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重难探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重难探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0 19:1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重难探究


CONTENTS
主题思想
1
重点难点
2
3
写作特色
4
观点争鸣
文章全面、客观、立体地报道了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根本原因,表现了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彰显了科学抗疫的理性思考,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礼赞,对中国人民高尚品格的歌颂,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变革的深入思考。
主题思想
重点难点
2020年中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原因有哪些?
重点1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武汉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后,四面八方的战“疫”力量向武汉、向湖北集结。
①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务人员奔赴抗疫一线
来自各地的建设者昼夜施工,让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在很短时间内拔地而起
紧急驰援的物资运输车队,源源不断地抵达武汉,抵达湖北各地。
我们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举全国之力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这一实践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是中华民族攻坚克难、迈向复兴的根本保障。
②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
自强不息
百折不挠
万众一心
甘于奉献
众志成城
顾全大局
命运与共
一方有难
天下一家
八方支援
中国精神,在抗疫中淬炼,在磨砺中升华。这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力量之源。
③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
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不管是108岁的老人,还是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医务工作者绝不放弃每一个生命。为了抢救生命,医务工作者冒着巨大的风险工作,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
加强对病毒的研究,积极进行药品和疫苗的研发。
科学防治,使用“健康码”“云办公”和中药治疗。
此外,防控知识科普遍地开花,专家发出专业理性的声音,及时解疑释惑,拨开团团迷雾,向社会注入正能量。
④科学防治贯穿始终。
重点2
中国对世界抗疫斗争作出了哪些贡献?
①大疫当前,更显责任担当。
中国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像钉子一样钉在全球抗疫第一线,以沉痛的代价为全世界抗疫摸索了经验、赢得了时间。
②大疫当前,更见患难真情。
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大力支援;当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的时候,中国也对国际社会提供了大量支援,包括物资援助、派出医疗专家组等。
③倡导命运与共,团结合作。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出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中国声音。一批批中国专家与东盟、欧洲、非洲同行连线交流,多语种的中国诊疗和防控方案及时分享给世界各国。推动团结合作的中国理念和中国行动得到各国的广泛支持和认同。
重点难点
作者安排课文主体部分顺序的依据是什么?
各部分的关系是怎样的?
问题1:
依据是:
宏观
具体


内因
外因


突出了我们国家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主要因素。
党的领导是抗疫成功的根本保证
四面八方的支援、人民的不屈精神、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以及科学防治,都是党的正确领导的具体体现。
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说明了我们国家的治理模式是成功的。
合作抗疫虽是外因,但在战胜疫情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问题2: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对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外交宗旨的承诺。读过本文,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人类共同的危机,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各国应精诚合作,共同抗击疫情。
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抗击疫情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责任,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才能战胜疫情,维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世界各国应像中国那样高度重视、迅速响应,凝聚各方力量进行严密防控,有效控制疫情。
中国保持信息公开透明,积极同各国分享防控、治疗经验,为多国提供援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在疫情向全球蔓延之际,发达国家应恪守国际道义,向他国提供援助。中国展现出的这种有担当、负责任的态度,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即在各国之间建立起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实现世界各国一律平等、相互尊重,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文章内容较复杂,篇幅较长,用一、二、三等数字将内容分层次隔开,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层次感,让读者沿着作者的思路,全面地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抗疫斗争的艰巨性。
写作特色
1.用序数分层次
本文侧重叙述武汉市、湖北省在防控疫情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有叙述,有描写,有抒情,而更多的是议论。在夹叙夹议中,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 夹叙夹议的写法
文章起笔“浩浩长江水,巍巍黄鹤楼”以及“灾难虽巨大,但压不垮英勇的中国人民”“寒冬再漫长,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这类句子在文中具有一种特别的辞采美,典雅的用语使文章语言具有特别的气势。
3.语言典雅,具有气势
观点争鸣
有人认为本文的第八部分与中国抗疫关系不大,可以删除。你的观点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观点一
不能删除
180年前庚子年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120年前的庚子年,中国被八国联军侵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2020年的庚子年,中国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抗疫的阶段性胜利。
本文第八部分主要表述了近代发生在“庚子年”的事:
观点一
三个庚子年,中国人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困境,但2020年中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也体现出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但永不会被压垮,并且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奋起。
武汉从“封城”到“解封”是中国抗疫的阶段性胜利,但前文介绍的内容已经很多,本文第八部分用更多的笔墨来写三个“庚子年”时中国遭遇的困境和面对困境时中国人体现的精神,以此歌颂面对困境时中国人的精神。
观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