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单元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单元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11 13:4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认识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存在的局限性;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掌握洋务运动的实践,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了解边疆危机的主要史实和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认识《马关条约》的影响;
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认识中国面临的严重社会危机。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课前导读部分导入新课
图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金田起义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为什么刻上了这样一幅浮雕?因为以金田起义为开端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在鸦片战争十年后爆发,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新课讲授】
一、太平天国运动
【教师活动】通过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太平天国是中国进入近代以后爆发的一次伟大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巨大的农民战争之一,又是一次带有新时代特点、与历史上的农民战争有区别的农民战争。毛泽东再《历史唯心观的破产》中称它“时代对帝国主义走狗清朝的太平天国战争”。马克思再1853年称其为“太平天国革命”。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推动历史进步的作用是明显的。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大肆侵华。清政府为了支付高达2100万元的战争赔款和赎城费,弥补由于鸦片大量输入而造成的财政亏空(道光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平均每年流出白银1000万元),加紧横征暴敛,增加税收一至三倍以上。兼之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使中国城乡手工业受到摧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地主阶级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剥削。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背景
(1)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直接原因:严重的自然灾害使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3)起义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民众的大量加人使拜上帝会的力量迅速壮大。
2.经过
【教师活动】通过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材料一:1853年1月攻下武昌,震动清廷。2月9日,洪秀全等率领号称50万众、船1万余艘,夹江东下,连克九江、安庆、芜湖,势如破竹。3月19日占领江南重镇江宁(南京),定为都城,改称天京。旋派军两支攻占镇江、扬州,与天京形成犄角之势。
材料二:太平军攻占江宁后不久,清军即赶来堵截。钦差大臣向荣率万余人在天京城东建立江南大营,阻扼太平军东出苏、常;钦差大臣琦善率万余人在扬州外围建立江北大营,遏止太平军北上中原。同时拟南北配合,伺机夺占天京。洪秀全、杨秀清决定固守天京,同时派兵北伐京师,西征长江中游。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2)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天国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
(3)军事全盛:太平军北伐、西征,占领湖北、江西、安徽的许多地方。(正式建立政权);
(4)天京变乱: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杨秀清、韦昌辉被杀,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
(5)后期防御
组织: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
军事:太平军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在安庆战役中败于曾国藩统率的湘军。
(6)最终失败: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进攻下,太平军节节败退,天京等地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纲领性文件
【教师活动】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分析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的内容,思考它的意义以及未能实现的原因。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朝田亩制度》
核心:
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解决土地问题。
内容:
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享,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
意义:
积极:否定了封建地主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消极: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因此,具有落后性。
《资政新篇》
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但没有满足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
结果: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
【教师活动】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材料一:太平天国革命发生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初期,它既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又带有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顶峰。从形式上看,清王朝的统治还延续了近半个世纪,但在这半个世纪中,中国人民受到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和鼓舞,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封建王朝的斗争,半个世纪后终于爆发了辛亥革命。
材料二: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从1851年起共坚持了14年,势力扩展到17省,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但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同样是非常深刻的。这场由千百万群众参加的伟大战争,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的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以及外交上缺乏经验,太平天国所鼓吹的“同教一家”,使其领导人没有真正认识到列强的实质,最后遭到内外镇压,陷于失败。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失败的原因:
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失败是必然的。
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军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洋务运动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思考: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材料一: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恩之土!,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道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的打击,清朝内外交困,清朝的一部分官僚开始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统治,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及先进的技术,这样一部分人被称为洋务派。在此之前一些学者就提出了学习西方国家的优点以增强国力,例如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
目的:
挽救国家的颓势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思考: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活动。
