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0 22:1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 6 课
学习目标
1.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了解周王室衰微的史实;
3.掌握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点】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诸侯争霸。
【难点】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导致政治上的变化。
自学检测
认真思考
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2.王室衰微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诸侯争霸的原因有哪些?
北京人------
半坡人------
夏商西周-----
春秋---------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青铜器
铁器
铁质农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应用的呢?
情境导入
1、农业上:
(1)劳动工具改进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出现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后期,牛耕出现

(2)农业上:耕作方法改进
《国语》中记载,孔子有弟子姓冉,名耕,字子牛;晋国有一大力士,名字就叫牛子耕。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农业发展什么作用呢?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把中国的物质文明由青铜时代推进到铁器时代。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2.手工业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冶铁业
冶铸业成就有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管子·地数》载齐国“聚庸而煮盐”,成为齐国重要经济收入之一。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3、商业发展: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出现商品交换市场,使用金属货币使用。
《战国策·东周》载:
齐桓公“宫中七市”。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时期的各地的经济得到发展,实力得到增强。
除了发展经济以外,各诸侯国在政治上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
二、王室衰微
诸侯国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反映
分封制瓦解,制度变化
二、王室衰微
在井田制下,周王将土地分为九份,由八户人家一起耕种。这八户人家每人都能领到一份田地,称为私田,私田是不用交税的。
八户人家还要共同耕种剩下的一份田地,称其为公田,公田的产物都要上交给国家。
井田制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井田制就发展得很成熟了。在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周王就将土地分为方块,其形状类似于一个“井”字,故得名“井田”。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大量开垦荒地成为可能,导致不向国家纳税的私田大量出现。
为了多征赋税,增加国家财富,国君不得不进行改革,向私田征税,从而承认私田的合法化和土地的私有权。经济制度的变化(井田制瓦解)导致政治制度的变化,分封制瓦解;宗法制受到挑战。
二、王室衰微
时期 土地 兵力 人力财力 地位
西周 直辖 方圆千里 直辖 14万人 人口众多 资源丰富 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
东周 直辖 方圆百里 直辖 千人 人口所剩无几 财力减少 天子成为傀儡
依靠强大的诸侯
结论
面积缩小
兵力下降
经济薄弱
政治地位下降
阅读东周和西周王室实力对比表,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周王室地位下降,权力被诸侯取代,分封制逐步瓦解
二、王室衰微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王室衰微
春秋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王室统治力大减
周王室财政陷入困境
诸侯争霸
二、王室衰微
观察地图,思考:诸侯争霸的原因是什么?
①王室衰微,诸侯强大;
②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各国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③民族间的矛盾发展;
④强大的诸侯国,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
三、诸侯争霸
春秋列国图
齐桓(huán)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春秋首霸
三、诸侯争霸
春秋五霸
退避三舍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齐桓公 成就霸业的主要原因?
齐桓(huán )公
管仲:齐国政治家、军事家
春秋首霸
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经济)
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政治)
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军事)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外交)
三、诸侯争霸
春秋争霸的影响
材料一:春秋战国混战期间,人民长期处于分裂和动乱,大量人口失去生命或流离失所。同时战争对生产的破坏也是空前的,大量的田地荒芜。
材料二:春秋战国期间的混战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过程,各诸侯国为了不被吞并,纷纷实行改革来提高自己的国力。著名的有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
材料三:春秋初期的100多个小国逐步归并成战国初期的10多个诸侯国。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使秦国加快了统一步伐,华夏族和其他各族交往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三、诸侯争霸
消极: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积极:
(1)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2)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
三、诸侯争霸
1.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史记·周本纪》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反映出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
A.强化分封制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推行郡县制
巩固落实
课堂小结
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2.王室衰微
3.诸侯争霸
春秋争霸战争
影响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周王室势力大减
分封制逐步瓦解
诸侯崛起,竞相争霸
动荡的春秋时期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