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以下是小明观察校园生物时提出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含羞草什么环境中叶片会合拢 B.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
C.麻雀的哪些身体结构适于飞行 D.蜻蜓在下雨前为什么会低飞
2.有蚂蚁和草莓两种生物,如果蚂蚁会爬到草莓的根上,并据此探究蚂蚁和草莓之间的关系。探究过程的第一步应该是( )
A. 观察蚂蚁在草莓上的行为 B. 作出蚂蚁吃草莓根的假设
C. 提出蚂蚁是否吃草莓的问题 D. 记录蚂蚁是否吃草莓根情况
3.某兴趣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
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A组 河水 500mL 23℃ 30个 28只
B组 蒸馏水 500mL 10℃ 30个 9只
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水量过多 C.水温太高 D.水中没有水草
4.实验室测定链霉素对三种细菌的抗生素效应,用3种细菌在事先准备好的琼脂平板上画3条等长的平行线,如图甲所示,将平板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3天,结果如图乙所示,从实验结果看,下列对链霉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能阻止结核杆菌生长 B.它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
C.它对结核杆菌比对霍乱菌更有效 D.它对结核杆菌比对伤寒菌更有效
5.有人说:“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在南北半球,马桶下水的旋转方向不同。”小科为验证这个观点是否正确,以下做法属于获取证据的是( )
①相信这种说法 ②建立新的假设
③查找资料研究 ④亲自动手实验 ⑤向南半球的朋友求证
A.①③①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6.为探究饮水机中细菌数量的变化,分别定时从冷、热水口接等量的水,测定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测定时间 第一天 第四天 第七天 第十天
冷水口细菌数(个) 34 560 935 1220
热水口细菌数(个) 15 3 25 46
A.冷水口接的饮用水细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
B.使用饮水机喝热水比喝冷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C.本实验只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数量的影响
D.使用饮水机时,应在保质期内尽快将整桶水喝完
7.某同学为研究水温与鱼受精卵孵化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探究。其中属于“作出假设”的是( )
序号 探究过程
① 水的温度对鱼受精卵孵化率有怎样的影响?
② 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推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鱼的受精卵才能孵化
③ 在不同温度放入等量的鱼受精卵,并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计算鱼受精卵的孵化率
④ 根据观察现象,得出“鱼的受精卵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孵化”的结论
A.① B.② C.③ D.④
8.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广口瓶底部分别放上纱布,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周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
装置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
甲 干燥的纱布,25℃的温箱 种子不萌发
乙 潮湿的纱布,25℃的温箱 种子萌发
丙 潮湿的纱布,4℃的冰箱 种子不萌发
丁 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25℃的温箱 种子不萌发
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丙装置可作为甲装置的对照
B.乙装置证明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C.本实验探究了种子萌发的三个环境条件
D.本实验证明种子的胚完整而且有活力是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
9.在进行户外运动的时候,甲同学提出可以涂上防晒霜防止皮肤被晒伤:而乙同学对防晒霜的功能提出的质疑,认为没有效果。因此,几位同学准备利用这次户外活动做一个关于防晒霜的实验,看他是否有效。设计方案如下
学生 实验
甲 脸上涂上防晒霜,手背不涂。一天后比较脸与手背被灼伤的程度。
乙 第一天在脸上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第一天与第二天脸的灼伤程度。
丙 在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灼伤程度
丁 在另一同学的两只手背上涂防晒霜,自己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与另一同学手背的灼伤程度
你认为4人种谁的实验方案最好( )
A.甲 B.乙 C.丙 D.丁
10.某同学为了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 C 含量多少,取 2 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一碘溶液(维生素 C 能使蓝色淀粉一碘溶液褪色),然后用 2 只胶头滴管分别向 2 只小烧杯滴入苹果汁和橘子汁。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实验中必须控制的条件是( )
