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图形
科目:美术
教学对象:七年级
课时:1课时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节选自辽海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1课,属于“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本课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加以灵活运用。本课通过对图形的了解、学习、应用,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形与我们衣、食、住、行、用的关系,并体会其中的美感,为以后的课程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积极性高,兴趣较浓,绝大多数同学都爱看、爱画,这是有利条件,但也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本阶段的学生本身好奇心较强,渴望了解新鲜事物,也有提高自己审美能力的需求。所以,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量的图片,学生的感受是新鲜的,视野会变得更开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图形的概念、分类及作用;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图形,学习掌握与其相关的知识。
过程和方法:学习如何发现、记录、归纳生活中的图形。
体验生活中的图形对我们衣、食、住、行、用的直接影响,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愉快生活的态度和热情。
教学策略选择与分析
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营造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支持教师的教,我将利用大量图片和视频,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为支持学生的学,让学生提前预习、查找资料,增强自主性和实效性。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 游戏导入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老师记录的是哪一个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苹果横切面、玉米横切面) 学生观察图片,发动思维猜想。 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用美术的眼光观察世界。
2、讲授新课 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讲授“图形”的概念,以及一般分类。 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了解什么是图形。 解决本课重点,了解什么是图形。以及一般分类。
3、小组讨论 教师出示“专业图形”与“生活中的图形”对比照片,小组讨论两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通过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
4、深入探讨 教师出示记录生活中图形的范画。 学生边观看,边学习。 通过教师范画指引学生创作的方向。
课堂训练 同学们通过观察生活,记录下所观察出的图形,通过一个随意的图形,设计成有秩序的图形。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使学生参与到创作当中来,从而能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6、欣赏评述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教师总结点评。 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评价展示本小组作品。 运用多种方式积极的评价学生作品。给予学生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