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相互转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句型特点。
2 能熟练地进行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重难点:能熟练地进行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反问句和陈述句以及它们的特点
课件出示两个反问句以及两个陈述句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呢?
2 你难道没有听到老师叫你吗?
反问句: 是只问不答,答案就在句子中,表面看起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这类句式常和“难道”“怎能”等词语连接。结尾一般都有反问语气词“吗”“呢”以及问号(?)反问句比陈述句表达的感情要强烈得多,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我们再来看一组陈述句。
陈述句一般就是向人们陈述一件事情,语气一般比较平和。陈述句包括肯定句陈述句和否定陈述句句。
例如: 1他喜欢上音乐课。
2你不能浪费时间。
在语言表达时,反问句和陈述句是我们常用的句式。它们之间还会互相转换运用,平时在做训练时,总会遇到学生在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出一些问题。今天这节微课,由我来给大家讲解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相互转换的几个步骤。
二、学习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的方法
首先,我们先来看二组反问句是如何改成陈述句的例句。课件出示:
1、我们怎么能忘记老师谆谆的教导呢?
改:我们不能忘记老师谆谆的教导。
难道小明认真学习的态度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吗?
改:小明认真学习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从上面老师转换的例句相信大家已经发现了一定的规律。下面我给大家总结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的三个关键步骤。
课件出示:
先删去反问词“难道”“怎么”“怎”“岂”以及反问语气助词“吗”“呢”等。
二、看句子里有没有否定词“不”“没有”,如果有就必须删去,没有的给添上。
三、把句末的问号改成句号。
1下面我们进行一下练习
(1)我们怎能破换环境呢?
第一步删去反问疑问词“怎”和语气助词“呢”。
第二步把否定词“不”添上。
第三步,把问号变句号。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个反问句就改成了陈述句。
我们不能破坏环境。
同学们你们做对了吗?
我们再来做一道练习。
(2)你难道没有听到老师叫你吗?按照刚才的转换步骤进行转换,这个陈述句就是:
你听到老师叫你了。
2下面进行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改: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改: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
(3)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改: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以上是反问句改陈述句的讲解以及相关练习。
三、下面我再来讲解陈述句转换成反问句的几个步骤。
我们先来看二组例句,课件出示:
例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改:我们难道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吗?
例2、我们应该听老师的话。
改:难道我们不应该听老师的话吗?
根据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步骤,从上面的例句我们也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归纳为三个步骤。
课件出示:
一、把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可能、应该、会等,前面加否定词“不”)改为否定词(不会、不可能,不应该等);把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的前面的否定词“不”去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二、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加“怎能”“怎么”“难道”“岂能”等反问词。
三、根据反问句句子的需要,在句尾要加上疑问助词(“呢”、“吗”)有时也不用加,之后在句末一定要加上问号(?)。
课件出示:
特别提醒:一般情况下句子的前面如果是“难道”后面搭配的一定是“吗”而句子前面如果是“怎么”或者是“怎能”后面搭配的一定“呢”。
(一)下面我们来进行练习。
1小明那认真学习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按刚才的转换步骤。
第一步:把“是”改成“不是”。
第二步把:“难道”、“怎能”、“怎么”等放在否定词的前面。
第三步,在句尾加“呢”或“吗”,最后加问号。
这样陈述句就转换成了反问句:
小明那认真的学习态度,难道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吗?
2没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了。
师:同学们,还按照上面总结的操作步骤,这个陈述句就转换成反问句了。
改:难道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吗?
同学们你们做对了吗?
(二)下面我们来做一些习题进行巩固
出示巩固练习:
1我们不能浪费粮食。
2志愿军战士决不能忘记朝鲜老大妈的恩情。
3撒谎是不值得我们学习的。
4雷锋叔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师出示答案。
同学们你们都做对了吗?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讲解了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相互转换,你们都学会了吗?今天的微课就讲到这,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