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启用前
菏泽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地理试题(A)
2022.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海陆风作为一种沿海地区常见的中小尺度局地环流,其形成和发展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海岸线走向的影响。图1示意浦东站和金山站地理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有利于观测到较强海陆风的天气条件是
A.大范围水平气压场较强的晴天 B.大范围水平气压场较强的阴天
C.大范围水平气压场较弱的晴天 D.大范围水平气压场较弱的阴天
2.与浦东站相比,金山站的海陆风平均风速较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洋流性质 C.地表起伏 D.海陆轮廓
图2为亚洲东部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甲地晴朗无风 B.乙地阴天降温 C.丙地高温干燥 D.丁地阴雨连绵
4.丙地即将经历的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A B C D
基流,又称底水,是河道中能常年存在的那部分径流,基流系数是基流占河流径流的比重。鄱阳湖有五大河流汇入,经湖口流入长江。下表为湖口及五河部分测站多年平均基流系数表。据此完成5~6题。
测站 时间 湖口 渡峰坑 虎山 李家渡 梅港 外洲 万家埠
1953-1999年 0.23 0.09 0.14 0.09 0.14 0.22 0.22
2000-2012年 0.34 0.16 0.15 0.09 0.19 0.27 0.26
5.基流主要由
A.大气降水补给 B.湖泊水补给 C.冰雪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6.由表推断,2000年以后与2000年以前相比,鄱阳湖流域
A.森林覆盖率提高 B.暴雨次数增加 C.城镇化进程加快 D.生态环境恶化
黑海是古地中海的一个残留海盆,通过土耳其海峡与地中海相连接,有多瑙河、第聂伯河等河流注入。黑海因上下两层海水含盐度不同,成为地球上唯一的双层海,且两层海水之间很难交换,其表层海区东西各形成一个气旋型环流(图3)。据此完成7~8题。
7.黑海双层海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海水来源不同 B.海水温度不同 C.海水蒸发量小 D.海区降水量大
8.黑海表层形成东西两个环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盛行风向 B.海水密度 C.地转偏向力 D.海陆轮廓
钙华是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水中CO2含量减少或水的蒸发,导致水溶液发生碳酸钙过饱和而发生沉淀形成的。研究表明,水中的CO2含量与水温、流速呈明显负相关,与水生生物也具有明显相关性。图4为钙华带分布图与云南白水台钙华梯田景观(在清澈水流的映衬下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钙华分布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该地
A.降水量较少 B.断裂构造发育 C.热量条件好 D.生物资源丰富
10.白水台钙华池钙华形成的快慢及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月份,蒸发旺盛,钙华形成慢 B.1月份,水量少,钙华形成慢
C.白天水温升高时,钙华形成加快 D.夜晚CO2减少,钙华形成加快
11.近年白水台景区钙华景观出现退化,针对这一现象景区可采取
①培育水生生物,加快钙华速度 ②控制周边工程建设,减少地表水渗漏
③限制游客流量,降低水体污染 ④适当调整梯田坡度,增大地表水流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新疆是我国盐碱化土地面积分布较广、土壤积盐较重的地区。新疆安集海垦区下野地镇,通过设置实验,研究盐碱地枸杞不同间作模式及枸杞单作(对照)下土壤盐分的变化,为盐碱地改良和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图5为下野地镇枸杞间作模式下土壤盐分变化特征。据此完成12~13题。
12.新疆盐碱化较重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生物
13.与枸杞单作相比,枸杞间作模式
A.水分的蒸发作用增强 B.盐分的垂直迁移减弱
C.会减弱表层土壤洗盐 D.间作碱蓬脱盐最有效
兰州市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上游,境内黄土梁峁及深切河谷地貌发育,为地质灾害多发区。滑坡的频繁发生给兰州市居民带来了重大生命财产损失。图6从左向右示意兰州黄河河谷某次滑坡形成过程。据此完成14~15题。
14.黄河兰州段河谷滑坡的形成过程中
A.岩性决定了节理裂隙的发育 B.植被生长导致节理裂隙贯通
C.坡体的稳定性与降水量有关 D.陡坡较快水流提供崩滑动力
15.为了减轻滑坡带来的损失,可以
A.修建护坡工程固坡 B.在滑坡堆积物上耕作
