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部分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始测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部分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始测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1 00:30:33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部分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始测试试卷
一、古诗文阅读及积累( 56分)
1.(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叱咄(duō) 容臭(chòu) 被绮绣(pī) 分麾下炙(zhì)
B.休祲(jìn) 得我与(yú) 以头抢地(qiǎng) 所恶(è)
C.免冠(guàn)徒跣 蹴尔(cù) 一豆羹(gēng) 裘葛之遗(yí)
D.曳屣(xǐ) 缟素(gǎo) 怫然怒(fú) 缊袍敝衣(yùn)
2.(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君逆寡人者(违背)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
B.礼愈至(周到) 呼尔而与之(你)
C.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 负箧曳屣(穿着)
D.长风破浪会有时(终将) 故患有所不辟也(同“避”,躲避)
3.(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并称“孔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B.《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C.《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字景濂,元末明初著名散文家。生,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记承天寺夜游》等。
4.(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下列关于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5.(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古诗文填空。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2)   ?青衫湿! (李清照 《满江红》)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   ,   。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   ,射天狼。
(5)   ,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
(6)《十五从军征》中,远景描写了凄凉破败的景色,得知亲故凋零,抒发无限悲凉之情的句子是:遥望是君家,   。
(7)忽如一夜春风来,   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 ,   。
(9)伤心秦汉经行处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10)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1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抒发词人千古兴亡之感,不尽愁绪和感慨的句子是:千古兴亡多少事?   ,    。
(12)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
(1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4)   ,渔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15)一抹晚烟荒戍垒,   。(纳兰性德《浣溪沙》)
(16)无限山河泪,    。(别云间《夏完淳》)
(17)饿死真吾志,    。(文天祥《南安军》)
(18)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6.(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④蹴尔而与之   
⑤以头抢地尔   ⑥长跪而谢之   
⑦休祲降于天   ⑧寡人谕矣   
⑨徒以有先生也    10)尝趋百里外    
11)援疑质理    12)俟其欣悦    
13)寓逆旅    14)腰白玉之环    
15)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16)无冻馁患矣    
(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①焉,曰:“请以此修②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③不受 ”曾予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④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
(节选自《说苑·卷四》)
【注释】①致邑:给一块土地。②修:修饰。③奚为:为什么。 ④不我骄:宾语前置句,即“不骄我”。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B.故不为苟得也 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C.予人者骄人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D.曾子衣敝衣以耕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9.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
先 生 非 求 于 人 人 则 献 之 奚 为 不 受
10.甲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乙文赞扬了曾子   的高贵品质。
11.《儒林外史》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儒林群丑图。儒林众生丑相毕现,下列关于人物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贡生以掌舵人吃了自己昂贵的药为由,讹船家的船钱。
B.匡超人恬不知耻自夸,误用“先儒”,酿成笑话。
C.王冕贪慕他人之功名,冒名顶替,招摇撞骗。
D.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南赣道台,后投降宁王叛军。
12.(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扎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1)周进一到贡院就撞死在地下后,众人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你赞同众人的判断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2)周进和范进一哭一笑,这截然不同的行为背后有着怎样相同的社会根源?
13.(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儒林外史》中,六合的翰林院侍读高老先生说杜少卿四“杜家第一败类”,而迟衡山却称杜少卿是“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你更倾向于哪一个评价?请结合具体情节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14.(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后答题。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
……
“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天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有删改)
(1)上述文字选自长篇小说《简·爱》,作者是英国作家   。
(2)填写表格
主要人物 人物形象 关联情节
简· 爱 ①    童年时和骄横、恶毒的表哥、舅妈以及冷酷的学校校长对抗,长大后又勇敢地放弃已有的“饭碗”。
②    她爱上了桑菲尔德庄园主人A   (填人物),虽然地位悬殊,但她坚信每个人在精神和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结合。但当得知A疯了的妻子还活着时,她拒绝了A要她一同到巴黎生活的建议,放弃一切,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 不依附有地位有权势的A,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
不甘于现状,积极进取 努力学习各门功课,并最终取得第一名。她懂法文、懂绘画、懂音乐、懂写作,拥有了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健康的心灵。 她不甘于洛伍德学校平淡的生活,登求职广告,当上了家庭教师。
善良真诚,隐忍宽容 表哥的多次欺凌都忍让,最后在B    (填人物)病死前的谈话中原谅了她。
不慕荣利,豁达大度 主动将原本属于自己的遗产与表兄表姐平分。
15.(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胖子和瘦子》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两个少年时代的朋友在火车站不期而遇,几十年不见,二人亲切地相互拥抱,亲吻,感到意外的高兴。瘦子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现在和家人的情况,显得神采奕奕。以下是相关文段:
“我亲爱的!”接吻后瘦子开始道,“真没有料到!简直喜出望外!哎,你倒是仔细瞧瞧我!你呢,还是那么一个美男子,跟从前一样!还是那样气派,喜欢打扮!咳,你,天哪!噢,你怎么样?发财了吧?结婚了吧?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的学生。纳法尼亚,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纳法奈尔犹豫了一下,摘下帽子。
“喂,朋友,你生活得怎么样?”胖子热情地望着他的朋友,问道,“你在哪儿供职?做多大的官啦?”
“是在供职,我亲爱的!升了八品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金不高……你知道,原来我在一个厅里做科员,现在把我调到这里任科长,还是原来那个部门……往后我就在这里工作了。噢,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亲爱的,你还得说得再高点才成,”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有两枚勋章。”
刹那间,瘦子脸色发白,目瞪口呆,但很快他的脸往四下里扭动,做出一副喜气洋洋的笑容。似乎是,他的脸上,他的眼睛里直冒金星。他本人则蜷缩起来,弯腰曲背,矮了半截……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也在缩小,皱眉蹙额……他妻子的长下巴拉得更长,纳法奈尔垂手直立,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
“我,大人……非常高兴!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忽然间,青云直上,成了如此显赫的高官重臣!嘿嘿,大人!”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何必来这种腔调!你我是儿时朋友,何必来这一套官场里的奉承!”
