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 检测题A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40分)
1.右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前引人注目的“残历碑”。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的呐喊和呼号。石雕台历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石雕台历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变的史实。九一八事变发生在哪一年( )
A.1931年 B.1932年
C.1933年 D.1929年
2.(2013·广东中考)历史学家认为:“卢沟桥事件只不过是一个更大图谋的开端而已。”这个“更大图谋”指日本( )
A.割占台湾 B.侵占东北三省
C.制造南京大屠杀 D.灭亡中国
3.九一八事变时的东北军司令是( )
A.张学良 B.杨虎城
C.张作霖 D.蒋介石[]
4.右侧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
A.1927年 B.1931年 C.1930年 D.1937年
5.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主要原因是( )
A.日本为发动侵略做了长期准备
B.东北军战斗力低下
C.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D.伪满洲国成为日本侵华的帮凶
6.“劝蒋——扣蒋——放蒋”这一过程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南京解放
7.右面这则新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表明日本把侵略魔爪再度伸向了中国东北
B.是逼蒋抗日的爱国运动
C.标志着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D.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
8.“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1937年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时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 )
A.柳条湖事件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9.“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0.马可 波罗称赞它(见下图)是“世界上最绝妙之桥”“独一无二”。1937年,这座桥却被战火笼罩,宣告一个新的抗战时代的来临。此桥是( )
A.赵州桥 B.卢沟桥 C.泸定桥 D.金水桥
11.(2013·黑龙江大庆中考)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到西安调停。针对蒋介石的拒不让步,周对蒋说:“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由此可知,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主要原因是( )
A.张学良、杨虎城的和平意愿
B.国民党内部一致同意联共抗日的主张
C.中国共产党作出巨大的努力
D.蒋介石作出了主动让步
12.美国记者史沫莱特曾对一场战役作了这样的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
A.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3.李宗仁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说,他生平中指挥的最值得自豪的战役,是取得抗战中正面战场重大胜利的( )
A.徐州会战 B.百团大战 C.长沙会战 D.台儿庄战役
14.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政》杂志刊诗一首:“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这首诗描绘的是1940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这场战役是( )
A.血战卢沟桥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15.带领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从而粉碎了敌人“囚笼政策”封锁的八路军主要指挥员是( )
A.李宗仁 B.佟麟阁 C.赵登禹 D.彭德怀
16.下列关于中共“七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在抗战胜利后召开的会议 ②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④它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7.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哪两座城市投掷了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
A.神户、东京 B.大阪、长崎 C.广岛、长崎 D.广岛、东京
18.中国共产党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不包括( )
A.建立抗日根据地,领导敌后抗战 B.牵制日军大量兵力,威胁敌人后方
C.发动百团大战,增强抗战信心 D.组织台儿庄战役,鼓舞抗战士气
19.冼星海被周恩来誉为“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音乐家。他的代表作是( )
A.《义勇军进行曲》 B.《东方红》
C.《黄河大合唱》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0.下列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B.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C.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D.彻底清除了中日民族矛盾
二、非选择题(21题20分,22题12分,23题12分,24题16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松花江上》[]
材料二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后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后改为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大刀进行曲》
材料三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
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重大事件?东北人民是何时回到故乡“欢聚一堂”的?(4分)
(2)材料二歌曲的创作与日军发动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与哪一重大事件有直接关系?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6分)
(3)请举出三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例。(4分)
(4)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通过重温以上的经典歌曲,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6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一九三七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被消除。……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请回答:
(1)“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哪些重大侵华事件?(4分)
(2)材料告诉我们,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回答,抗日战争胜利具有哪些重大意义?(不得摘抄原文)(4分)
23.(2013·湖南襄阳中考)【主权,捍卫之路】
捍卫国家主权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追求,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不怕牺牲,前赴后继。
(1)捍卫边疆主权。清朝前期,为维护国家主权,清政府在新疆采取了哪些平叛行动和加强管辖的措施?(4分)
(2)捍卫海洋主权。江苏巡抚吴元炳在1874年上奏:“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吴元炳认为海防最重要的是什么?为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6分)
(3)捍卫国家尊严。请你说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抗击日军取得胜利的战役及其地位。(至少回答2个战役)(2分)
24.诊断题。
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突然向八路军发动进攻,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敌后,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赢得百团大战的胜利,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全国各阶层民众众志成城,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之中。其中人民音乐家聂耳拿起笔做刀枪,创作了《黄河大合唱》。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陕西西安举行,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政治报告,号召全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1945年8月,苏联向日本的广岛、东京投下两枚原子弹。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军队,对日本侵略者展开大规模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请用你的火眼金睛将8处错误找出来并改正。(16分)
(1)错误: ;改正: 。
(2)错误: ;改正: 。
(3)错误: ;改正: 。
(4)错误: ;改正: 。
(5)错误: ;改正: 。
(6)错误: ;改正: 。
(7)错误: ;改正: 。
(8)错误: ;改正: 。
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 检测题A参考答案
1.A
2.D 点拨: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1895年《马关条约》中已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排除A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本就已侵占中国东北三省,排除B项;制造南京大屠杀与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C项;卢沟桥事变后,日本调集大批军队向北平、天津、上海等地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依仗军事优势,迅速灭亡中国,故D项符合题意。
3.A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东北军司令是张学良。
4.B
5.C 点拨: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沦陷。
6.B
7.B 点拨:从图片中的“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可知是西安事变。
8.C 点拨:注意材料中“借口士兵失踪”“宛平”“1937年”等有效信息可以判断斯诺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日军发动的七七事变。答案为C项。
9.C 点拨:由“宛平城”“卢沟桥”等信息可知,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七七事变。C项符合题意。
10.B
11.C 点拨: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由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为和平解决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12.C 点拨: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的“华北”“一百团人”等信息可知,题干中所述战役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13.D 点拨:由题干中“李宗仁”“抗战中正面战场重大胜利”等信息可确定是指台儿庄战役。
14.C 点拨:联系所学知识并注意题干中“英帅朱彭”“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可知,答案为C项。
15.D 点拨:选项中的四位将领都是抗日名将,其中彭德怀等人指挥了百团大战,这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16.B 点拨:为了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明确抗战后中国走向何处等问题,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4月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以①的叙述不正确,由此确定答案是B项。
17.C 点拨: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18.D 点拨: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一次重要战役,D项符合题意。
19.C 点拨: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20.D
21.(1)九一八事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2)七七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战新局面的到来。(3)血战卢沟桥、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4)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珍惜。(言之有理即可)
22.(1)甲午中日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全面侵华战争。
(2)反法西斯力量(中、苏、美、英等国)对日本法西斯的联合打击。(3)中华民族摆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役(消除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威胁);洗刷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23.(1)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2)加强海军(水师)建设。组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师(海军)。(3)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24.(1)错误:1931年9月18日 改正:1937年7月7日 (2)错误:八路军 改正:中国驻军 (3)错误:毛泽东 改正:彭德怀 (4)错误:聂耳 改正:冼星海 (5)错误:西安 改正:延安 (6)错误:《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改正:《论联合政府》 (7)错误:苏联 改正:美国 (8)错误:东京 改正:长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