①榨取的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必须相等;②2 只小烧杯中蓝色淀粉一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③2 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 1 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④小烧杯的大小必须相等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
11.被称为“雁山五珍”的天台香鱼,背部有一脂肪腔、能散发出阵阵清香,天台山泳溪是仅有的原产地。同学们就此作出猜想并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香鱼卵孵化率影响”的探究活动:采集一定数量的香鱼受精卵随机分组,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观察,见下表。
组号 受精卵数量(粒) 模拟环境
1 100 A
2 100 一定量化肥和1000ml清水
3 100 一定量洗涤剂和1000ml清水
(1)他们作出的实验猜想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香鱼受精卵孵化率。
实验组1中,A应是 。
(2)若上表作为数据记录表,还缺少的记录内容是 。
(3)影响香鱼卵孵化率的因素很多,除了香鱼卵自身以外,还有水质、水温等外部条件。请设计一个“水温对香鱼卵孵化率影响”的实验方案(用文字、图表表示均可)。
12.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 c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如图)。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假设是 。
(2)本实验的变量是 。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一: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 。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
13.为了研究光照对蚯蚓活动的影响,同学们给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一:光照对蚯蚓的活动没有影响。
猜想二:光照对蚯蚓的活动有影响,而且蚯蚓不喜欢强光照射。
小柯组:取一纸盒并在其底部均匀地铺上湿土,将纸盒的一半用黑纸盖住以遮光。在遮光和不遮光的交界处放一条蚯蚓,并将装置放在阳光下。
(1)如果猜想二成立,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本实验存在明显不足,请写出一点:________。
(3)完善方案后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与猜想不符。对此, 该小组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D.不管实验结果,直接根据假设得出结论
14.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和10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⑴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和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至海拔10m处。
⑵实验对照:生长于原海拔处的野菊幼芽。
⑶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________。
⑷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移栽的野菊株高________(选填序号,下同)
①与生长在10m处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②与生长在10m处的野菊株高有显著差异。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移栽的野菊株高________。
①与原海拔处野菊的株高无显著差异;②与原海拔处野菊的株高有显著差异。
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移栽的野菊株高________。
①比10m处野菊株高高,比原海拔处野菊株高矮;②比10m处野菊株高矮,比原海拔处野菊株高高。
⑸该实验中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15.某中学科技创新兴趣小组制作出如图甲所示的水火箭,实验器材有:可乐瓶、气筒、自行车气门、铁丝、橡皮塞、水等。图乙,丙是水火箭局部和发射原理图:在瓶中装适量的水,塞好瓶塞后放在发射架上,用气筒向瓶内打气,瓶内上方气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高压气体将水和橡皮塞从瓶口中压出,水的反冲作用把瓶推向高空。
(1)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水火箭实验时,对水火箭水平飞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多个方案。其中的一个方案是:在容积为2000mL的可乐瓶内装上不同体积的水,每次发射的角度均为20度,向瓶内打气直至橡皮塞从瓶口冲出,使水火箭向前飞出。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
可乐瓶的容积:2000mL
发射角度 20度
装水量(ml) 300 400 500 600 700
第一次距离(m) 18.28 19.6 20.95 19.95 16.98
第二次距离(m) 17.42 20.3 24.36 23.36 14.36
第三次距离(m) 22.33 19.58 21.32 21.34 19.34
平均距离(m) 19.34 19.83 22.21 21.55 16.89
①由该实验方案可知,他们研究的问题是 。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可乐瓶容积为2000ml、发射角度为20°的情况下, 。
(2)小明还想探究水火箭的水平飞行距离与发射角度是否有关,请你帮他设计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
答案及解析
1.B
【解答】选项A、C、D的问题具有研究价值,并能作出相应的假设,而B选项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无研究价值,而只是自己的一种观点想法.
