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建工师第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兵团建工师第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03 13:1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新疆兵团建工师第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奶奶在城里呆了许多年,很少出门,从不逛街。有一次乡下的亲戚下来了,她竟然毛遂自荐,要带他们上街去玩。
B.午后,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被一只蝴蝶在面颊上点了一个触吻,一时,心头掠过了几许诗意般的遐想。
C.李老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眦必报。
D.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给予关爱,让它“心绪”良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序不当的语病的一句是
A.鲁迅的思维力和观察力是超凡的,他能于平凡生活中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形象,挖掘出形象背后的深刻蕴含,他的创作往往汩汩滔滔,一气呵成,且主旨深刻。
B.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学校对教研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各种正规报刊上江山中学的老师们近年来发表教研文章150余篇。
C.由于资金投入严重短缺,内地一些学校教师不是流失率高,跳槽多,就是学生入学率低,生源少。
D.报刊、电视,有责任做出表率,增强使用语言的规范意识,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积极营造规范化使用语言的良好社会环境。
3.将下列五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攀登长城,漫游故宫。 , , 。 ,

①它们都凝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
②故宫的宫墙是朱砂色的,深沉中显出一种威严
③我同样喜欢近年来并肩崛起的新楼宇和那些纵横飞扬的立交桥
④长城的城墙是黑灰色的,浓重中透着一种冷峻
⑤它们色彩热烈明快,因而使人感到格外亲近
A.①②④③⑤ B.③①④②⑤ C.④②①③⑤ D.⑤①②④③
第II卷(非选择题 )
评卷人 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株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文《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畸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六。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由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识器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也!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
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
4.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事发,当诛,会赦除名 当:应当,应该。
B、据此,是交构之渐 构:构陷,陷害。
C、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物:世间所有事物。
D、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寤:睡觉。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B、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弃甲曳兵而走
C、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 D、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谨拜表以闻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下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当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时,他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7.将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即日斥勃,不令入府。(4分)
2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4分)
3  士之致远,先识器而后文艺。(5分)
评卷人 得分
三、默写(12选10即可)10分
8.填写下句
1.___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形影相吊。
2.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朝不虑夕。
3.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_________________.
5. ,烟光凝而暮山紫。________________,访风景于崇阿。
6.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四、诗歌鉴赏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12分)
答柳恽
吴钧
清晨发陇西,日暮飞狐谷。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雾露夜浸衣,关山晓催轴。
君去欲何之,参差见原陆。
一见终无缘,怀悲空满目。
(1)第二联中有一字用的非常好,请找出这一字并简要分析它的妙处。(6分)
(2)结合诗的后四句,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6分)
评卷人 得分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25分)
心与手
[美]欧·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她身边摆满了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在新上车的旅客中走来了两个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铐在一起。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人。
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脸上即刻浮现出妩媚的笑容,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