“哪儿行呢……您怎么能这么说,大人……”瘦子缩得更小,嘿嘿笑着说,“大人体恤下情……使我如蒙再生的甘露……这是,大人,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妻子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说……”
胖子本想反驳他几句,但看到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诌媚、低三下四的寒酸相,使得三品文官几乎要呕吐了。他扭过脸去,向瘦子伸出一只手告别。
瘦子握握他的三个指头,一躬到地。他妻子眉开眼笑。纳法奈尔喀嚓一声,收脚敬礼,把制帽掉到地上。一家三口都感到又惊又喜。
(1)下列对选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瘦子一开始就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根本不容胖子有插嘴的机会,表现出他直爽外向的性格,和对胖子现状的关心。
B.选段通过瘦子对胖子态度的前后对比,将瘦子的奴性心理和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C.阿谀奉承的奴性心理不仅表现在瘦子身上,也表现在他家人身上,次要人物的陪衬使主要人物的形象内涵更加丰富。
D.瘦子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深入每一个人的骨髓的社会现实。
16.(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这句法国谚语,俨然已成为当下人们调侃婚姻的流行语。这无疑要“归功”于钱锺书的小说《   》。
1)小说以主人公 A   为中心,以他留学回国后的工作、恋爱、婚姻等生活经历为主线,“从他的眼里看事,从他的心里感受”,呈现出多重的围城。有人看到的,是欲望的沉沦、爱情的痛苦和婚姻的绝望。一干男女,在情场角逐中演绎出种种可笑、可叹、可悲的风波,真所谓“理想的爱情,皆归虚妄”。有人看到的,是旧中国病态知识分子的群像。懦弱无能而尚存正气者,如A;外表柔弱而城府颇深者,如B   ;表面文雅,实则自私刻薄者,如苏文纨;此外,还有如高松年老奸巨猾者,如韩学愈猥琐恶毒者,如顾尔谦阿谀逢迎者……各色人物粉墨登场。还有人看到的,是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的荒凉。一幕幕滑稽剧反映出世间百态,而“围城”,象征了人间的处境。
2)这本小说运用多种手法来营造讽刺效果:运用典故;运用古语;运用诙谐的词语;运用漫画式的笔法;尤其是善于运用   手法,奇趣横生,又蕴含深刻的哲理或一针见血的睿智。比如:“一个人的缺点正如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给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是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的新标识。”
17.(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小人国”和“大人国”的故事出自英国作家   的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这是一部有趣的奇书,它的   式的叙事风格,极大地刺激了读者的感官和想象力。不过,这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作者写这部小说意在讽刺18世纪上半叶的英国现实。如描写小人国的党派之争,他们可笑地以   划分阵营,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这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18.(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我是猫》是日本近代作家   的长篇小说,也是他的处女作。   ,这在当时是创作手法上的一大突破。
二、任务型写作(15分)
19.(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有的同学觉得阅读《水浒传》《儒林外史》等“大部头”名著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读缩写本或看书评短视频省时省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短文,阐述你的观点及理由。不少于2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注音的识记和辨析。A:容臭:róng xiù意思是香袋。B:以头抢地:读作qiānɡ,意意思是碰,撞。 所恶:读作wǜ 意思是 讨厌,憎恨。C:免冠:读作guān,帽子的意思。裘葛之遗 :读作 wèi:赠送,接济的意思。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词语读音的掌握和识记。考生要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注意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和辨析。
2.【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和辨析。A:使:出使。B:尔:语气助词,无意义。C:曳:拖,拉,牵引。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时要在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平时对常用文言词语含义进行积累,注意知识的迁移。
3.【答案】B
【知识点】其他常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唐雎不辱使命;名人事迹;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和辨析。《战国策》是国别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和积累,解答时有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选项的表述,正确地进行判断。
4.【答案】C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和理解。C:颈联运用双关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和能力的能力。解答时需要考生整体感知和理解诗歌,结合总结读对诗歌的感悟,逐项进行辨析和判断。
5.【答案】(1)直挂云帆济沧海
(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5)出门东向看
(6)松柏冢累累
(7)千树万树梨花开
(8)雪上空留马行处
(9)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0)至今遗恨迷烟树
(11)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12)何妨吟啸且徐行
(13)清光更多
(14)古今多少事
(15)半竿斜日旧关城
(16)谁言天地宽
(17)梦中行采薇
(18)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容易写错的字词有:沧莽遣冢阙啸
故答案为:⑴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⑵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⑶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⑷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⑸ 出门东向看 ⑹ 松柏冢累累 (7) 千树万树梨花开 (8) 雪上空留马行处 (9)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0) 至今遗恨迷烟树 (11)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12) 何妨吟啸且徐行 (13) 清光更多 (14) 古今多少事 (15) 半竿斜日旧关城 (16) 谁言天地宽 (17) 梦中行采薇 (18)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点评】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
6.【答案】通“辨” ,辨别;通“德”,感恩,感激;通“向” ,先前,从前;踩踏;碰、撞;道歉;不祥;明白,懂得;只,仅仅;快步走;引,提出;等待;旅店;在腰间佩戴;给予,赠送;饥饿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 ①句意:丰厚的礼物如果不辨别是否符合礼仪就接受它。辩:通“辨” ,辨别②句意: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谢我吗?得:通“德”,感恩,感激③句意:以前即使自己死也不愿接受。乡:通“向” ,先前,从前④句意:践踏后给他。蹴:踩踏。⑤句意:把头碰撞墙。抢:碰撞。⑥句意:跪直身子,道歉。谢:道歉。⑦句意:吉凶在天上预兆。祲:不祥⑧句意:我明白了。谕:明白、懂了。⑨句意:只是因为有先生你啊。徒;只,仅仅。10)句意:曾经快步走到一百里外的地方。趋:快步走。11)句意:一处疑问质问道理。援:引,提出。 12)句意:等到他高兴了。俟:等待。13)句意:住在旅馆。逆旅:旅店。14)句意:在腰间佩戴白玉环。腰:在腰间佩戴。15)父母每年有给予冬天夏天的衣物。遗:给予,赠送。16)句意:没有挨冻受饿的担忧。馁:饥饿。
