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10 21:14:23

文档简介

饶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选考)
试卷共5页,卷面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下图为百度地图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中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是评估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指标)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 图示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排名靠前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水平高 B. 生态环境好 C. 交通状况好 D. 人口素质高
2. 图示城市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后,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A. 人口素质下降,管理难度加大 B.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老龄化加剧
C. 加剧交通拥堵,增加住房压力 D. 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提高
3. 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图示城市应( )
A. 迅速扩大城区规模,提高人口容量 B. 大力发展制造业,增加就业机会
C. 拓宽改造城市道路,解决交通拥堵 D. 进行城市合理规划,分散城市职能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 图中①、②、③、④四处中,布局最不合理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经过论证,该城市在⑤处布局了一个大型仓储区,主要理由是该处(  )
A. 交通便利,地价较低 B. 环境优美,污染较轻
C. 地形平坦,工程量小 D. 方便职工上下班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方面,制造业的“西进运动”渐成燎势;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机器代人的情况突出,有的工厂已实现关灯生产,据此完成6-8题。
6.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逐渐失去的区位优势主要是( )
A.劳动力成本 B.能源资源 C.环境承载力 D.市场需求
7.东部沿海地区的工人使用机器人的影响有( )
①加速工厂向中西部转移 ②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③降低对工人的素质要求 ④减缓企业用工荒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下列关于制造业“西进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 B.增加东部地区的环境压力
C.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 D.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9-10题。
9.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10.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在成都平原一望无际的水田间,有众多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聚落——"林盘",林盘是几户人家的宅院被高大乔木和翠绿竹林所掩映,四周水渠环绕的田间"绿岛"。林盘与田野之间有树林和竹林阻隔视线,形成独立的空间,林盘之间相距不过数十至数百米。下图是成都平原上的林盘景观图。完成11-12题。
11.林盘这种聚落形式最主要的优点( )
A.规模较小,节省耕地资源 B.水渠密布,交通便利
C.接近农田,便于生产劳动 D.林竹掩映,利于安全防御
12.林盘中树林和竹林所具有的生态功能( )
A.林木掩映,保证了居民生活的私密性
B.降低林盘中的气温,调节微气候
C.提供燃料、竹具、水果
D.营造田(空)、林(虚)、宅(实)的空间变化意境
杨树是土生土长的"西北汉",能适应当地的恶劣条件,且生长迅速。因此,在农田防护林建设中,老百姓清一色地选择杨树。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种叫天牛的树心虫在西北地区蔓延成灾,使许多杨树枝枯梢断,空心烂肠,宁夏90%以上市县受害。在喷药救治无效之后宁夏砍了8000万余株杨树,占1.4亿株林木总量的50%多,他们引以为豪的绿色长廊已不复存在。据此完成13-14题。
13.根据材料推测杨树的生长习性是( )
A.抗风耐旱 B.喜光,不耐盐碱 C.喜水喜湿 D.抗寒,不耐高温
14.针对材料中的问题,该地可采取的措施有( )
A.人工增雨,增加林区水分含量 B.从亚热带地区引进树种,促进林地更新
C.加大技术投入,研制新型农药 D.营造乔灌草、多树种、多层次结合的林带
湖南株洲是建国后首批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工业发展迅速,至今已诞生了中国工业史上的345项第一。2013年株洲开始淘汰、关闭水泥、冶炼等行业。与此同时,株洲着力打造“株洲·中国动力谷”,特色是动力产业,涉及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不同交通工具,成为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亮丽名片。据此完成15-16题。
15.株洲打造“动力谷”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 )
A.铁路交通发达 B.靠近国际市场
C.工业基础雄厚 D.资金雄厚
16.影响株洲“动力谷”未来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基础设施 C.生态环境 D.劳动力技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资料,完成下列题目。(14分)
截至2020年,广东省连续5年年均新增人口超百万,其中“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发挥重要作用,湛江却一直存在人口大量流出的状态。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布局、广湛高铁全线开工、全球最大客滚轮渡码头——徐闻港建设、广东新型一体化基地项目的落地以及副省级城市的战略定位,湛江人口大规模流出的状况开始缓解。
(1)近三年广东省老龄化水平相比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主要原因是 、
。(4分)
深圳市的人口合理容量 (填大或小),试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原因。(6分)
