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校际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校际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1 06:09:22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A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2022级高一上学期期中校际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2022.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化基因的形成期。
李学勤在《东周与秦代文明》中划分了七个“文化圈”:中原文化图、北方文化图、
齐爵文化图、楚文化圈、吴越文化图、巴蜀滇文化圈、秦文化图。经历战国时期的兼并战
争,这些“文化图”的形态和规模有所变化,区域文化风格也发生了历史演进。例如秦占
有巴蜀,巴蜀实现了对秦文化的认同:而楚人征服吴越,在容观上也实现了楚文化的扩张。
“说楚文化影响所及达到半个中国,并非夸张之词。”李学勤指出,“随之而来的,是泰
文化的传布。秦兼并列国,建立统一的秦王朝,使秦文化成为后来挥煌的汉代文化的基础。”
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儒学成为意识形态的主导,
齐鲁文化因行政力量的作用形成了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大致在汉武帝时代,秦文化、
楚文化和齐鲁文化融并而一。以“汉”为代表性符号、以“挥煌的汉代文化”为时代标志
的文化体系出现在世界东方,并显现了长久影响后世的基本风格。
在张骞之前,已经有草原和海洋两条主要路径沟通了中原文化与域外的联系。经秦而
汉,张骞“凿空”,丝绸之路得以正式开通。简牍资料多有汉王朝使团远行及来自西方诸
国的“使”与“客”入境的记录。“胡贾”“胡商”的活跃,对于当时中国内地市场有激
活的作用,也加速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商品流通。外域文化影响中国最为典型的例证,是
佛教的传入和普及。佛教自汉代传入后,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意识。
汉代大一统后,应时代需求,对先秦文化成就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全新的解说。汉武
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提升了儒学的地位,这一文化史走向的重大变化影响中国社会两千
年之久。东汉儒学教有的普及,强化了其社会影响。“仁义”宣传成为正统意识形态的重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要内容。虽然儒学占据了主要教育资源,但是汉代童子“入小学”(小学:西汉为文字学,
唐宋以后又称为字学)接受的童蒙教育,还包括“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柳治徵说:
“汉时小学,兼重书算。”王充等人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贡献,可以说明汉代教育为中国文
化基因中科学精神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
文化史进程中事态百变,曲折莫测。文化基因的变异,有些可以理解为“颓坏”“沦
变”,有些也体现出历史的进步。五四运动前后较早觉醒的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国民性的
反思,与积极变革以求救亡的苹命意识有内在的关联。他们对专制政治、国民麻木性情等
方面的批判,也是一种积极的反抗。当然,这种以“变”适应新的世界潮流的追求,也是
能够在中国文化基因最初的构成内容中发现原生根由的。
(摘编自王子今《中国文化基因的秦汉形成期》)
材料二:
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借用生物学的“基因”概念,结合人类文化的特点提出
了“文化基因”。他认为,文化基因是文化进行传播及传承的基本单位,与人类的记忆相
关,具有复制的能力。英国学者苏珊·布菜克摩尔指出,任何事物,只要它以这种方式从
一个人身上传递到另一个人身上,那它就是一个文化基因。文化基因如生物基因一样,会
通过事件、艺术形式等各种路径复制自己,占据人类的大脑,达成传递文化的目的。刘长
林认为,文化基因就是那些对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心理底层结构和思维方
式,具有极强的渗透性,由民族的生理基础和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所决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
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
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文化基因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密码,
记录了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独特的精神气质。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保有独特的生活智慧与价
值理念,比如“大同社会的共同富裕、万物一体的生态和谐、民胞物与的人类大爱、万有
相通的天人合一、气韵生动的审美意象”等观念。随着技术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
开放,这些生活智慧和价值观念越发显示出划时代的超越意义和跨国族的基本价值。中华