故答案为:通“辨” ,辨别;通“德”,感恩,感激;通“向” ,先前,从前;踩踏;碰、撞;道歉;不祥;明白,懂得;只,仅仅;快步走;引,提出;等待;旅店;在腰间佩戴;给予,赠送;饥饿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答案】7.B
8.①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即使鲁君对我恩赐,不会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
9.先 生 非 求 于 人 /人 则 献 之 /奚 为 不 受
10.舍生取义;不受别人施舍/廉洁自律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的掌握。解答时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求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和概括。
【附参考译文】
【乙文参考译文】曾子身穿破旧的衣服耕田,鲁国国君叫人送给他一块地,告诉他说:“请你用这块土地的收入修饰一下衣服吧。”曾子不接受,使者返回了,不久后又来了,可曾子仍不接受。使者说:'这不是你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奉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 '曾子说:'我听说,接受人家的东西,就要惧怕人家,给予人家东西就要傲视人家。即使鲁君对我恩赐,不会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 '终于不肯接受。孔子听到这件事,说:'曾参说的话,足够保全他的节操了。'
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苟且/苟且。C:给予/我。D:动词,穿衣/衣服。故选B。
8.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时应注意以下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①非独:不只,不仅。贤德:有才德i,贤能的人。是:这。心:思想,想法。皆:都。勿:不。②纵:即使。赐:恩赐。骄:傲视。畏:畏惧。
9.本题考查朗读节奏。解答时有结合句意,联系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进行断句。句意:这不是你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奉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据此断句: 先 生 非 求 于 人 /人 则 献 之 /奚 为 不 受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甲】文《鱼我所欲也》中"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可知,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从而引出了本文的主要观点“舍生取义”。结合【乙】文中的句子“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可知,曾子面对鲁国的国君如此丰厚的馈赠,曾子不肯接受,可看出曾子的廉洁自律,无功不受禄品质。
11.【答案】C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 C 王冕是作者在作品中树立的一个标杆,设置的一面镜子,与书中那些被科举制度引入歧途的追名逐利、迂腐固陋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贪慕他人之功名,冒名顶替,招摇撞骗”说的是 牛浦郎。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文学名著重要人物的掌握程度。平时阅读名著时,要运用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对名著中的重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要把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积累下来。
12.【答案】(1)不赞同。理由:周进是想到自己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参加科举连秀才都没有考中,看到与科举有关的贡院后,触景生情,因悲伤难抑而晕死过去。
(2)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与毒害。
【知识点】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明确观点:不赞同。根据【选文一】“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可知,众人以为周进撞死在地下,是因为贡院里久没有人到,周进一时中了邪,这是迷信说法。根据小说中的"“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这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他才学是有的,怎奈时运不济! "可知,周进是想到自己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参加科举连秀才都没有考中,看到与科举有关的贡院后,触景生情,因悲伤难抑而晕死过去。
⑵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根据【选文一】“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可以概括出周进的行为表现是“"哭";根据【选文二】“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可以概括出范进的行为表现是"笑"。根据小说内容可知,周进和范进都是读书人,都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周进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参加科举连秀才都没有考中,于是伤心难过得大哭;范进考到50多岁,终于考中了举人,喜极而疯。这一哭一笑背后的根源都是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与毒害。
故答案为:⑴ 不赞同。理由:周进是想到自己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参加科举连秀才都没有考中,看到与科举有关的贡院后,触景生情,因悲伤难抑而晕死过去。 ⑵ 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与毒害。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段的阅读理解,解答时有结合选段,联系平时对名著的阅读积累,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结合名著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的比较阅读,解答时要求学生熟读名著,把握名著的内容,结合名著中人物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13.【答案】【示例一】我更倾向于杜少卿是“杜家第一败类”之说。他虽然乐善好施,但他别无生财之道、赚钱之能,施舍他人的都是祖上留下的钱财,当钱银用尽,他只会靠变卖家产来维持表面的风光。如他给杨裁缝母亲置办棺木的钱就是当了一箱新做的衣服得来的。
【示例二】我更倾向于“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这一评价。杜少卿讲求孝道,对父亲的门客娄老爹极为敬重,娄老爹病重时他亲自服侍,病逝后亲往祭奠,善待娄老爹后人;他乐善好施,施恩不望报,凡是别人有求于他,他都慷慨相助,如帮鲍庭玺重置戏班子;他蔑视功名,皇上征辟,却拒绝出仕;他冲破旧礼教的束缚,如携妻游园、支持逃婚抗婚、反对纳妾。
