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适应性练习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适应性练习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11 06:17:18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福州第十五中学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
适应性练习
高一地理
考试时间:75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
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共 60.0 分)
中国空间站轨道高度为 400~450 千米。北京时间 2021 年 11 月 8 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密切
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任务。图 1 为中国空间站示意图,图 2 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王亚平出舱
活动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中国空间站属于不同层级的天体系统,其中包括( )
①地月系
②太阳系
③银河系
④河外星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 D. ②④
第 1 页,共 12 页
2. 维持中国空间站正常运行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
A. 核能 B. 太阳能 C. 石油 D. 天然气
3. 与地球表面相比,关于空间站舱外的环境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变化较小 B. 太阳辐射较强 C. 大气湿度较大 D. 大气压强较大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曾出土一幅彩绘帛画,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
只三趾的乌鸦。《淮南子》中也记载过这一现象,称“日中有踆(cūn)乌”。据此完成小题。
4. 关于太阳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 太阳的能量来自太阳外部的核裂变反应
B. 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物质运动的主要动力
C. 我们使用的煤、石油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D. 低纬度比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更多
5. 实际上,画中的“乌鸦”其实是 ___,它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____()
A. 耀斑;色球层 B. 黑子;光球层 C. 日珥;日冕层 D. 太阳风;日冕层
6. 该现象剧烈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 )
A. 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B. 全球许多国家发生强烈地震
C.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D. 引起高层大气出现云雨天气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8. 地层④~①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A. 海生无脊椎—爬行动物—鱼类、两栖类动物
B. 海生无脊椎—鱼类、两栖类动物—爬行动物
C. 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鱼类、两栖类动物
D. 爬行动物—鱼类、两栖类动物—海生无脊椎
第 2 页,共 12 页
9.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图中序号依次
是( )
A.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 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5 万美元一张票!想去太空遨游吗?2018 年 12 月 13 日英国“维珍银河飞船”飞到了“太空边
界”,最终达到海拔 82.7 千米的高度。随后下降,几分钟后落回地面。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及高
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 飞船下降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 递减→递增→递减 B. 递增→递减→递增
C. 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 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第 3 页,共 12 页
11. 飞船探测到水汽集中在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D. 电离层
12. 大气中含量虽很少,但却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物质是
A. 二氧化碳和臭氧 B. 氩和氖 C. 水汽和尘埃 D. 氮和氧
13. 对图中①、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层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 ①、②层划分的依据是气压的变化
C. ①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D. ②层复杂的天气不利于飞机飞行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14.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B,C,D 为地球外部圈层,C 为生物圈
B. 地球内部圈层由 E、F、G 三部分组成
C. A,B,C,D,E 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 地震波经过 F、G 交界面时,传播速度减为 0
15. 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③由上图中的 D 和 E 构成;④厚度不一:
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第 4 页,共 12 页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
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
长,其主要原理是( )
A. 减弱了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散失 B.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17. 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与湿度变化
下图为我国某地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该日天天气特征可能是( )
A. 上午多云,午后转晴朗 B. 上午多云,午后转阴雨
C. 上午晴朗,午后转阴雨 D. 上午阴雨,午后转多云
19. 该日大气逆辐射最强的时刻大约是( )
A. 5:00 B. 10:20 C. 13:45 D. 18:20
第 5 页,共 12 页
读 30°S 附近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20. 此时 O 点的风向最接近于(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1. O 点附近等压面与下图中接近的是( )
