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课外阅读训练
(2021山东临沂高二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注],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年三十五孔子适齐为高照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曰:“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然亦卒不行。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卵。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 五羖:特指春秋时有贤才的大夫百里奚。《史记·秦本纪》:“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羧羊皮赎之。’……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羖,公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年三十五/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B.年三十五/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C.年三十五/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D.年三十五/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夫是古代官职名或者爵位名,地位在卿之下、士之上,后来成为行医者的称呼。
B.丰,古地名,周文王旧都,位于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镐,即镐京,武王灭商后迁都于此,谓之宗周,又名西都。
C.大司寇是春秋时期宋、鲁等国设置的官职,鲁国的大司寇掌狱讼、刑罚,兼理国政。
D.摄,意思是“代理、兼职”。长官兼理部属职责,低级官员代行较高职权,均可称为“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博学好礼,年轻时就很有影响。鲁国的大夫孟釐子认为孔子通晓事理,临死时就嘱咐他的儿子一定要去跟从孔子学习。
B.孔子志向远大,很想恢复周朝礼制。公山不狃反叛季氏时派人来请他,孔子很想应召前去像周文王、武王一样,在东方建立一个礼制完备的周。
C.孔子胆识过人,参政短期政绩卓异。他杀了扰乱国政的大夫少正卯,参政三月,百姓就遵守礼法,出现了道不拾遗、宾至如归的大治景象。
D.孔子幽默风趣,不怕别人嘲笑自己。他听了郑人对他的样貌的描述后笑着说,虽然样貌描述不像,但说我像只无家可归的狗,那可真对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
(2)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5.孔子欲接受公山不狃的征召时,子路为什么阻止?阻止成功了吗?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
1.B “高昭子家臣”意为“高昭子的家臣”,“家臣”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乐”作“语”的宾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故选B。
2.A “后来成为行医者的称呼”表述错误,“大夫”指医生时,念作“dài fu”。
3.D “虽然样貌描述不像”表述错误。原文“形状,末也”意为“形容我的样子,这是细枝末节”,而非“样貌描述不像”。
4.(1)我听说圣人的后代,即使不当权,也必然会出现通晓事理的人。如今孔丘年纪轻轻就崇尚礼,这不就是通晓事理的人吗?
(2)秦穆公亲自提拔用五张公羊皮赎来的贤士百里奚,授子(他)大夫的爵位,从监狱中起用他,跟他谈了三天,随后把政权交给了他。
解析:(1)当世:当权,为君。达:通晓事理。
(2)身:亲自,亲身。举:提拔,推举。爵:授予爵位。累绁:监狱。授之以政: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政授之”。
5.第一问:因为公山不狃背叛鲁国当权者季氏,子路不想让老师孔子陷入争斗之中。第二问:阻止成功了,孔子最终没有成行。
解析:根据文本“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可知,公山不狃背叛鲁国当权者季氏,子路不想让老师孔子陷入争斗之中。根据文本“然亦卒不行”可知,阻止成功了,孔子最终没有成行。
[参考译文]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凹陷,所以取名叫丘。字为仲尼,姓为孔氏。孔子十七岁那年,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病重将死,告诫他的儿子孟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他的祖先在宋国被灭。我听说圣人的后代,即使不当权,也必然会出现通晓事理的人。如今孔丘年纪轻轻就崇尚礼,这不就是通晓事理的人吗?我死之后,你一定要以他为师。”等到孟釐子死后,孟懿子和鲁国人南宫敬叔便前往孔子处学礼。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大约三十岁了。齐景公与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从前秦穆公的国土狭小,地方偏僻,他是怎么称霸的呢?”孔子回答说:“秦国,国家虽然小,但志向远大;地方虽偏僻,但行事端正。秦穆公亲自提拔用五张公羊皮赎来的贤士百里奚,授予(他)大夫的爵位,从监狱中起用他,跟他谈了三天,随后把政权交给了他。按照这样做,即使称王也是可以的,称霸还算成就小了呢。”景公听了很高兴。三十五岁时,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通过昭子见到景公。孔子和齐太师讨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学习它,三个月内吃肉都不觉得有味道,齐国人都称赞他。公山不狃以费邑为据点反叛季氏,派人来请孔子。孔子探索治国之道已经很久了,但抑郁不得志,无处试行,没有人能任用自己,说:“周文王、武王当年是在丰、镐建起王业的,现在费邑虽然小了点,或许可以实行治国之道吧!”打算前去。子路不高兴,阻止孔子。孔子说:“人家请我,难道白白地让我跑一趟吗?如果他真能用我,我将在东方建立一个礼乐制度完备的周啊!”然而最后也没有成行。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凭借大司寇的身份代理国相事务面有喜色。他的弟子说:“听说君子祸事临头不慌张恐惧,好事到来也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是有这种话。我不是还说过‘乐地位高了能礼贤下士’吗?”这时他把扰乱鲁国政事的大夫少正卯给杀了。孔子参与国政才三个月,卖羊羔和小猪的商人就不敢哄抬物价;男女行人都各守礼法分开走路;掉在路上的东西也没人捡走;四面八方的客人来到鲁国的城邑不用向官员们求情送礼,官员们都会给他们宾至如归般的照顾。孔子到郑国去,和弟子失散了,一个人站在外城的东门口。有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口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可是腰部以下不到大禹的三寸,憔悴颓废得像无家可归的狗。”子贡把这些话据实告诉孔子。孔子欣慰地笑了,说:“形容我的样子,这是细枝末节。然而说我像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啊!确实是这样啊!”
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