【知识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儒林外史》有关的文学常识。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杜少卿是“杜家第一败类”,还是“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的这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原著情节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如答观点倾向于前者,可从他施舍他人的都是祖上留下的钱财,钱银用尽时只会靠变卖家产等角度来答。如答观点倾向于后者,可从他讲求孝道,乐善好施而不求回报,敢于冲破旧礼教的束缚,挑战朱熹等角度作答。一定要联系到相关情节。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更倾向于杜少卿是“杜家第一败类”之说。他虽然乐善好施,但他别无生财之道、赚钱之能,施舍他人的都是祖上留下的钱财,当钱银用尽,他只会靠变卖家产来维持表面的风光。如他给杨裁缝母亲置办棺木的钱就是当了一箱新做的衣服得来的。
【示例二】我更倾向于“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这一评价。杜少卿讲求孝道,对父亲的门客娄老爹极为敬重,娄老爹病重时他亲自服侍,病逝后亲往祭奠,善待娄老爹后人;他乐善好施,施恩不望报,凡是别人有求于他,他都慷慨相助,如帮鲍庭玺重置戏班子;他蔑视功名,皇上征辟,却拒绝出仕;他冲破旧礼教的束缚,如携妻游园、支持逃婚抗婚、反对纳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感悟。考生有熟读名著,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文学素养等,对名著中的人物进行分析理解,形成自己的阅读感悟。解答时观点有明确,阐述时言之有理。
14.【答案】(1)夏洛蒂·勃朗特
(2)①强烈的自尊心和反抗精神;②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人格;A罗切斯特;B里德太太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识记。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结合题干的提示《 简·爱 》可知,作者是英国作家 夏洛蒂·勃朗特。2)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能力。根据关联的情节,第一空是对简·爱的故事情节的概述,“童年时和骄横、恶毒的表哥、舅妈以及冷酷的学校校长对抗 ”表现简·爱强烈的自尊心和反抗精神。第二空写的是在桑菲尔德庄园,与庄园主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表现出简·爱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人格。根据故事情节,表哥的多次欺凌都忍让,最后在里德太太病死前的谈话中原谅了她。
故答案为:①强烈的自尊心和反抗精神;②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人格;A罗切斯特;B里德太太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有多读名著,反复阅读,把握名著的方方面面,解答时有结合提示,正确作答。
15.【答案】(1)A
【知识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表现。A.有误。“表现出他直爽外向的性格,和对胖子现状的关心”错误,瘦子是想炫耀自己。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时有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判断。
16.【答案】围城;A方鸿渐;B孙柔嘉;比喻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掌握能力。小说《围城》是作者钱钟书是中国现代作家、文学家。《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小说以方鸿渐为中心,以 他留学回国后的工作、恋爱、婚姻等生活经历为主线,呈现出多重的围城。描述了各色人物,反映出世间百态。小说运用多种手法来营造讽刺效果:运用典故;运用古语;运用诙谐的词语;运用漫画式的笔法;尤其是善于运用比喻手法,奇趣横生,又蕴含深刻的哲理或一针见血的睿智。
故答案为:围城;A方鸿渐;B孙柔嘉;比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名著的熟悉程度,要求学生多读名著,反复阅读名著,解答时有结合名著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
17.【答案】乔纳森·斯威夫特;童话;鞋跟高低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它的童话式的叙事风格,极大地刺激了读者的感官和想象力。首次出版于1726年。作品以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如描写小人国的党派之争,他们可笑地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这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故答案为:乔纳森;斯威夫特;童话;鞋跟高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能力。要求学生熟读名著,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了解名著的主旨,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名著的表现手法等。
18.【答案】夏目漱石;用猫的视角看世界(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能力。《我是猫》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写于1904年至1906年9月。这部作品是以一位穷教师家的猫为主人公,以这只被拟人化的猫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心理。这是一只善于思索、有见识、富有正义感又具有文人气质、但至死也没有学会捕捉老鼠的猫;“一个除观察人类言行之外什么事都做不好,连老鼠都捉不住、名字都没有的家伙"指的就是《我是猫》中的故事讲述者“猫”。
故答案为:夏目漱石;用猫的视角看世界(意思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掌握。解答时要求考生在平时熟读名著,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进行作答。
19.【答案】我认为虽然"‘大部头""的名著阅读虽然非常费时间和精力,但是还是应该阅读,而不应该去读缩写本、看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名著阅读帮助了解旧社会。我曾读过部分名著,有次心血来潮,与同学一同讨论名著。名著内容皆可说出大概,但当我问及主旨与当时社会背景时,他竟哑口无言,一时半会说不出一个字。因我认真阅读过"大部头”,主旨与社会背景也能说出一二。由此事可见,“大部头"名著阅读有益于我们。虽然有些主旨我们说不出,但也能有所感悟,从而影响自己的人生态度。而那些缩写本、改编的影视作品则因为缩写、改编在无形中失去了许多重要内涵。名著阅读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汲取他人思想精华的方式,也是了解他人生活态度的方法。我看过一篇文章,其内容是阅读的重要性。其中有专家点评:阅读可开发人的大脑,帮助思维等。由此可见阅读“大部头"名著的重要性。
【知识点】见解表述;《水浒传》;《儒林外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题干,明确论题,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运用事实和道理论据进行阐述冰证明自己的观点。
故答案为:我认为虽然"‘大部头""的名著阅读虽然非常费时间和精力,但是还是应该阅读,而不应该去读缩写本、看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名著阅读帮助了解旧社会。我曾读过部分名著,有次心血来潮,与同学一同讨论名著。名著内容皆可说出大概,但当我问及主旨与当时社会背景时,他竟哑口无言,一时半会说不出一个字。因我认真阅读过"大部头”,主旨与社会背景也能说出一二。由此事可见,“大部头"名著阅读有益于我们。虽然有些主旨我们说不出,但也能有所感悟,从而影响自己的人生态度。而那些缩写本、改编的影视作品则因为缩写、改编在无形中失去了许多重要内涵。名著阅读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汲取他人思想精华的方式,也是了解他人生活态度的方法。我看过一篇文章,其内容是阅读的重要性。其中有专家点评:阅读可开发人的大脑,帮助思维等。由此可见阅读“大部头"名著的重要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和名著的阅读体验。解答时有在了解名著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阐述,注意观点要明确,论述要合理,论证要严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部分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始测试试卷
一、古诗文阅读及积累( 56分)
