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15分)
1.(2022八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倔(jüé)强虬(qiú)枝刹(shà)那间秀颀(qí)
B.炫(xiàn)耀丘壑(hè)濒(pín)临俯瞰(kān)
C.择(zé)菜匀称(chènɡ)推崇(còng)罅(xià)隙
D.轩(xuān)榭题跋(bá)遒劲(qiú)舳舻(zhú)
【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A:刹(shà)那间—chà;
B:炫(xiàn)耀—xuàn 濒(pín)临—bīn 俯瞰(kān)—kàn;
C:择(zé)菜—zhái 推崇(còng)—chóng;
D项全部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作答时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的正确读法。避免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跋”不能读成“bó”,“刹”不能读成“shà”等。
2.(2020八下·重庆期末)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怠慢 皎洁 风云变换 天衣无缝
B.磅礴 虔诚 招摇撞骗 自圆其说
C.迁徙 狡辨 怒不可遏 人情世故
D.恐怖 彷徨 袖手旁观 消声匿迹
【答案】B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风云变换”应为“风云变幻”;B字形没有错误;C“狡辨”应为“辨别”;D“消声匿迹”应为“销声匿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平常所掌握的常用词语的音形义判断题中所用词语书写的正确与否。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3.(2020八下·重庆期末)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明沉迷于电子游戏,老师曾多次批评教育他,但他仍然矢志不渝。
B.这兄弟俩感情深厚,亲密无间,无论什么时候都形影相吊。
C.我国的疫情已基本上得到控制,但大家仍不能掉以轻心,谨防新冠病毒死灰复燃。
D.美国的疫情失控,截至6月21日,死亡人数已过十二万,简直是前赴后继,情况危急。
【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褒贬色彩辨析
【解析】【分析】A矢志不渝: 表示永远不变心。这是一个褒义词,这里形容他沉迷于打电子游戏褒贬失当。
B形影相吊: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独。这和“这兄弟俩感情深厚,亲密无间”相矛盾。
C掉以轻心: 用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来对待事情。
D 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奋勇向前。这是一个褒义词,这里用来形容美国疫情死亡人数非常多褒贬失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结合语境辨析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种类型,前提是对成语的理解,只有事先理解了它,才能知其义,明其用。另外,还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同时还要关注是否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搭配不妥、用错对象、重复累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等。
4.(2022八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B.经调查发现,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把这笔钱存入了国外的银行。
C.博览会上,不仅展出了现代高科技产品,还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D.春节期间虽然寒冷,但太白公园热闹的游乐场、西山公园蓬勃的花草、方特美仑美奂的东方神画,都会让你不由得感叹:春节的江油真是个美丽的时节!
【答案】A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项正确;
B有误,歧义句,“和”可以作连词,可以理解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或者“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可改为:他背者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位主要领导,偷偷把这笔钱存入了国外的银行。
C有误,语序不当,把“现代高科技产品”和“几千年前刚出士的文物”调换位置。
D有误,搭配不当,“江油”是一个地方,不是“时节。”把“时节”改为“地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修改病句的掌握能力。学生在日常要掌握基本的几种病句病因的类型,这样才能准确判断一个句子有无语病,从而进行准确修改。
5.(2022八下·江油开学考)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
②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
④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
A.②③①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 D.④③①②
【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过读这四个句子,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按照论述的层次关系来写,所以确定④是首句,紧接者分别写了三种面的特点③①,最后加以总结②。所以顺序为④③①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排序的掌握能力。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1.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2.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程顺序。3.把握关联词的搭配。4.把握话题衔接龙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二、(36分)
(2022八下·江油开学考)文言文阅读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是()
A.伐竹取道 砍倒 B.水尤清冽 凉
C.蒙络摇缀 缠绕 D.请循其本 仿效
7.下列语句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全石以为底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骈死于槽枥之间
C.子之不知鱼之乐 渔人甚异之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中峨冠而多髯者
8.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两文皆有写鱼,作用不同。甲文以生动活泼的游鱼衬托水的清澈,乙文由出游从容的鲦鱼引出机智巧妙的论辩。
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鱼的悠然自得抒发作者内心的欢快,乙文借“鱼之乐”表达作者对禁锢自由的尖锐批判。
C.两文叙述生动,角度各异。甲文叙写发现和欣赏小石潭的经过,以景物描写为主;乙文记述了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以人物对话为主。
D.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中“参差披拂”“怡然自得”等词,准确生动;乙文“子非鱼”“我非子”等,近似绕口令,极具趣味。
9.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10.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更新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答案】6.D
7.B
8.B
9.①(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②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10.【示例1】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示例2】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2)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积累,根据句意理解词意,判断选项正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中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或者揭示各自的特征。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6.本题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上下文翻译加点词。A.伐竹取道: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伐,砍到。A项正确。
B.水尤清冽:潭水格外清凉。冽,凉。B项正确。
C.蒙络摇缀:覆盖缠绕,摇动连结。络,缠绕。C项正确。
D.请循其本:请从最初的话题说起。循,按照。D项错误。
故答案为:D
7.A.全石以为底:介词的宾语前置,小石潭潭底是一整块石头,以它为潭底。为:作为。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为:与“谓”字通用,“说”的意思。A用法不同。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于:“于”是介词,“在”的意思。
骈死于槽枥之间:名马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于:“于”是介词词性 “在”的意思。B项用法相同。
C:子之不知鱼之乐:你也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之:也。
渔人甚异之:夫对桃花林的景象感到十分地好奇。之:之是代词,指见到的景象。C项用法不同。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而:表示先后顺序的承接。却的意思。
中峨冠而多髯者: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须的人。而:表示并列的意思,相当于“而且”、“又”、“和”。D项用法不同。
故答案为:B
8.本题要求学生认真分析题干要求和比较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经过分析比较可知,乙文借“鱼之乐”其用意是借“鱼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B项错误。
故答案为:B
9.本题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意翻译以下句子。翻译时要注意省略是文言中的常见现象,如①句中省略了一处主语,翻译时要将其补充意思才完整。
故答案为:①(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②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10.本题是主观性试题。解答此类试题一般采用“观点+理由”的格式,采用1+2或1+3的语言表达形式。即言简意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题目的相关要求谈理由,做到语言要通顺,表意要明确,尽量有文采。只要切合文题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1】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示例2】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11.(2022八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保尔·柯察金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每次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1)保尔·柯察金是长篇小说《 》里的主要人物,这部作品的作者是(国籍) 作家 。
(2)阅读上面材料,概括保尔·柯察金的精神品质。(可以结合原著内容)
【答案】(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2)有钢铁般的意志;有勇敢拼搏的精神;有不畏困难战神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有爱憎分明的立场;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有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精神。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分析】(1)保尔柯察金是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主要人物。作者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案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故答案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2)本题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如文段中“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他在身体没有恢复的情况下,立即投入到尤为艰苦的铁路修建工作,可见他有钢铁般的意志,有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精神。“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可见他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由于价值观的不同,保尔毅然和冬妮亚分道扬镇,这表明了他爱憎分明的立场。四次起死回生经历,说明他有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故答案为:有钢铁般的意志;有勇敢拼搏的精神;有不畏困难战神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有爱憎分明的立场;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有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精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掌握能力。学生在日常在阅读名著作品时要特别重点记忆名著中的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等。注意辨别,不要把人物和故事交叉起来。在做人物评述时要选择好内容角度或人物角度。
12.(2022八下·江油开学考)综合性学习
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中,为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增强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学校开展了“燃情冬奥·逐梦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你和同学参与其中。
(1)[写开场白]上网浏览冬奥会新闻时,你看到了作家王金铃创作的《冬奥赋》,读完第一段,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你结合其内容为活动撰写了一段开场白。
奥运之赛,会分夏、冬。今之冬奥,届次廿四。东主中华,擂设京、张。是举旷典奥史:一城咸主夏冬双奥者,北京创首焉!北京冬奥,万国之盛会,举世之大观。壮哉绝伦,胜事躬览。(节选自王金铃《冬奥赋》)
(2)[论吉祥物]活动中,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你和同学小海展开了讨论。
小海:冰墩墩太萌了,我很喜欢!
