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2课时 课件(共30张PPT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2课时 课件(共30张PPT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10 17:4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第六章·第二节
第二课时
用事例说明东北三省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东北三省城市分布、工业布局的特点。
课程标准
丨运用资料,知道为什么东北三省由北大荒成为北大仓,认识东北商品粮基地,归纳其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丨通过阅读教材材料,知道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了解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总结出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特点。
学习目标
在你生活的附近超市,有哪些农产品来自东北?
开发较晚、人烟稀少、沼泽遍布
“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
历史上的“北大荒”
经过50多年的大面积开荒,如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现在的“北大仓”
结合上一节所学,分析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1.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2.地形平坦,有利于大规模耕作;
3.黑土广泛分布,土壤肥沃。
气候
地形
土壤
东北平原的稻田
分析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
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农作物一年一熟。
受寒潮影响,春秋季易发生低温冻害。
东北三省人口、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2009年)
读图,说说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
东北三省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读图,讨论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查阅资料,了解东北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国家决定在东北地区停止开荒,并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沿海地区。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
湿地
作用
找出哪些是东北三省的工业?
中国一汽
鞍钢集团
大连船厂
宝钢集团
大庆油田
思念集团
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东北三省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曾创造新中国的多项“工业之最”。
1935年,中国钢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
1956年,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在吉林长春生产下线。
1958年,我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在大连造船厂建成下水。
1960年,我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在黑龙江大庆投入开发建设。
┈ ┈
阅读材料
大连
找一找东北三省的主要工业中心及它的主要工业部门。
沈阳
长春
抚顺
大庆
伊春
(机械工业)
(煤炭工业)
(石油工业)
(木材工业)
(造船工业)
(汽车工业)
1.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是东北三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阅读图6.21,说出这些工业中心各自的交通优势?
哈尔滨:铁路枢纽,铁路运输便利,而且还有松花江便利的内河航运
长春/沈阳:铁路枢纽,铁路运输便利
大连:既有铁路运输之便,更有海上航运之便。
2.对照图6.20、图6.21,看看主要矿产地与铁路线的关系,讨论铁路修到甲、乙两地的可能原因。
主要矿产地几乎都有铁路通过。
甲地:为了开采甲地的金矿矿产资源,方便资源开采和外运。
乙地:为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为了国家安定及国防安全。
3.阅读图6.22,说出大庆、伊春、鞍山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对照图6.20,分别说明这种工业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特点:
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为主
形成原因:
大庆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
特点:
以钢铁、木材及林产品加工和家具制造为主,工业中木材及林产品加工和家具制造占比重较大。
形成原因:
伊春的森林资源丰富
特点:
以钢铁、非金属矿物加工和机械制造为主,工业中钢铁和机械制造占比重较大。
形成原因:
鞍山的铁矿资源丰富
东北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
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
势头良好、前景广阔
东北三省: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
国家:明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措施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了解粮食生产情况。建三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下图中阴影部分示意建三江的所在地。
1.根据题干信息,建三江农场的主要农作物是(  )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2.建三江农场的作物熟制是(  )
A.一年三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一熟
3.建三江农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是(  )
A.春秋季节常受寒潮影响
B.全年高温多雨,热量充足
C.地形崎岖,土壤较贫瘠
D.河流稀少,缺乏灌溉水源
A
A
D
梅河口市地处吉林省长白山西麓,当地采松子、食松子的传统源远流长,有着“十斤汗水一颗塔,十斤松塔一斤子”的顺口溜。来自全世界的松子,在梅河口加工,并被开发出新产品,然后再销往世界各地,成为称雄世界的“松子贸易帝国”。
4.“十斤汗水一颗塔,十斤松塔一斤子”,说明当时的松子加工需要( )
A.大量的劳动力 B.充足的资金
C.先进的技术 D.丰富的能源
5.梅河口市发展松子特色产业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借鉴意义,不包括( )
A.开发新产品 B.采用新技术
C.加强内外联系 D.开采矿产资源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