材料一: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中央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訢和文祥,地方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湘淮集团,此外还有崇厚、沈葆桢、刘坤一、唐廷枢、张謇等。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声、光、电、化、轮船、火车、机器、枪炮、报刊、学校等,打出“自强”和“求富”的旗帜。认为要富强,使中国“有备无患”,必须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甚至社会政治学,因此提倡兴“西学”、提倡“洋务”、办军工厂,生产新式武器、迠立新式军队,达到“自强”目的。
材料二: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短短几年中,中国就已经具备了铸铁、炼钢以及机器生产各种军工产品的能力,产品包括大炮、枪械、弹药、水雷、和蒸气轮船等新式武器,装备了一些军队他们还开办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广州鱼雷学堂、威海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旅顺鱼雷学堂、江南陆军学堂、上海操炮学堂等一批军事学校,为国防事业作出重要的贡献。
材料三: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招商局开办仅三年时间,就为清政府回收了一千三百多万两银子,还将业务发展到外国,打破了外国航运公司的垄断局面。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要人物:
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主张:
开办洋务新政,购置船炮器械,“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主要活动
活动 成就
创办军事工业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都是官办企业
创办民用工业 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是官督商办企业
筹划海防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十年之间,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创办新式教育 创办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先河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思考: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其评价。
材料一:洋务运动标榜“自强”“求富”,洋务派提出 “外需和戎,内需变法”,“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李鸿章说如果火器能与西洋相埒,“平中国有余,故外国亦无不足”,中国只要有开花炮、轮船两样,西洋即可住手。奕 在奏折中说: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要趁洋人乐于帮助,实力讲求外洋各种机利火器,尽窺其中奥秘。有事可以御侮,无事可以示威。洋人的态度,当以中国的强弱为转移。“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然而,这些目的一个也没有达到。甲午一战,看似强大的北洋海军却被消灭,导致割地赔款。这是洋务新政破产的极有力的说明。当然,这不是说洋务运动期间兴办的各类企业都破产了。洋务运动在容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二:洋务运动中,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但由于他们都是封建传统思想的卫道者,根本无意于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洋务派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自认为有所新创而洋洋得意,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面前表现出“自强”、“中兴”。相反,在列强侵略势力的进攻下,这些封建思想的卫道者们所举行的“壮举”迅速归于失败。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原因: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中体西用”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根本原因;清政府内部的腐败;中外势力的挤压。
评价:
经济上: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政治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外交上: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第一个外交机构——总理衙门设立;
军事上: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
消极: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边疆危机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思考: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以及其表现。
材料一:授刘锦棠为甘肃新疆巡抚,仍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宜。
——《清德宗实录》
材料二:1864年,在全国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之时,新疆地区发生了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政府的暴动。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军事首领阿古柏趁机入侵,占领整个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则以“安定边境秩序”为名,向伊犁地区发动进攻,占领伊犁地区。俄国声称 “只以中国回乱未靖,代为收复”,此后占领伊犁地区长达十年之久。1875 年,清政府任命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钦差大豆督办新疆军务,出兵新疆平乱。经过一年半的战争,左宗棠率领清军击败阿古柏,于1878年1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接着,清政府派崇厚为出使俄国大臣,前往索还伊犁。崇厚昏惯无能,与俄擅签 《交收伊犁条约》,把伊犁大片土地割让给俄国,引起国人激愤。1880年,清政府又派曾纪泽使俄,交涉改约。经过艰苦谈判,1881年2月中俄双方重订《改订条约》,清政府争回了伊犁南境大片领土,以西境较小面积的地区交换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任命湘军刘锦棠为巡抚。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背景:
19世纪60年代以后,列强加紧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
表现:
新疆地区
①起因: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中央政府,形成内乱局面。
②过程: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趁机入侵,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平乱,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③结果: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
中法战争
材料:战争过程中,法海陆两军虽于多数战役占上风,但均无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战略性大胜:法国远东舰队虽于海战赢得全胜,并一度攻占基隆,却因沪尾(今台北县淡水镇)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无法达成拿下台湾岛的战略目的;而清军虽于初期陆海皆遭惨败,导致由恭亲王奕 领班的军机处被全面撤换(甲申易枢),但后期台湾及杭州湾防卫成功,且有冯子材统率各部于镇南关之役给法国陆军带来较重伤亡,法军统帅尼格里也身受重伤,战争的失败直接导致法国总理茹费里等内阁集体垮台。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起因:
越南是清朝的藩属国,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
过程:
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同年,法军进攻台湾,当地军民在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的领导下严密布防,多次击退法军;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法国内阁因此倒台。这时,清廷下达停战令。
结果:
1885年6月,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
2.甲午中日战争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思考: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以及战争的过程。
材料一: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材料二:当时中国处于清朝晚期,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清朝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材料三:第一阶段,从1894年7月25日到9月17日。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之战。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原因
①根本原因: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壮大了国力,图谋占领中国的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