你:不只萌,他的外形、动作和神态让我理解到这样的寓意:①。
小海:有道理!雪容融的设计也很好,但我觉得应该把名字改为“雪容融”,和“冰墩墩”一样用叠词,更和谐。
你: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用这个“容”更有深意:②。
【答案】(1)示例:同学们:大家好!第24届冬奥会正在北京举行,北京已成为全世界首个承办夏、冬两季奥运会的城市,这是祖国强大的体现,令每个国人无比自豪!今天,我们举行“燃情冬奥,逐梦未来”主题活动,是为了号召大家把奥运精神变为前进的动力,用拼搏实现梦想,用奋斗创造未来!
(2)冰墩墩:冬奥会是在中国举办;欢迎各国运动员来中国参赛;中国高度重视冬奥会的举办;运动有利于强健身体;中国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科技发展迅速……
容:中国是一个包容、宽容的国度;对待残疾人,我们要本着包容、宽容的态度;世界需要包容和交流;我们要通过残奥会创造更加包容的社会……
【知识点】主题活动;见解表述;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开场白是开场时引入本题的白,写作时要结合活动主题和诗文素材。
示例:同学们:大家好!第24届冬奥会即将在北京举行,这是我们每个国人的骄徽。北京,这座美丽的城市,承载了太多的荣光!既有昔日夏季奥运的热烈,又有今日冬季奥运的沉稳。今天,我们举行“燃情冬奥,逐梦未来”主题活动,就是要再度起航,用我们的热情和努力,一起去拼搏美好的明天。
故答案为: 示例:同学们:大家好!第24届冬奥会正在北京举行,北京已成为全世界首个承办夏、冬两季奥运会的城市,这是祖国强大的体现,令每个国人无比自豪!今天,我们举行“燃情冬奥,逐梦未来”主题活动,是为了号召大家把奥运精神变为前进的动力,用拼搏实现梦想,用奋斗创造未来!
(2)分析形象的寓意,要结合其外形、动作和神态特点。及文化内涵。冰墩墩是一个熊猫的形象,它挥手致意,表达了对世界各国运动员的欢迎;身着冰雪外衣,表明了这是冰雪运动;运动有利于健康,这是暗示我们要积极运动,强健身体。学生可自行组织语言,言之有理即可。
而“容”的深意:关注其文化内涵。“容”有包容、宽容之意。中国是一个包容、宽容的国度,对不同民族、种族、文化背景的人一律平等看待;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更需要各国的包容与交流;我们是开放、发展、 包容的国度,我们敞开胸怀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
故答案为:冰墩墩:冬奥会是在中国举办;欢迎各国运动员来中国参赛;中国高度重视冬奥会的举办;运动有利于强健身体;中国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科技发展迅速…… ;容:中国是一个包容、宽容的国度;对待残疾人,我们要本着包容、宽容的态度;世界需要包容和交流;我们要通过残奥会创造更加包容的社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综合学习及语言表达的掌握能力。综合性学习题型既具有开放性又具有人文性,即使没有统一答案,也要求学生在答题中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平时要多关注社会主流思想,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和文明素养。
(2022八下·江油开学考)古诗文阅读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3.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登亭远眺,感慨历史兴衰,大处落笔,时空交融,慨叹“千古兴亡”悠远难追。
B.褒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孙权,气魂宏大雄壮,在小令中含如此大题材的,并不多见。
C.融典故入词,曹操的话被巧妙地安排在下阙,毫无斧凿痕迹,融经诗史,驱遣自如。
D.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自相呼应,层层推进,创前所未有的意境,情感豪迈奔放。
14.叠词能够突出意象的情态,如《诗经》里“蒹葭苍苍”“关关雎鸠”“青青子衿”等。请结合词作,从韵律、内容上谈谈你对“悠悠”或“滚滚”的理解。
【答案】13.C
14.示例:我选“悠悠”。在音韵上,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律美,又与下文“滚滚”相和;内容上,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体味诗歌的意象;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作答。如果是选择题重点是要从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逻辑陷阱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
(2)本题要求学生对诗歌语言艺术的分析和鉴赏能力。主要是探讨其中的叠词手法的运用,可以从韵律、内容上谈理解。音律上,从叠词的作用回答即可。
13.根据分析从“不尽长江滚滚流”可知,化用了杜甫的诗句,有诗;从“生子当如孙仲谋”可知,引用了曹操的话,有史;但找不到“经”。C项赏析错误。
故答案为:C。
14.内容上,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内涵。“悠悠”,上句“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此处是对上句的回答,因而,又时间漫长久远之意;再从开篇之句来看,作者登上北固楼,那壮丽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隐隐弥漫着历史的烟云,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干古兴亡之感。因而,这里含包括了此人的无限感慨在其中。下文的“滚滚”,也同样隐含着这层意思,所以,如选“滚滚”,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我选“悠悠”。在音韵上,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律美,又与下文“滚滚”相和;内容上,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15.(2022八下·江油开学考)名句积累: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 ,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2) ,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
(3)青青子衿, 。(《诗经·郑风》
(4)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
(6)《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7)《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 , 。
(8)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 , 。
【答案】(1)蒹葭苍苍
(2)微君之躬
(3)悠悠我心
(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5)心忧炭贱愿天寒
(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学生根据题干括号里作品的提示,回忆所学诗歌内容。做到不填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易错字为:蒹葭、躬、突兀、髫、碾。
故答案为:蒹葭苍苍;微君之躬;悠悠我心;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心忧炭贱愿天寒;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默写的掌握能力。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申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 或明或略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
三、阅读理解(29分)
(2022八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百年苦难走向百年辉煌①
金一南②
我们常说要追求胜利,其实,不但要追求胜利,还要“敢于胜利”,这是中华民族每一份子心中,都需要腾起的一团火焰和光明。
我常想,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中华民族从哪里来?有一个最好的回答—毛泽东主席起草的,周恩来总理书写的,刻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三句话:
第一句话: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二句话:二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三句话;由此上翻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我们从1840年那苦难深重的旧中国走过来,东洋东洋打不过,西洋西洋打不过,当时的中国“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就在国家面临危亡、民族深陷苦难,却无人挺身而出、无人横刀立马之时,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我经常讲,中国共产党“应”的这个“运”不是什么好运,那是国家最黑暗、民族最无望的时候。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没有资源、二没有名望、三没有影响、四没有地位,就只有一腔热血,他们就凭一腔热血浴血奋斗,民族救亡。
中国革命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从惨败走向胜利: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两万两千五下人,两个月后就剩一千;1927年,秋收起义,五千人,二十天后只剩不到一千。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很多人怀疑,红旗到底可以打多久?毛泽东的回答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美国人托夫勒把人类的力量归结为三种:一是暴力,谁拳头大谁称王;二是金钱,金钱买通一切;三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但是,托夫勒忘记了第四种力量——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以信仰表现出来的极大的、改天换地的、摧枯拉朽的力量!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写到: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地,艰苦地奋斗!把个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
这就是我们先辈的信仰。这支队伍之所以能够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跨过鸭绿江,这支中国共产党锻造的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队伍,凭着的就是信仰的力量!
