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松鼠 第二课时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7.松鼠 第二课时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1 14:2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17.松鼠(第二课时)
备课组 五年级组 主备人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体会科学小品文的特点,学习课文用拟人、比喻等生动的修辞手法来准确说明事物的特点。 2.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说明文不同说明方法的妙处:生动说明如《松鼠》,平实说明如《太阳》。
教学重点 体会科学小品文的特点,学习课文用拟人、比喻等生动的修辞手法来准确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说明文不同说明方法的妙处:生动说明如《松鼠》,平实说明如《太阳》。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松鼠外形的可爱。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了。 二、探究生活习性,深化情感 1在作者笔下,松鼠不仅像小孩一样可爱,一样活泼,还像孩子一样聪明,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划出相关的句子来。 (1)学生读找到的句子: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2)找出动作:拾、塞、扒、找。 (3)想象松鼠找到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的情景,教师引导思考:快塞满了怎么办?好像已经没有空隙了,怎么办?体会松鼠的聪明。 2.可爱、聪明的松鼠真是讨人喜欢。(板书:讨人喜欢)你认为松鼠讨人喜欢之处还在哪里? (1)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谁来给我们来读一读。 (2)松鼠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是一只——松鼠?并说说理由吗? 预设1:真是一只机灵又乖巧的松鼠。“他先搬来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最后还要再加上一个盖”,松鼠太仔细了。 预设2:一只充满智慧的松鼠,把窝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那些高大的老树一定很粗,这样搭窝结实、安全,不会被风吹走。你看“它找来干苔藓铺在上面,”铺上这层干苔藓,躺在这窝里,就不会感觉硌身子了。 预设3:做事井井有条的松鼠。作者运用了先—再—然后等这些的顺序词,把松鼠搭窝的过程写的非常清楚,让人我感觉松鼠似乎就像个皇家工程师。 (3)从“搬、放、找、铺、压、踏”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又有新的阅读的发现吗? 预设1:我觉得松鼠一丝不苟的,严谨认真,“他铺上干苔藓,还得压紧、踏平,”把那些干苔藓,压一下,踏一下,那里不平,就再铺一些,铺到躺着很舒服为止。它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 预设2:我觉得松鼠很了不起,我觉得这一连串的动作,我感觉松鼠似乎就像个皇家工程师,干的是一个浩大的皇家工程的活一样。 (4)师小结:作者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运用了一系列精准的动词,条理清晰的给我们呈现松鼠搭窝的过程。会搭窝的小松鼠是讨人喜欢的,同样作者这段搭窝的片段描写,也是讨人喜欢的。 三、品味语言 1.与《太阳》一课比较,感受风格的不同。 (1)出示三段描写生动的句子,学生读,背诵。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在清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2)出示《太阳》一文中的三句话,对比。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读完了,两篇文章有什么不一样吗? 阅读交流平台内容,表格梳理。 你喜欢哪一种?其实,说明性文章,作者会根据表达的需要,选定恰当的语言风格来写作,不管主要用哪种语言风格来介绍,为了把事物介绍得清楚明白,都会综合运用到各种说明方法,这样才能介绍得科学准确,清楚明白。 2.完成课后习题二: (1)找出相应的句子。 (2)课后习题的句子来自于《中国大百科全书》节选。而我们在《松鼠》这篇课文中再次感受到了语言的生动与活泼。 3.今天课文的作者是布封,作者布封四十年如一日,工作于法国皇家植物园。终于写出了36 册的巨著《自然史》。在布封的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马像英勇忠义的战士……他惯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赋予了动物们人性的光彩。1777 年,法国政府还在御花园里给布封立了一座铜像,底座上写着“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 4.阅读布丰的《马》《天鹅》等文章,继续感受运用人性化的笔触,赋予动物们人性的光彩。
板书设计
教学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