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1 11:13:43

文档简介

福州第十五中学 2022-2023 学年第 学期半期考
适应性练习
高一历史(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A C A A C B C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B B D D C B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D B B C A C B C
31.
1) 制度:察举制。
标准:品行和才能。
2) 观点: 废除九品中正制。
理由: 九品中正制造成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不利于选拔人才
3)意义: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
基础;推动了社会向学的风气。
4)趋势: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向才学转变;选拔方式从推荐到考试,选拔程序渐趋严密、科学;
选官制度化并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31.详解:
1)制度:根据材料“四科取士”可分析得出察举制。
标准:根据材料“孝悌廉公之行”可分析得出品行和才能。
2)观点:根据材料“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可分析得出废
除九品中正制。
理由:根据材料“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可分析得出九品中正制造成了世家大族垄断政
权的局面,不利于选拔人才。
3)意义:结合科举制相关史实可分析得出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结合所学可分析得
出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据材料“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可分析得出提
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根据材料“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可分析
得出扩大了统治基础;根据材料“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可分析得出推动了社会向学的
风气。
4)趋势:根据材料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可分析得出选官标准由家
世门第向才学转变;结合所学可分析得出选拔方式从推荐到考试,选拔程序渐趋严密、科
学;结合科举制度的相关史实可分析得出选官制度化并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32.
1)措施: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中央直接管理节度使的属郡;由京官担任地方知州、知事;设通
判制约、分割地方长官的权力。
2)变化:南方地区得到充分开发,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或南方经济重心地位逐步确立) ;南方
人口超过北方,形成南多北少的格局。
3)表现:理学兴起;宋词繁荣;说书演出盛行;三大发明基本成熟;沈括著有《梦溪笔谈》等。
32.详解
1)宋初加强地方控制的措施,根据凡藩镇出阙的,逐渐代以文臣’可以得出派文官担任地方
长官;根据“属于节度使的支郡,都令直达中央”可以得出中央直接管理节度使的属郡;根据“各
州官出阙,都令京朝官出知”可以得出由京官担任地方知州、知事;根据“又特设通判,以分其
权”可以得出设通判制约、分割地方长官的权力。
2)汉至宋南方发生的变化,根据“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等信息可以得出南方经济重心地位逐
步确立;根据表格数据的变化,可以得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形成南多北少的格局。
3)宋代文化高度发展的表现,联系所学可知,包括理学兴起、宋词繁荣、说书演出盛行、
三大发明基本成熟、沈括著有《梦溪笔谈》等等。其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社会经济的发展、
崇文抑武的政策、科举制的发展、对前代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方面来回答。:
:
绝密大启用前
0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历史

题号

总分
: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
1.
公元前663年,北方山戎部落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助。管仲献策齐桓公:“戎狄


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于是齐桓公援助燕国,攻打山戎。这说明
()
A.华夏认同逐步形成
B.宗法分封制重新得到认可
C.霸主有“尊王的义务
D.齐桓公以地域区分夷夏之别

2.“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始皇帝,自是千古一
帝也”。以上评价主要是针对秦始皇()
:
A.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
B.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C.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D.推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发展
3.“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
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材料主要描述的是()
A.秦亡教训
B.汉承秦制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4
下表显示了东汉中后期9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与表中信息相关的历史现象是
0
第1顶,共9页
.,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寿命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诸侯发动七国之乱”
C.外重内轻藩镇割据
D.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5.观察下图,这说明汉武帝实行这一制度的根本目的是0
汉初,诸侯王拥有较大的封地
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
位,继承所有封地。
汉武帝时,规定诸侯王死后,
必须把封地分给子弟,导致
王国分裂。
A.加强中央集权
B.削弱诸侯王的实力
C.加强君主专制
D.厚待诸侯王的子孙
6.考古界把人类出现到青铜器出现这段时期称为石器时代,又把石器时代细分为旧石
..
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考古界划分石器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ě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贫富分化是否已经出现
C.生产工具及其制作水平
D.建筑技术的掌握与改进
7.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非礼”,认为“失礼者,忠信之薄
0
0
而乱之首”;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0
A.私学兴起,民间思想异常活跃
B.礼崩乐坏,需要重建社会秩序
·
C.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D.诸侯争霸,分封秩序开始瓦解
第2页,共9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