而身死国灭:李存勖灭梁以后,骄傲自满,宠信乐工、宦官,李嗣源谋反,李存勖中流矢而死,李嗣源继皇帝位。
1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人恒过   
③满招损   ④谦得益   
1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入也/斯是陋室
B.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C.为天下笑/故不为苟得也
D.岂独伶人也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染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15.围绕“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话题,【甲】文提出了“   ”的观点,而【乙】文中的“   ,   ”也印证了 【甲】文中的这个观点。
16.【乙】文中哪句话阐明了要防微杜渐的道理?
【答案】12.违反、阻挠;过失,这里是错误的意思;损失(损害);益处
13.D
14.①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②全天下的英雄好汉,没有谁能够跟他竞争。
1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或者“夫病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国于所福”)
【知识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
(5)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必须要在疏通文意,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分析。
1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①句意: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拂:违反、阻挠。
②句意:人常常犯错。过:过失,这里是错误的意思。
③句意:自满会招来损害。损:损失(损害)。
④句意:谦虚能得到益处。益:益处。
13.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这/判断动词;
B.用……的方法/……的原因;
C.被/做、干;
D.均为“唯独”的意思。
故答案为:D。
1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①重点词:拂,通“弼”,辅佐。恒,常常。句意: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②重点词:之,结构助词,的。莫,没有。句意:全天下的英雄好汉,没有谁能够跟他竞争。
1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根据具体内容分析。【甲】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乙】“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意思是: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所以该句也印证了【甲】文中所提出的观点。
16.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题干中“防微杜渐”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所以,【乙】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或者“夫病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国于所福”阐明了要防微杜渐的道理。
三、写作(30分+卷面分3分)
17.(2022八下·临海开学考)写作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领悟,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首先是审题。“凡人小事”明确了是写人记事地文章。对象是“凡人”,就是普通人,“小事”就是指普通人的小事情。“背后”和主题有关,背后的深情,背后的深思。所以本文比较适合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来写。用小人物小事情来表现大道理。
其次是选材和立意。可以选择身边人,父母师长,同学朋友等。也可以写陌生人的故事。可以写一个人也可以刻画群像。如一个品学兼优同学最近经常迟到,老师问她,她也不解释。我非常好奇,去跟踪她,终于发现原来她每天早晨都会绕远路来学校,去给一个独居的老奶奶的送早餐。原因是奶奶腿受伤了,出不了门。在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我觉得这个同学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啊。这件事虽小,但现在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帮助别人的人很少了,值得大家学习。又如在新闻里看到,有一辆送货的小火车在台风中摇摆,他的主人不顾危险,在台风中去固定车子。没想到车子上的货物还是倒了,损失惨重。从这件事上我们发现生活不易,处在底层的劳动者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切实的帮助。再如,街角发生了一起突发的交通事故,一个妇女被压在车下。路过的群众纷纷伸出援手,在大家齐心协力地帮助下,车子被抬起,妇女得救,及时送往医院。从这件小事中,感受到这个社会的温暖,人心的淳朴善良。
【范文】
“轰隆隆…”一声炸雷惊醒了睡梦中的我,我起身走近窗台,方才发现已是清晨,只是那漫天的乌云遮住了黎明的霞光,万物似乎还都笼罩在黑夜当中。漫天风雨中,这座小城仿佛是怒海狂涛中随波逐流的一叶扁舟。
我正想离去,茫茫雨幕中却突然有微光闪烁,我不禁一怔,心想:谁会在这种暴雨天气出来他又出来干什么离去的步伐顿时停了下来。
雨从空中倾盆而下,雨中的微光时隐时亮,苍天仿佛鼓足了力气想要摧毁雨幕中的光芒。微光正缓缓的靠近,我隐约看到一个人影在雨中蹒跚前行。几分钟后,微光已移至楼下,我这才发现那人原来还托着一辆自行车。可为什么他不骑车呢可能这狂风暴雨中连车也骑不稳了吧!
“轰隆隆…”又是一声惊雷,风呼啸着在城中肆虐,雨如万马奔腾般从空中泻下,如果诗仙太白面对此景一定会感叹“疑是银河落九天”吧!突然,雨中的身影摔倒在地上,那身影在雨中不断地挣扎,想要站起,我不禁为他担心起来。风一直刮,雨不停下,仿佛想要压垮那人一样。终于,雨中的身影缓缓站起,托着车走向我们楼道,可能是要避雨吧。
几分钟后,我正要回屋,一阵敲门声忽然响起。我一愣,心想:这种天气谁会来我家呢我带着疑惑打开门,只见一人站在门外,雨水顺着他的衣角不停地向下流,地上的水已积聚成一条小溪。抬头看去,雨水顺着他的脸不停地流下,他的左颊上有一道伤痕,血正缓缓地渗出。
我正疑惑着这人是谁,他将身后的绿包拽至身前,只见上面印着“中国邮政”四个已泛白的大字。我不禁恍然大悟,原来是邮递员。只见,他将冻得发抖的手缓缓伸入包中,艰难地掏出一份用尼龙布裹住的报纸,递进大门的铁栏杆,艰难的对我笑道:“小朋友,这是你们家的报纸。”我闻声一怔,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我打开铁门,对他哽咽道:“叔叔,进来避避雨吧!”他不禁一愣,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对我摆摆手:“不了,不了,我还要去给别人家送报。”说着便缓缓地走下了楼。
漫天风雨中,我望着那远处离去的微光,泪水悄然流下脸庞…
生活中有着无数的凡人,发生着无数的小事,但是,正是这些凡人小事一次又一次感动着我们!
【点评】对于命题作文,我们需要关注的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题目含义:平凡人所做的小事;给人以启迪或表达某种情感。
2、作文题眼:“平凡”的反面,平凡中的不平凡。
3、体裁选择:适合选用记叙文,且把记叙和描写结合起来。
4、立意:通过把这件小事写具体,来说明一个道理或说明一种内在精神,或表达某种情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