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 6.蒲柳人家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下 6.蒲柳人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04 20:27:55

文档简介

诸佛庵中学有效教学导学案
年级 九 学科组 语 文 课题   蒲 柳 人 家   总课时数 主备教师 刘 俊 审核人 陈义祥 朱正齐
6、蒲柳人家(节选)
一、课前——结构化预习
学习目标:
1.了解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
2.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重点)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难点)
预习导学:
1、作者情况,同学们自主搜集、整理并相互交流。
2、资料链接:
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
全篇小说共分12节,但这个主线故事只占不到2节的篇幅,其余10节随意分杈,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
由此可以看出,作品的重心在于放笔为古运河边的民俗风情和父老乡亲画像,为他们的多情重义、锄奸助良、扶危济困的美德立碑。
这篇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小说。它就像一幅幅风俗画,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
无论是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还是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肚兜、长命锁;无论洗三、百家衣,还是何大学问的走西口,都别具魅力,强烈地吸引着读者的兴趣。可以说,大量的乡土风俗已经成为这部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浓郁的地方色彩又增加了作品的民族气息。
3、自学指导。学习本文首先要感受人物形象,把目光投注到小说中人物的生存状态:简单的、宁静的,没有太多物质方面的欲望和要求。可以这样说:生活是贫困的,精神却是富足的;物质是匮乏的,感情却是丰满的。这一切都与今天这个时代的生活节奏截然不同,这种生活状态正是生活在今天的人们的追求。如果感悟到这一点,我们就进入到小说阅读最有魅力、最有吸引力的高度和层次了。
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生动的语言与精彩的人物形象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了描写生动的句子和段落,出现在我们脑海里的人物就远没有这样生动形象,通过体会语言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形象,进而体会小说的魅力所在。小说的语言充满了乡土气息,这也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来源于民间活生生的语言,为小说增色不少,而且把书面语和口语有机结合在一起,雅俗同赏,使语言面貌更丰富,色彩更绚丽。相信你多读几遍后会有同感的。学习后请完成下面的练习。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擀( ) 剜( ) 腌臜( ) 捯气( )
唿( )哨 咯( )吧 呱( ) 呱坠地
②解释下面的词语。
荣膺(yīng): 隐匿(nì):
一气呵成: 如坐针毡(zhān):
影影绰绰(chuò): 望眼欲穿:
③判断下面语句对人物的描写方法。
(1)何满子六岁,剔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 ( )
(2)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 ( )
(3)“我差一点儿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咒我!” ( )
(4)自己已经老迈年高,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 ( )
二.课中——探究交流
1、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勾勒了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民的性格命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请说说他们两人鲜明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2、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请画出有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3、《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你认为它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课后——探究提高
1、《蒲柳人家》是我国 (时代)作家 (姓名)的中篇小说代表作。“蒲柳人家”在作品中代指 。
2、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隐匿( ) 荣膺( ) 残垣( )断壁 如坐针毡( )天伦 ( )之乐
3、写出《水浒传》中下列绰号代表的人物。
一丈青—— 黑旋风 —— 及时雨 —— 智多星——
1
1
班级 学生姓名 时间 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