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三单元学习达标测试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地球上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 小 (填“大”或“小”)。
2.地图上用不同深浅的蓝色表示水域的深度,深色部分说明该水域比较 深 ,浅色部分说明该水域比较 浅 。(填“深”或“浅”)
3. 光源 、 遮挡物 、 屏 是影子形成的三个条件。
4.农历十五、十六出现的月相是 满月 。如果此时正好是农历八月十五,我国把它定为 中秋 节,按照习俗,全国人民会吃 月饼 (一种食品)。
小
深
浅
光源
遮挡物
屏
满月
中秋
月饼
5.地球的天然卫星是 月球 。它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 潮汐 现象。
6.月球的表面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 环形山 。它主要是陨石和小行星撞击而成的。
7.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是 太阳 。它看上去很小,是因为距离地球很 远 。
8.光源离遮挡物越 近 ,物体的影子就越大;光源离遮挡物越 远 ,物体的影子就越小。(填“远”或“近”)
月球
潮汐
环形山
太阳
远
近
远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
1.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A )。
A.由缺变圆 B.由圆变缺 C.由圆变缺再变圆
2.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B )。
A.镜子 B.点燃的火炬 C.湖面
3.太阳和地球的相同点是( C )。
A.都有水 B.都会发光 C.都会转动
A
B
C
4.右边的月相是( C )。
A.蛾眉月 B.上弦月 C.残月
5.月球旁边经常出现一颗亮星,这是( B )。
A.水星 B.金星 C.土星
6.地球和月球的不同在于( A )。
A.地球有丰富的水资源
B.都是球体
C.都在转动
C
B
A
7.毛主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原因是( A )。
A.地球自身在转动
B.地球绕着太阳在转动
C.坐着相对地面在运动
8.我国人民利用影子变化演出的一种戏剧是( B )。
A.秦腔 B.皮影 C.京剧
A
B
9.下列不属于节约用水的行为是( C )。
A.淘米水浇花 B.滴水灌溉 C.洗完手不关水龙头
C
10.“小小的月儿弯弯的船”,请问月亮什么时候才是“弯弯的”?( B )
①新月 ②蛾眉月 ③下弦月 ④残月 ⑤满月
A.①⑤ B.②④ C.③⑤
B
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每题2分,共20分)
1.只要有光照到物体上,就会产生影子。 ( √ )
2.地球表面的地形是丰富多彩的,颜色也是五颜六色的。 ( )
3.伽利略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 ( √ )
4.哥伦布率领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环球大航行。 ( √ )
5.古人积累的天文知识对我们没有帮助。 ( √ )
6.天空中的云是自然的遮挡物,会对天气的变化产生很大影响。 ( √ )
√
√
√
7.人们很早就利用太阳的能量来生产生活。 ( √ )
8.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每年都会在一段时间内发生。 ( √ )
√
√
√
9.月相变化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 √ )
10.远小近大的原理是一种视觉现象。 ( √ )
四、连线题。(每线1分,共12分)
1.将太阳、月球与人类活动连线。
2.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活动连线。
五、综合应用题。(共32分)
1.李华早晨7时10分从家去学校,他是迎着太阳走的。下午4时30分从学校回家,还是迎着太阳走。李华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为什么?请画出简单的示意图,标上方向。(9分)
李华家在学校的西方。因为早晨上学李华迎着太阳,说明学校在李华家的东面。下午放学李华还迎着太阳走,说明他的家在学校西面。
以学校为中心的示意图为:
李华家西←学校→东
2.将人类研究月球的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6分)
A.探月飞行器观察月球 B.肉眼直接观察月球
C.航天器载人登月观察月球 D.用望远镜观察月球
按时间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B D A C 。
3.雨桐同学认为从不同侧面照射同一个长方体,得到的影子是相同的。你认为她的想法正确吗?为什么?(7分)
雨桐同学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长方体的侧面不同,得到的影子就不相同,所以她的想法是错误的。
B D
A
C
4.周末,三(1)班的同学为了研究影子变化的规律,在院子里立了一根短木棍,并分别在8时、13时和17时观察并记录了影子的朝向和长短,请你完成下面表格并写出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10分)
影子朝向 影子长短 记录时间
偏西 长 8时
偏北 短 13时
偏东 17时 17时
影子变化的规律: 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影子逐渐由长变短;从中午到傍晚,影子长度由短变长。 。
8时
13时
17时
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影子逐渐由长变短;从中
午到傍晚,影子长度由短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