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学 案
学习目标
1.唯物史观: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感受农民阶级强烈的反封建意识以及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也明白农民阶级无法承担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通过分析《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内容,理解农民革命的时代性、现实性以及空想性、落后性,以及无法挽救民族危亡的原因。通过学习洋务运动,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评价,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史料实证:通过学习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过程、影响等,使学生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关信息,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
3.时空观念: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与边疆危机。通过学习《马关条约》的内容、性质、危害等知识,提高比较、概括的学习能力;结合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史实,培养用联系、发展和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4.家国情怀:在历次反侵略的斗争中,中国军民体现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志,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重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定都、军事斗争及失败。
2.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3.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难点:1.对《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理解。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3.《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探学新知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广东花县人洪秀全吸收了在广州得到的基督教布道书的一些思想,提出“拜上帝”的主张。
2.过程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
(3)军事鼎盛:太平军北伐、西征,占领湖北、江西、安徽的许多地方,军事上达到鼎盛,但领导集团日渐腐败。
(4)天京变乱: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
(5)重振国威: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太平军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在安庆战役中败于湘军。
(6)失败:1864年,天京等地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革命纲领
阶级 纲领 内容 实际情况
前期 《天朝田亩制度》 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
后期 《资政新篇》 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4.失败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不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5.影响: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
二、洋务运动
1.背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一些当权人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推行以“自强”
“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
2.代表人物: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3.目的:“剿发逆、勤远略”,即镇压农民起义,抵御列强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4.主要活动
活动 成就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官办企业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
兴办近代教育 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
筹划海防 建成了以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5.评价
(1)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洋务派期望洋务新政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未能达到。
(3)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边疆危机
(1)西北边疆危机
①英国支持阿古柏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
②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③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平乱,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
(2)西南、东南边疆危机
①1883年底,中法战争打响。
②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同年,法军进攻台湾。
③1885年,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国内阁因此倒台。
④1885年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⑤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
2.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随着国力增强,日本想占领中国的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
②直接原因:朝鲜发生农民起义,其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2)过程
丰岛海战 1894年7月,日本在牙山口外丰岛偷袭清朝运兵船,8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平壤战役 1894年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
黄海海战 1894年9月,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重创日本舰队,李鸿章命令“避战保船”,北洋海军失去了制海权
威海卫战役 1895年2月,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摧毁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军港,北洋舰队覆灭
(3)结果:1895年,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内容 危害
让步 承认朝鲜独立 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割地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赔款2亿两白银
开埠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设厂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4)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1895年5-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水福为首的黑旗开了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联合干涉日本,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日本趁机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
2.清政府向欧洲大借款:清政府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
3.划分势力范围和强租租借地: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九龙,德国租胶州湾,法国租广州湾。
4.列强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深化探究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所起的作用
1.经济上
(1)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2)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使中国经济近代化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2.政治上: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长起来。
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了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堂训练
1.容闳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破中国顽固积习,使全国人民皆由梦中警觉,而有新国家之思想。”得出这一认识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
A.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 B.冲击了传统的封建秩序
C.催生了近代民族国家观念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据学者统计,从1949——1979年间学界发表关于洋务运动的研究文章114篇,远低于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鸦片战争等主题;从1979年—1999年间,学界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章不下623篇,成为仅次于辛亥革命的研究热点。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时代发展影响学术的研究 B.历史研究方法的改进
C.学者对历史事件评价不同 D.历史研究理论的创新
3.19世纪90年代有汉族官员强调,清初入关前,明朝将领孔有德降清,为太宗皇帝带去数百门各式西洋火炮以及多名铸炮师和操炮手。明朝失去了火器优势后,清军在朝鲜、旅顺等地取得了一系列针对明军的军事胜利。这一言论反映了( )
A.汉族官僚对满清统治的不满 B.清廷甲午战败对朝堂的震动
C.洋务官员师夷长技的合理性 D.统治集团加强忠君体国教育
4.《马关条约》签订后,黄遵宪所著《日本国志》正式刊行。书中作者详尽记载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内容,并提出个人对中学、西学关系的看法,认为“泰西之学,其源盖出墨子。其谓人人有自主权利,则墨子之尚同也。其谓爱邻如己,则墨子之兼爱也”。据此可知,作者刊行该书的主要意图是( )
A.否定儒学正统,挽救民族危亡 B.深入学习西方,推进变法维新
C.照搬日本变法,实现国家富强 D.坚守中体西用,应对内部危机
5.清末民初实业家张謇曾细心筹划了合资、借款、代办三种利用外资的形式,并且对三者各自的特点、利弊得失和具体要求分别做了说明,强调“借外债,不可丧主权,不可涉国际”。这表明张謇重视( )
A.提高民族企业效益 B.限制外国资本入侵
C.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D.防范国际经济危机
6.光绪年间,以部分“御史言官”和“翰林学士”为代表的士大夫们“标榜风节,严义利之分”,被称为清流派,他们要求改革弊政、肃整纲纪、坚决抵抗外国侵略。甲午战争期间,多次斥责李鸿章“避战保船”,提出“联英伐倭”的主张,认为“中国可趁此机会,剿灭日本,建立奇功”。据此可知,清流派( )
A.抵制外国事物传承儒家思想 B.仍未摆脱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
C.代表了晚清社会的主流思想 D.指出了洋务派器物变革的弊端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旧的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新的社会经济政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中华民族的觉醒,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在80年代后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与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进行、向西方学习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需要有关,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洋务运动在80年代后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与当时中国改革开放有关,无法体现历史研究方法的改进,排除B项;根据材料只能看出洋务运动在80年代后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看不出学者对历史事件评价,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历史研究理论的创新,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C
解析:材料中官员强调清太宗学习明朝火器技术后取得对明朝的征服胜利,以此宣扬学习西方器物也有利于应对危局,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借历史宣扬师夷长技,AD不符合主旨,排除;材料中虽有朝鲜、旅顺等地,但不能断定是隐射甲午战争,排除B项。故选C项。
4.答案:B
解析:黄遵宪详细介绍明治维新,借用墨子的言论,凸显人人自主权利,这可见其目的是为了深入学习西方,推进变法维新,B项正确;黄遵宪并未否定儒学的地位,排除A项;C项错在“照搬”,排除C项;黄遵宪强调的是人权,而非中体西用,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强调‘借外债,不可丧主权,不可涉国际’”等信息可知,张謇强调利用合资、借款、代办三种外资的前提是在主权独立和不丧失主权,说明张骞重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C项正确;材料所述张骞强调的是利用合资、借贷、代办等三种外资利用的前提,没有强调民族企业利益提高的问题,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利用合资、借贷、代办等三种外资利用的前提,不代表限制外国资本入侵,B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张骞重视的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而不是防范国际经济危机,D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据题意可知,清末的清流派主张改革弊政,肃正纲纪,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斥责李鸿章“避战保船”,同时他们提出的“剿灭日本,建立奇功”的主张,这明显是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说明清流派没有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B项正确;清流派主张抵抗外国侵略,而非抵制外国事物,排除A项;清流派的主张没有成为晚清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C项;清流派并没有之处洋务派器物改革的弊端,排除D项。故选B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