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实践活动专题】整理与归纳:虚词的梳理(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实践活动专题】整理与归纳:虚词的梳理(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11 10:1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实践活动专题
整理与归纳:虚词的梳理
学习目标
本专题主要归纳《〈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爱》这六篇诸子散文中几个常见虚词的用法与用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对相关虚词有较全面的认识。本专题通过小组活动来提高学生知识归纳和检索的能力,为其今后的虚词学习指引门径。
找出本单元六篇课文中“而”“于”“之”“以”等四个虚词的用法与相关用例,全班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每组负责整理一个虚词。
预习任务
在归纳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交流:除了这些义项,这四个虚词还有哪些典型的常见用法?利用工具书和网络,结合所学,找出用例。
目录
任务一
预习展示:虚词用法知多少
01
任务二
裨补缺漏:锦上添花我最棒
02
任务三
方法提炼:虚词学习金点子
03
任务一
预习展示:虚词用法知多少
各组将所负责的虚词的义项和例句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并进行适当解说。
四个虚词整理如下:
虚词 义项 例 句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假设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修饰
“而后”,固定词组,然后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
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
任重而道远。(《论语》)
聚族而谋之。(《庄子》)
知止而后有定。(《礼记》)
虚词 义项 例 句

介词,引出对象
介词,在
介词,从
介词,对于
君子喻于义。(《论语》)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礼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庄子》)
虚词 义项 例 句

助词,的
第三人称代词,它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代词,这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庄子》)
虚词 义项 例 句

介词,把
介词,用来
连词,因为
连词,表目的,来
仁以为己任。(《论语》)
《诗》可以兴。(《论语》)
是以圣人欲不欲。(《老子》)
故窃异室以利其室。(《墨子》)
“而”表修饰和表承接这两种用法有时很容易混淆,对此,我们可从以下角度加以辨析。
如果“而”前的动作与“而”后的动作相伴而生,一辅一主,共始共终,这个“而”就表示修饰关系。
如《劝学》中的“吾尝跂而望矣”,“跂”和“望”是同时发生的,以“望”为主要动作,“跂”则为伴随状态。
难点释疑1:
表修饰
如果“而”前后的两个动词表示的动作是前后相继的,也就是说,后一个动作发生的时候,前一个动作自动结束,这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
如《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披草而坐”,就是先“披草”,然后坐下,坐下后,就不需要再“披草”了。
表承接
如何准确理解“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
难点释疑2:
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一个句子的核心要素是主语和谓语。具备了这两个要素,它便可以不依靠别的成分而独立存在,表达较完整的意思了。但有时候,为了使句子的内涵更加丰富,就必须在原先比较简单的主谓短语之外加上相应的成分。如此一来,这个主谓短语就由独立句变成了长句中的一个部分,或复句中的一个分句,在这个主谓短语的主语和谓语中间加个“之”就是使它不能成为独立的、完整的句子,故名曰“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如《师说》中的“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不传”本是可以独立成句的主谓短语,但在这里,它只以句子中的一个成分(主语)而存在,因此,就必须在主语“师道”和谓语“不传”之间加一个“之”,这样它就不能独立成句了。
任务二
裨补缺漏:锦上添花我最棒
以上四个虚词除了在本单元出现的义项之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常见义项。了解这些义项,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这些虚词,更能让我们在古文阅读和解题时左右逢源。请各小组进行二次展示,分享本组同学合作整理的这四个虚词的其他常见用法。
示例:
虚词 义项 例 句

连词,表递进
连词,表承接
代词,你,你的。
“而已”,固定词组,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而况”,固定词组,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庖丁解牛》)
“既而”,固定词组,不久,一会儿。
既而儿醒,大啼。(《口技》)
虚词 义项 例 句

介词,被
介词,与、跟、同
介词,比。
第一人称代词,我。
宾语前置的标志。
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虚词 义项 例 句

介词,表工具,拿,用。
介词,表凭借,凭,靠。
介词,表时间、处所,于,在,从。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汝殁以六月二日。(《祭十二郎文》)
连词,表并列。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
连词,表目的。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点拨:
大家对这几个虚词的用法进行了很好的归纳和补充,这些常见的重要用法应该熟记。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知道,这些义项并没有穷尽上述虚词的用法,有些虚词甚至还兼有实词的含义,还存在假借、引申的情况。比如,“以”可作动词“率领”“任用”“认为”解,“之”可作动词“到”“往”解,“而”可通“能”,“于”可通“吁”,等等。这些义项在课本上或课外文言文阅读中也时常能遇到,由此可见,想要全面掌握虚词的用法并非易事,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
任务三
方法提炼:虚词学习金点子
课堂交流讨论:
结合平时文言文学习经验和本次的单元虚词梳理,你觉得文言文虚词学习有哪些好的方法可供借鉴?
掌握基本的汉语语法知识。在解释文言虚词时,我们经常会提到一些语法概念,如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介词”和“连词”。如果不知道这两者的内涵和差异,便不可能理解“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和“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两个“与”的不同。
方法1:
借助工具书和网络,多做归纳整理的工作,通过列表格或绘制思维导图等形式,对相关虚词的用法进行集中梳理,以便形成知识网络。
方法2:
多读多背文言文经典语段,培养语感,脑海中有了素材和语感的支撑,再加以理论的提升,便能如虎添翼,左右逢源。如果只是记一些干瘪的条条框框,运用起来则会感到捉襟见肘,左支右绌。这既是虚词学习之道,同样也是文言文学习之道。
方法3:
阅读《庄子·列御寇》中的这则小故事,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1)吾以天地为棺椁
(2)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
(3)夺彼与此
课后作业
·
·
·
答案提示
(1)以:介词,把。
(2)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与:动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