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庵中学有效教学导学案
年级 九 学科组 语 文 课题 故 乡 总课时数 主备教师 刘 俊 审核人 朱 正 齐 陈 义 祥
格言警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9、故 乡
一、课前——结构化预习
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结构层次,感悟作者探求人生道路的强烈愿望。
2、学习本文通过肖像、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难点)
学习重难点
分析本文通过对比写法塑造的人物形象,领会小说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预习导学
1、相关链接
鲁迅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现实,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下了这篇小说。
文中通过“闰土”“杨二嫂”这两个人物的变化对比,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的日益衰败和农民生活的日益贫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希望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2、关于故事情节
《故乡》没有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线索单纯,层次清楚,以叙事主人公“我”回乡迁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连缀起一个个精彩的生活片断。作品一方面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了“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具体见闻,另一方面则又穿插了“我”在故乡时对儿时故乡的回忆,并通过“我”离开故乡时的联想写出了“我”对未来故乡的思考与向往,从而形成了一个由过去故乡、现实故乡、未来故乡三者交错构成的丰富艺术世界。其中“在故乡”部分是主体,由四个层次构成:先写刚回到故乡时与母亲见面的凄凉情景,接着由母亲的话唤起了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其次写了杨二嫂的突然来到时的尴尬场面,最后详写与中年闰土相见时的隔膜。
3、自读课文2~3遍,边读边进行圈点勾画。
二、课中——探究交流
1、20年前的闰土、杨二嫂与20年后的闰土、杨二嫂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文中通过哪些描写方法体现出来,请用表格形式归纳并思考相应问题。
表格一:闰土
闰土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性格
20年前
20年后
问:通过对比,突出了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闰土的巨大变化?
表格二:杨二嫂
杨二嫂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性格
20年前
20年后
问:作者对杨二嫂的变化持什么态度?
2、在文中划出关于描写故乡景物的句子,说说其作用。
3、小说中的“我”并不等于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又一个重要人物。想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课后——巩固提高
1、景物描写中感觉角度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
B.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
C.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
D.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不能表现农村萧条败落的一项是( )
A.木器不便搬运的,也小半卖去了,只是收不起钱来。
B.待到傍晚,我们上船的时候,这老屋里的所有破旧大小精细的东西,已经一扫而空了。
C.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D.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
3.“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 )
A.“希望”是自己手制的偶像,它的有无都是无所谓的。
B.“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消极等待,决无希望可言;努力争取,希望才能实现。
C.因为“希望”是无法实现的,所以无所谓无。
D.闰土和“我”的友谊已不存在,“我”也没有什么“希望”可言了。
4.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刻画一个自己最熟悉的人。
2
1
班级 学生姓名 时间 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