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相和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6.将相和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1 16:1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统编教材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6.《将相和》
难点名称 深度解读人物语言和行为了解人物性格,培养学生在读文中感受人物品质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从古文典籍中,了解中国历史,品读出人物高尚的道德品质,从中受到教育。让学生有兴趣的读中国经典著作受到传统文化教育。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理解能力有限,需要老师适时点拨。
难点教学方法 通过多读,联系上下文老师指导理解课文句子掌握人物性格。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谈话导入:1.我国西汉司马迁写的杰出历史文学著作,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改编自这部名著。 2.板书课题:将相和 齐读课题。3.释题:课题中“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 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由题目里的“和”引出不“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失和 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言归于好的呢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桌讨论完成填空: 将相不“和”的原因是 ( ),后来“和”了,“和”的原因是( )。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二.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 1.自由读课文1——10自然段,讨论完璧归赵的起因是什么 (以城换璧、秦国骗璧……)结果怎样 (完璧归赵)要求答案的内容用四字加以概括。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教学。 (1).秦国作为当时最强的国家,以城换璧是诚心诚意的吗 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2。)“秦国骗璧”,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蔺相如识破了秦国的骗局,他是怎么做的 从中你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深谋远虑……)对于这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上前一步、后退几步,靠着柱子站定。),神态(理直气壮、大大方方),语言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指导学生演一演。 学习第二、第三个故事,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进一步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三、抓住“逼”字教学“渑池之会”。 1.“完璧归赵”之后,秦国两次打败赵国,在这种情况之下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渑池之会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结果怎么呢 2.默读课文,相互讨论,答案用四个词语概括。(侮辱赵王、没占便宜……) 秦王是如何侮辱赵王的 (逼赵王鼓瑟)对于秦王的侮辱,蔺相如是如何反应的 (逼秦王击)蔺相如为什么逼 如何逼 (出示句子: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指导朗读。)逼的结果怎样 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蔺相如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说说理由。(突出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对敌人寸步不让。) 四、抓住“避”字教学“负荆请罪”。 1.过渡: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尊严,国家的利益,对敌人寸步不让,相反,对于居功自傲的廉颇老将军,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个故事,找出关键词“避”,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并体会蔺相如的为人。(为了国家的利益,对友宽容大度)和廉颇的性格特点。 (1)蔺相如是如何设法避开廉颇,不跟廉颇见面的 (2)蔺相如的手下是怎样看待他的避让态度的 (3)蔺相如是怎样向手下人说明避让原因的 三、品读赏析,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 为什么 (进一步分清事情的因和果)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用自己的话复述其中一个小故事,并尝试着表演一下。2.有兴趣的的同学可借阅白话版的《史记》。
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将相由不和到和,环环相扣。我们要学习蔺相如的有勇有谋,不畏强权和廉颇的性格率真,知错就改,以及他们强烈的爱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