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 7.变色龙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下 7.变色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2-04 20:28:49

文档简介

诸佛庵中学有效教学导学案
年级 九 学科组 语 文 课题   变 色 龙   总课时数 主备教师 刘 俊 审核人 陈义祥 朱正齐
7. 变 色 龙
一、课前——结构化预习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章的背景。
2、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重点)
3、认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变色龙”形象的社会意义。(难点)
预习导学:
1. 小说的创作背景:本文写于1884年,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沙皇俄国,正是反动势力猖獗横行的时期,社会处在一片消沉死寂与恐怖气氛下,过去那些自诩进步的资产阶级自由派,都急于去“适应”现实,拼命宣扬“规规矩矩”的生活哲学。小市民更是软弱消极,猬琐鄙陋,满足于“和平恬静”、“奉公守法”的庸俗生活。当时社会上见风使舵,迎合现实,背叛变节之风盛行,这痼疾是反动社会的产物。小说正是通过对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忠实走狗的刻画,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也揭示了小市民阶层麻木、庸俗、愚昧的社会病苦,以求刺痛这些麻木的心灵,唤醒人们的觉悟,从而改造这个黑暗的社会。
2、自学指导。
第一,阅读这篇小说,不仅要学会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个典型形象,更要领悟这一形象存在的社会根源,从而领悟文章的主旨。第二,这篇小说主要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学习时可采取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加深体验。
自学后完成下面的练习。
①根据拼音写汉字。
(1)chǎnɡ( )开 (2)旗zhì( ) (3)魁wú( ) (4)恐bù( )
②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他处理的是一起什么案件?故事表现此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二、课中——探究交流
1、警官奥楚蔑洛夫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他为谁而变?
2、小说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在课文中画出。
3、作者用《变色龙》为题,有什么好处?说说你的认识。
三、课后——巩固提高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筛( )子 乞丐( ) 敞( )着怀 坎( )肩 戳( )
Kuí( )梧 洋yì( ) 伶lì( ) 赔cháng( ) chù( )生
2.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内。
(1)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
(2)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 )
3.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变色龙》的主人公是奥楚蔑洛夫,作者主要对他进行了语言描写
B.“变色龙”这一标题辛辣地讽刺了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嘴脸
C.本文中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色均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这一问题而变的
D.“盛满了没收来的醋粟”一句中“盛”字读“shèng”,它还有一个读音“chéng”,如“茂盛”
4.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正确的后面打“√”,不恰当的打“×”。
(1)小说《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身上的军大衣是一个细节,崭新的军大衣穿在身上,是警官身份的一个标志,文中有“一脱一穿”两处细节描写,“脱大衣”显示出奥楚蔑洛夫想显示警官威严,决心要惩办“放狗咬人”的人,而“穿大衣”则是一种掩护,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内心恐慌而又强作镇定的窘态。 ( )
(2)小说《变色龙》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是通过对话完成的,这就使人物在自我表演中暴露出本相,从而达到了讽刺的目的。 ( )
(3)小说《变色龙》表面上是反映了奥楚蔑洛夫和赫留金的矛盾,实际上体现了当时俄国社会中底层人民强烈要求法制和上层统治者疯狂实行专制的尖锐矛盾。表现在主人公身上,就是以虚假的执法面目来掩盖它本质上的蛮横凶暴。这也正是奥楚蔑洛夫这一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所在。 ( )
1
1
班级 学生姓名 时间 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