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10 17:2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3~95页的例2、“想想做做”第1~3题。
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会把整理过的数据填写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分类整理过的结果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
2.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全过程,初步积累收集整理信息的经验,初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会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会把整理出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分类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整理。
根据实际需要,正确进行数据分类、收集和整理。
多媒体课件。
▍流程一: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牙齿是我们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同学们正在经历乳牙换恒牙的过程,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牙齿,保持口腔的健康。但是有一些同学们由于不注意口腔的卫生,爱吃甜食,不能按时认真地刷牙,从而出现了龋齿,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蛀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一个调查,并收集一下我们班同学的蛀牙情况。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板书:收集整理数据)
▍流程二:探究新知
1.活动导入。
出示例2:你有蛀牙吗?有几颗?
指名回答。
交流:我们班的同学们有的没有蛀牙,有的有一颗蛀牙,还有的同学有两颗蛀牙……老师想知道你们的蛀牙情况,可以怎么办呢?
指出:要想知道全班同学的蛀牙情况,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进行调查,了解每一位同学的情况,再记录下来。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进行调查了解并记录数据。
2.提出活动要求。
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全组的调查活动。
小组讨论确定谁负责问话,谁负责记录,并明确其余学生要观察记录是否正确。
按座位顺序依次了解每个同学的蛀牙情况,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记录。
数据调查收集完后,集体看看小组的记录,并说说小组里每人的蛀牙情况。
3.小组调查整理数据。
给充分的时间让每个小组进行调查和记录,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中去,及时了解每个小组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及时给予方法上的帮助。
4.全班汇报交流。
提问:你们小组是怎样调查和记录的?
展示各个小组长记录的结果。
指名小组代表介绍本组调查、记录数据的方法。
提问:你认为哪个小组的方法既方便又清楚,让人一看就明白?(按蛀牙颗数先分类,再用符号记录并表示数据的)
指出:像这种调查、记录方法既方便又清楚。我们调查数据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先进行数据的分类整理,再根据分类的情况进行记录,这样记录既方便,又能清楚地知道结果。
5.介绍画“正”字的方法。
如果学生的记录中没有用画“正”字的方法,就直接出示画“正”字的方法。
指出:我们还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追问:在生活中你见过画“正”字记录数据的方法吗?
指出:画“正”字记录数据,画一笔表示1个人,画一个“正”字表示5人。这样记录数据非常方便、清楚,又能5个5个地很快看出一共有多少人。同学们以后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记录数据。
组织讨论:你认为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记录?
6.填写统计表。
交流:请同学们根据你们小组记录的结果分类整理,并填写下表。
完成教材第94页的表格。
提问:右边的表格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这里“没有蛀牙”和“有蛀牙”的人数是怎么得到的?
你觉得用表格表示结果有什么好处?
请一个小组代表介绍一下自己所在组整理的结果。
7.分析数据,回答问题。
提问:小组同学中,是有蛀牙的人多,还是没有蛀牙的人多?
追问:你是根据哪个表知道的?
提问:在有蛀牙的同学中,有几颗蛀牙的人最多?
追问:你是根据哪个表知道的?
提问:你还想知道什么?同伴交流。
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想法。
指出:调查得到的数据,经过整理就能知道更多的结果,只要我们认真去比较数据、分析数据,就能了解这些结果。
8.回顾整理。
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从提出问题开始,经过调查记录、分类整理得出全部数据,再通过分析数据并回答问题,从而了解和解决了每个小组的蛀牙情况,这样的一整个过程就叫作统计。(板书:提出问题—调查记录—分类整理—分析数据—回答问题)
交流: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在这样的一个数据调查、记录和整理的统计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
小结:通过统计,能清楚地了解小组同学的蛀牙情况;用画“正”字记录人数很方便,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运用。
▍流程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涂色表示6门课程每周的节数。
指名学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提问:这题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要我们用什么方法表示6门课程每周的节数?
指出:一个小正方形表示一节课。
要求:老师按照每天的上课顺序依次报出班级课程表里这6门课程,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报出的课程,依次涂色。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门课程每周节数最多、最少吗?只要看什么就行了?
指出:用方块图整理数据,只要根据方块图的长短,就能很容易看出谁多谁少了。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同桌两人做“石头、剪刀、布”游戏,做20次,并画“正”字记录自己每次游戏的结果。
谈话:你们喜欢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
同桌合作,进行游戏,并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记录单和统计表。
提问:你是用哪种方法记录数据的?选择一两组全班展示。
提问:和你的同桌填写的表格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两人平的次数是相同的,而赢的次数和输的次数是相反的。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其他同学呢?10~15人一组,了解并记录小组中每个同学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
提问:你们喜欢吃水果吗?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指名学生回答)可以怎样知道呢?
指出:请各小组按刚才的过程,调查每人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每人都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然后每人分类整理记录的结果,填在课本上的表格里。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
全班展示交流。
提问:从你们小组整理的表格里,你知道了什么?如果让你为小组的野炊活动准备水果,哪种水果应该多买一些?
▍流程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课,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还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