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狂风暴雨
C.秋天,桂花飘香 D.冬天,雪花纷飞
2.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气体热胀冷缩:分子间的空隙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1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C.水的三态变化:分子间的间隔可以变化
D.1L黄豆和1L芝麻混合总体积小于2L:分子之间有间隔
3.如图是将两铅块用力压在一起,悬挂后加重物也不分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4.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塑料带很难被拉断 分子之间有引力
B 水结冰后不再流动 分子停止了运动
C 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 分子在不停运动
D 水很难被压缩 分子之间有斥力
A.A B.B C.C D.D
5.下列对一些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 解释
A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容易爆裂 自行车胎内分子间隔变大
B 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体积变小
C 红墨水在热水比冷水中扩散更快 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
D 物体的热胀冷缩 分子间空隙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A.A B.B C.C D.D
6.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放置方法最不合理 B.乙图放置方法最不合理
C.丙图放置方法最不合理 D.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
7.今年的雪下得特别早,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雪花熔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8.在以下四个图示的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A.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
B.两根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
C. 酒精和水混合之后液面下降
D.红墨水扩散到整个烧杯中
9.如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水分子本身变大 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水分子的数量增多 D.水分子受热都跑到容器的一端
10.某同学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他设计以下实验:将染成红色的水和酒精先后倒入量筒之中,并密封。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整个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体积和所需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酒精与水的温度(℃) 酒精 水(红) 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总体积(毫升) 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所需的时间
体积(毫升) 质量(克) 体积(毫升) 质量(克)
A组 10 62.5 50 50 50 110 较长
B组 40 62.5 50 50 50 110 较短
(1)水和酒精都是由极微小的微粒构成,构成水的微粒是________。
(2)请对该实验中出现的混合液体积变小及两组实验时间上有差异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
11.如图所示五个实验的现象依次为:图甲开始时界面清晰,几天后混合均匀;图乙很难将玻璃板拉离水面;图丙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者的总体积;图丁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开来;图戊两铅块压紧后,下面挂一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________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________。
(2)图________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________。
12.戴口罩是防止雾霾颗粒物进入人体的一种有效措施,市场上口罩品种繁多。雾霾颗粒的运动能否证明空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填是或者否)为探究口罩的防护功能,小敏在三只如图甲所示瓶内装少量激光打印粉,将 A,B,C三种口罩分别在瓶口系紧,外面覆盖一张餐巾纸,通过打气筒打气,使粉末飞扬。实验结果如图乙,则防护功能最好的口罩为 。
13.王亚平在“天宫课堂”授课。
(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成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她女儿做的纸花,纸花慢慢张开而水膜依然完好,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的水球内注入少量蓝色液体,水球变成一个“蓝宝石”,这表明分子在___________。
14.小科在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做了如下实验:
(1)图甲是演示液体扩散现象的装置。最初两种液体A和B的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为了更好地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开始时________(选填“A”或“B”)是密度较大的液体。
(2)如图乙所示,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可以看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这说明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在铜丝框上宽松地系一根细棉线,再浸入肥皂水中慢慢地提起,框中会形成一层肥皂膜。用手指戳破一侧的肥皂膜,你会观察到________,该现象说明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
A.春天,柳絮飞扬,是肉眼可见的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狂风暴雨,是指风雨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秋天,桂花飘香,是桂花分子运动的结果,是分子运动,故C符合题意;
D.冬天,雪花纷飞,是指雪花的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2.D
【解析】
A、气体热胀冷缩是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引起的,选项正确;
B、1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选项正确;
C、水的三态变化表明分子间的间隔可以变化,选项正确;
D、“1L黄豆和1L芝麻混合总体积小于2L”只是一个科学模拟实验,黄豆之间的空隙并不等于分子之间的间隔,选项错误;
3.B
【解答】将两铅块用力压在一起,悬挂后加重物也不分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B
【解析】
A、塑料带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正确;
B、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水结冰后分子还是运动的,故错误;
C、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是因为分子在不停运动的缘故,故正确;
D、水很难被压缩,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斥力,故正确。
5.B
【解析】
A. 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胎容易爆裂,是自行车胎内分子间隔变大的缘故,此选项正确;
B. 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互相占据了对方分子间隔的缘故,此选项错误;
C. 红墨水在热水比冷水中扩散更快,是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的缘故,此选项正确;
D. 物体的热胀冷缩,是分子间空隙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温度越高,分子空隙越大,温度越低,分子空隙越小,此选项正确。
6.A
【解析】甲:上面为密度大的二氧化氮,下面为密度小的空气。去掉玻璃片后,颜色变化的原因为:重力作用和分子运动,故甲不合理;
乙:水平放置时,排除了重力对颜色的影响,故乙合理;
丙:下面的二氧化氮密度大,上面的空气密度小,几乎可以排除重力对颜色的影响,故丙合理。
那么甲图放置方法不合理。
7.D
【解析】
A.物质在任何状态下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因此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不可能由运动变为静止,选项A不正确。
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选项B不正确。
C.不同的雪花,只是形状的不同,但是构成它们的都是水分子,分子相同,化学性质就相同,所以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相同,选项C不正确。
D.雪花都是由数目巨大的水分子构成的,因此不同的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选项D正确。
8.B
【解析】
A.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符合题意;
B.两根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符合题意;
C.酒精和水混合之后液面下降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不符合题意;
D.红墨水扩散到整个烧杯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符合题意。
9.B
【解析】
A、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无新物质生成,水分子本身不变,此选项错误;
B、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此选项正确;
C、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的数量不变,此选项错误;
D、由于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水分子受热,一部分水分子跑到容器的一端,此选项错误。
10.(1)水分子 (2)分子之间有空隙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快
【解析】(1)水和酒精都是由极微小的微粒构成,构成水的微粒是水分子。
(2)混合液体积变小及两组实验时间上有差异的现象,原因为:分子之间有空隙;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11.(1)甲、丁;分子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2)乙、戊;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解析】(1)在图甲中,清水分子向下运动,硫酸铜向上运动,二者相互进入对方的空隙,因此上面的颜色逐渐变深,下面的盐水逐渐变浅,最终二者颜色趋于一致。丁图中,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空隙,从而使整杯水变成红色,据此分析解答。
(2)在乙图中,玻璃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从而增大了测力计的拉力;在戊图中,铅块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所以能够悬挂重物不下落,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图甲、丁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
(2)图乙、戊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2.否;C
【解答】(1)市场上口罩品种繁多,雾霾颗粒的运动不能证明空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根据乙图可知,C口罩上的餐巾纸上几乎没有粉末,因此C的防护功能最好。
13. 引力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
(1)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纸花时,水膜依然完好。
(2)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所以向制作好的的水球内注入少量蓝色液体,水球变成一个“蓝宝石”。
14.(1)B
(2)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另一侧肥皂膜将细棉线拉过去;分子之间有引力
【解析】分子运动指分子的存在形式可以为气态、液态或固态。分子除具有平移运动外,还存在着分子的转动和分子内原子的各种类型的振动。
(1)为了更好地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应把密度大的液体放在下面,这样就排除了重力的影响。所以开始时B应该是密度较大的液体。
(2)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可以看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这说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用手指戳破一侧的肥皂膜,你会观察到另一侧的肥皂膜将细棉线拉过去了,这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吸引的引力。 在分子引力的作用下,棉线被拉向另一边。
【期末提分】七上科学达标训练(九):物质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