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三视图从不同方向看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分四课时,我说的是第二课时,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平面图形,能识别几何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了解三视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逐步形成对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认识与区别,体会现实生活中处处有图形,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我们观察与评价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也应该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只有这样,才会发现许多美好的闪光的东西,从而感受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因此,很有必要学好本节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2.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能识别简单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3.明白知识来源于实践,观察是得到知识的重要途径的道理。
4.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的结果,能画出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难点:能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并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四.教法和学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可采用观测法,发现探究法,演示法。对于本节课的难点,可采用小组交流合作和“想——做——想”数学思想相结合的方法。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观察、探索、操作、想象、交流”等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自主转变成“主动会学”。在引导学生识别三视图和画三视图时,可以让他们体验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准备: 老师:充分备课,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的教具:热水壶、玻璃杯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等。
学生:认真预习新课,带上学具。 六.教学过程 三视图左视图
从左面看到的图“三视图”用小正方体搭建一个几何体:你还记得三视图吗?你能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吗?“三视图”左视图
从左面看到的图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三视图” 知多少画一个物体的三视图时,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所画的位置如图所示,且要符合如下原则: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实物的三视图下面各图中物体形状分别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体? 圆柱 圆锥 球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些几何体,它们的形状各是什么样的?正面看:长方形 等腰三角形 圆侧面看:长方形 等腰三角形 圆上面看: 圆 圆 圆你能画出各物体的三视图吗?圆柱,圆锥三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老师提示:画三视图要认真准确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球的三视图老师提示:画三视图要认真准确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蒙古包下图是一个蒙古包的照片.小明认为这个蒙古包可以看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你与小明的做法相同吗?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挑战“自我”画出下面每种物品所对应的三视图与同伴交流你的看法和具体做法.“行家”看“门道”如图. 将两个圆盘,一个茶叶桶,一个足球,一个蒙古包模型摆放在一起,画出其主视图.与同伴交流你的看法和具体做法.回味无穷三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
画物体的三视图时,要符合如下原则:
位置: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大小: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挑战“自我”,提高画三视图的能力.知识的升华1. P116习题3.1 4、13题;
2. 画一画:埃及金字塔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能得到什么图形?试着画一画。七、评价分析: 本节课我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的编写者的意图。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能整合于教学中,使教学能锦上添花。综观本节课我感觉有三大亮点:(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让学生主体参与,探索新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3)联系实际,实践运用。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会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我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确实就在我们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