最初是一小部分人,几变火炬;凭着信钾,燃烧成熊火,最终点燃整个中华民族内心的火炬,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天,在座官兵就是这支队伍的接续,你们就要像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所以,你们或的“敢于胜利”我印象特别深刻。
有这么一句话“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真正的领袖、真正的领导者,就是这样的少数人。中国共产党因相信而看见!他们坚信,所以他们最终看见了!
1949年建国的时候,我们一穷二白,一颗钉子叫“洋钉”,一袋水泥叫“洋灰”,一盒火柴叫“洋火”,全是从外国来的。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进程。
今天,我们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国。原先,世界制造业里我们只占2%、3%;2009年,我们上升到18%;2016年,我们就已经占世界制造业比重26.7%,世界第一!按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39个大类,191个中类、552个小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虽然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你看我们的追赶速度。
你说,这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吃苦耐劳、拼搏奋斗出来的!
前不久,我到江南造船集团,我们第三艘航母的总建造师是1980年出生的。我非常感慨:八零后开始担当国家建设的大梁,更厉害的是,我们还有九零后,以后,我们还有零零后、一零后,还有一代又一代建设者成长起来,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回想一下,我们百年救亡、百年复兴: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一百来年,无数的、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中国”三个字浴血奋斗;1949年新中国建立,新的命题开始—复兴!
1949年到2049年,这一百年,我们要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一次新的长征。“复兴”不是一句口号,而要凭实力,我们每一个人正在参与。
过去,长征就是信仰;今天,拼搏同样是信仰。追求胜利!敢于胜利!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
【注释】①选自《一堂好课》的说讲稿,有改动,《一堂好课》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节目,邀请思政、文学、科学。体育等领域的“学科领路人”分享所思所得,旨在“点亮思想之光,嘉奖向学之心”。②金一南:国防大学教授。《当代贵州》杂志的顾问。
16.若给选文另拟一个标题,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B.苦难深重的旧中国
C.伟大的第四种力量 D.努力实现民族复兴
17.演讲中,称呼与情感表达密切相关。如文中加点的“他们”指代中国共产党人,演讲者深情追述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向革命先辈表达由衷的崇敬和赞美。请简析文中另外两处加点的称呼所指代的对象以及相关句子表达的情感。
18.好的演讲结语能有效调动听众的情绪。请从内容呼应和句子语气两方面简析选文末段的表达效果。
【答案】16.C
17.“你们”指在座官兵;演讲者以长者或导师的口吻,勉励官兵们要像革命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表达了对官兵们的殷切希望。“我们”指新中国、中华民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短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伟大成就,演讲者和听众作为国家的一份子,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18.内容呼应;末段中,过去,“长征”呼应“百年苦难”的相应内容,今天,“拼搏”呼应“百年辉煌”的相应内容,中华民族是凭着信仰从苦难走向了辉煌;“追求胜利”“敢于胜利”与开头呼应。句子语气:演讲者以坚定、昂扬的语气,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国家建设,鼓舞听众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心,表达一往无前的决心。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在文中的作用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然而标题的特点不是平白直叙的且善运用修辞,学生要找到贴近表达“信仰”二字意思的词来作为标题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关键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线索,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从情节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的,感情是如何一步一步变化的展开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尾作用的掌握能力。作答时可从内容、情感、结构、主旨、效果五个角度去分析。
16.标题具有点明中心论点的作用,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同时也有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并激发读者的思考的作用。根据最后一段“过去,长征就是信仰;今天,拼博同样是信仰。追求胜利!敢于胜利!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分析,本文谈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然后分析选项,“托夫勒忘记了第四种力量—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以信仰表现出来的极大的、改天换地的、推枯拉朽的力量!”合适。
故答案:C
17.结合“今天,在座官兵就是这支队伍的接续”分析,“你们”是指在座官兵;根据“你们就要像先辈那
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所以,你们或的'敢于胜利’我印象特别深刻”分析,演讲者以长者或导师的口吻,鼓动官兵们要像革命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表达了对官兵们的殷切希望。
结合1949年建国的时候,我们一穷二白,一颗钉子叫‘洋钉’,一袋水泥叫‘洋灰’,一盒火朱叫‘洋火’,全是从外国来的。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分析,“我们”指新中国、 中华民族;根据“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进程”分析,写出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短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伟大成就,演讲者和听众作为国家的一份子,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做。学生可自行组织语言,意思正确即可。
故答案为:“你们”指在座官兵;演讲者以长者或导师的口吻,勉励官兵们要像革命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表达了对官兵们的殷切希望。“我们”指新中国、中华民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短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伟大成就,演讲者和听众作为国家的一份子,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18.首先分析“内容呼应”方面:根据“过去,长征就是信仰”呼应“百年苦难(回想一下,我们百年救亡、百年复兴: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一百来年,无数的、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中国’三个字浴血奋斗)”的相应。根据“今天,拼博同样是信仰”呼应“百年辉煌 (1949年到2049年,这一百年,我们要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这是我们的丽标,也是一次新的长征)”的相应内容,中华民族是凭着信仰从苦难走向了辉煌;“追求胜利~敢于胜利”与开头呼应。
分析“句子语气”方面:根据“你说,这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吃苦耐劳、拼搏奋斗出来的!“追求胜利!敢于胜利!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等句子分析,演讲者运用了大量的感叹号,以坚定、品场的语气,“追求胜利!政于胜利!”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国家建设,鼓舞听众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心,“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则表达一往无前的决心。
故答案为: 内容呼应:末段中,过去,“长征”呼应“百年苦难”的相应内容,今天,“拼搏”呼应“百年辉煌”的相应内容,中华民族是凭着信仰从苦难走向了辉煌;“追求胜利”“敢于胜利”与开头呼应。句子语气:演讲者以坚定、昂扬的语气,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国家建设,鼓舞听众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心,表达一往无前的决心。
(2022八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养一朵雪花
石兵
①少年时,我曾悄悄养了一朵雪花。如今想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可在当年,我竟真的做到了。
②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多特别大,让我萌生了养一朵雪花的念头。试验了多次,我发现雪花落在手上很快就会融化,便取了一块冻得冰冷的铁片,小心翼翼地让雪花落在上面,趁它没有融化,放入院落中的地窖里。
③那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小城堡,贮存着过冬的大白菜,天气极冷,大白菜上结着冰碴,整整齐齐站成一排。
④彼时,我还是个身材瘦小的孩子,矮下身就能钻入地窖。我把盛着雪花的铁片放在最冷的角落里,尽量让自己离雪花远一点,害怕不小心呵出的热气融化了它。
⑤后来,这朵雪花竟然真的在地窖里安了家。每天清晨,天未亮时,我都会在最冷的时分悄悄打开菜窖,用一支小小的手电筒照向它。雪花的花瓣一片也没少,紧紧贴在灰黑色的铁片上。尽管颜色渐渐不再那么洁白,变得有些晶莹剔透,但是,它依然保持着一朵雪花的纯洁与美丽,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美好。
⑥那时,家里穷,大白菜就是过冬唯一的蔬菜,母亲隔几天就会取出一棵。我没有告诉母亲地窖里养了一朵雪花,只是每次都躲在母亲身后,提醒她取那些离雪花远的大白菜。
⑦白菜一棵一棵变少,冬天一天一天过去,我养在地窖里的雪花却一直灿烂。
⑧一天黄昏,天空阴沉了许久,再一次飘起了雪花,可没一会儿,就变成了淅淅沥沥的雨,落在地上顺着沟沟坎坎四处流淌,最后,竟顺着菜窖的门缝流了进去。
⑨我为此忧心忡忡,待到雨势渐小,小心翼翼打开地窖的门,竟然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所有的大白菜都开满了晶莹的雪花,是的,晶莹的雪花。原来,那些滴入地窖的雨因为地窖中气温极低,便在落下后迅速凝结。大白菜的菜叶上,地害的地面上,还有那块铁片的身上,都“绽开”了雪花。只是,这些雪花都没有我养的那朵漂亮。
⑩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地窖美景只存在了短短几天。气温已经不可逆转地上升,冬天过去,春天就要来了。
我养的那朵雪花是在某个清晨悄悄消失的,只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那天,我走入菜窖,拿起那块不再冰冷的铁片,突然忧伤起来。
多年后的一天,白发苍苍的母亲从床下拿出一块泛黄的铁片递给我,问:“这个铁片,你还记得吗?”
