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如何分析标题的含义
教材导引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的标题由主副标题构成。
主标题“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是一个介词短语
副标题“2020中国抗疫记”则交代了文章所写的具体内容
教材导引
这个标题的意思是2020年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必将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教材导引
对于现代文阅读而言,新高考题型变化的重点是反套路,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表达能力。所以,考查标题作用的常规题有了新的命题方式:
考查标题的含义
与标题相关的核心词语的含义
或
教材导引
有关标题
含义的理解
是基于文本的深层阅读与理解
是对文本内容、思想、主题的深度解读
目
录
CONTENTS
技法攻略
3
1
真题演练
4
知识讲解
2
解读高考
知识讲解
标题对于一篇文章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要恰当地理解标题的含意,首先要了解一下创作者拟题的思路和技巧。
知识讲解
标题 与主旨的关系
《中国人民 站起来了》
《长征胜利 万岁》
标题引用了毛泽东震撼历史的宣言,既表达了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中国历史发展必然结果的真知灼见,又道出了广大中国民众深藏已久的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与自由解放的心声。
标题统率文中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召开全军千部会议等事件,以表达对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和激动之情。
知识讲解
标题 与主旨的关系
《大战中的 插曲》
标题统领着引出“插曲”的开篇、大战中拯救两个日本小女孩并将她们送回日方的“插曲”、“插曲”中的孤女谢恩等场景和“插曲”的影响与意义,既凸显了中国军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又包含着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
知识讲解
标题 与主旨的关系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主标题引用毛泽东《七律·到韶山》中的句子点旨,赞美了袁隆平勇立潮头、引领“绿色革命”的创新精神。副标题点明这份荣誉是对他的科研成果的肯定。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标题体现了张秉贵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团火”精神。
《“探界者”钟扬》 标题提炼了钟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不断探求的“探界者”精神。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标题凸显和强调了焦裕禄精神。
标题分析“五角度”
思考角度 具体方向
标题与人物 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是否暗示人物命运,是不是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
标题与环境 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标题与主题 是否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是否揭示主题;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标题与读者 是否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标题与情节 是否是文章的线索,组织全文;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是否暗示情节的发展
知识讲解
高考考点 分析标题的含义
考点解读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文章的中心意思、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一把钥匙。综观近几年的高考阅读试题,关于标题含义的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解读高考
高考考点 分析标题的含义
核心素养 分析标题或与标题相关的核心词语的含义,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能力要求。
设题方式 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解释”“理解”等作答动词和“语句”“句子”“含义”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解读高考
(续表)
字词分析法,即从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引申义等深层含义。
技法攻略
分析标题含义的几种方法
1
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标题
主语
是指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
修辞分析法,即从理解标题的修辞手法入手,来理解标题含义。
技法攻略
2
如《别了,“不列颠尼亚”》
这个标题运用借代、双关的修辞手法
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别了,‘不列颠尼亚’”是向他们告别
字面意思
“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开象征着英国管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历史被洗刷。
深层含义
主旨分析法,即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思想入手,分析标题所揭示的思想内容。
技法攻略
3
如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
揭示了“只要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小问题,最后的大问题也迎刃而解了”这个主题,标题富有意蕴。
起点
发展和深入
标题采用了反复的手法。
背景分析法,即通过了解时代背景来分析文章标题含义的一种方法。