1.(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叱咄(duō) 容臭(chòu) 被绮绣(pī) 分麾下炙(zhì)
B.休祲(jìn) 得我与(yú) 以头抢地(qiǎng) 所恶(è)
C.免冠(guàn)徒跣 蹴尔(cù) 一豆羹(gēng) 裘葛之遗(yí)
D.曳屣(xǐ) 缟素(gǎo) 怫然怒(fú) 缊袍敝衣(yùn)
【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注音的识记和辨析。A:容臭:róng xiù意思是香袋。B:以头抢地:读作qiānɡ,意意思是碰,撞。 所恶:读作wǜ 意思是 讨厌,憎恨。C:免冠:读作guān,帽子的意思。裘葛之遗 :读作 wèi:赠送,接济的意思。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词语读音的掌握和识记。考生要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注意结合句子的意思进行理解和辨析。
2.(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君逆寡人者(违背)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派遣)
B.礼愈至(周到) 呼尔而与之(你)
C.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 负箧曳屣(穿着)
D.长风破浪会有时(终将) 故患有所不辟也(同“避”,躲避)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和辨析。A:使:出使。B:尔:语气助词,无意义。C:曳:拖,拉,牵引。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时要在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平时对常用文言词语含义进行积累,注意知识的迁移。
3.(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并称“孔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B.《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C.《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字景濂,元末明初著名散文家。生,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记承天寺夜游》等。
【答案】B
【知识点】其他常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唐雎不辱使命;名人事迹;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和辨析。《战国策》是国别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和积累,解答时有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选项的表述,正确地进行判断。
4.(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下列关于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答案】C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和理解。C:颈联运用双关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和能力的能力。解答时需要考生整体感知和理解诗歌,结合总结读对诗歌的感悟,逐项进行辨析和判断。
5.(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古诗文填空。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2)   ?青衫湿! (李清照 《满江红》)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   ,   。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   ,射天狼。
(5)   ,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
(6)《十五从军征》中,远景描写了凄凉破败的景色,得知亲故凋零,抒发无限悲凉之情的句子是:遥望是君家,   。
(7)忽如一夜春风来,   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山回路转不见君 ,   。
(9)伤心秦汉经行处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10)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1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抒发词人千古兴亡之感,不尽愁绪和感慨的句子是:千古兴亡多少事?   ,    。
(12)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
(1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4)   ,渔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15)一抹晚烟荒戍垒,   。(纳兰性德《浣溪沙》)
(16)无限山河泪,    。(别云间《夏完淳》)
(17)饿死真吾志,    。(文天祥《南安军》)
(18)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答案】(1)直挂云帆济沧海
(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5)出门东向看
(6)松柏冢累累
(7)千树万树梨花开
(8)雪上空留马行处
(9)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0)至今遗恨迷烟树
(11)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12)何妨吟啸且徐行
(13)清光更多
(14)古今多少事
(15)半竿斜日旧关城
(16)谁言天地宽
(17)梦中行采薇
(18)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容易写错的字词有:沧莽遣冢阙啸
故答案为:⑴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⑵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⑶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⑷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⑸ 出门东向看 ⑹ 松柏冢累累 (7) 千树万树梨花开 (8) 雪上空留马行处 (9)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0) 至今遗恨迷烟树 (11)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12) 何妨吟啸且徐行 (13) 清光更多 (14) 古今多少事 (15) 半竿斜日旧关城 (16) 谁言天地宽 (17) 梦中行采薇 (18)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点评】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
6.(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④蹴尔而与之   
⑤以头抢地尔   ⑥长跪而谢之   
⑦休祲降于天   ⑧寡人谕矣   
⑨徒以有先生也    10)尝趋百里外    
11)援疑质理    12)俟其欣悦    
13)寓逆旅    14)腰白玉之环    
15)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16)无冻馁患矣    
【答案】通“辨” ,辨别;通“德”,感恩,感激;通“向” ,先前,从前;踩踏;碰、撞;道歉;不祥;明白,懂得;只,仅仅;快步走;引,提出;等待;旅店;在腰间佩戴;给予,赠送;饥饿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 ①句意:丰厚的礼物如果不辨别是否符合礼仪就接受它。辩:通“辨” ,辨别②句意: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谢我吗?得:通“德”,感恩,感激③句意:以前即使自己死也不愿接受。乡:通“向” ,先前,从前④句意:践踏后给他。蹴:踩踏。⑤句意:把头碰撞墙。抢:碰撞。⑥句意:跪直身子,道歉。谢:道歉。⑦句意:吉凶在天上预兆。祲:不祥⑧句意:我明白了。谕:明白、懂了。⑨句意:只是因为有先生你啊。徒;只,仅仅。10)句意:曾经快步走到一百里外的地方。趋:快步走。11)句意:一处疑问质问道理。援:引,提出。 12)句意:等到他高兴了。俟:等待。13)句意:住在旅馆。逆旅:旅店。14)句意:在腰间佩戴白玉环。腰:在腰间佩戴。15)父母每年有给予冬天夏天的衣物。遗:给予,赠送。16)句意:没有挨冻受饿的担忧。馁:饥饿。