我一直以为没有人知道我养雪花的事。见我惊奇地瞪大眼睛,母亲笑着说:“你只养了一朵雪花,我可是养了一大堆呢。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老师说,只要温度够低,让雪花与空气隔开,它就能存放更久。那年冬天,每次下雪,我都悄悄收集一些,把它们放在背阳的地方养着,看到你的雪花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
原来,养雪花的人不是我,而是母亲。为了孩子一个童话般的愿望,一件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母亲放弃了睡眠与温暖,默默付出了这么多。我一直认为是自己养了一朵雪花,独立完成了一件困难至极的事,这种源于童年的自信让我始终笃信自己是个被幸运眷顾的人,让我在遇到困难时仍然充满信心,却不知一切的幸运其实都源于母亲,她默默为我筑造起一座童话城堡,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虽然我的童年贫穷与饥饿如影随形,但因为母亲,因为那朵养了一冬的雪花,一切都被铺陈了温暖而美好的背景。这背景的底色,就是爱吧。
(选自《意林》2021年7月刊)
19.第①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20.第⑥段中加点的字“躲”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21.第 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22.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文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23.本文故事情节安排巧妙,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9.“不可思议”说明做成这件事情很难,“真的”肯定了养雪花的事实。这句话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20.“躲”是“躲藏”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当时害怕母亲发现自己养雪花这个秘密的心理。
21.写出了母亲对“我”温暖而美好的爱,表达了“我”对母亲成就自己童话般的愿望,默默付出,助力“我”成长的感激之情。
22.母亲为了帮孩子养雪花去学校找老师请教,每天在孩子睡熟后冒着严寒悄悄地去替换雪花,为了孩子的愿望坚持默默地做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由此可见,母亲是一个好学习、能吃苦、有心计、有耐心、极富爱心的慈母形象。
23.文章先写“我”养雪花,后面情节突转,写母亲告诉“我”真相。这种情节安排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给读者戏剧般的阅读享受,同时也让母爱在不知不觉中滋润人心,很好地达到了感动人、影响人的效果。
【知识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要善于从炼字和修辞手法等层面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从读者层面去思考和把握。
(2)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此题要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尤其注意上下文语句,进行揣摩。
(3)本题考查体会人物情感的能力。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要联系整个文本的主题,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基于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找到待分析的人物的相关事迹,然后用四字短语或形容词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①从文章中直接找出表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②从他人的相关言行以及人物自身的言行中提炼出体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③联系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进行综合提炼概括。
(5)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结构的分析鉴赏能力。文章的情节安排的巧妙,可以从叙述的巧妙,比如倒叙的运用,可以从文章的铺垫、照应、伏笔等角度去分析和把握。
19.“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竟真的做到了”设置了悬念,到底是什么事那么不可思议?是怎样做到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引出下文内容。可据此概括作答。把重心放在对“不可思议”“真正”“竟”等词语的意思理解基础上。
故答案为:“不可思议”说明做成这件事情很难,“真的”肯定了养雪花的事实。这句话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0.由“我没有告诉母亲地窖里养了一朵雪花”的语句可知,“躲”表现了“我”当时害怕母亲发现自己养雪花这个秘密的心理。重点是对“躲”这个动词的语境,反映出人物的内心的描述。先解释“躲”的意思,即躲藏,然后指出如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担忧心理等等。
故答案为:
21.结合“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看到你的雪花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等语句可知,“我”得知小时候能够成功养雪花的真相竟然是母亲的辛苦付出后,既感意外,更是感激。可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写出了母亲对“我”温暖而美好的爱,表达了“我”对母亲成就自己童话般的愿望,默默付出,助力“我”成长的感激之情。
22.由“你只养了一朵雪花,我可是养了一大堆呢。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可见,母亲好学习。由“多年后的一天,白发苍苍的母亲从床下拿出一块泛黄的铁片递给我”“我一直以为没有人知道我养雪花的事”等语句可见,母亲有心计。由“看到你的雪花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可见,母亲有爱心、能吃苦。可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母亲为了帮孩子养雪花去学校找老师请教,每天在孩子睡熟后冒着严寒悄悄地去替换雪花,为了孩子的愿望坚持默默地做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由此可见,母亲是一个好学习、能吃苦、有心计、有耐心、极富爱心的慈母形象。
23.本文写少年时,“我”偷偷地成功养了一个冬季的雪花,以为无人知晓,直到多年以后,母亲才揭示了事情真相。文章以此表达了对伟大无私母爱的赞美、感激之情。文章前半部分写“我”偷偷地成功养了一个冬季的雪花,以为无人知晓,直到多年以后,母亲才揭示了事情真相,由此可见,本文故事情节有波澜,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很好地表达了母爱的主题。
故答案为:文章先写“我”养雪花,后面情节突转,写母亲告诉“我”真相。这种情节安排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给读者戏剧般的阅读享受,同时也让母爱在不知不觉中滋润人心,很好地达到了感动人、影响人的效果。
四、语言表达(60分)
24.(2022八下·江油开学考)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年春节期间,一条视频刷爆社交网络。视频中,刚刚获得2022印度女足亚洲杯决赛未来之星的张琳艳失声痛哭。那是2018年U20世界杯上,女足被淘汰。赛后接受采访时,张琳艳不甘心地说:“只要能再次穿上国家队球衣,一定尽自己全部力量为它战斗!”2022年,张琳艳穿着国家队战袍,决赛替补出场制造点球,随后又打入扳平进球,和队友一起为中国队夺得亚洲杯。
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请根据材料内容,以“梦想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要求文体鲜明,内容具体,情感真挚,不得抄袭和套作。
【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题干分析】这是一道材料加命题的作文。材料由今年春节期间,一条视频刷爆社交网络说开去。内容是刚刚获得2022印度女足亚洲杯决赛未来之星的张琳艳失声痛哭。我们看到此感到困惑,为什么入围决赛了还要失声痛苦呢?这其实一种情感压抑宣泄,是青春的呐喊和战斗。因为在四年前——2018年U20世界杯上,女足被淘汰。但作为队员之一的张琳艳不甘心地说:“只要能再次穿上国家队球衣,一定尽自己全部力量为它战斗!”四年之后终于如愿以偿了,这就是青春的奋斗,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立意选取】
1.青春有梦想,民族有希望。
2.有梦想的青春,必然会盛开出灿烂的花朵,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吃透题目的精髓,把握住中心词,明确修饰限制词。除了审题、立意和选材外,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15分)
1.(2022八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倔(jüé)强虬(qiú)枝刹(shà)那间秀颀(qí)
B.炫(xiàn)耀丘壑(hè)濒(pín)临俯瞰(kān)
C.择(zé)菜匀称(chènɡ)推崇(còng)罅(xià)隙
D.轩(xuān)榭题跋(bá)遒劲(qiú)舳舻(zhú)
2.(2020八下·重庆期末)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怠慢 皎洁 风云变换 天衣无缝
B.磅礴 虔诚 招摇撞骗 自圆其说
C.迁徙 狡辨 怒不可遏 人情世故
D.恐怖 彷徨 袖手旁观 消声匿迹
3.(2020八下·重庆期末)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明沉迷于电子游戏,老师曾多次批评教育他,但他仍然矢志不渝。
B.这兄弟俩感情深厚,亲密无间,无论什么时候都形影相吊。
C.我国的疫情已基本上得到控制,但大家仍不能掉以轻心,谨防新冠病毒死灰复燃。
D.美国的疫情失控,截至6月21日,死亡人数已过十二万,简直是前赴后继,情况危急。
4.(2022八下·江油开学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B.经调查发现,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把这笔钱存入了国外的银行。
C.博览会上,不仅展出了现代高科技产品,还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D.春节期间虽然寒冷,但太白公园热闹的游乐场、西山公园蓬勃的花草、方特美仑美奂的东方神画,都会让你不由得感叹:春节的江油真是个美丽的时节!
