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2 《蜀相》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3.2 《蜀相》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0 21:5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望岳》
《春望》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其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蜀 相
杜甫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七律句式的节拍
七律句式的节拍有两种方式:二二二一,二二一二。
请同学们据此给《蜀相》的诗句划分节拍。 以首联为例。
一、正音
三、读出抑扬顿挫
诵读时每个节拍后的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则作停顿。(“-”表示延长,“↓”表示停顿。)
朗诵指导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歌朗读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前两联和后两联分别写的是什么?重点是在前面还是后面?
整体感知
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唐代大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其主要作品有“三吏”“三别”等。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著有《杜工部集》。
知人论世
第一时期——读书与壮游(747年之前)
奉儒守官,举世不第。
第二时期——困局长安(747年-755年)
投赠干谒,仕途失意
第三时期——陷贼和为官(755年-759年)
陷落长安,忠君恋阙
第四时期——漂泊西南(759年-770年)
携家入蜀,飘泊西南
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759年底,杜甫结束了在甘肃天水一带颠沛流离的生活,暂时落脚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里。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领会情感 了解题材
思考:此诗写诗人在武侯祠吊古,诗的前半部分描写的是丞相祠堂,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祠”,有何深意?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这一类诗的特点之一就是借古伤今。
诗人写这一类咏史怀古诗,是为了表达追思、仰慕、饮敬诸葛亮之情,写祠堂是为后面写人作铺垫,因此题为“蜀相”。
尾联“英雄”具体指哪些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
思考交流,感悟诗情
课文解读
诸 葛 亮
杜 甫
时代
战争频仍 动荡不安
战争不断 安史之乱
才情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理想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付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拼尽全力,不遗余力
结果
大业未成,壮志未酬
仕途坎坷 终遭贬谪
思考:英雄之泪为何而流?诗人为什么会与诸葛亮这样一个悲剧英雄产生共鸣?他的情感为什么是深沉和悲伤的?
“炼字”题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
----- 释字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绘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点作用
第四步,分析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析情感
答: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作者寓情于景,以乐衬哀,表现了心中的落寞与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
步骤3
步骤4
步骤1
步骤2
例题:“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此联哪两字一用,境界全出。试作简要分析。
1、释字义 2、绘景象 3、点作用 4、析情感
答题范例
《蜀相》不是为咏史而咏史,为歌颂诸葛亮而歌颂诸葛亮,而是借诸葛亮的功业未成而身已先死,来慨叹自己的壮志未酬而鬓已先斑。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心,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想。胸怀祖国,心系百姓,他不是为了作诗而作诗,他是用生命在书写人生。
主题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