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选必1 第三单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选必1 第三单元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1 13:1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法制基础的建立、依法治国的提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认识中国法设的发展历程和意义,培养时空观念的素养。
2.通过了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英模事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推进历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提出等问题,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作用,培养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2. 依法治国的提出和全面建设。
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难点:1.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区别。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和发展。
课前准备
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3.多媒体、粉笔、教科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材料:
“法治”、“人治”“德治”在中国是反复被争论的三个词汇。争论的结果是,人治被打入冷宫,法治、德治胜出。法治依靠良法,人治依靠执政者,德治依靠道德教化。法治和德治内容相容,因为法律规定道德的底线。人治容易走向专制,法治合乎世界大势,德治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道德是永恒的主题,任何国家的治理都离不开道德教化。中国领导者强调“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两手抓,把法治和德治比喻为“车的两轮”。于是,法治、德治顺理成章地成为当今中国治理的方式。
——摘编自公丕祥主编《新中国70年法治发展的历程、成就与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坚持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今天我们来了解社会主义中国治理方式。
【新课讲授】
【师】: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体现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学习新中国的法治建设历程。
1、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
(1)国家从立法开始,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
出示材料:
第一条 ……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 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第四条 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始得结婚。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一条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四条 保护工商业,不得侵犯。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等。
第一届全国人大 《五四宪法》
【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颁布的各种法律有什么作用?
【生】: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2.“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出示材料: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首先停止了人大的活动。1966年7月7日,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三次会议,这也是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最后一次会议。在此后长达八年零六个月的时间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在各地方,地方人大及其人民委员会被所谓的“临时权力机构”革命委员会所取代。
——《人大制度四大发展阶段》《瞭望新闻周刊》(2014年)
【师】: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学习改革开放后中国法治建设历程。
3.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出示材料: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
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2)1982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此前后,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出示材料及图片: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1978年宪法做重大修改。此次修宪,比较彻底地剔除了“文化大革命”给政治制度留下的影响,成为迄今为止所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冶的基本法律框架。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982年宪法》
(3)中共十五大(1997年)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0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师】: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改为“治”。请你谈谈对这一字之改的认识。
【生】:“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是依法治国的简称。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依法治国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由“法制”改为“法治”表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4)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出示材料: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来的不懈努力,当代中国的立法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1982年制定了现行宪法,此后又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需要,先后通过4个宪法修正案。到2010年年底,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并且全面完成对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集中清理工作。目前,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因此,2011年3月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如期形成。
——公丕祥主编《新中国70年法治发展的历程、成就与经验》
【师】:请同学们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有何意义?
【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使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5)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出示图片:
【师】:除此之外,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法治建设还取得了哪些成就?
【生】: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共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
【师】:出示材料: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将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此次宪法修改,把宪法宣誓制度确定下来,健全宪法实施制度成为一个亮点。
——人民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成就综述》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出示图片及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材料二:享受天伦之乐,却不知孩子几岁能打酱油?民法典总则编告诉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标准已经从10岁调整为8岁。
迎来“乔迁之喜”,却遭遇蛮横物业?民法典合同编增加规定了物业服务合同,更好保障业主权利。
暮年想修改遗嘱,却已无力前往公证处?民法典继承编增加了录像等新的遗嘱形式,公证遗嘱也不再效力优先。
……
——《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诞生记》
【学思之窗】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23日)
【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什么?
【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学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和成就。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孟泰,“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华罗庚等是杰出代表。
出示图片:
孟泰 时传祥 王进喜 焦裕禄
雷锋 李四光 华罗庚
(2)在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极大激发了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出示图片:
北大荒精神 红旗渠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2.改革开放以后
(1)中共中央颁布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号召并鼓励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五讲四美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
【师】“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出示图片:
(2)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 文明行业
(3)1994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出示图片:
(4)2001年,中共中央在总结以往思想道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
出示图片:
(5)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中共十八大做了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出示材料及图片: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紧密结合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杨善洲
黄大年
袁隆平
黄文秀
【史料阅读】阅读史料体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和原则。
2.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做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
…………
4.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爱国主义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成果,也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只有这样,中国人民才能和各国人民一道,为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1994年8月23日)
课后总结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体现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的缩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认识上的飞跃,精神文明建设写入宪法,明确爱国主义、公民道 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中的地位,,见证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历程。
板书设计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
2. “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3.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2.改革开放以后的精神文明建设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
第一届全国人大
《五四宪法》
颁奖词: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颁奖词: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作祖国的栋梁。天妒英才,你就在这七年中争分夺秒。透支自己,也要让人生发光。地质宫五楼的灯,源自前辈们的薪传,永不熄灭。
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己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颁奖词: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