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学年第一学期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1.C (原文是“人文精神是重要方面”。) 2.A(B“一定程度上展现了”,C“只有……才”错,D
人文精神得到强化是在春秋时期) 3.A(A 应该是说明古人在不同领域的学术思考和哲学思想。)
4. ①提出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存在缺乏文化自信和中国本位意识的问题,破立结合,让论述更有针对
性。(2 分)②强调挖掘古籍中的哲学思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史话语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
分)
5.①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丰富系统的哲学思想
②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③帮助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史话语体系
④提高自身修养,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⑤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⑥促进国际间在人类共同命运大事上合作共建(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
6.A(应该是终日临写,而不是不再终日临写) 7.B (运用比喻手法是为了说明要注重表现自我)
8.①先写桃胶之形与声:外形晶莹,声响如珠。
②再品桃胶之味:温度适宜,柔中含韧,有弹性。
③追溯由来:桃胶从缝隙涌出,成为胶状,劳动者收取加工。作者由伤口联想到皮肤开裂的劳动
者,赞美他们用劳动成就美好生活。
④桃胶与桃花对比,桃花寄情风雅,桃胶务实口腹。一物兼具多重功用。(每点 1 分)
9.①敦煌的缝隙让封存的过往再现,与秘密相逢,就获得与众不同的认知、识见。
②由桃胶联想到劳动者开裂的手脚,赞美劳动成就美好生活;一物兼具多重功用。
③透过语言的缝隙,让作者察觉文思无定,写文章要注重表现自我。
④由弘一善待藤椅缝隙中的虫蚁,体现了丰富的悲悯情怀和生命关怀。
⑤书法作品上记载的“情思”这一缝隙,展露了古人的“真性情”。(每点 2 分,答 3 点即可)
10. C 11.D(苏轼的名、字关系是相关,韩愈的名、字关系是相反,两者是不同的。) 12.B(应
该是“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而不是先“以众说互相诘难”。)
13.(1)至于那些对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论纷乱错杂的,就也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不
要匆忙急促地在当中取舍。(“众说纷错”1 分,“遽”1 分,“取舍于其间”状语后置 1 分,句意
1 分)
(2) 所以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技艺各有专门
研究,像这样罢了。(“不必”1 分,“闻道”1 分,“术业有专攻”1 分,句意 1 分)
14.① 甲文运用了比喻论证,如甲文中用“如攻坚木”“如解乱绳”来说明读书的方法。
②乙文运用了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如“积土”“积水”等,说明学习要注重积累。“骐
骥”和“驽马”对比,说明学习要坚持不懈;又如“蚓”与“蟹”对比,说明学习需要专一。
③丙文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举孔子从师学习的例子和引用孔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的名言,说明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每点 1 分)
高一语文学科 答案 第 1 页 共 3 页
15.D(“厌世之情”错。)
16.特点:抒情作结,戛然而止,隽永含蓄,引发读者的思索。(2 分)
情感:既为自己人生遭际,岁月更迭而伤怀;也为国运衰微,战乱频仍,国家前途命运而忧痛。 (4
分,从自身、国家两方面分析。意思对即可。)
17.(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8.C
19.①将通过借助现代影音技术,展现中国诗词、中国石窟雕像、中国绘画构成排比。②借助现代
影音技术赋予文化遗产丰富的故事性和唯美的画面感,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让文化走出了国
门。③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更好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①1 分②2 分③1 分)
20. 略(①看法 1 分②理由 2 分③辩证理由 2 分,比如避免过分注重形式不重视内容、泛娱乐化
等现象。)
21.①“了”改为“的”;①“起动”改为“启动”;③去掉“为主题”;⑤“为社会做贡献”后
面加“的社会责任感”。
22.多地争做“预制菜之都”。(“预制菜之都”2 分,答“预制菜”1 分;多地”1 分;“争做”1
分。)
23.审题立意:
第一则材料,运用对比说明“耐得住寂寞的人,能够取得成绩”的道理。第二则材料第一句是
果,后两句是因。“作为青年学子”,引导学生思考“寂寞”在“年轻人”成长中的作用。因此本
文立意:寂寞,能够促进年轻人的成长。
提示:写作本文,对“寂寞”关键词应有一个正确而辩证的理解。它并非生活空虚与无聊的表
现,并非“一无所为”的代名词……而是指一种与热闹相对的独立自我的状态,是独立于喧嚣之外
与自己心灵对话的独处;是学者科学家等探求真理时的沉思冥想,是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遗世独
立……
参考立意:
1.寂寞,能够促进年轻人的成长。
2.寂寞对年轻人而言是一剂良药。
评分标准:
第一档作文(51-60),审题准确,且对“寂寞”的内涵有深度且辩证的思考,中心突出,论说有
层次,逻辑清晰,感情真挚,语言有个性有文采。书写工整,字迹清晰。
第二档作文(45-50),审题准确,且对“寂寞”的内涵有较深的思考和认识,中心比较突出,较