文明秉承“以民为本”,推崇“天下为公”,追求“大同社会”,注重“民本”“统一”
和“德治”,坚持共同富裕,传承和谐文化,秉承“协和万邦”,衫显了中国文化基因深
厚性与民族性、开放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以小米、华为、大疆为代表的国潮科技产品,以
鸿星尔克服装、青岛啤酒的强势回归为象狂的新国货,以完美日记、太平鸟、自然堂为引
领的年轻时尚生活潮品,这些各行各业的新国潮品牌完美地体现了中华文化基因的创意巧
思,将感性之美、理性之美和超理性之美收纳其中。影视领域的“新国剧”,动漫领城的
“新国漫”,戏剧领域的“新国戏”,美术领域的“新国艺”,这种种迹象表明,新国潮
品牌正成为一种新中式的生活潮牌,成为一种新时代的国牌形象,这种形象不再是简单直
白的粗暴消费,而是温暖自信的情理选择。
(摘编自向勇陈乐洋《文化基因视域下新国潮品牌的承续、创化与赋能》)
高一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2022级高一上学期期中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2.11
1.C [解析] A 项,“使得齐鲁文化具有了行政力量”错;B 项,“全面影响了中国社
会意识”错;D项,“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文化基因”错。
2.B [解析] “体现出历史的进步”说法片面。
3.A [解析]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不能体现。
4.①秦兼并列国,区域文化不断传布融合。②儒学成为意识形态的主导。③外域文化的
影响。④普及儒学教育,开展童蒙教育。
【评分标准】4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5.①《只此青绿》蕴含了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彰显了中国文化基因深厚性与民族性的统
一;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与当代文化相适应;③完美地体现了中华
文化基因的创意巧思;④体现出观众对新国潮温暖自信的情理选择。
【评分标准】4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6.B [解析]“点明老妈对笛子情深的原因”不当。
7.B [解析]“突出她下乡的痛苦感受”不当。
8.①儿时,笛子陪伴老妈长大,承载着童年快乐。②下乡插队时,一次次吹响笛子,承
载着思乡之情。③退休后想买笛子,承载着对青春的怀恋之情。
【评分标准】 6分。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9.①写了下乡生活的艰难和老妈突出的才能,表现了老妈的坚强与乐观;②表达了我对
老妈的崇敬和赞美,深化主题;③使老妈形象更饱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评分标准】 6分。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10.A [解析]原文标点: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
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
11.D [解析] 含意不同。
12.D [解析] “秦惠王率兵”错,“当年十月”错。
13.(1)挟持天子来号令天下,天下人没有谁敢不听从,这是统一天下的大业。
【评分标准】4分。挟,挟持;令,号令;莫,没有谁; 判断句式。每点 1分。
(2)蜀国已经归属秦国,秦国更加强大富裕,轻视各国诸侯。
【评分标准】4分。既,已经;属,归属;益,更加;轻,轻视。每点 1分。
14.①有内乱,易攻打;②伤亡小,获利多;③有禁暴平乱之美名,无贪暴之恶名。
【评分标准】3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司马错打算攻打蜀国,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
秦惠王说:“请说说你们的理由。”张仪回答说:“亲近魏国、楚国,出兵韩国三川,挡
住屯留要道,魏国切断南阳,楚军发兵南郑,秦军攻打宜阳,挺进东、西周的郊外,声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第1页(共 4 页)
讨二周国君的罪名,侵入周边楚国、魏国地区。周室自知无法援救,必然将九鼎和其他
宝器献出。占有了九鼎,掌握了天下的地图和户籍等档案,挟持天子来诏令天下,天下
没有谁敢不听从,这是统一天下的大业。现在的蜀国,不过是西部偏远的国家,戎狄部
落的首领,劳师动众不足以树立名声,得到它的土地也没有多大好处。我听说‘在朝廷
上争夺名声,在集市上争夺利益’。如今三川、周室,是天下的集市和朝廷,而大王不
去争夺,反而去争夺戎狄,离统一天下的大业实在太远了。”司马错说:“不对。我听说,
想要国家富裕,务必扩大疆域;要想军队强大,务必使百姓富足;要想称王天下,务必
广施仁德。这三种条件具备了,称王天下自然就随之而来。如今大王土地狭小百姓贫困,
所以我希望先从容易的事做起。蜀国,是西部偏远的国家,又是戎狄部落的首领,况且
正经历像夏桀、商纣一样的内乱,用秦国攻打它,就好像让豺狼追逐羊群一样。占有它
的土地,足以拓展国土;得到它的财物,足以使百姓富裕;用兵不会有多少伤亡,而它
就已经降服了。所以攻占一个国家,天下不会认为秦国残暴;占有蜀国的全部财产,诸
侯不觉得秦国贪婪。这样我们一举而名利双收,还有禁暴平乱的美名。现在去攻打韩国、
劫持天子,就会招致坏名声,而且未必能够得到利益,还背上不义的名声,况且还是攻
打天下都不想攻打的国家,实在危险啊!我请求陈述原因。周国,是天下的宗室;韩国,
是周国的盟国。周国知道自己要失去九鼎,韩国知道自己要失去三川,那么这两国肯定
会齐心协力,来依靠齐国和赵国,并向楚国、魏国求救。周国把九鼎交给楚国,韩国把
土地赠给魏国,大王无法禁止,这是我所说的危险,不如攻打蜀国稳妥。”秦惠王说:“好!
