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庵中学有效教学导学案
年级 九 学科组 语 文 课题 鱼 我 所 欲 也 总课时数 主备教师 陈义祥 审核人 刘 俊 朱正齐
19 鱼我所欲也
一、结构化预习
学习目标
1.准确、明白的翻译文句(重点)。
2.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 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3.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难点)。
预习导学
1、资料链接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
2、自学指导。
孟子的文章语言自然流畅,善用排比句式,节奏感强,富有气势,适合朗读、背诵。同学们可以在解决疑难字词句后,自己大致疏通文意并熟读课文,做到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和重音,读得流畅,读出语言气势和感情。然后,列出结构提纲,再背诵全文。
3. 自学后请自主完成下面的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 通 词义: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 词义: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通 词义: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 词义: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二者不可得兼( )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③此之谓失其本心( )
④贤者能勿丧耳( ) ⑤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⑥呼尔而与之( )
二、课中——探究交流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的关系,再提出论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本文主要阐述“舍生取义”的道理,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它与“江湖义气”的“义”一样吗?
三、课后——巩固提高
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 )
③贤者能勿丧耳 ( )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 )
3.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填空: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 :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 :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
④"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
2
1
班级 学生姓名 时间 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