A. B.
C. D.
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所产生的鸟粪被微生
物分解后,会释放约 4 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
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下面左图
是拍摄到的北极地区海鸟,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第 6 页,共 12 页
22. 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 )
A. 升高,④增强 B. 升高,③增强 C. 降低,②增强 D. 降低,①增强
23.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A. 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 B. 平流层气温降低
C. 酸雨区面积缩小 D. 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绝地求生”是广受年轻人喜爱的一款游戏,其中亦蕴含着不少地理知识,下图中甲为海岛地
图,而乙为降落时“该岛东部小村庄地区海陆热力环流图”,丙为“气温变化特征图”。据此完
成下列小题。
24. 某队员在该岛从 1500m 左右高空跳伞降落过程中,仅从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气温和气压
变化状况是( )
A.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C. 气温升高、气压升高 D. 气温降低、气压降低
25. 图乙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26. 据图丙,降落后队员可能感觉海风的时间段是( )
A. 16 时至次日 8 时 B. 8 时至 16 时 C. 18 时至次日 6 时 D. 6 时至 18 时
第 7 页,共 12 页
雪幡是一种特殊的气象学现象,是雪晶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升华、消失,而在云底形成的白色丝缕
状悬垂物。它随云飘荡,形似旗幡,因此得名。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于当地时间 10 时在拉萨
(91°E)拍摄到的雪幡照片。据此完成下列题。
27. 有利于雪晶在下降过程中升华、消失的气象条件是
A. 风力强劲 B. 空气干燥 C. 温度降低 D. 湿度增大
28. 该地发生雪幡时
A. 雪幡附近常有冷空气下沉 B. 飞机接近雪幡时非常安全
C. 雪幡阻碍臭氧吸收紫外线 D. 无风时悬垂物出现弯曲状
近年,我国一些城市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
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该系统将雨水进行有效收集,使被污染水体在自然界由“浊”变
“清”、由“死”变“活”。读“某城市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图示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对城市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
A.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大气污染 B. 增加地下径流,解决城市内涝
C. 减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 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观赏景观
30. 图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中荷花池的主要作用是( )
第 8 页,共 12 页
A.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B. 减少地面径流,增加下渗量
C. 分解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 D. 增大蒸发量,活跃水循环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0.0 分)
31. 用简洁直观的“地理模式图”表现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过程,是我们
在地理学习与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
为____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____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2)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
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
(3)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
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__________。
(4)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三叶虫动物化石,该地层的
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____代。
32. 重庆市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城市风”的课题研究,下图中图甲为近地面等压
面示意图,图乙为重庆城区与郊区分布示意图。根据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 9 页,共 12 页
(1)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地,气压值由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①地空气垂直________(填
“上升”或“下沉”),④地空气垂直________(填“上升”或“下沉”),水平方向上,
风从________吹向________(分别填“①”或“④”)。
(2)若图甲代表夜晚海陆之间的等压面状况,则 M 代表________,N 代表________(填
“陆地”或“海洋”)的等压面状况。此时盛行________(填“海风”或“陆风”)。
(3)若图甲代表重庆城区与郊区间等压面状况,则代表重庆市城区的是________(填
“M”或“N”),乙图中 P1点的风向为________。
(4)若在图乙郊区 P1、P2、P3、P4等地建设有大气污染物的工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5)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人类活动释放废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
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请你为缓解重庆市的城市热岛效应提出合理建议。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材料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图。
第 10 页,共 12 页
(1)由上述材料可知,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属于贫乏区的地区是 ______。
(2)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 ______向 ______递减。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影响青藏高原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的主要因素。
(4)太阳辐射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太阳能发电的投
资,因此有人认为太阳能发电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对此,请你做出合理评价。
34. 读“水循环运动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水循环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______。
(2)写出图中各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①______;④______;⑧______。
(3)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由②和③组成的水循环叫 ______循环,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
到补充的是 ______循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参与的是 ______循环。
(4)城市化过程中硬化路面,直接干预水循环的环节是 ______(填写图中序号),如果图
中的森林植被增多,带来的直接变化是⑤______(增大或减小),⑥______(增大或减
小)。
(5)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叙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______(填序号)。
①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②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第 11 页,共 12 页
③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④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第 12 页,共 12 页福州第十五中学 2022-2023 学年第 学期半期考
适应性练习
高一地理(答案)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B A B C D B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C C B A C B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B C D B B A C B
31.
1)土星 地球
2)日冕 太阳黑子
3)地壳 古登堡界面
4)古生代
32.
1)④>③=②>① 上升 下降 ① ④
2)陆地 海洋 海风
3)M 西北风
4)不合理;工厂排出大气污染物会经近地面风从郊区流向城区,加剧城市污染
5)①增加绿化面积(或植树种草)②增加湿地面积(或修建人工湖泊等)③节能排放,减
少人为热的排放。
33.
1)四川盆地
2)低纬(赤道) 高纬(极地)
3)海拔、天气状况、纬度、大气透明度等因素
4)太阳能发电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优点:可再生,无枯竭危险;安全,清洁无污染;建设周期短、成本低;获取能源花费时间

缺点:能量分布分散、能量不稳定、受天气影响;光伏板制作过程不环保等。
34.
1)太阳辐射
2)水汽输送 降水 地下径流
3)海上内 海陆间 陆地间
4)⑦ 减小 增大
5)③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