②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趁机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导火线:朝鲜农民起义
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半岛海域的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战争。
重要战役
丰岛海战 1894年7月,日本在牙山口外丰岛偷袭清朝运兵船,8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平壤战役 1894 年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退回国内。
黄海战役 1894年9月,北洋舰队官兵英勇作战,重创日本舰队,北洋舰队也遭到重大损失。战后,李鸿章发出“避战保船”命令,北洋海军失去了制海权。
辽东战役 日本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威海卫战役 1895年2月,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思考: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以及其影响。
材料一:日方代表以胜利者的姿态,继续进行威胁和讹诈。美国顾问科士达则设法怂恿李鸿章赶快接受条件,以便从中渔利。4月1日,日方提出十分苛刻的议和条款,李鸿章乞求降低条件。4月10日,伊藤博文提出日方的最后修正案,其条件非常苛刻,并对李鸿章说:“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鸿章问:“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博文回答:“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李鸿章苦苦哀求减轻勒索,但均遭拒绝。 4月14日,清政府电令李鸿章遵旨定约。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材料二: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材料三:清政府的腐朽,造成中国军队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战前,清政府不作认真准备,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贻误战机,如平壤之战,威海卫之战的惨败。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略强,中国相对落后。纵观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日本相比不仅在军事、经济和科技上落后,还在于政治制度腐败。北洋舰队的覆灭,说明了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的道路已走不通了。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变中国落后政治制度的尝试。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结果:
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政府议和,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
《马关条约》
内容 危害
割地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损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 赔款2亿两白银。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埠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设厂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影响
对中国:
《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进行改革。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其他阶层民众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随着清政府宣布放弃对朝鲜的保护,中国的朝贡体系彻底崩溃。
对日本:
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刺激了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
对朝鲜:
日本将清政府的势力排挤出朝鲜,加强了对朝鲜的控制,朝鲜逐渐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对远东格局:
加速了中国的衰落和日本的超起,列强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更加激烈。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思考: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的意义。
材料:在台北,割台的消息传来,“若午夜暴闻惊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风云变色,若无天地”。在自己不能主宰的情况下,被腐败的清政府出卖给日本,台湾人民的悲愤、无奈、绝望的心情,非外人所能体会。全台男女老少、市农工商、贩夫走卒,鸣锣罢市,涌入省府,愤怒抗议朝廷的割台行为,决心誓死保卫台湾。台湾著名诗人邱逢甲写下血书“抗倭守土”,并带头联名致电清廷,表示“桑梓之地,义与存忘”,愿意与驻台守军“誓死守御”。一年之后,即1896年,丘逢甲还写诗回忆当时的情景与心情:“四万万人同声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意义:
1895年5--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了一波又一波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四、瓜分中国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思考:三国干涉还辽的结果。
材料:《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第六天,即清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九日(1895.4.23),三国分别照会日本应放弃辽东半岛,限期答复。又调遣陆、海军对日施加压力。日本无力与三国抗衡,于四月十日声明接受三国“劝告”,但要清政府付相当款项补偿。九月二日四国在东京订立协定,规定“赎辽费”为库平银三千万两。九月二十二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辽南条约》认可四国协定。三国借干涉还辽,强迫清政府给予租借军港、修路开矿等特权,沙俄迅速扩张在中国东北的侵略势力。日本则为归还辽东半岛深感屈辱,三国干涉还辽也成为了日俄战争的起因之一。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结果:
《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 000万两白银“赎辽费”。
2.瓜分中国的狂潮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和课本思考:瓜分中国的狂潮出现的原因以及结果。
材料一:清政府向欧洲大借款、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二:列强在争做中国债主的同时,又以另一种方式向中国输出资本,即抢夺在中国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利。先是法国于1896年争得修筑由越南境内至广西的铁路权利。同年秋,俄国与清政府签订合同章程,规定俄国可以修筑由其境内通过中国境内直达海参崴的中东铁路。俄国还从中攫取了铁路沿线的行政权、采矿权和减免商税的特权。这就为俄国把中国东北变成它的“势力范围”提供了条件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原因:
根本原因: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扩大资本输出,加剧了殖民掠夺。
直接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长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结果:
(1)清政府向欧洲大借款:为了在三年内向日本交出2.3亿两白银,清政府分三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
(2)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强租租借地:俄国强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
(3)掠夺利权:列强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课后总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重点是对《马关条约》的解读,分析了它如何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至于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1)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国家的贫穷落后。另外,还与统治者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清军军备废弛、部分官兵临阵逃脱等因素有关。(2)客观原因:日本侵略中国早有预谋,准备充分。(3)根本原因: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
板书设计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加剧
一、太平天国运动
二、洋务运动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四、瓜分中国狂潮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