5.(2022八下·江油开学考)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
②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
④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
A.②③①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 D.④③①②
二、(36分)
(2022八下·江油开学考)文言文阅读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是()
A.伐竹取道 砍倒 B.水尤清冽 凉
C.蒙络摇缀 缠绕 D.请循其本 仿效
7.下列语句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全石以为底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骈死于槽枥之间
C.子之不知鱼之乐 渔人甚异之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中峨冠而多髯者
8.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两文皆有写鱼,作用不同。甲文以生动活泼的游鱼衬托水的清澈,乙文由出游从容的鲦鱼引出机智巧妙的论辩。
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鱼的悠然自得抒发作者内心的欢快,乙文借“鱼之乐”表达作者对禁锢自由的尖锐批判。
C.两文叙述生动,角度各异。甲文叙写发现和欣赏小石潭的经过,以景物描写为主;乙文记述了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以人物对话为主。
D.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中“参差披拂”“怡然自得”等词,准确生动;乙文“子非鱼”“我非子”等,近似绕口令,极具趣味。
9.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10.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更新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11.(2022八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保尔·柯察金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每次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1)保尔·柯察金是长篇小说《 》里的主要人物,这部作品的作者是(国籍) 作家 。
(2)阅读上面材料,概括保尔·柯察金的精神品质。(可以结合原著内容)
12.(2022八下·江油开学考)综合性学习
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中,为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增强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学校开展了“燃情冬奥·逐梦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你和同学参与其中。
(1)[写开场白]上网浏览冬奥会新闻时,你看到了作家王金铃创作的《冬奥赋》,读完第一段,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你结合其内容为活动撰写了一段开场白。
奥运之赛,会分夏、冬。今之冬奥,届次廿四。东主中华,擂设京、张。是举旷典奥史:一城咸主夏冬双奥者,北京创首焉!北京冬奥,万国之盛会,举世之大观。壮哉绝伦,胜事躬览。(节选自王金铃《冬奥赋》)
(2)[论吉祥物]活动中,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你和同学小海展开了讨论。
小海:冰墩墩太萌了,我很喜欢!
你:不只萌,他的外形、动作和神态让我理解到这样的寓意:①。
小海:有道理!雪容融的设计也很好,但我觉得应该把名字改为“雪容融”,和“冰墩墩”一样用叠词,更和谐。
你: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用这个“容”更有深意:②。
(2022八下·江油开学考)古诗文阅读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3.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登亭远眺,感慨历史兴衰,大处落笔,时空交融,慨叹“千古兴亡”悠远难追。
B.褒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孙权,气魂宏大雄壮,在小令中含如此大题材的,并不多见。
C.融典故入词,曹操的话被巧妙地安排在下阙,毫无斧凿痕迹,融经诗史,驱遣自如。
D.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自相呼应,层层推进,创前所未有的意境,情感豪迈奔放。
14.叠词能够突出意象的情态,如《诗经》里“蒹葭苍苍”“关关雎鸠”“青青子衿”等。请结合词作,从韵律、内容上谈谈你对“悠悠”或“滚滚”的理解。
15.(2022八下·江油开学考)名句积累: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 ,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2) ,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
(3)青青子衿, 。(《诗经·郑风》
(4)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
(6)《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7)《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 , 。
(8)陆游《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的句子是: , 。
三、阅读理解(29分)
(2022八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百年苦难走向百年辉煌①
金一南②
我们常说要追求胜利,其实,不但要追求胜利,还要“敢于胜利”,这是中华民族每一份子心中,都需要腾起的一团火焰和光明。
我常想,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中华民族从哪里来?有一个最好的回答—毛泽东主席起草的,周恩来总理书写的,刻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三句话:
第一句话: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二句话:二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三句话;由此上翻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我们从1840年那苦难深重的旧中国走过来,东洋东洋打不过,西洋西洋打不过,当时的中国“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就在国家面临危亡、民族深陷苦难,却无人挺身而出、无人横刀立马之时,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我经常讲,中国共产党“应”的这个“运”不是什么好运,那是国家最黑暗、民族最无望的时候。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没有资源、二没有名望、三没有影响、四没有地位,就只有一腔热血,他们就凭一腔热血浴血奋斗,民族救亡。
中国革命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从惨败走向胜利: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两万两千五下人,两个月后就剩一千;1927年,秋收起义,五千人,二十天后只剩不到一千。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很多人怀疑,红旗到底可以打多久?毛泽东的回答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美国人托夫勒把人类的力量归结为三种:一是暴力,谁拳头大谁称王;二是金钱,金钱买通一切;三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但是,托夫勒忘记了第四种力量——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以信仰表现出来的极大的、改天换地的、摧枯拉朽的力量!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写到: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地,艰苦地奋斗!把个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
这就是我们先辈的信仰。这支队伍之所以能够五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跨过鸭绿江,这支中国共产党锻造的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队伍,凭着的就是信仰的力量!
最初是一小部分人,几变火炬;凭着信钾,燃烧成熊火,最终点燃整个中华民族内心的火炬,实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天,在座官兵就是这支队伍的接续,你们就要像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所以,你们或的“敢于胜利”我印象特别深刻。
有这么一句话“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真正的领袖、真正的领导者,就是这样的少数人。中国共产党因相信而看见!他们坚信,所以他们最终看见了!
1949年建国的时候,我们一穷二白,一颗钉子叫“洋钉”,一袋水泥叫“洋灰”,一盒火柴叫“洋火”,全是从外国来的。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进程。
今天,我们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国。原先,世界制造业里我们只占2%、3%;2009年,我们上升到18%;2016年,我们就已经占世界制造业比重26.7%,世界第一!按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39个大类,191个中类、552个小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虽然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但你看我们的追赶速度。
你说,这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吃苦耐劳、拼搏奋斗出来的!
前不久,我到江南造船集团,我们第三艘航母的总建造师是1980年出生的。我非常感慨:八零后开始担当国家建设的大梁,更厉害的是,我们还有九零后,以后,我们还有零零后、一零后,还有一代又一代建设者成长起来,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回想一下,我们百年救亡、百年复兴: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一百来年,无数的、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中国”三个字浴血奋斗;1949年新中国建立,新的命题开始—复兴!