她说道:“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 ”
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因为它现在正派用场呢。”
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
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
“请允许我说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的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7年徒刑。”
“噢,”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警长。”
“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钱总是生翅而飞的。你也清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是赚钱的好去处,所以——”
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
“请别在意,小姐,”另外那位来客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都把自己和犯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
“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 ”姑娘问。
“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
“我喜爱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着。看着车窗外,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
“我说警长先生,”脸色阴沉的那位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我一天没抽烟了。你们谈够了吗 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 我真想过过瘾。”
这两位系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
“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的朋友。再见,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来握别。
两位来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
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了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 ”另一个问道。
“年轻!”第一个人大叫道,“为什么——噢!你真的看准了吗 我是说——你见过把犯人铐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 ”
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男女主人公依次出场,只介绍人物的外貌神态,并不点明人物的具体身份,目的是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B.这篇小说讲述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读后给人带来一种悬疑得到解决的刺激,这也是这篇小说最大的魅力。
C.欧·亨利的小说一般具有讽刺的味道,这篇小说实际上是在嘲笑这个罪犯装得像真警察一样,讽刺了装腔作势的人。
D.欧·亨利的这篇小说技巧性很强,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而情节的设置显得有些逊色,缺乏戏剧性。
E.本文的结尾显示了欧·亨利的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读者感到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10.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费尔吉德小姐的形象特点。(6分)
11.这篇小说结尾暗示了什么?前文对这一结尾作了哪些铺垫?(6分)
12.小说的题目是“心与手”,请从情节和主题的角度探究以此为题的理由。(9分)
评卷人 得分
六、语言表达
13.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个字。(5分)
自钟嵘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着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值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 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14.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谅解是一股和熙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上的阴云。
评卷人 得分
七、作文
15.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4.B
5.D
6.B
7.(1)当天就斥责了王勃,不让他进入王府。
(2)王勃自恃有才华而对别人很傲慢,被同僚所嫉恨。
(3)士人想走得长远,应以器量见识为先而以文才为后。
【解析】
4.试题分析:A“当”,判罪;C“物”,别人、他人,古人常如此称自己之外的人或物,有成语“待人接物”;D“寤”,睡醒,与“寐”相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点评:本题考查实词的文言文中实词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通过代入检验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的语句意思,选出正确选项不难。同学还要注意课内外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一般这道题目都是课内知识课外考。大部分实词都是一词多义,同学在平时学习的时候,注意哪些义项是经常用到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高频,这些词语要注意积累。本题设置了三个错项,比一般的的题目要难一些。
5.试题分析:A“因”:于是/依靠,凭借。B“而”:表转折。C“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 性,不译。D“以”:表目的
考点:考查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
点评:文言一词多义用法的辩析,首先要考虑具体语境;其次要联系学过的例句体会用法;第三,在平时学习中要归纳整理,才能熟练迁移运用。如B选项中,两个“而”的用法,就是平时我们学习时应该整理的。