(3)根据材料,分析近年来湛江市人口呈现回流加快特点的原因。(4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魔芋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繁殖率较低。魔芋喜阴凉、湿润、弱光环境,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都有严格要求。魔芋生长周期约150天,对地力消耗大,一般不能连作3年以上,传统采挖方式多为“挖大留小”(即收获时只采挖单个重量>250克的魔芋,留下单个重量<250克的魔芋作为种子,来年采挖)。魔芋是健康绿色蔬菜,且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我国武陵山区、秦巴山脉、云贵高原三大魔芋产区的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70%。云南省富源县是我国著名的“魔芋之乡”,魔芋多种植在山区林下,产量全国第一,近年来,富源县大力发展魔芋种源基地。随着魔芋经济效益的提高,国内魔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近年来却仍然突出。下图示意富源县区位。
简述富源县当地农民多选择在山区林下种植魔芋的原因。(8分)
分析近年来国内魔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市场上魔芋供需矛盾却仍然突出的原因。(6分)
归纳富源县建立魔芋种源基地对当地魔芋产业发展的主要意义。(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长达1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翘楚中华。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下图为沪宁杭地区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图。
(1)“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参考图中照片)简析该区域内众多古城形成这种聚落景观的地理原因。(6分)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简析隋唐以后扬州成为我国古代著名商都的区位条件。(6分)
(3)19世纪中期以后江浙古城纷纷衰落。简析本区域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饶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答案
地理(选考)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C D D A A B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C B A D C A
二、非选择题
17. (1)劳动力/青年人口迁入(2分) 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2分)
(2)大(2分) 地理位置优越,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特区建设,经济发达;科学技术水平高,资源利用程度高(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3)“一带一路”政策实施;高铁、优良港口建设,交通更加便利;大型项目建设促进城镇化水平提升;珠三角一体化建设等经济水平提高,就业机会增加(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18.(1)山区海拔高,云雾多,温度和湿度条件适宜,可避免高温和千旱对魔芋生长的不利影响;林下荫蔽条件好,为弱光环境,光照适宜;坡地排水条件好,涝渍灾害少;林下枯落物丰富,土壤腐殖质含量高,肥力高:减少耕地占用,缓解魔芋和粮食争地矛盾。(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
(2)魔芋繁殖率较低,留作种子部分比例高;魔芋生长周期较长,难以连续多年种植;魔芋为绿色产品,且用途较广,市场需求增加迅速;需求量增速快于产量的增速。(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3)就地繁育,为本地提供品质可靠的魔芋种子,降低对外依存度,提高种子自给率;稳定魔芋产量,提高魔芋品质;减少外地种子调运过程中的机械破坏,降低种子生产成本;提高区域农业专业化发展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19. (1)该区域地势低平,水网密布,陆上交通不便;傍水而居,水运便利;便于生产生活用水取水。(6分)
(2)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这两条重要的古代交通线交汇点附近,水运交通便捷,服务范围广;地处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经济发达,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地处当时的全国人口重心,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商品市场广阔。(6分)
(3)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铁路和近代海运的兴起);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及新产地的竞争导致经济优势衰退。(6分)
【解析】
1.我国城市人口吸引力排名前十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少数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A对。前十名生态环境好的风景城市少,不是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B错。城市交通通达度高,但交通拥堵严重,C错。人口素质高对城市人口吸引力影响较小,D错。故选A。
2.图示城市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后,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加剧交通拥堵,增加住房压力,C对。人口增加,不一定导致人口素质下降,A错。劳动力人口迁入,老龄化减轻,B错。劳动力迁入,就业岗位不会减少,D错。故选C。
3.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图示城市人口数量过大,应进行城市合理规划,分散城市职能,D对。我国城市政策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A错。大力发展制造业,增加就业机会,会导致更多人口迁入,城市化问题加重 ,B错。拓宽改造城市道路,不能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C错。故选D。
6.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的价格不断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制造业逐渐失去原有的区位优势,A对。东部地区本来能源资源就没有优势,B错。东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和市场需求量仍然比较大,CD错。故选A。
