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上6.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同步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这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
A. 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 B.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
C. 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D. 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2、《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 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元,1913年获利增至10万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民国政府倡导国货、奖励实业等政策的推动
C.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一系列扶植轻工业的举措
3、北洋政府执政前期,经济立法呈现出难得的“黄金时期”,以致近代中国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法规几乎都产生于1915年之前。这一现象( )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B.加大了政府的经济统制力度
C.建构了完整的近代法律体系 D.巩固了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
4、下表所示是1914年北京政府农商部颁布的部分法规条例。下述法规条例的颁行
法规条例 主要内容
《公司条例》 规定“凡公司均为法人”,国家对民营公司实行保息扶持
《国有荒地承垦条例》 规定“国有花地,除政府认为有特别使用目的外,均准人民按照本例承量”
《商人通则》 放宽公司注册条件,降低注册费用
A.表明北京政府放弃传统的抑商政策 B.阻碍了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C.为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环境 D.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勃兴
5、20世纪初叶,上海市教育局制作歌词分发各界传唱,其中有“神州大陆天产多,手工品真坚固,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提倡改良莫差过,凡事均需切实做”。歌词意在
A.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B.倡导教育救国须从实业做起
C.希望民族产业改进提高 D.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
6、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很快遭到各方力量和全国民众的坚决反对。1916年3月,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下,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只当了83天的皇帝。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由此可见袁世凯称帝失败主要是由于( )
A.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B. 袁世凯内部众叛亲离
C. 袁世凯的寿命短暂 D. 各方力量和全国民众的坚决反对
7、1925年,“江浙京奉鲁豫各处兵戈纷起,除水路轮船可达之少数各地外,其津浦、京汉、陇海、胶济、京绥各铁路货车一律停开,所属各省份运输阻断,几乎无货可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20年代由“黄金时期”转为萧条的原因之一是( )
A.蒋介石对红军连续发动围剿 B.一战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C.军阀割据与军阀之间的混战 D.民族工商业间的恶性竞争,无货可售
8、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通令全国使用阳历,但农村仍然使用旧历,抵制剪辫者在偏远农村十分普遍,在城市也司空见惯,不少妇女对放足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这些现象说明当时( )
A.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B.民主革命缺乏群众大力支持
C.政府的法令不得人心 D.社会生活中守旧与革新并存
9、1915年,当胡适还是康奈尔大学的学生时,便和赵元任(当时的哈佛大学学生,后来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大胆地发动一场运动,介绍白话文写作方式。他们这样做
A.使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民众 B.动摇了传统思想文化的根基
C.有利于新文化运动快速发展 D.推动了文学革命的深入发展
1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11、有学者指出:“文言的命运是与传统文化密切相连的……只要传统文化、民族特性受到重视,文言总会或多或少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肯定与提倡”。这说明( )
A. 提倡白话文违背新文化学者的初衷
B. 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C. 使用白话文割裂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D. 文言文的使用需要特定的环境
12、1917年,梁漱溟应蔡元培先生之请出任北京大学讲师,授课当天就倡言要为孔子讨个说法:“我觉得我有一个最大的责任,即替中国儒家作一个说明,开出一个与现代学术接头的机会。”对梁漱溟所说的“责任”,下列合理的解释是( )
A.勇于挖掘儒学的当代价值 B.借鉴西学以明辨儒学真伪
C.固守传统文化反对新文化 D.以实际行动响应文学革命
13、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后两年内,国内出版的白话刊物屈指可数。 1919年后各地白话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立,据时人估计,仅1920年一年,全国陆续创办的白话报刊就有四百种之多。这一变化( )
A.说明马克思主义正广泛传播 B.源于新文化运动的直接推动
C.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D.适应了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
14、1919年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出版的《数理杂志》上刊载了一篇论文《三从义》,该文章引用《易经》来解释“三从”,其认为“一”“ニ”“三”分别代表丈夫、妻子、儿子,奇数是阳,偶数是阴,结论是女人服从男人是天经地义。该现象反映了
A.高等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B.新文化运动的艰巨性
C.复古尊孔逆流再次出现 D.传统文化需与时俱进
15、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得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 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 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
16、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却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封建统治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资产阶级思想逐步成熟与完善。上述变化的根源在于( )
A. 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B. 封建制度已被推翻
C.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D. 资产阶级自身力量的发展壮大
17、胡适指出,新文化不应用突然置换的方式取代旧文化,而要考虑“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由此可知,胡适
A.承认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不可分割性 B.主张全面有序借鉴西方现代文化
C.旨在强调新文化运动具有不彻底性 D.力求用科学精神弘扬传统价值观
18、李大钊将十月革命理解为“庶民的胜利”,并呼呼中国的青年“应该到农村去,拿出当年俄罗斯青年在俄罗斯农村宣传运动的精神,来做出开发农村的事”。李大钊意在说明( )
A.中国革命需要民众的支持 B.中国农业落后急须青年去发展
C.中国应该效仿苏俄的革命道路 D.中国青年代表中国革命的未来
1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20、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二、解答题:
21、作为近代思想文化界的一场伟大变革,新文化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反,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徳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和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民国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并且决定接受西方的科学、民主和文化作为新秩序的基础。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发展及相关事件的时间轴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原因。
(2)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材料二这一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依据。
22、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A 4、C
5、C 6、 D 7、C 8、D
9、C 10、C 11、B 12、A
13、D 14、B 15、B 16、D
17、A 18、A 19、A 20、C
二、解答题:
21、 (1)原因: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政局依然动荡;辛亥革命未带来思想领域的深刻变革;新知识分子的努才与探索;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影响(或西学东渐的影响)。
(2)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1915—1917年,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初步发展时期。依据: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第二阶段:1917—1919年,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全面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初步发展时期。依据: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撰文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三阶段:1919-1921年,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时期。依据: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囗号更广泛的流行起来。李大钊等人的宣传,推动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想的主流。
22、 (1)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速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
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
(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