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5.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10 21:3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距今2000多万年以来,青藏高原地区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挤压下强烈隆升,从此改变了世界的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并对中国自然环境的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升对当地和我国气候的影响
1、促进了青藏地区高寒环境的形成
高原隆升后,气温下降,广大高原面上形成高山草甸、草原和寒漠景观,冻土广布,冰川地貌发育。
2、加剧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程度。
高原隆升后,阻碍了南部海洋湿润气流西进北上,并且导致西北地区盛行下沉气流。
青藏高原隆升对当地和我国气候的影响
3、对中国气候影响巨大,直接改变了大气环流的格局
进入第四纪后,体积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耸立在北半球的西风带中,把西风带分为南、北两支。
南支沿喜马拉雅山脉向东流动,明显加强了西南季风;
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向东流动,从而加强了由于海陆分布引起的偏北季风。
青藏高原隆升对当地和我国气候的影响
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蒙古高原、西伯利亚一带在冬季不容易受到暖气流的影响,冷空气因而有机会积聚,形成强盛的冷高压。
夏季位于青藏高原以南的印度次大陆受地形屏障,受不到北方冷空气的影响,热低压因而得以长期保存。
青藏高原隆升对我国地形的影响
4、形成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
喜马拉雅山运动导致秦岭的不断抬升,造就南方和北方的地域分异。
青藏高原隆升对我国河流分布的影响
5、形成大面积的高山冰川,成为大河的源头。
土壤
气候
地形
水文
生物
自然地理的基本要素
岩石(地貌)
植物(生物)
大气(水汽)
河流(水文)
土壤(风化)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要素组成,每种自然地理要素都有各自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活动】分组讨论,举例说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
土壤
气候
地形
水文
生物
水循环
大气
大气
陆地
海洋
水汽
输送
径流
输送
降水
蒸发
降水
蒸发
生物循环
植物
微生物
环境
动物
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岩浆
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
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整体性
自然地理各要素与生物
水文
土壤
气候
地貌
涵养水源,使河流流速减慢
保持水土
增加空气湿度,减少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保护地表形态
提供水分
提供有机质
提供水、光、热
提供场所
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以黄山为例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不仅山峰险峻、秀美,而且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黄山的“四绝”与自然环境有着怎样的关系?
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生物圈
岩石圈
大气圈
水圈
黄山四绝之奇松
岩石众多土壤稀少
多大风冰雪天气
植物天生的喜光性
破石而生
颈干粗韧
树冠扁平
针叶短粗
朝向
一边倾斜
黄山迎客松
黄山四绝之怪石
岩浆活动
花岗岩
地壳运动
裸露地表
节理风化
外力作用
怪石
黄山飞来石
黄山四绝之云海
植被茂密蒸腾强烈
亚热带气候蒸发强
山体
高大陡峭
空气
含水量大
气流
抬升强烈
云海
黄山云海
黄山四绝之温泉
地下有热水
岩石多裂隙
受压力热水上涌
温泉
黄山温泉
案例:南美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思考: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秘鲁西海岸荒漠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尝试用示意图表示其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纬度低
气温高
蒸发大
干旱
副热带高压控制
炎热干燥
沿岸秘鲁寒流经过
降温减湿
离岸风
降水少
河流短小,水量少
安第斯山脉纵贯南北直抵西海岸
平原狭小
植被稀少,形成荒漠
东南信风
“牵一发而动全身”
"Pull one hair and move the whole body"
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该要素与其他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其他要素发生连锁变化,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
【案例1】森林过度采伐导致东北自然环境的整体变化
森林减少
洪水断流
肥力下降
滞留降水功能降低
土壤腐殖质减少
水土流失加剧
沟谷纵横岩石裸露
风化加快
请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角度分析森林过渡采伐对东北自然环境的影响。
(森林减少对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
【案例2】认识修建大坝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修建大坝
阻断水生生物联系
形成人工湖泊
草甸化或盐碱化
诱发地震
改变下游河流流速和流量
时空调控
地方气候
生物
地下水
土壤
泥沙沉积
洪水灾害
水资源
岩石
减少
减少
地下水位上升
物种构成改变
变得温和湿润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
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预测、自然区划、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开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
各要素构成有机整体,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变化的整体反应,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整体功能。
表现
整体性
土壤
地貌
生物
气候
水文
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图,完成第1~3题。
1.在水循环过程中,①圈层物质进入
②圈层所经过的主要环节是(  )
A.降水 B.水汽输送 C.蒸发 D.径流
2.④圈层的矿物质进入①圈层所经历的主要过程是 (  )
A.搬运、沉积过程 B.侵蚀、搬运过程
C.风化、侵蚀过程 D.变质、沉积过程
3.关于图示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 B.各圈层相互渗透
C.③圈层单独占有空间 D.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生产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第4~5题。
4.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5.该示意图体现了(  )
A.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B.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读某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C
D
6、下列关于E自然带的生物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叶面硕大,鲜嫩翠绿
B.叶面坚硬且树皮厚
C.物种丰富,层次复杂
D.叶面宽大,四季常绿
7、下列叙述中,属于F环节的是(  )
A.夏季降水集中,冬季温和干燥
B.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形成红色沙漠
C.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
D.河网稠密,径流量大,水能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