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 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 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04 19:43:11

文档简介

诸佛庵中学有效教学导学案
年级 九 学科组 语 文 课题 事 物 的 正确 答 案 不 止 一 个 总课时数 主备教师 朱 正 齐 审核人 刘 俊 陈 义 祥
格言警句:最难得的勇气,是思想的勇气。 ——法朗士         
13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一、课前——结构化预习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观点,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重点)
2.培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放飞想象,积极创新。
3.理解论点和论据的关系,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难点)
预习导学
1、相关链接
关于“推敲”的典故: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岛(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左右拥之尹前,岛具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关于“锲而不舍”的出处:《荀子 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课文解析:这是一篇有关创新问题的议论文。作者针对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局限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认识,独辟蹊径,提出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在精当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必需的因素,以及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3、自读课文2~3遍,边度边进行圈点勾画。
4、本文结构:
(一)提出问题。(1~2段)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
(二)分析问题。(3~12段)
第一层(3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层(4~5段):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第三层(6~9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例说明。
第四层(10~13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三)解决问题。(14段)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
(应注意下面的三点: 第一,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第二,末段在全文中的总结作用。第三,本文是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证的。)

二、课中——探究交流
1、为什么说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
3、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证?
4、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三、课后——巩固提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汲取(   ) 推敲(   ) 恭喜(   ) 对称(   ) 模式(   ) 创意(   )
2.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根深dì(  )固   孜孜不juàn(  ) 持之以hénɡ(  ) qiè(  )而不舍
不言而yù(  )   轻而yì(  ) 举一shì(  )无成   自言自yǔ(  )
3.下列材料中,不属于事实论证的一项是(  )
A.他(古登贝尔)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
B.布歇尔发明了对战型乒乓球游戏。
C.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的调查研究。
D.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4.对“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一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B.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C.因为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D.因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才会去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和新的方法,这是激发创造性思维,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的最基本因素。
5.不能说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的事例是( )
A.约翰·古登贝尔克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式机器。这就是印刷机和排版术。
B.罗兰布歇内尔用电视接受器做实验,发明了对战型乒乓球游戏。
C.牛顿因成熟的苹果掉在头上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D.麦哲伦于1519年出海航行发现了南美洲,并证明了地球是球型的。
6、你能搜集一个关于创造性思维的人或事吗?
2
1
班级 学生姓名 时间 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