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生 物 试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发现细胞适应氧气供应变化分子机制的科学家。当细胞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 HIF-1α)与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结合,调节基因的表达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蛋白质激素);当氧气充足时,HIF-1α羟基化后被蛋白酶降解,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F-1α被蛋白酶降解后可以生成多种氨基酸分子
B.细胞合成EPO时,tRNA与m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C.HIF-lα与ARNT结合到DNA上,催化EPO基因转录
D.进入高海拔地区,机体会增加红细胞数量来适应环境变化
2. 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2N2三种蛋白。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 )
A.1/3 B.1/4 C.1/8 D.1/9
3. 某生物基因组成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该生物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四种配子。下列关于几种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配子一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B.配子二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最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C.配子三发生了染色体易位,原因可能是基因b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
D.配子四属于基因突变,原因可能是染色体复制发生错误导致基因A或a缺失
4. 某些动物依靠嗅觉发现食物、识别领地和感受危险。动物基因组中含有大量嗅觉受体基因。据资料报道,人类基因组中有388个编码嗅觉受体的基因和414个假基因(无功能基因)。小鼠基因组中有1037个编码嗅觉受体的基因和354个假基因。基因组比对结果显示,人类和小鼠嗅觉受体基因数目的差异是由于二者发生进化分支后,人类出现大量的假基因,而小鼠的嗅觉受体基因明显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是产生嗅觉受体基因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B.嗅觉受体基因的碱基突变频率与嗅觉受体蛋白的氨基酸改变频率相同
C.嗅觉受体基因的多样性是群体中不同个体间嗅觉能力差异的遗传基础
D.小鼠敏锐嗅觉的形成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定向选择的结果
5. 水葫芦是20世纪初我国从巴西引进的花卉,后来被逃逸到自然环境中导致泛滥。对我国和巴西的水葫芦种群,可以作出的判断是( )
A.它们已经出现了生殖隔离 B.它们的叶片已经完全不同了
C.它们的基因库向不同方向改变 D.由于生活的国家不同它们是两个物种
6. 国足的成绩虽然难以让球迷们满意,但国足运动员还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比赛遇到下雨天时有运动员因淋雨而赛后感冒,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内环境稳态
B.比赛过程中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可直接排出体外
C.雨水可以直接通过皮肤渗入人体内环境,给缺水的运动员及时补充水分
D.一个高素质的运动员不怕雨淋,比赛前后体内各种化学成分保持不变
7. 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这些幸存者却因其肌肉释放的大量肌红素、钾离子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浆而出现心肾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肌肉释放的大量肌红素、钾离子等物质破坏了内环境的稳态
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影响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C.以上事实说明,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D.这些幸存者心肾功能衰竭是血浆渗透压过低导致的
8. 分别向20mL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随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
9.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有促进唾液腺分泌的作用,但刺激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少而酶多;刺激副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多而酶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交感神经兴奋时分泌水分少而酶多的唾液,利于消化食物
B.支配唾液腺分泌的交感、副交感神经分别为传入神经、传出神经
C.自主神经系统促进唾液分泌,此过程同时也受到大脑的控制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配合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10.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某人不幸的是他的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会表现出(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痛感 B.排尿反射存在,同时也能憋尿
C.大小便失禁,膝跳反射存在 D.膝跳反射不存在,排尿反射也不存在
11.下图为人体某神经调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针刺肌肉后,图中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C.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到达脊髓中枢,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痛觉
D.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与脊髓中枢内突触的抑制有关
12.小龙虾的神经系统中有一种特殊的突触,这种突触间隙极小,仅有2~3nm。带电离子和局部电流可通过相邻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道直接传递信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方向可能是双向的
B.该突触结构可能有利于动物对伤害性刺激快速作出反应
C.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
D.信号在该突触中的传递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13.现在有不少家庭都养有宠物狗,狗一旦听到主人某种特定的声音就会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是唾液腺
B.此过程需要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的共同参与
C.食物引起味觉不属于反射活动
D.此过程中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14.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如图是人类不同形式记忆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感觉性记忆和第一级记忆为短时记忆,其中感觉性记忆不是真正的记忆
B.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
C.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D.后两个阶段为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5.家兔的内分泌系统与人体相似。如图为其下丘脑与部分其他内分泌腺或效应功能关系示意图,A~D代表相关激素。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若处于寒冷环境中,则激素C和D的分泌量将会增加,两者为协同关系
B.图中虚线所示箭头表示激素分泌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馈调节
C.若阻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则激素B的含量会降低,家兔尿量也减少
D.肾小管管壁细胞存在图中示意的激素B和激素C的受体
16.如图是生长激素(GH)分泌调节及作用机制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SS:生长抑素 GH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 IGF-1:生长介素
