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是古代雅典居民政治身份结构图,下列选项中与雅典这种居民结构直接相关的是
A.良港众多有利于外邦人发展海外贸易
B.奴隶众多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C.自由民从事工商业造成小国寡民状态
D.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公元7世纪,中印度的那烂陀寺规模宏大,盛极一时,远自亚洲诸国而来之留学僧亦不少,如中国之玄奘、义净,及新罗之慧业、阿离耶跋摩等人皆曾来此就学。这说明
A.印度统治阶级大力支持佛教为国教 B.笈多帝国是当时亚洲文化中心之一
C.德里苏丹国是当时亚洲最发达的国家 D.佛教成为当时印度影响最大的宗教
3.1891 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古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 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 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本特观点本质上反映了
A.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 B.认可外来文明对古津巴布韦文化的影响
C.对非洲文明存在种族歧视的错误倾向 D.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4.花剌子米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计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5.9 世纪时,英法等国国王为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因此 选择支持国王;12 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逐渐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 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西欧城市的这一变化
A.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 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兴起
C.导致了封建国家的分裂 D.有利于封君封臣制发展
6.下表是欧洲、美洲、非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化
年份 欧洲 美洲 非洲
1650年 18.3% 2.4% 18.3%
1750年 19.2% 1.6% 13.1%
据此推知
A.欧美国家政府鼓励移民 B.黑奴贸易的发展和泛滥
C.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加快 D.高产作物的引进和种植
7. 15世纪下半叶,德国艺术家逐渐减少了从圣徒中选择创作主题。骑士、商队、城市市场、大学生活、士兵行军和野营等场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这反映德国
A. 理性主义的产生 B. 人文主义的兴起
C. 宗教改革的开始 D. 浪漫主义的发展
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英国《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共同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争取民族独立
C.打击封建势力 D.防范个人独裁
9.有人说:“《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炭,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我们为什么不使历史重新沸腾起来呢?”该观点认为《共产党宣言》
A.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B.非常容易导致过激行为
C.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D.是当今世界的最佳选择
10.19世纪末,欧洲国际法学家将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文明”“半文明”和“野蛮”等不同类别,将国际法界定为“文明国家之间的法律”。这反映了
A.西方主导了国际体系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不同文明间冲突加深 D.国际规则的逐步完善
11.1823 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1879 年非洲第一个政党—— 埃及祖国党成立时,响亮地提出了“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上述两个口号分别属于
A. 自由主义、沙文主义 B. 种族主义、爱国主义
C. 扩张主义、民族主义 D. 理想主义、人文主义
12.在苏联某一时间呈现出这样的情况,“约有 75%的零售业以及大量的小型手工业经营权重新回 到私人手中,农民终于可以自由买卖他们有余的谷物。但是政府依然控制着经济‘制高点’: 重工业、批发商业、银行业与运输业。”这一现象出现的政策因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斯大林模式
13.下表反映的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
项目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国民收入 (亿美元) 680 220 100 170 60 40
国防开支所 占比例(%) 1.5 5.7 9.1 23.5 14.5 28.2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14.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联合国成立以来,制止了不涉及美苏等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却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和越南的一系列局部战争。可见他认为联合国的设立
A.未阻止大国冲突的升级 B.旨在维持战后美苏均势
C.有效地解决了国际争端 D.难以制约大国间的博弈
15. 在1948年6月开始的第一次柏林危机中,苏联对西柏林的封锁只限于水、陆交通,--直开放着空中通道;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强迫苏联解除封锁。经过双方秘密会谈,1949年5月12日,苏联取消了封锁。这表明此时
A. 美苏极力避免正面交锋 B. 德国成为美苏对抗的焦点
C. 美苏对抗限于经济领域 D. 美苏意在改变柏林的现状
16.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国家脑力劳动者人数迅速增加,他们被称为“白领工人”。20世纪40—70年代,美国“白领工人”的总数从1 508万人增加到5 105万人。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升级 B.中产阶级出现
C.大众教育普及 D.科学技术进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在四大文明古国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 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 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 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 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二 从 15 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起,欧洲人开始拓展他们已知世界的前沿。向外拓展的理由是复杂的: 寻找新的商业航线以及对冒险的追求……也是知性文化(它使文艺复兴显得非同寻常)变化的产物。 阅读希腊文和学习古代科学及数学课本能力的恢复,激发了人们对宇宙和地球问题的新的大讨论。 这些讨论使人意识到:不仅东方——中国、日本和盛产香料的岛国的财富可以通过西向航行而得到, 而且其间的距离也可以被测算出来。最终,他们在大洋的另一边找到了无以计数的财富。
——摘编自【美】玛格丽特·L.金《欧洲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5 世纪欧洲人“向外拓展”的理由。并分析新“商业航 线”的开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价值观的积极影响。(10 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观点二 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
材料二 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有学者认为“政府干预的强弱与市场机能运作能力的强弱成反比”。但在有时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恰恰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少,即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如中国古代通过重农抑商、盐铁官营等政策,保证了封建经济的向前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明确你对材料观点的态度,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论证史论结合)
20.(12分)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
——摘编自华莱士《俄国》
材料二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
——摘编自莫斯《俄国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并总结出其改革不彻底的历史经验教训。(6分)
饶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B A C B D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C D A D
17参考答案
(1)世界各文明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多元性;不同文明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影响。(4分)
(2)理由: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造成社会对金银的渴求;西欧掀起向东方寻 金(包括香料)的热潮;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传统商道;人文主义的推动;向外 传播基督教的热情。(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影响:证明了人具有认识自然界的伟大力量;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世界中来;激发了人 们探索科学的热忱。(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18【答案】
(1)局限:观点一放大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忽视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观点二忽视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放大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4分)看法:工业革命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促进城市化,提高民众的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其主要的局限性体现在加剧了贫富分化。(4分)
(2)历史意义: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4分)工业革命破坏了生态环境。(2分)
19【解答】本题为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观点指向明确.能够引用2个或以上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示例一:我认同材料中“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的观点.(2分)
理由:
斯大林执政时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也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4分)
1933年,美国罗斯福新政,国家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缓解了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破坏,使美国的经济得到恢复。(4分)
(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通过不同手段对经济加强国家干预,从而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状况往往依赖政府的政策干预的加强.(2分)
示例二:我反对材料中“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依赖性极强”的观点.(2分)
理由:
1921年3月到1925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充分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础上,出让部分权力,减少干预,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分)
从18世纪中期开始,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为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促使工业资本家加强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并不依赖政府的政策干预的加强.(4分)
示例三:“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这一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分别选取示例一,示例二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即可)
20答案 (1)原因:农民缴纳高额赎金;地主割占好地;农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农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
(2)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专制制度影响;维护贵族利益。(3分。答1点得1分,2点得3分)
(3)教训:改革要关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摆脱旧势力束缚;改革要有展望未来敢于进取的勇气。(3分。答1点得1分,2点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