1949年到2049年,这一百年,我们要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一次新的长征。“复兴”不是一句口号,而要凭实力,我们每一个人正在参与。
过去,长征就是信仰;今天,拼搏同样是信仰。追求胜利!敢于胜利!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
【注释】①选自《一堂好课》的说讲稿,有改动,《一堂好课》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节目,邀请思政、文学、科学。体育等领域的“学科领路人”分享所思所得,旨在“点亮思想之光,嘉奖向学之心”。②金一南:国防大学教授。《当代贵州》杂志的顾问。
16.若给选文另拟一个标题,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B.苦难深重的旧中国
C.伟大的第四种力量 D.努力实现民族复兴
17.演讲中,称呼与情感表达密切相关。如文中加点的“他们”指代中国共产党人,演讲者深情追述那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向革命先辈表达由衷的崇敬和赞美。请简析文中另外两处加点的称呼所指代的对象以及相关句子表达的情感。
18.好的演讲结语能有效调动听众的情绪。请从内容呼应和句子语气两方面简析选文末段的表达效果。
(2022八下·江油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养一朵雪花
石兵
①少年时,我曾悄悄养了一朵雪花。如今想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可在当年,我竟真的做到了。
②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多特别大,让我萌生了养一朵雪花的念头。试验了多次,我发现雪花落在手上很快就会融化,便取了一块冻得冰冷的铁片,小心翼翼地让雪花落在上面,趁它没有融化,放入院落中的地窖里。
③那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小城堡,贮存着过冬的大白菜,天气极冷,大白菜上结着冰碴,整整齐齐站成一排。
④彼时,我还是个身材瘦小的孩子,矮下身就能钻入地窖。我把盛着雪花的铁片放在最冷的角落里,尽量让自己离雪花远一点,害怕不小心呵出的热气融化了它。
⑤后来,这朵雪花竟然真的在地窖里安了家。每天清晨,天未亮时,我都会在最冷的时分悄悄打开菜窖,用一支小小的手电筒照向它。雪花的花瓣一片也没少,紧紧贴在灰黑色的铁片上。尽管颜色渐渐不再那么洁白,变得有些晶莹剔透,但是,它依然保持着一朵雪花的纯洁与美丽,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美好。
⑥那时,家里穷,大白菜就是过冬唯一的蔬菜,母亲隔几天就会取出一棵。我没有告诉母亲地窖里养了一朵雪花,只是每次都躲在母亲身后,提醒她取那些离雪花远的大白菜。
⑦白菜一棵一棵变少,冬天一天一天过去,我养在地窖里的雪花却一直灿烂。
⑧一天黄昏,天空阴沉了许久,再一次飘起了雪花,可没一会儿,就变成了淅淅沥沥的雨,落在地上顺着沟沟坎坎四处流淌,最后,竟顺着菜窖的门缝流了进去。
⑨我为此忧心忡忡,待到雨势渐小,小心翼翼打开地窖的门,竟然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所有的大白菜都开满了晶莹的雪花,是的,晶莹的雪花。原来,那些滴入地窖的雨因为地窖中气温极低,便在落下后迅速凝结。大白菜的菜叶上,地害的地面上,还有那块铁片的身上,都“绽开”了雪花。只是,这些雪花都没有我养的那朵漂亮。
⑩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地窖美景只存在了短短几天。气温已经不可逆转地上升,冬天过去,春天就要来了。
我养的那朵雪花是在某个清晨悄悄消失的,只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那天,我走入菜窖,拿起那块不再冰冷的铁片,突然忧伤起来。
多年后的一天,白发苍苍的母亲从床下拿出一块泛黄的铁片递给我,问:“这个铁片,你还记得吗?”
我一直以为没有人知道我养雪花的事。见我惊奇地瞪大眼睛,母亲笑着说:“你只养了一朵雪花,我可是养了一大堆呢。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老师说,只要温度够低,让雪花与空气隔开,它就能存放更久。那年冬天,每次下雪,我都悄悄收集一些,把它们放在背阳的地方养着,看到你的雪花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
原来,养雪花的人不是我,而是母亲。为了孩子一个童话般的愿望,一件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母亲放弃了睡眠与温暖,默默付出了这么多。我一直认为是自己养了一朵雪花,独立完成了一件困难至极的事,这种源于童年的自信让我始终笃信自己是个被幸运眷顾的人,让我在遇到困难时仍然充满信心,却不知一切的幸运其实都源于母亲,她默默为我筑造起一座童话城堡,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虽然我的童年贫穷与饥饿如影随形,但因为母亲,因为那朵养了一冬的雪花,一切都被铺陈了温暖而美好的背景。这背景的底色,就是爱吧。
(选自《意林》2021年7月刊)
19.第①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20.第⑥段中加点的字“躲”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21.第 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22.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文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23.本文故事情节安排巧妙,请作简要分析。
四、语言表达(60分)
24.(2022八下·江油开学考)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年春节期间,一条视频刷爆社交网络。视频中,刚刚获得2022印度女足亚洲杯决赛未来之星的张琳艳失声痛哭。那是2018年U20世界杯上,女足被淘汰。赛后接受采访时,张琳艳不甘心地说:“只要能再次穿上国家队球衣,一定尽自己全部力量为它战斗!”2022年,张琳艳穿着国家队战袍,决赛替补出场制造点球,随后又打入扳平进球,和队友一起为中国队夺得亚洲杯。
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请根据材料内容,以“梦想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要求文体鲜明,内容具体,情感真挚,不得抄袭和套作。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A:刹(shà)那间—chà;
B:炫(xiàn)耀—xuàn 濒(pín)临—bīn 俯瞰(kān)—kàn;
C:择(zé)菜—zhái 推崇(còng)—chóng;
D项全部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作答时要特别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的正确读法。避免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跋”不能读成“bó”,“刹”不能读成“shà”等。
2.【答案】B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风云变换”应为“风云变幻”;B字形没有错误;C“狡辨”应为“辨别”;D“消声匿迹”应为“销声匿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平常所掌握的常用词语的音形义判断题中所用词语书写的正确与否。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3.【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褒贬色彩辨析
【解析】【分析】A矢志不渝: 表示永远不变心。这是一个褒义词,这里形容他沉迷于打电子游戏褒贬失当。
B形影相吊: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独。这和“这兄弟俩感情深厚,亲密无间”相矛盾。
C掉以轻心: 用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来对待事情。
D 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奋勇向前。这是一个褒义词,这里用来形容美国疫情死亡人数非常多褒贬失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结合语境辨析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种类型,前提是对成语的理解,只有事先理解了它,才能知其义,明其用。另外,还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同时还要关注是否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搭配不妥、用错对象、重复累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等。
4.【答案】A
【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A项正确;
B有误,歧义句,“和”可以作连词,可以理解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或者“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可改为:他背者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位主要领导,偷偷把这笔钱存入了国外的银行。
C有误,语序不当,把“现代高科技产品”和“几千年前刚出士的文物”调换位置。
D有误,搭配不当,“江油”是一个地方,不是“时节。”把“时节”改为“地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修改病句的掌握能力。学生在日常要掌握基本的几种病句病因的类型,这样才能准确判断一个句子有无语病,从而进行准确修改。
5.【答案】D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中心句,通过读这四个句子,可知本语段介绍的是“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按照论述的层次关系来写,所以确定④是首句,紧接者分别写了三种面的特点③①,最后加以总结②。所以顺序为④③①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排序的掌握能力。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1.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2.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程顺序。3.把握关联词的搭配。4.把握话题衔接龙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答案】6.D
7.B
8.B
9.①(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②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10.【示例1】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示例2】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2)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积累,根据句意理解词意,判断选项正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中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或者揭示各自的特征。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6.本题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上下文翻译加点词。A.伐竹取道: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伐,砍到。A项正确。
B.水尤清冽:潭水格外清凉。冽,凉。B项正确。
C.蒙络摇缀:覆盖缠绕,摇动连结。络,缠绕。C项正确。
D.请循其本:请从最初的话题说起。循,按照。D项错误。
故答案为:D