7.东部沿海地区工厂使用机器人可以24小时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劳动力的数量,减缓企业用工荒,B正确。解决工厂用工问题,减少工厂向中西部转移,但是对工人的素质要求较高,ACD错误。故选B。
8.制造业“西进运动”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不利于东部城市化发展,A错。东部地区工厂减少,排放污染物少,环境压力减少,B错。不会带动人口大规模向西迁移,会使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的人口迁移减少,C错。因为工厂向西迁移,必然增加和东部地区的联系,促进东、西部产业分工与合作,D对。故选D。
9.学生的读图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直接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模式高速公路从城区穿过,A错;乙模式高速公路从城市建成区外经过,B错;对比两幅图可知D错。选C。
10.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一般不直接穿过城市建成区,以避免其对城市内部交通及环境带来不利影响。随着城市面积扩大,高速公路部分被城市包围,形成乙模式向甲模式的转变。
11.根据材料所给提示,该聚落类型是以林盘为分割,一半为居住区,一半为农业生产区,形成了"随田散居”居住形式,所以这种聚落的优点在于兼顾了生活区和农田,C正确,林盘的布局不节省土地,水渠在四周,交通不便,不是出于安全防御,ABD错误,故选C。
12.考虑种植树木和竹林作为植物的特殊性,即植物自身进行蒸腾作用时对于气候产生的调节作用,再思考林盘作为生活住宅的宜居性问题,林盘中树林和竹林所具有的生态功能为降低林盘中的气温,调节微气候,B正确,ACD不是生态功能方面的作用,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聚落分布与生产关系,考查自然环境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林盘是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复合型居住模式,其生活形态和建筑形式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已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深深烙印于川西民风民俗之中。它不仅是川西农耕文化的载体,更是传统农耕时代文明的结晶。这一生产生活模式历时悠久,与成都平原农耕条件、传统农耕方式和居住生活需要相互协调,并扮演着维护成都平原生态环境的重要角色。
13.由材料可知,杨树适应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抗风沙、耐干旱、耐盐碱。A选项正确,B、C选项错误;西北地区夏季温度高,故杨树可耐高温,D选项错误;故选A。
14.越是复杂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越强,天然林中各种树种、草木混合,形成了复杂的生物链,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森林病虫害较少,D选项符合题意。由上题知树种单一是引起病虫害的根本原因,A选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大农药的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C选项错误。杨树生长在温带地区,从亚热带地区引进树种,不利于引进树种的生长,B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杨树是散生在北半球温带和寒温带的森林树种。在我国分布于北纬25度~53 度,东经80度~134度之间,即分布于华中、华北、西北、东北等广阔地区。世界其他地区一般分布于北纬30度~72度的范围。
15.株洲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工业发展迅速,至今已诞生了中国工业史上的345项第一,打造“动力谷”,特色是动力产业,最主要的优势条件是工业基础雄厚,B正确。铁路交通发达、靠近国际市场、资金雄厚,都不是打造“动力谷”的优势条件,其他城市比株洲更具优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株洲“动力谷”特色是动力产业,涉及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不同交通工具,影响株洲“动力谷”未来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创新力,才可以成为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亮丽名片。A正确。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劳动力技能都不能主导未来发展,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1)近三年广东省老龄化水平相比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主要原因是大量的年青劳动力迁入,二胎政策,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老龄化下降。
(2)深圳的人口合理容量大,原因是地理位置优越;对外开放程度大;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资源的利用率高等。
(3)湛江人口回流的原因主要有: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实施,促进广东西部的快速发展,增加就业岗位;高铁、优良港口建设,交通更加便利;大型工程的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地方的工业转型,就业机会增加。
19.(1)图示江浙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区域地势低平,水网密布,陆上交通不便,主要交通工具是小船。人们傍水而居,水运便利,用水方便。形成这种“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的景观。
(2)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主要从交通、腹地、经济、人口、市场等方面分析。隋唐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在长达1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翘楚中华。扬州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这两条重要的古代交通线交汇点附近,水路交通方便,服务范围广。扬州地处当时的全国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
(3)19世纪中期以后江浙古城纷纷衰落,主要是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铁路和近代海运的兴起,水运的运输地位下降。江浙以稻米、桑蚕生产为代表的农业,以丝绸、陶瓷为代表的手工业名扬天下。工业技术革命的兴起,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茶叶、丝绸、陶瓷生产技术外传及新产地的竞争,市场竞争力增大,导致江浙地区的经济优势衰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