我听你的。”最终秦国出兵讨伐蜀国,用了十个月攻打下来,于是平定了蜀国。蜀国君
主改称号为侯,秦王派陈庄做蜀相。蜀国已经归属秦国,秦国更加强大富裕,轻视各国
诸侯。
15.C [解析]两句中“梦”的内涵不一致。
16.①雄心壮志像梦一样破灭的悲愤;②只能从事农业生产的无奈;③晚年孤独,内心
凄凉。
【评分标准】6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17.(1)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2)渌水荡漾清猿啼 风急天高猿啸哀
(3)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评分标准】6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18.D [解析]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示出来;卓尔不群,指超乎寻常,与众不同。
匠心独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独辟蹊径,比喻独创出新
风格或新方法。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责无旁贷,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
不可推卸的事。层出不穷,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屡见不鲜,指常常见到,
并不新奇。
19.D [解析]文中“气候”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 项,表示特定称谓;B 项,表示强调;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第2页(共 4 页)
C 项,表示引用。
20.[解析] 原句有三处语病:主语不一致,搭配不当,语序不当。
示例一:生动的画风,精良的制作,使传统文化元素大放异彩,传统文化精神得到彰显。
示例二:画风生动,制作精良,传统文化元素大放异彩,传统文化精神得到彰显。
【评分标准】5分。改对一处得 1分,改对两处得 3 分,改对三处得 5分。
21.A.[解析]文中“钟鼎”使用的是借代手法。A项“樊笼”比喻俗世。
22. ①还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②具有不同的音色 ③如果含锡量过低
23.评分规则
(1)审题提示
材料共五句话,分两层。前两句强调理想与奋斗的关系,后三句从个人和国家角度
强调奋斗的意义。
(2)写作提示
材料的关键词是“理想”“奋斗”,考生围绕这两个关键词写作,阐明“奋斗”的
意义和价值属于符合题意。
(3)高分作文的必备条件
①阐明“奋斗”与“理想”的辩证关系;
②能够上升到国家层面阐明两者关系;
③内容较丰富,材料较新鲜;
④分析较深刻,能联系现实进行分析。
(4)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主题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基 20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
础 分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表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级
达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20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分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特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展 征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等 20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显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级 分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显创意 个别地方有深意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第3页(共 4 页)
(5)其他
①采取综合分等打分法打分。以 44分为评卷切入分。
一等 54~60 分(约 10%),二等 48~53分(约 30%),三等 41~47 分(约 30%),
四等 36~40分(约 20%),五等 35分以下(约 10%)。
②凡内容有政治错误、思想不健康等内容观点一律判为零分。抄袭内容超过一半,
得分不得超过 10分。
③不足 800字的,每缺少 50字扣 1分。错别字错一个扣 1分,重复出现不计,最多
扣 3分。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第4页(共 4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