C.储备救灾应急物资 D.在河流中修建拦水坝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河西走廊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坡,南靠祁连山脉,北邻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从北向南依次为民勤县、永昌县、武威市、古浪县、天视县(图7),降雪量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图8)。据测定,冬季积雪5厘米深的地温一般比无积雪的高2-3℃,积雪对冬小麦起到防冻保温作用。
(1)描述该地年平均降雪量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2)从地形的角度,分析天祝县降雪相对较多的原因。(4分)
(3)冬季,积雪能减轻麦田冻害。试说明其原因。(4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长江源地区晚第四纪通天河与澜沧江之间发育宽阔、平坦的分水岭,其上发育一条北西—南东向的古河流,构造运动和侵蚀基准面(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其升降会引起其上游河段的冲淤变化)的变化导致河流袭夺,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图9)。
(1)分别指出图a中古河流和通天河支流的主要侵蚀类型及河谷形态。(4分)
(2)说明图示区域水系的演化过程。(6分)
(3)指出长江源区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并说明其补给特点。(3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平滩流量是河槽(又称河床)在水位与滩面齐平情况下的过流能力,能综合反映河流主槽的形态和大小。河床的“驼峰”河段,指因冲淤作用导致某处河床高于其上下游河段的河床,从而使水流和泥沙沉积发生改变。图10为黄河下游典型年份依次从花园口到利津四个观测点河流平滩流量曲线图。
(1)据图推测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四个观测点所在河段中,最早形成“驼峰”的河段。并说出依据。(6分)
(2)“驼峰”河段的存在,严重威胁沿黄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说明“驼峰”河段对当地构成严重威胁的原因。(6分)
(3)某团队设计了水利工程——淹没式丁坝(与河岸正交或斜交伸入河道中的河道整治建筑物),用以减轻“驼峰”河段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图中用画出至少四个丁坝。(河流两岸各两个,并力求效果最佳。)(2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造成山地植被景观垂直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图11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
(1)指出图中平台以下草原植被由草原Ⅲ更替到草原Ⅰ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此作出解释。(6分)
(2)相比森林的分布位置,平台到察尔森之间的区域海拔较低、地势平缓,却没有发育森林。分析其原因。(8分)
高三地理试题(A)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 CDBBD 6-10 AADBC 11-15 CABC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5分)
16.(14分)
(1)年平均降雪量空间分布不均;自南向北呈递减趋势;南部天祝县年平均降雪量最多,北部民勤县最少,南北差值大。(6分)
(2)天祝县处于祁连山东北侧,海拔高,地形抬升作用明显,水汽易集聚,降水天气相对较多;天祝县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时段较长。(4分)
(3)积雪覆盖能减轻冷空气对小麦的影响,同时还能减少土壤中热量的散失,起到防冻保温作用。(4分)
17.(13分)
(1)古河流:侧蚀 宽谷或槽型谷
支流:溯源侵蚀和下蚀 V型谷(4分)
(2)分水岭上发育北西—南东向的古河流;构造运动(断层)导致局部抬升和断裂下陷,将水系分割成相对独立的内流水系;澜沧江、通天河干流侵蚀,局部基准面下降,其支流溯源侵蚀加强,袭夺内流水系。(6分)
(3)类型: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特点: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3分)
18.(14分)
(1)高村观测点所在河段。
1994年黄河下游平滩流量自上游向下游减小;与1994年相比,1997年汛前,高村观测点所在河段平滩流量减小最多,且小于其上下游。(6分)
(2)“驼峰”河段,由于主槽大面积淤积,河道排洪能力降低,洪水期水位上涨,易淹没河漫滩,侵蚀堤防,导致洪水威胁增加。(6分)
(3)
(2分,河岸两侧丁坝可不对称;绘制正挑丁坝或下挑丁坝得1分)
19.(14分)
(1)水分 草原Ⅲ和草原Ⅰ处海拔均较低,两处降水均较少且差异小,热量条件也差异较小;随海拔升高,地下水埋深增加,土壤水分条件变差。(6分)
(2)夏季受长白山对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的阻挡作用,到达大兴安岭中段东坡的水汽不多,同时,平台到察尔森之间的区域海拔较低,地势平缓,对东南季风的抬升作用弱,夏季降水量不大;冬春季,该区域处于西北风的背风坡,且地势低平,焚风效应明显,降水少,蒸发强;该区域水分条件差,没能发育森林,只能发育草原。(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