技法攻略
4
如牛汉写的现代诗歌《华南虎》,这首诗写于1973年6月,诗人当时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被囚禁着的华南虎。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触动了他的诗情。回到干校的当天,他就写下了这首情绪愤激的诗。了解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后,我们就很容易地理解了作者写华南虎的目的。
真题演练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艾平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遍地熠熠生辉。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呼伦贝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
呼伦贝尔在北纬53度到北纬47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快成熟。乍暖还寒,草色遥看近却
无,呼伦贝尔的春天在残雪中闪出,莞尔一笑,转瞬即逝。一夜南风,醒来时百草猛然长高了半尺,草原焕然碧透千里,如深深的
海洋,波动在阳光下,泛起绸缎般的华丽。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捯饬一新,佩戴着天上的彩霞和地上的雨露,跟着绿浪摇摆曼舞。游人醉入花丛,欢喜得忘乎所以,浪漫地比照远方的场景,直把这草原夏日叫做草原的春天。他们不曾体验,因此不懂,草原的春天是一场望眼欲穿的期盼,而最终让你看到的却永远是结尾的那一瞬。
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记忆着春天。
草原的春天是妇女们含辛茹苦的季节。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春雪中,靴子艰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的冰片,在冷风中咔咔作响;她看见太阳
的手指伸过来,轻轻地梳拢老祖母的银发,落在那只暗红的珊瑚耳环上,老祖母汗水淋漓的脸颊,布满了岁月的光芒。小羊羔总是走在大野芳菲之前,一个接一个降生在冰碴密布的草地上,像洁白的云朵一样缭绕着老祖母“咩……咩……”嚷着饥饿。
百代千年,游牧人家在春季里寻找朝阳的地方接羔,一辈辈把长生天的教诲变成了不可更改的习惯,留在了老祖母的银发上。长生天不是传说之中的老天爷,是万物生存的法则,是必须敬畏的大自然。四月接羔,羊羔吃着母乳等待青草,青草和它们的乳牙一起长出来,它们开始奔跑,从此变成了原野的孩子,栉风沐雨,爬冰
卧雪,生命就这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老祖母的腰是在春天累弯的,老祖母的劝奶歌是在春天里传给萨丽娃姐姐的。
“陶爱格……陶爱格……你的孩子在哭泣,你这当母亲的给它吃奶吧……”老祖母的劝奶歌升起来,回响环绕,哀婉之中,天空附以和声,母体般的温暖笼罩草原,万物生灵的母性开始苏醒。母羊含泪站起身来,羊羔纷纷跪乳。饱食的羊羔肆意喧闹嬉戏,洁白的云朵在阳光里打滚儿,然后撒开四蹄奔跑,进入季节的深处。
每年十月之后,老祖母把种公羊放进母羊群,母羊怀胎六个月,到次年四月或者五月分娩,完成一个春天的轮回。那前一年的接下
的羊羔,由于仅仅吃过一个夏天的青草,骨头还未坚硬,头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出细小的犄角。老祖母仍然叫它们羔子,风雪夜里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牛粪。
萨丽娃姐姐依偎在老祖母的怀里说,好像羔子是你的亲孙女。
后来,萨丽娃姐姐戴着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离开了家。因为城里的暖气和热水,因为城里的漂亮和时尚。城里的楼房虽然很舒适,可那是租来的,不是家。萨丽娃姐姐思念阿妈的奶茶、阿爸的手把肉,好想好想骑上骏马变成草原的风,好想好想放开嗓子变成蒙古包前奔流的河。萨丽娃姐姐总觉得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会说话,
一天天在她耳边说个不停,只是那些古老的话,就像飞来飞去的鸟,有点听不懂,想留也留不下。
萨丽娃姐姐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
枕着幽幽的草香,她看见了逝去已久的老祖母,听清了老祖母在她耳边说的话——河冰不开,天鹅不来;骏马绕不过暴风雪,大雁甩不掉自己的影子……冬长夏短,谁也逆不过长生天的规矩……
萨丽娃姐姐站在草原的春天里,伸出一双手,这手洁白细腻;她轻轻托出一只小羊羔,把母羊脱落的子宫慢慢送回腹腔内,这双手浸染上羊水和血液,开始在寒风中皴裂,慢慢地,长生天的怀抱
里回来了一个顺其自然劳作的人;当这双手终于被牛奶和油脂润透,
不再畏惧风霜雨雪的时候,萨丽娃姐姐的牧场已经远近闻名。她出售的羊,是实实在在吃过三次夏牧草、长了六个牙的肥腴的羊。萨丽娃姐姐有了自己的广告词——养最有品质的羊。
人们看见她家的牧场上盖起了铝合金的接羔棚圈,看到她家蒙古包后面停放着现代化的打草机,看到她家草场的高坡上安装着一排排太阳能蓄电池。萨丽娃姐姐的故事像珍珠那般滚动在草原上,人们传说着她那有品质的羊卖出了好价钱。当家家户户都像萨丽娃姐姐那样牧养有品质的羊,萨丽娃姐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终于
把草原的春天从二月找了回来。
春天依然晚晚地来,快快地走,却把希望和富足留在了呼伦贝尔草原上。萨丽娃姐姐唱的劝奶歌是老祖母在春天里传下来的,草原人那如云的羊群和飞驰的骏马是春天赐予的。萨丽娃姐姐懂得这一点,在这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里成为聪明智慧的人。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选自2016年4月1日《文汇报》,有删改)
·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真题演练
答案:
呼伦贝尔草原大自然的春天;
羊羔生长期的春天;
萨丽娃事业的春天;
以萨丽娃为代表的新一代牧民未来生活的春天。
解析:探究文学作品标题的意蕴,要注重分析标题的表层义和深层义。
真题演练
其中深层义要结合文章主旨分析
比喻义
双关义
象征义
可以是:
真题演练
本文标题是“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开篇指出“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结合文本主要内容可知:
表层义上是指呼伦贝尔草原大自然的春天,这也是羊羔生长期的春天。而养羊是萨丽娃的事业,她带领其他牧民走上致富之路;
所以深层义上是指萨丽娃事业的春天,也是以萨丽娃为代表的新一代牧民未来生活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