故答案为:通“辨” ,辨别;通“德”,感恩,感激;通“向” ,先前,从前;踩踏;碰、撞;道歉;不祥;明白,懂得;只,仅仅;快步走;引,提出;等待;旅店;在腰间佩戴;给予,赠送;饥饿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①焉,曰:“请以此修②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③不受 ”曾予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④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
(节选自《说苑·卷四》)
【注释】①致邑:给一块土地。②修:修饰。③奚为:为什么。 ④不我骄:宾语前置句,即“不骄我”。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B.故不为苟得也 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C.予人者骄人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D.曾子衣敝衣以耕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9.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
先 生 非 求 于 人 人 则 献 之 奚 为 不 受
10.甲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乙文赞扬了曾子   的高贵品质。
【答案】7.B
8.①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即使鲁君对我恩赐,不会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
9.先 生 非 求 于 人 /人 则 献 之 /奚 为 不 受
10.舍生取义;不受别人施舍/廉洁自律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的掌握。解答时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求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和概括。
【附参考译文】
【乙文参考译文】曾子身穿破旧的衣服耕田,鲁国国君叫人送给他一块地,告诉他说:“请你用这块土地的收入修饰一下衣服吧。”曾子不接受,使者返回了,不久后又来了,可曾子仍不接受。使者说:'这不是你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奉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 '曾子说:'我听说,接受人家的东西,就要惧怕人家,给予人家东西就要傲视人家。即使鲁君对我恩赐,不会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 '终于不肯接受。孔子听到这件事,说:'曾参说的话,足够保全他的节操了。'
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苟且/苟且。C:给予/我。D:动词,穿衣/衣服。故选B。
8.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时应注意以下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①非独:不只,不仅。贤德:有才德i,贤能的人。是:这。心:思想,想法。皆:都。勿:不。②纵:即使。赐:恩赐。骄:傲视。畏:畏惧。
9.本题考查朗读节奏。解答时有结合句意,联系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进行断句。句意:这不是你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奉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据此断句: 先 生 非 求 于 人 /人 则 献 之 /奚 为 不 受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甲】文《鱼我所欲也》中"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可知,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从而引出了本文的主要观点“舍生取义”。结合【乙】文中的句子“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可知,曾子面对鲁国的国君如此丰厚的馈赠,曾子不肯接受,可看出曾子的廉洁自律,无功不受禄品质。
11.《儒林外史》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儒林群丑图。儒林众生丑相毕现,下列关于人物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贡生以掌舵人吃了自己昂贵的药为由,讹船家的船钱。
B.匡超人恬不知耻自夸,误用“先儒”,酿成笑话。
C.王冕贪慕他人之功名,冒名顶替,招摇撞骗。
D.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南赣道台,后投降宁王叛军。
【答案】C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 C 王冕是作者在作品中树立的一个标杆,设置的一面镜子,与书中那些被科举制度引入歧途的追名逐利、迂腐固陋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贪慕他人之功名,冒名顶替,招摇撞骗”说的是 牛浦郎。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文学名著重要人物的掌握程度。平时阅读名著时,要运用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对名著中的重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要把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积累下来。
12.(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扎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1)周进一到贡院就撞死在地下后,众人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你赞同众人的判断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2)周进和范进一哭一笑,这截然不同的行为背后有着怎样相同的社会根源?
【答案】(1)不赞同。理由:周进是想到自己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参加科举连秀才都没有考中,看到与科举有关的贡院后,触景生情,因悲伤难抑而晕死过去。
(2)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与毒害。
【知识点】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明确观点:不赞同。根据【选文一】“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可知,众人以为周进撞死在地下,是因为贡院里久没有人到,周进一时中了邪,这是迷信说法。根据小说中的"“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这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他才学是有的,怎奈时运不济! "可知,周进是想到自己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参加科举连秀才都没有考中,看到与科举有关的贡院后,触景生情,因悲伤难抑而晕死过去。
⑵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根据【选文一】“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可以概括出周进的行为表现是“"哭";根据【选文二】“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可以概括出范进的行为表现是"笑"。根据小说内容可知,周进和范进都是读书人,都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周进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参加科举连秀才都没有考中,于是伤心难过得大哭;范进考到50多岁,终于考中了举人,喜极而疯。这一哭一笑背后的根源都是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与毒害。