7.A.全石以为底:介词的宾语前置,小石潭潭底是一整块石头,以它为潭底。为:作为。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为:与“谓”字通用,“说”的意思。A用法不同。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于:“于”是介词,“在”的意思。
骈死于槽枥之间:名马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于:“于”是介词词性 “在”的意思。B项用法相同。
C:子之不知鱼之乐:你也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之:也。
渔人甚异之:夫对桃花林的景象感到十分地好奇。之:之是代词,指见到的景象。C项用法不同。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而:表示先后顺序的承接。却的意思。
中峨冠而多髯者:戴着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须的人。而:表示并列的意思,相当于“而且”、“又”、“和”。D项用法不同。
故答案为:B
8.本题要求学生认真分析题干要求和比较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经过分析比较可知,乙文借“鱼之乐”其用意是借“鱼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B项错误。
故答案为:B
9.本题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意翻译以下句子。翻译时要注意省略是文言中的常见现象,如①句中省略了一处主语,翻译时要将其补充意思才完整。
故答案为:①(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②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10.本题是主观性试题。解答此类试题一般采用“观点+理由”的格式,采用1+2或1+3的语言表达形式。即言简意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题目的相关要求谈理由,做到语言要通顺,表意要明确,尽量有文采。只要切合文题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1】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示例2】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11.【答案】(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2)有钢铁般的意志;有勇敢拼搏的精神;有不畏困难战神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有爱憎分明的立场;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有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精神。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分析】(1)保尔柯察金是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主要人物。作者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案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故答案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2)本题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如文段中“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他在身体没有恢复的情况下,立即投入到尤为艰苦的铁路修建工作,可见他有钢铁般的意志,有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精神。“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可见他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由于价值观的不同,保尔毅然和冬妮亚分道扬镇,这表明了他爱憎分明的立场。四次起死回生经历,说明他有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故答案为:有钢铁般的意志;有勇敢拼搏的精神;有不畏困难战神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有爱憎分明的立场;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有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精神。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掌握能力。学生在日常在阅读名著作品时要特别重点记忆名著中的主要人物、主要故事情节等。注意辨别,不要把人物和故事交叉起来。在做人物评述时要选择好内容角度或人物角度。
12.【答案】(1)示例:同学们:大家好!第24届冬奥会正在北京举行,北京已成为全世界首个承办夏、冬两季奥运会的城市,这是祖国强大的体现,令每个国人无比自豪!今天,我们举行“燃情冬奥,逐梦未来”主题活动,是为了号召大家把奥运精神变为前进的动力,用拼搏实现梦想,用奋斗创造未来!
(2)冰墩墩:冬奥会是在中国举办;欢迎各国运动员来中国参赛;中国高度重视冬奥会的举办;运动有利于强健身体;中国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科技发展迅速……
容:中国是一个包容、宽容的国度;对待残疾人,我们要本着包容、宽容的态度;世界需要包容和交流;我们要通过残奥会创造更加包容的社会……
【知识点】主题活动;见解表述;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开场白是开场时引入本题的白,写作时要结合活动主题和诗文素材。
示例:同学们:大家好!第24届冬奥会即将在北京举行,这是我们每个国人的骄徽。北京,这座美丽的城市,承载了太多的荣光!既有昔日夏季奥运的热烈,又有今日冬季奥运的沉稳。今天,我们举行“燃情冬奥,逐梦未来”主题活动,就是要再度起航,用我们的热情和努力,一起去拼搏美好的明天。
故答案为: 示例:同学们:大家好!第24届冬奥会正在北京举行,北京已成为全世界首个承办夏、冬两季奥运会的城市,这是祖国强大的体现,令每个国人无比自豪!今天,我们举行“燃情冬奥,逐梦未来”主题活动,是为了号召大家把奥运精神变为前进的动力,用拼搏实现梦想,用奋斗创造未来!
(2)分析形象的寓意,要结合其外形、动作和神态特点。及文化内涵。冰墩墩是一个熊猫的形象,它挥手致意,表达了对世界各国运动员的欢迎;身着冰雪外衣,表明了这是冰雪运动;运动有利于健康,这是暗示我们要积极运动,强健身体。学生可自行组织语言,言之有理即可。
而“容”的深意:关注其文化内涵。“容”有包容、宽容之意。中国是一个包容、宽容的国度,对不同民族、种族、文化背景的人一律平等看待;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更需要各国的包容与交流;我们是开放、发展、 包容的国度,我们敞开胸怀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
故答案为:冰墩墩:冬奥会是在中国举办;欢迎各国运动员来中国参赛;中国高度重视冬奥会的举办;运动有利于强健身体;中国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科技发展迅速…… ;容:中国是一个包容、宽容的国度;对待残疾人,我们要本着包容、宽容的态度;世界需要包容和交流;我们要通过残奥会创造更加包容的社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综合学习及语言表达的掌握能力。综合性学习题型既具有开放性又具有人文性,即使没有统一答案,也要求学生在答题中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平时要多关注社会主流思想,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和文明素养。
【答案】13.C
14.示例:我选“悠悠”。在音韵上,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律美,又与下文“滚滚”相和;内容上,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遣词;体味诗歌的意象;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作答。如果是选择题重点是要从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逻辑陷阱的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
(2)本题要求学生对诗歌语言艺术的分析和鉴赏能力。主要是探讨其中的叠词手法的运用,可以从韵律、内容上谈理解。音律上,从叠词的作用回答即可。
13.根据分析从“不尽长江滚滚流”可知,化用了杜甫的诗句,有诗;从“生子当如孙仲谋”可知,引用了曹操的话,有史;但找不到“经”。C项赏析错误。
故答案为:C。
14.内容上,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内涵。“悠悠”,上句“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此处是对上句的回答,因而,又时间漫长久远之意;再从开篇之句来看,作者登上北固楼,那壮丽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隐隐弥漫着历史的烟云,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干古兴亡之感。因而,这里含包括了此人的无限感慨在其中。下文的“滚滚”,也同样隐含着这层意思,所以,如选“滚滚”,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我选“悠悠”。在音韵上,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律美,又与下文“滚滚”相和;内容上,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15.【答案】(1)蒹葭苍苍
(2)微君之躬
(3)悠悠我心
(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5)心忧炭贱愿天寒
(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学生根据题干括号里作品的提示,回忆所学诗歌内容。做到不填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易错字为:蒹葭、躬、突兀、髫、碾。
故答案为:蒹葭苍苍;微君之躬;悠悠我心;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心忧炭贱愿天寒;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默写的掌握能力。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申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 或明或略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
【答案】16.C
17.“你们”指在座官兵;演讲者以长者或导师的口吻,勉励官兵们要像革命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表达了对官兵们的殷切希望。“我们”指新中国、中华民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短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伟大成就,演讲者和听众作为国家的一份子,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18.内容呼应;末段中,过去,“长征”呼应“百年苦难”的相应内容,今天,“拼搏”呼应“百年辉煌”的相应内容,中华民族是凭着信仰从苦难走向了辉煌;“追求胜利”“敢于胜利”与开头呼应。句子语气:演讲者以坚定、昂扬的语气,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国家建设,鼓舞听众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心,表达一往无前的决心。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在文中的作用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然而标题的特点不是平白直叙的且善运用修辞,学生要找到贴近表达“信仰”二字意思的词来作为标题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关键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线索,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从情节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的,感情是如何一步一步变化的展开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尾作用的掌握能力。作答时可从内容、情感、结构、主旨、效果五个角度去分析。