故选B。
2.C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蚂蚁会爬到草莓的根上,那么对此提出疑问,蚂蚁为什么会爬到草莓的根上,是否因为蚂蚁吃草莓?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A
【解析】探究实验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只能存在一个变量;这样两组所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说明是由这一环境因素引起的。单一变量原则就是在两组对照实验中只保留一个变量,这个变量也就是你所要探究的因素。
该兴趣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探究,但实验变量除了水质外,还有水温不同,出现了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A符合题意。
4.B
【解析】抗生素是真菌(另外还有放线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如图所示,实验结果表明,链霉菌产生的链霉素是一种抗生素类物质,它可以抑制某些细菌的繁殖。分析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链霉素对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霍乱菌的抑制作用弱,对伤寒菌几乎无抑制作用。由于对伤寒菌几乎无抑制作用。它不可以用于治疗伤寒病人。
5.D
【解析】实验研究也称为实验性研究,是收集直接数据的一种方法。
①相信这种说法,对结论的认可,不是获取证据;故 ① 错误;
②建立新的假设,不是获取证据,而是建立假设;故 ②错误;
③查找资料研究,属于获取证据的过程;故 ③正确;
④亲自动手实验,属于获取证据的过程;故 ④正确;
⑤向南半球的朋友求证,属于获取证据的过程;故 ⑤正确;
6.C
【解析】A.从表格中看出,冷水口接的饮用水中细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A正确。
B.从表格中看出,冷水口细菌数比热水口细菌数多,因此使用饮水机喝热水比喝冷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B正确。
C.本实验不仅能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生存的影响,还能探究温度对饮水机中细菌生存的影响,而不是只能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生存的影响,C错误。
D.从表格中看出,第七天热水口和冷水口细菌数都大量增多,因此若使用饮水机,应在保质期内尽快将整桶水喝完,D正确。
7.B
【解析】1、科学探究的步骤有:提出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观察与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2、假设是的一种猜测是根据经验作出的判断,是未被证实的结论。
【解答】A、①是提出的问题,A错误;
B、②是一种推测,是属于“作出假设”,B正确;
C、③是观察实验获取事实与证据,C错误;
D、④是检验与评价,D错误。
8.C
【解析】A.甲和丙有两个变量水分和温度,因此丙装置不可作为甲装置的对照,A错误。
B.乙装置证明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而不是证明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B错误。
C.本实验通过三组对照实验,探究了种子萌发的三个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C正确。
D.本实验证明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而不能证明种子的胚完整而且有活力是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D错误。
9.C
【解析】A.甲同学脸上涂上防晒霜,两手背上都不涂,因手和脸本来白皙的程度不同,所以这样比较起不到很好的比较的效果,故A不符合题意;
B.乙同学虽然说是第一天都涂得都是手背,但是第二天都不涂,可能在第一天就被晒黑了,所以也无法比较。故B不符合题意;
C.丙同学同时一只手涂上防晒霜,一只手不涂,形成一个对比,通过两只手背晒黑的程度,能够看出此防晒霜是否有效。故C符合题意;
D.在不同的同学手上涂上防晒霜,可能这两个同学本来皮肤就不同,所以也无法确定防晒霜是否有效。故D不符合题意。
10.D 【解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只有将自变量以外一切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变量控制好,才能弄清实验中的因果关系。控制变量衍生到生活中的作用是控制一定影响因素从而得到真实的结果。
【解答】该实验是为了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的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因此变量为水果的种类不同,因此其他变量要完全相同,取出的果汁质量要相同,指示剂的量也要相同,胶头滴管滴加的每滴果汁的体积也要相同,容器大小是否相同对实验没有任何影响不需要加以控制;故D符合;故答案为:D。
11.(1)1000mL清水
(2)香鱼卵孵化的数量(香鱼卵的孵化率)
