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学习任务四:传承反思文化》名师单元教学设计(Word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学习任务四:传承反思文化》名师单元教学设计(Word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1 08:3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任务四:传承反思文化》名师单元教学设计
诸子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文化创新时代。不同学派的思想家著书立说,奠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我们学习诸子原典,既要自觉传承其优秀思想,也要主动探寻、反思其可能存在的不足,更要学以致用,利用古人智慧,培养理性思辨精神。
本任务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反思、辨析诸子观点,培养学生作文审题的能力,有条理有依据地论述观点的能力,并进一步促进其养成思辨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补足观点句隐含前提,加深学生对该观点的认识。
2.通过分析、阐释选文论述瑕疵,促进学生养成辩证思考前人观点的习惯或意识。
教学重难点
有理有据地阐述各篇选文论述过程、论述效果的不足。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补充论述隐性条件
《论语》《老子》章句极短,许多论述都只提供结论,而不提供论证过程,这使得部分结论的可信度打了折扣。要提高这些论断的可信度,阅读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去补充这些论断背后的隐性前提或条件。
筛选《论语〉十二章》《〈老子〉四章》中只提供结论,而没有论证过程的名句。
举例:①朝闻道,夕死可矣。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③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④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2.给上述论断补足隐性条件,使之成为一种具有逻辑性的推断,更具说服力明确:①朝闻道,夕死可矣。
人的最大使命或价值是追求真理“道”(隐性前提),“闻道”即完成了人生使命,实现了人生价值,所以“朝闻道”而“夕死”,可以无憾。
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执公心者为君子,行私欲者为小人(隐性前提)。所以,君子可以以义晓谕,小人可以以利晓谕(君子懂得义,小人懂得利)。
③自胜者强。
真正的强大和坚强是不迷失自我,不断弥补自己的缺陷,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隐性前提),所以一个人能战胜自己的时候,他就是强者。
④知足者富。
富足是现实水平高于欲望水平的一种心灵状态(隐性前提),欲望越小(知足),越容易感知富足。
设计意图
了解形成可信结论的必要前提,通过补充各个论断的隐性前提,增强对论断可信度的认识,为第四单元学习“逻辑的力量”打下一定基础。
学习活动二:分析选文论证瑕疵
《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五石之瓠》《兼爱》论述风格各异,但都取得了良好的论述效果。我们说四篇选文具有良好的论述效果,并不等于说它们没有论述瑕疵。从论证逻辑角度分析各篇选文的缺陷。
明确:《大学之道》用正向、反向两次逻辑推演,明确“八条目”的先后次序及达成儒家最高求学理想“三纲领”的不二法门,论述绵密严谨。但这一线性流程并不能完全涵盖丰富多元甚至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习过程是可以并行不悖而非必然依次开展的。我们在实际运用时,不能胶柱鼓瑟。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运用排比等手法,层层递进阐明“人皆有四端”以及“四端”对治理天下的重要性,整个论述富有气势和感染力。但是以“孺子入井”“人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一生活现象,只能归纳推导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的结论,而不能归纳推导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的结论。作者泛化了推导结论,留下了被人批驳的空间。
《五石之瓠》运用寓言故事阐述道理,富有趣味性、启发性,具有易理解、易接受的良好效果。但用寓言说理容易产生歧解,文本和阐述的道理之间容易产生若即若离的关系。我们学习时要充分注意。另外,庄子“不龟手之药”故事并不能完美阐述“用”有“大用”和“小用”之别的观点。主、客双方对不龟手之药所用相同,它们的区别在于客抓住或遇到了某种特定的机会,而原主没有。
《兼爱》在阐述时,把“兼爱”思想贯穿到底,绝不旁生枝节,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但是因为应受众文化水平较低的现实情况,它把相关思想反复申说,正面说一遍,反面又说一遍;观点上一节已经总结过了,下一段再总结一遍,整个论述显得有些繁琐和拖沓。
设计意图
从逻辑及论证的严密性、有效性角度审视选文论证过程,辩证看待名文名篇的写作技巧。
作业
《论语》《老子》两书中,只提供结论而缺失论证过程的名句很多,课外阅读两书,收集相关名句,并尝试补写其隐性前提。
写一则300字左右的评论,阐述你发现的本单元课文的某一论证疏漏。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辨析文本思想的方式,学习作文审题;通过作文审题练习,加强思辨能力的训练。
2.通过综述前人观点,提炼自己对“义利之辨”的认识;在明晰自己的认识基础上,有条理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利用辨析概念的方法,准确把握相关思想;在准确把握他人思想的基础上,有条理地阐述自己对相关思想的看法。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学习思辨审题
完成下列作文题的审题任务:
《老子》:“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现代营销学:“自我推销和自我表现是一种关乎人生成败的重要能力。没有自我展示就没有成功。”
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审题要点为“自我谦抑”和“自我展示”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利弊关系。审题时应放弃偏执一端的做法,尽可能做到明辨两者的优缺点,明确应因时因地保持“自我谦抑”或“自我展示”态度的做法,同时思考有无谦抑地自我展示或充分展示自我的谦抑的可能。
设计意图
界定概念,辨析关系,确立写作中心。
学习活动二:学习思辨写作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而墨子说:“义,利也。”“义”之所以被人奉为“天下之良宝”,正是因为它“可以利民也”。韩非子则说人和人之间,利所加则无所不为,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
义利之辨是先秦诸子讨论的重要话题。你怎样看待义与利之间的关系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
多角度思考问题,辩证地分析事理,开掘新的意义,形成独到见解。
作业
从本单元课文中选取一句自己喜欢的名句,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