故答案为:⑴ 不赞同。理由:周进是想到自己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参加科举连秀才都没有考中,看到与科举有关的贡院后,触景生情,因悲伤难抑而晕死过去。 ⑵ 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与毒害。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段的阅读理解,解答时有结合选段,联系平时对名著的阅读积累,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结合名著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的比较阅读,解答时要求学生熟读名著,把握名著的内容,结合名著中人物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13.(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儒林外史》中,六合的翰林院侍读高老先生说杜少卿四“杜家第一败类”,而迟衡山却称杜少卿是“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你更倾向于哪一个评价?请结合具体情节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示例一】我更倾向于杜少卿是“杜家第一败类”之说。他虽然乐善好施,但他别无生财之道、赚钱之能,施舍他人的都是祖上留下的钱财,当钱银用尽,他只会靠变卖家产来维持表面的风光。如他给杨裁缝母亲置办棺木的钱就是当了一箱新做的衣服得来的。
【示例二】我更倾向于“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这一评价。杜少卿讲求孝道,对父亲的门客娄老爹极为敬重,娄老爹病重时他亲自服侍,病逝后亲往祭奠,善待娄老爹后人;他乐善好施,施恩不望报,凡是别人有求于他,他都慷慨相助,如帮鲍庭玺重置戏班子;他蔑视功名,皇上征辟,却拒绝出仕;他冲破旧礼教的束缚,如携妻游园、支持逃婚抗婚、反对纳妾。
【知识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儒林外史》有关的文学常识。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杜少卿是“杜家第一败类”,还是“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的这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原著情节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如答观点倾向于前者,可从他施舍他人的都是祖上留下的钱财,钱银用尽时只会靠变卖家产等角度来答。如答观点倾向于后者,可从他讲求孝道,乐善好施而不求回报,敢于冲破旧礼教的束缚,挑战朱熹等角度作答。一定要联系到相关情节。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更倾向于杜少卿是“杜家第一败类”之说。他虽然乐善好施,但他别无生财之道、赚钱之能,施舍他人的都是祖上留下的钱财,当钱银用尽,他只会靠变卖家产来维持表面的风光。如他给杨裁缝母亲置办棺木的钱就是当了一箱新做的衣服得来的。
【示例二】我更倾向于“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这一评价。杜少卿讲求孝道,对父亲的门客娄老爹极为敬重,娄老爹病重时他亲自服侍,病逝后亲往祭奠,善待娄老爹后人;他乐善好施,施恩不望报,凡是别人有求于他,他都慷慨相助,如帮鲍庭玺重置戏班子;他蔑视功名,皇上征辟,却拒绝出仕;他冲破旧礼教的束缚,如携妻游园、支持逃婚抗婚、反对纳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感悟。考生有熟读名著,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文学素养等,对名著中的人物进行分析理解,形成自己的阅读感悟。解答时观点有明确,阐述时言之有理。
14.(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后答题。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
……
“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天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有删改)
(1)上述文字选自长篇小说《简·爱》,作者是英国作家   。
(2)填写表格
主要人物 人物形象 关联情节
简· 爱 ①    童年时和骄横、恶毒的表哥、舅妈以及冷酷的学校校长对抗,长大后又勇敢地放弃已有的“饭碗”。
②    她爱上了桑菲尔德庄园主人A   (填人物),虽然地位悬殊,但她坚信每个人在精神和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她追求的是两颗心的结合。但当得知A疯了的妻子还活着时,她拒绝了A要她一同到巴黎生活的建议,放弃一切,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 不依附有地位有权势的A,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
不甘于现状,积极进取 努力学习各门功课,并最终取得第一名。她懂法文、懂绘画、懂音乐、懂写作,拥有了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健康的心灵。 她不甘于洛伍德学校平淡的生活,登求职广告,当上了家庭教师。
善良真诚,隐忍宽容 表哥的多次欺凌都忍让,最后在B    (填人物)病死前的谈话中原谅了她。
不慕荣利,豁达大度 主动将原本属于自己的遗产与表兄表姐平分。
【答案】(1)夏洛蒂·勃朗特
(2)①强烈的自尊心和反抗精神;②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人格;A罗切斯特;B里德太太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识记。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结合题干的提示《 简·爱 》可知,作者是英国作家 夏洛蒂·勃朗特。2)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能力。根据关联的情节,第一空是对简·爱的故事情节的概述,“童年时和骄横、恶毒的表哥、舅妈以及冷酷的学校校长对抗 ”表现简·爱强烈的自尊心和反抗精神。第二空写的是在桑菲尔德庄园,与庄园主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表现出简·爱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人格。根据故事情节,表哥的多次欺凌都忍让,最后在里德太太病死前的谈话中原谅了她。
故答案为:①强烈的自尊心和反抗精神;②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人格;A罗切斯特;B里德太太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有多读名著,反复阅读,把握名著的方方面面,解答时有结合提示,正确作答。
15.(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胖子和瘦子》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两个少年时代的朋友在火车站不期而遇,几十年不见,二人亲切地相互拥抱,亲吻,感到意外的高兴。瘦子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现在和家人的情况,显得神采奕奕。以下是相关文段:
“我亲爱的!”接吻后瘦子开始道,“真没有料到!简直喜出望外!哎,你倒是仔细瞧瞧我!你呢,还是那么一个美男子,跟从前一样!还是那样气派,喜欢打扮!咳,你,天哪!噢,你怎么样?发财了吧?结婚了吧?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的学生。纳法尼亚,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纳法奈尔犹豫了一下,摘下帽子。
“喂,朋友,你生活得怎么样?”胖子热情地望着他的朋友,问道,“你在哪儿供职?做多大的官啦?”
“是在供职,我亲爱的!升了八品文官,已经做了两年了,还得了一枚圣斯坦尼斯拉夫勋章。薪金不高……你知道,原来我在一个厅里做科员,现在把我调到这里任科长,还是原来那个部门……往后我就在这里工作了。噢,你怎么样?恐怕已经做到五品文官了吧?啊?”
“不,亲爱的,你还得说得再高点才成,”胖子说,“我已经是三品文官了……有两枚勋章。”
刹那间,瘦子脸色发白,目瞪口呆,但很快他的脸往四下里扭动,做出一副喜气洋洋的笑容。似乎是,他的脸上,他的眼睛里直冒金星。他本人则蜷缩起来,弯腰曲背,矮了半截……他的那些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也在缩小,皱眉蹙额……他妻子的长下巴拉得更长,纳法奈尔垂手直立,扣上了大衣上所有的纽扣……
“我,大人……非常高兴!您,可以说,原是我儿时的朋友,忽然间,青云直上,成了如此显赫的高官重臣!嘿嘿,大人!”
“哎,算了吧!”胖子皱起了眉头,“何必来这种腔调!你我是儿时朋友,何必来这一套官场里的奉承!”
