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喜看稻菽千重浪
沈英甲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第一课时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沈英甲,吉林人。历任《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副刊部主编。
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纪实文学《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等。
袁隆平,1930 年生于北京,1953 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作为青年教师的袁隆平下定决心,要拼尽毕生精力,用科学战胜饥饿。经过多年实践,他终于推翻了当时国际上关于水稻没有杂交优势的普遍观念,推出了一代又一代杂交水稻。
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
世界粮食基金会“2004 年世界粮食奖”
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多项国际奖项,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为什么可以作为人物通讯的主角?你对袁隆平了解多少?
袁隆平(1930-2021),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是享誉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先后荣获国家发明特等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世界粮食奖”等20多项国际国内大奖,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人公介绍
袁隆平
他所发明的杂交水稻,被西方专家称之为“东方魔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以上,每年因种植杂交水稻而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7000万人口,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难的问题。如今,杂交水稻已经推广到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为解决中国人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主人公介绍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主人公介绍
我有两个梦想,一个禾下乘凉梦,还有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人就像一粒种子,各方面都要健康。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我成功的秘诀: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经典语录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这是2004年度感动中国获奖者之一袁隆平的颁奖词。袁隆平为什么能够获此殊荣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袁隆平的人物通讯,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袁隆平这个人物的。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通讯的相关知识,学着梳理人物事迹。
2.抓住典型事件和细节描写,感知人物精神品质。
3.理解并感恩科学家的贡献,尊重劳动,珍惜粮食。
文 体 知 识
(1)通讯:
有记叙文的特点,可以记叙描写,有人物和事件。
有新闻的特点,有真实性,有时效性。
同时通讯又具有二者没有的特点:可以加入作者的观点和评论。
(2)人物通讯
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实用文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写人之所以重要,就因为人是有思想的。采写人物通讯就是为了通过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面貌去教育人、感染人。
(3)人物通讯类型:
①传记式: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②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的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也很常见。
③群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读文积累-字音
笼罩 土壤 田埂 淤泥
籼稻 分蘖 贬斥 花蕊
稻菽 一蔸 饥馑
笼 笼屉
笼络
量 量杯
量变
应 应允
应酬
屏 屏息
屏幕
扎 扎裤脚
扎堆
挣扎
薄 单薄
薄荷
薄饼
xiān
niè
rǎnɡ
ɡěnɡ
yū
biǎn
ruǐ
shū
dōu
jǐn
zhào
lónɡ
lǒnɡ
yīnɡ
yìnɡ
bǐnɡ
pínɡ
zhā
bó
bò
zā
liánɡ
liànɡ
zhá
báo
比起其他文体,新闻的选材尤为重要,因为新闻必须完全真实,必须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就是用具体的材料写新闻,离开了具体的材料就不成其为新闻了。本课选用了具体而真实的材料,凸显了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思考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展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
① 2001年春节后第二天,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
(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②1961年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年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92年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⑤1986年以来,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
种的战略思想。
⑥袁隆平正引导一场新的 “绿色革 命”。
(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概括典型事迹,归纳精神品质
具体事件 精神品质
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热爱并献身农业科研事业
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勇于实践
敢于探索
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
解放思想
敢于创新
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
坚持真理
实事求是
袁隆平让杂交稻走向世界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做贡献
小结:
袁隆平是一位扎根农田,挥洒汗水,专注敬业,严谨认真 的实践者;
袁隆平是一位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 的研究者;
袁隆平是一位勇于担当,坚持实事求是 ,不计个人风险 的捍卫者;
袁隆平是一位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的寻梦者。
思考2:作者如何把这些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1)采用小标题
四个小标题按照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组织材料,分别写了他的工作态度、方法,学术精神、品格,道德操守、准则,个人理想、志向。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工作态度、方法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学术精神、品格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道德操守、准则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个人理想、志向
特点:
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
语句精妙、结构工整;
内容深刻、突出主题;
形式灵动、富于文采。
标题:1、正副结合,虚实结合
2、引用。
正题,虚题。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副题,是实题,点明所报道的人物。
思考2:作者如何把这些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2)灵活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上,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
如写袁隆平发现真理的过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
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发起了挑战
思考2:作者如何把这些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2)灵活的表达方式
在对人物事件的记述中自然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写到感人之处时,作者还常常情不自禁地直接发表议论,抒发感情。
如:“有人说,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他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这段议论高度赞美了袁隆平有胆识有眼光、坚持真理的创新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
细节描写
思考3:细节描写是通讯报道中的重要元素,也是通讯报道中描写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元。在这篇通讯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表现袁隆平的优秀品质,请举例说明。
片段①:“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明确 “跨”“迈”“蹲”“翻”等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袁隆平在试验田工作的情形,表现了他工作时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