好地论证观点,逻辑清晰,感情真挚,语言比较流畅。书写较工整,字迹较清晰,很少有错别字。
第三档作文(39-44),审题基本符合题意,对“寂寞”内涵有思考,或仅围绕“寂寞””展开论
述或记叙,论说较有力,思路比较清晰,语言较通顺。书写较工整,字迹较清晰,少有错别字。
第四档作文(33-38),审题部分偏离题意,但仍然在题目范畴中,内容相对单薄,缺乏深度,或
事例堆砌,或泛泛而谈,结构不太完整,错别字和语言有问题的地方较多,书写较潦草。
第五档作文(32 分以下),偏离题意或者套作,如只点到材料中的某些句子,泛泛而谈;或没有明
确的主题,东拉西扯;或思路不清,结构不完整。语言有语病及较多错别字,字迹潦草甚至看不大
高一语文学科 答案 第 2 页 共 3 页
清楚。
备注:1.没有标题扣 2 分;每 3 个错别字扣 1 分。
2.600 字以上且篇幅完整,每少 50 字扣 1 分;篇幅不完整、字数不足 600 字的文章 35 分以下;
不足 400 字 20 分以下。
3.平均分控制在 42 分。
文言文翻译:
【翻译】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
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至于那些对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
大家的言论纷乱错杂的,就也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当中取舍。先把其中的一篇
自己单独列为一说,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明显含
义和道理的,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较道理就已经自动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
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
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处理静止状态观察动态的,像加工坚硬的木头,
先加工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加工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
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这就是看书的方法。
高一语文学科 答案 第 3 页 共 3 页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2学年第一学期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本卷共8页,满分10分,考式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东答恶卷指定区域滇与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与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学
1.所有答案必须写生答趣纸上,写在成卷上无效。
4,考试箱束后,只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趣
材料一:
中回占第充满粑芯,所激含的哲学思巷值得深入挖据、认真汲取。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按大类
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体环了古人在不同领域的学术思考和哲学思想。经部中,乳存传世
古籍以儒家经典六经务彩响最大。从新学见想角度看,“⑧仿》以道寧”,蓝含丰富的历史哲学
思想;“《易象以道阴跟”,兹含丰宫的字审哲学思温;等等。千部中,《道德经影以“道”为万
物本体,以“德”为万匆生成模式,正子》以“相对”主义、“无为而无不为”为运动方式,共
同构建施了“尊道島德”“白然无为”的哲学体系,一定程度上现了那个时代关于事物变化、转
化的最宫认识水平:史部地进类山海经》等高,也为我们保存了“德义仁礼信”的字审观和价值
观。集部礼汇集了许多芒学思想的文学表达。
百圣先贤重视系统性地总结自身或一个时代的哲学县想。比如,论语》中“志于道,据于德,
依于仁,游于艺”的构想,《孟子多中“叫端”“五行”及“尽心知性”“知注知天”的阐述,西
汉王窥、严君平、扬雄“道德义礼”的体系枸建,都为我们俨光古代哲学总想是供了丰室的材料。
可见,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文明的进程中,为人类文明发展贡做了丰窑系统的哲学思想。但是,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刻以来,一些中外学老习惯于运用西方哲学史范式来书写“中国哲学史”,大
量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苦作成为西方哲学框架下的中国哲学史叙述。当前,深入挖郑古籍蕴含的哲学
思想,要有构建中国特色中国折学史话语体系的意识。这既是我们书写中压本位“中国哲学吏”的
必然装求,也是增强文化白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需要。
构建巾国特色中国学史话语体系,可以利兴典籍中的诸子学说、百家理论,展示中国古圣先
贤在认识计界、改造世界同的心路历程、恩想火花和雪学思维。一是积极利用古圣先贤创造中国
古代哲学的杯志性成果进行博忠考。比如:中国古代以道德经务《庄了各拍象的“道”为代表的
形而上学,以论语多《玉子》《省子多为代表的“人本”“氏本”和“性本”哲学,等等。二是
针对中国瞀学史卡写有在的西化问题,有的放矢垃构建起中因本位的反快古圣先贤揭示事物木质、
发展就律、运行模式和守中原理的学术范瑪和话语。可以利罗孔子等但导的“巾府”理论,俄家经
典难立的“改听重教”“学以致道”“教学为先”“格物致知”等认知途径。三是对于道德哲学这
中国古代背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利用祸、道、最等诸子恩想货料,构建“仁义礼乐”为用、
“孝悌忠信礼义腐耻”为行的道德哲学和情感行学,梳理归钠“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实城
高-岩义学科试题第1贞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