6.试题分析:王勃写《檄英王鸡文》是“戏”,即开玩笑,并非专门为了批评诸王,结果也不是 差点被诛杀,而是被高宗愤怒斥责,赶出沛王府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假设法和代入法是解答此类题最好的方法,即假设这些选项的内容都是正确的,用来加深理解原文,然后再用代入法,一一与原文比照验正,就会发现与原文内容不符的选项,排除即可。本题的设置错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境中一些关键字词的理解。
7.试题分析:(1)省略句,即日:当天;(2)被动句,嫉:嫉妒;(3)致:到达,识器:见识气量。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点评:翻译句子一般采用直译,尤其是重点字词要翻译准确,但有时也要结合意译。如谤不能译为诽谤,而要结合上下文译为指责。再者要注意其是否有特殊句式。最后一项工作也很重要,要多读几遍,看是否词达句顺。一定要注意补齐省略部分,有些词语还要根据句子需要作出适当的意译。三道翻译题以考查学生句式意识为主。
【参考译文】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他六岁就懂得写文章,构思毫无凝滞,文章感情豪迈奔放,与兄王勔、王勮的才华相当。他父亲的朋友杜易简常常称赞他们说:“这是王家的三棵珠树啊。”沛王李贤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为沛府修撰,十分爱护看重他。当时各位王侯斗鸡,互有胜负,王勃开玩笑地写了《檄英王鸡文》。高宗看了文章后,发怒说:“根据这文章,这是相互构陷(陷害)之兆头。”(即认为王勃的文章使诸王矛盾。)当天就斥责了王勃,不让他进入王府。过了很久,补职为虢州参军。
王勃自恃有才华而对别人很傲慢,被同僚所嫉恨。有个官奴叫曹达的犯了罪,王勃把他藏匿起来,又害怕事情泄露,便杀了曹达来堵塞消息的来源。后来事情被披露,王勃被判死罪,但恰逢皇帝大赦天下而被除去罪名。当时王勃父亲王福畤是雍州司户参军,因为王勃而被降职为交址令。上元二年,王勃前往交址探望父亲。渡南海,他堕水而亡,时年二十八。
当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鉴识人才的能力。李敬玄尤其看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四人,(认为他们)必当显赫富贵。裴行俭说:“士人想走得长远,应以器量见识为先而以文才为后。王勃等虽有文才,却浮躁浅露,哪里有享受官爵俸禄之器量呢!杨炯性格沉着文静,职位应该会达到长官之首,其余的能善终就是幸运。” 后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
父亲王福畤因这件事而降职为交趾令。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公刚修建成滕王阁,九月九日大会宾客,预先让他的女婿作序文,以便在宾客前夸耀。于是他拿出纸笔邀请所有的宾客,没有人敢担当此任务。但到了王勃,他欣然不推辞。都督很恼怒,起身借口更衣离开,只是派遣小吏窥察了王勃的文章就来报告。小吏(看后)一再报告,文章语言越来越奇特,阎公于是惊惶急视,说:“天才啊!”请求他完成(遂成:完成)全文,宾客极尽欢兴才停止。王勃写文章,最初并不精心思考,先磨墨数升,就酣畅饮酒,拉起被子蒙脸躺下,到了睡醒时,拿起笔就能成篇,不更改一个字,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稿”。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称“四杰”。杨炯曾说:“我惭愧排在卢前,而对排在王后面感到羞耻。”当时的评议者也认为是这样。
8.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C.门衰祚薄,晚有儿息。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四句话都是出自该课文,所填之处大都是名句,所以难度不大,得分的关键是填写时要一字不错。注意茕、衰、祚、薄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及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
点评:本题所考查名句虽都出自教材,但没给出出处,因此增加了默写难度。但所填诗句不是难理解的诗句,所以整体不难。
16.套中人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2)时,注意“遥” “飏”的写法。默写(4)时,注意“潦” “清”的写法。小题6——8,这种类型的题考得不多,要细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点评: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的依据是课标规定的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17.(1)“扫”字写出寒风阵阵,落叶尽脱的景象,渲染出了边地秋天的肃杀气氛,令人想象出旅途之风霜之苦。(3分,每点1分)
(2)这四句是写自己由分别而引起的悲哀。(1分)“君”远去,去向那参差的高原和平陆,因为路途遥远,今后会面恐不容易,旧时情景虽历历在目,也只是能陡增伤悲。(1分)别情离绪,油然而生。(1分)
【解析】无
18.AE(5分)
19.长相妩媚,衣着华丽,声音甜美、舒缓;爱好交谈,坦率自然,纯真善良。(6分)
20.暗示承认自己是罪犯的人才是真正的警长,而埃斯顿才是罪犯。(2分)铺垫有以下几处:①埃斯顿的神情。当姑娘给他打招呼时,他显得局促不安。②埃斯顿的语言。当姑娘问多久能见面时,他说“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 ③自称是罪犯的人的神情。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写出其中两处铺垫即可)
21.小说的情节是和两只铐在一起的手紧密相关的。一个女子在火车上遇到了老朋友,却发现老朋友的一只手和另外一个人的手用手铐铐在了一起,女子惊讶,朋友尴尬,而另外一个被铐的人——真正的警长出于好心解释说自己是罪犯,她的朋友是警长,缓解了这一尴尬局面。(4分)小说表面上写的是“被铐在一起的手”的故事,揭示的却是“心”的问题——心灵深处的人性美。警长为了保护罪犯的面子和尊严,不给他造成心灵上的负担,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这体现了警长善解人意,为别人着想、体谅他人之心。(4分)
【解析】
18.试题分析:B项,“情节曲折离奇”,“带来一种悬疑得到解决的刺激,这也是这篇小说最大的魅力”有误。C项,对文章主旨的解读错误。D项,“而情节的设置显得有些逊色,缺乏戏剧性”有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的答案就在第一、三段当中,学生需要把相关的词语找出,归纳概括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3】
试题分析:所谓铺垫,是指在小说中前后的情节在逻辑存在着因果关系。结尾出人意料,满脸阴沉的是警长,而春分得意的反而是被捕的罪犯。这在前面的多个地方,特提示埃斯顿的谈话、举止中中有多处铺垫。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
试题分析:这是个开放性的题目,需要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见识来评价。注意评价时要观点鲜明、表达连贯、层次清晰,切不可模棱两可,观点模糊。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不能强词夺理,故作惊人之语。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