细节描写
片段②:“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明确 “敏锐”“屏气静神”“欣喜”三个极富感染力的形容词,准确无误地抓住了袁隆平在发现雄性不育植株时的心情。“停留”“伸出”“抚摸”三个动词更是详尽地突出了他工作认真专注、观察严谨细致、科研一丝不苟的个性。
细节描写
片段③:“这是一株奇特的稻禾,株形优异,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袁隆平用布条扎上记号,从此格外精心地照顾这蔸稻禾。收获季节他得到了一把金灿灿的稻种。”
明确 从“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这样的细节描写我们能够看出袁隆平对待植物科学、农业技术研究的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对稻田如数家珍般的熟悉与热爱。
概括主旨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要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使人物鲜活地“立”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同时,要注意典型事件的选择与组织。
人物形象
人物通讯中的人物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情况看,大致上有这样几种类型:
写作对象
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
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都是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这样的人物通讯,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深远。
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
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演员等。这样的通讯在报刊上常占有相当多的数量,有些报刊甚至可以通过报道这样的人物来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发行量。
人物通讯中的人物要具有新闻性。从实际情况看,大致上有这样几种类型:
写作对象
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
这是近年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
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们某种道理。
雷锋
钟南山
焦裕禄
邓稼先
课堂小结
人物通讯
筛选信息——归纳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写了什么”
从读者的角度
学习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学会写作通讯
“怎么写的”
从作者的角度
群文阅读,探究文本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梳理人物事迹,感知人物精神。
2.讨论通讯评选标准,明确通讯写法。
3.关注劳动人物,撰写人物通讯。
活动一 请谁来当新闻人物
*能体现时代精神
*有能构成新闻的较充分的事迹
*生命形态和生活轨迹有独特之处
*人物有鲜明个性,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张秉贵(1918-1987),1918年出生于北京,11岁时到纺织厂当童工,17岁到北京一家杂货店当学徒。旧社会的苦难经历,让张秉贵不堪回首。新中国成立的50年代初,即将开业的北京百货大楼招聘营业员,尽管规定只招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已经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被破格录取,当上“新中国第一店”的售货员。他从19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的时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他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所谓“一抓准”,就是指一把就能抓准分量;“一口清”则是非常神奇的算账速度。
所谓“一抓准”,就是指一把就能抓准分量;“一口清”则是非常神奇的算账速度。
主人公介绍
1957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北京有燕京八景,张秉贵售货被称为“燕京第九景”。1987年,张秉贵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69岁;1988年,北京市百货大楼在大门广场处为其竖立半身铜像至今,陈云同志亲笔为其题词:“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2009年张秉贵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主人公介绍
钟扬——新宁人的骄傲
钟扬(1964-2017),湖南邵阳新宁人。生前系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2017年9月25日,钟扬同志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2018年3月,中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6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年2月,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主人公介绍
钟扬——新宁人的骄傲
【人物事迹】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子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颁奖辞】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主人公介绍
要求:总结典型事迹,
归纳人物品质,
感受作者立场。
活动二 群文阅读,小组合作
篇目 人物 人物身份 选取的典型事例 人物精神品质 作者
立场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张秉贵
百货大楼售货员 劳动模范
1.柜台前顾客们的议论
专业、热情
2.用糖哄好哭闹的孩子、给要赶火车的顾客提前称糖并悉心指路
体贴入微
3.热情接待气呼呼的女顾客
和蔼可亲 热情大度
4.女儿得重病,仍然满面笑容接待顾客
隐忍克制 爱岗敬业
5.光照顾买得多的顾客被质问后受到触动、党支部书记找他谈心
善于自省 有错则改
6.为面带病容的顾客选糕点,女顾客送特产;回忆挨国民党兵痞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在座无虚席的饭馆吃夜宵,厨房师傅特意送凳子
“主动、热情、诚恳、耐心、周到”的服务态度
呼吁全社会学习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格
篇目 人物 人物身份 选取的典型事例 人物精神品质 作者
立场
《“探界者”钟扬》
钟扬
植物学家
科普达人
援藏干部
教育专家
1.1977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年少有为
2.1984年旁听武汉大学生物系的课程
勤奋学习
3.“胁迫”妻子领结婚证
“雷厉风行”
4.2000年辞职去复旦大学工作,毫无怨言住在毛坯房
生活简朴
5.2009年成为中组部援藏干部,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种子
心怀天下,敢为人先
6.珠峰北坡采集 鼠曲雪兔子
不畏艰险、勇攀高峰
7.2001年以来,和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合作,开展科普工作
才华横溢 任劳任怨
热爱科普
8.做“接盘”导师
有责任心、肯担当 关爱学生
9.小纸条:繁忙的工作安排
珍惜时间、忘我工作
展现钟扬敢于奉献,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忘我牺牲精神
活动三 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能当上”劳动最光荣“的新闻人物?
人物 身份 精神品质 劳动特点
袁隆平 农学家 科学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开创性的劳动,人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
张秉贵 售货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工匠精神 平凡中的伟大,贴近人民日常生活。
钟扬 多重身份 生命的高度与广度;自我超越 面向未来—创造性的科学研究;
普及性的科学传播;
传承性的教书育人。
共同点:高度的责任心、奉献精神
活动四 根据所学,拟定一份优秀人物通讯评选标准。
评选标准 具体内容 分值
新闻价值 是否引起公众的注意; 是否真实;
报道角度 选择的事例是否典型; 是否有大量细节描写表现人物;
结构层次 行文顺序是否清晰; 事件之间过度是否巧妙;
语言表达 标题是否有特色; 语言是否生动传情;
人物通讯的一般写法:
(1)以人物为中心,通过人物行动表现人物品质性格,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典型事件,时代意义)
(2)人物生命形态和生活轨迹有一定的独特之处,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形象特点)
(3)通过矛盾冲突、细节、正侧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手法技巧)
(4)行文结构可以通过小标题形式、顺叙、插叙、倒叙等多角度展现立体真实的人物。(行文结构)
(5)通过作者的情感、立场等。(新闻立场)
迁移运用
请恰当地运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写一段300左右的文字。
例 那些医护人员早已累到虚脱,他们来不及洗漱,就着防护服,便躺在狭窄的角落里沉沉入睡……在这令人心酸的背后,是夜以继日的工作,是与病毒抗战到底的决心,是默默付出的汗水辛劳。他们是我们的“盾牌”,他们总把安全留给我们,把风险留给自己。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时此刻,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就是隐忍而伟大的英雄。他们每一个举动,都值得我们尊重、赞颂,加油,白衣天使!
写作训练
在我们走过的人生旅途中,很多平凡人的事迹令我们感动,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位人物为报道对象来进行人物通讯的写作练习。
(课堂上写出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课后完成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