“哪儿行呢……您怎么能这么说,大人……”瘦子缩得更小,嘿嘿笑着说,“大人体恤下情……使我如蒙再生的甘露……这是,大人,我的儿子纳法奈尔……这是我妻子路易莎,新教徒,某种意义上说……”
胖子本想反驳他几句,但看到瘦子那副诚惶诚恐、阿谀诌媚、低三下四的寒酸相,使得三品文官几乎要呕吐了。他扭过脸去,向瘦子伸出一只手告别。
瘦子握握他的三个指头,一躬到地。他妻子眉开眼笑。纳法奈尔喀嚓一声,收脚敬礼,把制帽掉到地上。一家三口都感到又惊又喜。
(1)下列对选段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瘦子一开始就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根本不容胖子有插嘴的机会,表现出他直爽外向的性格,和对胖子现状的关心。
B.选段通过瘦子对胖子态度的前后对比,将瘦子的奴性心理和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C.阿谀奉承的奴性心理不仅表现在瘦子身上,也表现在他家人身上,次要人物的陪衬使主要人物的形象内涵更加丰富。
D.瘦子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等级森严,等级观念深入每一个人的骨髓的社会现实。
【答案】(1)A
【知识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表现。A.有误。“表现出他直爽外向的性格,和对胖子现状的关心”错误,瘦子是想炫耀自己。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解答时有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判断。
16.(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这句法国谚语,俨然已成为当下人们调侃婚姻的流行语。这无疑要“归功”于钱锺书的小说《   》。
1)小说以主人公 A   为中心,以他留学回国后的工作、恋爱、婚姻等生活经历为主线,“从他的眼里看事,从他的心里感受”,呈现出多重的围城。有人看到的,是欲望的沉沦、爱情的痛苦和婚姻的绝望。一干男女,在情场角逐中演绎出种种可笑、可叹、可悲的风波,真所谓“理想的爱情,皆归虚妄”。有人看到的,是旧中国病态知识分子的群像。懦弱无能而尚存正气者,如A;外表柔弱而城府颇深者,如B   ;表面文雅,实则自私刻薄者,如苏文纨;此外,还有如高松年老奸巨猾者,如韩学愈猥琐恶毒者,如顾尔谦阿谀逢迎者……各色人物粉墨登场。还有人看到的,是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的荒凉。一幕幕滑稽剧反映出世间百态,而“围城”,象征了人间的处境。
2)这本小说运用多种手法来营造讽刺效果:运用典故;运用古语;运用诙谐的词语;运用漫画式的笔法;尤其是善于运用   手法,奇趣横生,又蕴含深刻的哲理或一针见血的睿智。比如:“一个人的缺点正如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给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是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的新标识。”
【答案】围城;A方鸿渐;B孙柔嘉;比喻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掌握能力。小说《围城》是作者钱钟书是中国现代作家、文学家。《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小说以方鸿渐为中心,以 他留学回国后的工作、恋爱、婚姻等生活经历为主线,呈现出多重的围城。描述了各色人物,反映出世间百态。小说运用多种手法来营造讽刺效果:运用典故;运用古语;运用诙谐的词语;运用漫画式的笔法;尤其是善于运用比喻手法,奇趣横生,又蕴含深刻的哲理或一针见血的睿智。
故答案为:围城;A方鸿渐;B孙柔嘉;比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对名著的熟悉程度,要求学生多读名著,反复阅读名著,解答时有结合名著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理解。
17.(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小人国”和“大人国”的故事出自英国作家   的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这是一部有趣的奇书,它的   式的叙事风格,极大地刺激了读者的感官和想象力。不过,这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作者写这部小说意在讽刺18世纪上半叶的英国现实。如描写小人国的党派之争,他们可笑地以   划分阵营,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这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答案】乔纳森·斯威夫特;童话;鞋跟高低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它的童话式的叙事风格,极大地刺激了读者的感官和想象力。首次出版于1726年。作品以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如描写小人国的党派之争,他们可笑地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这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故答案为:乔纳森;斯威夫特;童话;鞋跟高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能力。要求学生熟读名著,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了解名著的主旨,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名著的表现手法等。
18.(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我是猫》是日本近代作家   的长篇小说,也是他的处女作。   ,这在当时是创作手法上的一大突破。
【答案】夏目漱石;用猫的视角看世界(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能力。《我是猫》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写于1904年至1906年9月。这部作品是以一位穷教师家的猫为主人公,以这只被拟人化的猫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心理。这是一只善于思索、有见识、富有正义感又具有文人气质、但至死也没有学会捕捉老鼠的猫;“一个除观察人类言行之外什么事都做不好,连老鼠都捉不住、名字都没有的家伙"指的就是《我是猫》中的故事讲述者“猫”。
故答案为:夏目漱石;用猫的视角看世界(意思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掌握。解答时要求考生在平时熟读名著,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进行作答。
二、任务型写作(15分)
19.(2022九下·江北开学考)有的同学觉得阅读《水浒传》《儒林外史》等“大部头”名著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读缩写本或看书评短视频省时省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短文,阐述你的观点及理由。不少于200字。
【答案】我认为虽然"‘大部头""的名著阅读虽然非常费时间和精力,但是还是应该阅读,而不应该去读缩写本、看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名著阅读帮助了解旧社会。我曾读过部分名著,有次心血来潮,与同学一同讨论名著。名著内容皆可说出大概,但当我问及主旨与当时社会背景时,他竟哑口无言,一时半会说不出一个字。因我认真阅读过"大部头”,主旨与社会背景也能说出一二。由此事可见,“大部头"名著阅读有益于我们。虽然有些主旨我们说不出,但也能有所感悟,从而影响自己的人生态度。而那些缩写本、改编的影视作品则因为缩写、改编在无形中失去了许多重要内涵。名著阅读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汲取他人思想精华的方式,也是了解他人生活态度的方法。我看过一篇文章,其内容是阅读的重要性。其中有专家点评:阅读可开发人的大脑,帮助思维等。由此可见阅读“大部头"名著的重要性。
【知识点】见解表述;《水浒传》;《儒林外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题干,明确论题,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运用事实和道理论据进行阐述冰证明自己的观点。
故答案为:我认为虽然"‘大部头""的名著阅读虽然非常费时间和精力,但是还是应该阅读,而不应该去读缩写本、看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名著阅读帮助了解旧社会。我曾读过部分名著,有次心血来潮,与同学一同讨论名著。名著内容皆可说出大概,但当我问及主旨与当时社会背景时,他竟哑口无言,一时半会说不出一个字。因我认真阅读过"大部头”,主旨与社会背景也能说出一二。由此事可见,“大部头"名著阅读有益于我们。虽然有些主旨我们说不出,但也能有所感悟,从而影响自己的人生态度。而那些缩写本、改编的影视作品则因为缩写、改编在无形中失去了许多重要内涵。名著阅读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汲取他人思想精华的方式,也是了解他人生活态度的方法。我看过一篇文章,其内容是阅读的重要性。其中有专家点评:阅读可开发人的大脑,帮助思维等。由此可见阅读“大部头"名著的重要性。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和名著的阅读体验。解答时有在了解名著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阐述,注意观点要明确,论述要合理,论证要严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