(3)采集300粒香鱼受精卵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粒,分别放在5℃、25℃、45℃(合理即可)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香卵的孵化数量,比较数据得出结论。或
序号 受精卵数量(粒) 温度(℃) 孵化数量
1 100 5
2 100 20
3 100 25
【解答】(1)实验组1是对照组,故A应是1000mL清水。
(2)若上表作为数据记录表,还缺少的记录内容是香鱼卵孵化的数量(香鱼卵的孵化率)。
(3)实验方案一:
采集300粒香鱼受精卵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粒,分别放在5℃、25℃、45℃(合理即可)的环境中,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香卵的孵化数量,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方案二:
序号 受精卵数量(粒) 温度(℃) 孵化数量
1 100 5
2 100 20
3 100 25
12.(1)蚂蚁可能喜欢甜食(2)是否含有糖(3)蚂蚁喜欢甜食(4)蚂蚁数量太少
【解析】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解答】(1)科学探究的三个要素是明确目标,实验的过程,结果,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开始,该实验探究蚂蚁可能喜欢甜食;(2)提出的假设是:蚂蚁可能喜欢甜食,所以实验的变量是 是否含有糖 ;
(3) 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 ,根据生物具有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的特性,说明 蚂蚁喜欢甜食 ;
(4)探究实验,如果实验的对象过少,会使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的规律,所以 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蚂蚁数量太少
故答案为:(1) 蚂蚁可能喜欢甜食 (2) 是否含有糖 (3) 蚂蚁喜欢甜食 (4) 蚂蚁数量太少
13.(1)蚯蚓向遮光一侧移动
(2)只有一条蚯蚓,实验存在偶然性/未进行多次实验(合理即可)
(3)B
【解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解答】(1) 猜想二是光照对蚯蚓的活动有影响,而且蚯蚓不喜欢强光照射,所以猜想二成立时,观察到的是蚯蚓会向遮光一侧移动;
(2)实验过程中只使用了一条蚯蚓,实验对象太少,存在偶然性,并且该实验只做了一次,没有重复多次实验;
(3)AC、对于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都要尊重事实,不能修改和放弃;故AC错误;
B、当实验结果与猜想不符时,要通过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故B正确;
D、结论必须以实验结果为基础;故D错误;
14.测量野菊株高并记录数据;①;①;②;控制变量法
【解析】本实验主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野菊株高影响因素。
(3)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测量野菊株高并记录数据。
(4)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移栽的野菊株高与生长在10m处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移栽的野菊株高与原海拔处野菊的株高无显著差异。
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移栽的野菊株高比10m处野菊株高矮,比原海拔处野菊株高高。
(5)该实验中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15.(1)水火箭水平飞行的距离与装水量的关系;水火箭水平飞行的距离随装水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2)将可乐瓶内装上500mL的水,多次改变发射的角度,向瓶内打气直至橡皮塞从瓶口冲出,使水火箭向前射出,测出水平飞行距离并进行比较
【解答】 (1)①在容积为2000mL的可乐瓶内装上不同体积的水,每次发射的角度均为20度,向瓶内打气直至橡皮塞从瓶口冲出,使水火箭向前飞出 ,记录飞行的距离,实验的变量为不同体积的水,研究的问题为:水火箭水平飞行的距离与装水量的关系;② 根据表格分析:控制发射角度为20°,300ml水量对应距离19.34m,400ml对应距离19.83m,500ml对应为22.21m,600ml对应21.55m,700ml对应16.89m,故水火箭水平飞行的距离随装水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2)探究水火箭的水平飞行距离与发射角度是否有关,控制的变量为发射角度,由于装水量在500ml时飞行距离最好,所以需要控制可乐瓶内水500ml,改变发射的角度, 向瓶内打气直至橡皮塞从瓶口冲出,使水火箭向前飞出 ,测出水平飞行的距离。
故答案为: (1)水火箭水平飞行的距离与装水量的关系 , 水火箭水平飞行的距离随装水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
(2)将可乐瓶内装上500mL的水,多次改变发射的角度,向瓶内打气直至橡皮塞从瓶口冲出,使水火箭向前射出,测出水平飞行距离并进行比较 。
【期末提分】七上科学达标训练(二):科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