16.标题具有点明中心论点的作用,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同时也有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并激发读者的思考的作用。根据最后一段“过去,长征就是信仰;今天,拼博同样是信仰。追求胜利!敢于胜利!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分析,本文谈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然后分析选项,“托夫勒忘记了第四种力量—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以信仰表现出来的极大的、改天换地的、推枯拉朽的力量!”合适。
故答案:C
17.结合“今天,在座官兵就是这支队伍的接续”分析,“你们”是指在座官兵;根据“你们就要像先辈那
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像毛主席讲的那样‘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所以,你们或的'敢于胜利’我印象特别深刻”分析,演讲者以长者或导师的口吻,鼓动官兵们要像革命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表达了对官兵们的殷切希望。
结合1949年建国的时候,我们一穷二白,一颗钉子叫‘洋钉’,一袋水泥叫‘洋灰’,一盒火朱叫‘洋火’,全是从外国来的。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分析,“我们”指新中国、 中华民族;根据“而今天,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两三百年的现代化进程”分析,写出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短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伟大成就,演讲者和听众作为国家的一份子,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做。学生可自行组织语言,意思正确即可。
故答案为:“你们”指在座官兵;演讲者以长者或导师的口吻,勉励官兵们要像革命先辈那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表达了对官兵们的殷切希望。“我们”指新中国、中华民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短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伟大成就,演讲者和听众作为国家的一份子,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18.首先分析“内容呼应”方面:根据“过去,长征就是信仰”呼应“百年苦难(回想一下,我们百年救亡、百年复兴:从1840年到1949年的一百来年,无数的、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中国’三个字浴血奋斗)”的相应。根据“今天,拼博同样是信仰”呼应“百年辉煌 (1949年到2049年,这一百年,我们要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这是我们的丽标,也是一次新的长征)”的相应内容,中华民族是凭着信仰从苦难走向了辉煌;“追求胜利~敢于胜利”与开头呼应。
分析“句子语气”方面:根据“你说,这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吃苦耐劳、拼搏奋斗出来的!“追求胜利!敢于胜利!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等句子分析,演讲者运用了大量的感叹号,以坚定、品场的语气,“追求胜利!政于胜利!”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国家建设,鼓舞听众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心,“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则表达一往无前的决心。
故答案为: 内容呼应:末段中,过去,“长征”呼应“百年苦难”的相应内容,今天,“拼搏”呼应“百年辉煌”的相应内容,中华民族是凭着信仰从苦难走向了辉煌;“追求胜利”“敢于胜利”与开头呼应。句子语气:演讲者以坚定、昂扬的语气,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国家建设,鼓舞听众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心,表达一往无前的决心。
【答案】19.“不可思议”说明做成这件事情很难,“真的”肯定了养雪花的事实。这句话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20.“躲”是“躲藏”的意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当时害怕母亲发现自己养雪花这个秘密的心理。
21.写出了母亲对“我”温暖而美好的爱,表达了“我”对母亲成就自己童话般的愿望,默默付出,助力“我”成长的感激之情。
22.母亲为了帮孩子养雪花去学校找老师请教,每天在孩子睡熟后冒着严寒悄悄地去替换雪花,为了孩子的愿望坚持默默地做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由此可见,母亲是一个好学习、能吃苦、有心计、有耐心、极富爱心的慈母形象。
23.文章先写“我”养雪花,后面情节突转,写母亲告诉“我”真相。这种情节安排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给读者戏剧般的阅读享受,同时也让母爱在不知不觉中滋润人心,很好地达到了感动人、影响人的效果。
【知识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要善于从炼字和修辞手法等层面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从读者层面去思考和把握。
(2)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此题要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尤其注意上下文语句,进行揣摩。
(3)本题考查体会人物情感的能力。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要联系整个文本的主题,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基于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找到待分析的人物的相关事迹,然后用四字短语或形容词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①从文章中直接找出表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②从他人的相关言行以及人物自身的言行中提炼出体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③联系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进行综合提炼概括。
(5)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结构的分析鉴赏能力。文章的情节安排的巧妙,可以从叙述的巧妙,比如倒叙的运用,可以从文章的铺垫、照应、伏笔等角度去分析和把握。
19.“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竟真的做到了”设置了悬念,到底是什么事那么不可思议?是怎样做到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引出下文内容。可据此概括作答。把重心放在对“不可思议”“真正”“竟”等词语的意思理解基础上。
故答案为:“不可思议”说明做成这件事情很难,“真的”肯定了养雪花的事实。这句话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0.由“我没有告诉母亲地窖里养了一朵雪花”的语句可知,“躲”表现了“我”当时害怕母亲发现自己养雪花这个秘密的心理。重点是对“躲”这个动词的语境,反映出人物的内心的描述。先解释“躲”的意思,即躲藏,然后指出如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担忧心理等等。
故答案为:
21.结合“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看到你的雪花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等语句可知,“我”得知小时候能够成功养雪花的真相竟然是母亲的辛苦付出后,既感意外,更是感激。可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写出了母亲对“我”温暖而美好的爱,表达了“我”对母亲成就自己童话般的愿望,默默付出,助力“我”成长的感激之情。
22.由“你只养了一朵雪花,我可是养了一大堆呢。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可见,母亲好学习。由“多年后的一天,白发苍苍的母亲从床下拿出一块泛黄的铁片递给我”“我一直以为没有人知道我养雪花的事”等语句可见,母亲有心计。由“看到你的雪花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可见,母亲有爱心、能吃苦。可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母亲为了帮孩子养雪花去学校找老师请教,每天在孩子睡熟后冒着严寒悄悄地去替换雪花,为了孩子的愿望坚持默默地做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由此可见,母亲是一个好学习、能吃苦、有心计、有耐心、极富爱心的慈母形象。
23.本文写少年时,“我”偷偷地成功养了一个冬季的雪花,以为无人知晓,直到多年以后,母亲才揭示了事情真相。文章以此表达了对伟大无私母爱的赞美、感激之情。文章前半部分写“我”偷偷地成功养了一个冬季的雪花,以为无人知晓,直到多年以后,母亲才揭示了事情真相,由此可见,本文故事情节有波澜,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很好地表达了母爱的主题。
故答案为:文章先写“我”养雪花,后面情节突转,写母亲告诉“我”真相。这种情节安排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给读者戏剧般的阅读享受,同时也让母爱在不知不觉中滋润人心,很好地达到了感动人、影响人的效果。
24.【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题干分析】这是一道材料加命题的作文。材料由今年春节期间,一条视频刷爆社交网络说开去。内容是刚刚获得2022印度女足亚洲杯决赛未来之星的张琳艳失声痛哭。我们看到此感到困惑,为什么入围决赛了还要失声痛苦呢?这其实一种情感压抑宣泄,是青春的呐喊和战斗。因为在四年前——2018年U20世界杯上,女足被淘汰。但作为队员之一的张琳艳不甘心地说:“只要能再次穿上国家队球衣,一定尽自己全部力量为它战斗!”四年之后终于如愿以偿了,这就是青春的奋斗,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立意选取】
1.青春有梦想,民族有希望。
2.有梦想的青春,必然会盛开出灿烂的花朵,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吃透题目的精髓,把握住中心词,明确修饰限制词。除了审题、立意和选材外,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