(+):促进 (-):抑制]
A.在应激刺激下, GH分泌过多可通过刺激肝脏细胞释放IGF-1间接调节GH的分泌
B.物质A是一种神经递质,作用于GHRH神经元时,导致该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C.若垂体分泌的GH过多,则不仅可以促进机体生长,还可以导致血糖浓度下降
D.人体进入青春期后,性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身体迅速长高
17.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有关的4个实验:
①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注入静脉→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注入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胰腺分泌胰液
对上述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①和②组成的对照实验中,自变量是稀盐酸的刺激部位
B.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C.①与③组成的对照实验中,自变量的控制采用了减法原理
D.在稀盐酸刺激下,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可通过血液运输来调节胰腺分泌胰液
18.如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表示人体处于应急状态,人体通过途径①②进行调节的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若M表示血糖浓度过低,人通体可过途径①②⑤来维持血糖平衡
C.若M表示寒冷环境,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①⑥④和①⑦来维持体温平衡
D.若M表示血浆渗透压升高,人体可通过①②使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19.垂体被称为“内分泌王国”,包括垂体前叶、垂体中间叶和垂体后叶三部分。垂体前叶又称为“腺垂体”,能合成多种激素;垂体后叶又称为“脑垂体”,它本身并不合成激素,主要储存和释放由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运送到其内的激素。以下关于垂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由腺垂体释放到内环境中并作用于集合管等靶器官
B.脑垂体属于神经系统,腺垂体属于内分泌系统
C.垂体分泌微量的促甲状腺激素能高效调节甲状腺功能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储存在垂体后叶中
20.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激素②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抑制下丘脑的分泌
B.寒冷环境中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
C.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
D.激素②能促进激素③的分泌,激素③能抑制激素②的分泌,所以说②③具有拮抗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60分)
21.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如图所示,①②③④表示相关物质,Ⅰ、Ⅱ、Ⅲ、Ⅳ表示参与调节的系统,甲、乙、丙、丁表示四种体液,A、B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
(1)Ⅱ表示 系统,Ⅲ表示 系统,维持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2)图中乙、丙、丁三种体液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若 A过程受阻,会引起 (症状)。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和 (填“甲”“乙”“丙”或“丁”)。
(4)如图所示,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稳态是指 。
22.高山姬鼠是栖息于横断山区的重要小型哺乳动物,为了解高山姬鼠在横断山区的低温胁迫下的适应性生存策略,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
(1)科研人员选取12只非繁殖期的成年个体,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处于25℃和5℃环境下正常饲喂28天,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如下:
平均体重/g 平均体脂/g 平均摄食量/g
0天 28天 28天 0天 28天
对照组 36.0 36.1 5.9 6.1 6.0
实验组 37.0 30.2 3.1 5.8 8.1
①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高山姬鼠通过增加摄食量 来适应低温环境。
②高山姬鼠在低温胁迫下,下丘脑通过 (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直接控制 (填选项字母),通过垂体间接促进 (填选项字母)的分泌活动,两者都导致细胞代谢增强,弥补了低温条件下因散热 而导致的机体能量的消耗。
A.汗腺 B.肾上腺 C.胰岛 D.甲状腺
(2)为研究桑叶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材料和仪器: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3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
②实验步骤:
a.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甲组,另外20只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的大鼠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
b. ,并进行数据统计。
c.丙组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甲组和乙组大鼠灌喂 ,连续灌喂4周。在这过程中,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d.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③实验结果:
请据如表中的实验数据将“组别”栏补充完整,从上到下依次是 (用甲、乙、丙表示)。
组别 数量/只 实验开始时/(mmol L-1) 4周后/(mmol L-1)
10 3.85 3.94
10 18.62 10.12
10 19.46 19.00
④实验结论: 。
23.吸食毒品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使此处的神经元兴奋,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使人感到愉悦,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目前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吸毒者把可卡因称作“快乐客”。图甲是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MND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研究表明,毒品可卡因能干扰多巴胺的回收,并导致体内T细胞数目下降,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MNDA的作用是 。
(2)如图结构的名称是 ,当神经冲动传到此处时它的传递方向是 的,因为 。
(3)吸毒成瘾的原因可能是长期吸食可卡因,使突触后膜上的MNDA (填“增多”“减少”或“不变”),一旦停止吸食,突触后膜的多巴胺作用效应会减弱,吸毒者需要吸入更大剂量的毒品,从而造成对毒品的依赖。
24.为研究神经的兴奋传导,研究人员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剥制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该标本置于合适的溶液中,它可以保持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标本在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的名称是 ,实验中所用合适的溶液的理化性质应接近蛙的 。
(2)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会收缩。该过程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活动,其原因是 。在这个过程中,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 。
(3)神经—骨骼肌接头上存在分解ACh的胆碱酯酶,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可推测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会出现 症状。
(4)动物实验表明将小鼠的某种5-羟色胺受体基因敲除后,该小鼠对酒精的摄入量高出对照组小鼠数倍,但该小鼠对水、糖精、奎宁等其他物质摄入量未受到影响,这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