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件(3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3.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件(35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11 11:0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01
学习目标
综合思维:
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了解大气垂直分层中各层大气的温度特征及大气运动的规律和成因。
2.结合给定的大气现象(雾霾、逆温等),能够分析其成因及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区域认知:能够根据给定区域的相关信息,归纳出该区域大气各组成成分的时
空分布特征。
地理实践力:观察雾霾天气和逆温现象,独立思考这些大气现象的成因,分析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并解释其他类似的天气现象,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CONTENTS
01
大气的组成
02
大气的垂直分层
03
当堂检测
大气的组成
01
CONTINUE
01
新课导入
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臭氧层是指平流层中臭氧集中的层次。臭氧层变薄、浓度降低的现象,称为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可能引起一系列不利于人类的气候生物效应,这种情况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据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每减少1%,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就增加2%。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增加人的皮肤癌患病率,还会引发白内障、免疫系统缺陷和发育停滞等疾病。在距南极洲较近的智利海伦娜岬角,当地居民只要走出家门,就要在暴露的皮肤表面涂上防晒油,戴上太阳眼镜,否则半小时后,皮肤就会被晒成鲜红的粉红色,并伴有痒痛;羊群则多患白内障,几乎全盲;河里捕到的鲜鱼也多是盲鱼。
有人认为,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你认同这种看法么?为什么?
01
大气组成
78

氮气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1

其他气体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
21

氧气
氧是人类和其他好氧 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并参与有机物的燃 烧、腐败和分解过程。
01
水汽含量
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在水平方向上,海洋上空高于陆地上空, 湿润地区上空高于干旱地区上空;在垂直方向上,一般自地面向高空逐渐减少。
01
杂质含量
大气中的杂质含量,随时间、地点、天气条件而变化。通常,在近地面大气中,陆上多于海上,城市多于乡村,冬季多于夏季。
01
天气现象
在大气温度变化的范围内,水汽可发生固、液、气三态的转 化,产生云、雾、雨、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杂质会使大气能见度变差,但作为凝结核,又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01
浓雾笼罩下的旧金山
01
课堂活动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我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雾霾天气”。其实,雾和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天气现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生活体验,认识雾和霾的区别,并举例说明霾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当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大气饱和水汽量,并且有足够的凝结核存在时,多余的水汽便会凝结出来,变成小水滴或冰晶。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上称之为雾。 霾,又称“灰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千米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组成霾的粒子极小,不能用肉眼分辨,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出现。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表明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过一定标准,其中 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霾天气的“元凶”。
01
雾霾笼罩的武汉
大气的垂直分层
02
CONTINUE
大气垂直分层示意
12
对流层
50
高度/KM
宇宙火箭
人造卫星
极光
流星雨
气温变化曲线
平流层
高层大气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三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02
对流层
组成:整个大气质量的 3/4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
高度:对流层受地面的影响很大,其高度随纬度、季节而变化:
1.低纬度地区高17~18千米,
2.中纬度地区高10~12千米,
3.高纬度地区高仅8~9千米;
规律:任何纬度地区,夏季较厚而冬季较薄,中纬度地区尤其明显。
特点:
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2.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空气就会产生对流。
3.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云、雾、雨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02
平流层
高度:自对流层顶向上至 50~55 千米高度的范围为平流层。
组成:水汽含量极少,22-27千米处,形成臭氧层
特点:1.平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
收太阳紫外线增温。
2.臭氧集中在 15~35 千米的气层中,形成臭氧层。臭氧层以上,
臭氧含量逐渐减少,但是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气温随高度的
增加迅速上升。
3.平流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
02
美国俄勒冈州上空约30千米处拍摄的照片
02
课堂阅读
臭氧层空洞
20 世纪 70 年代,科学家发现南极地区上空的臭氧量下降严重,出现了“南极臭氧洞”。“南极臭氧洞”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指的是在南极地区上空出现了全球臭氧量最低值(低于全球臭氧平均值的 30%~40%),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就像是一个空洞。 2006 年,“南极臭氧洞”面积已经超过北美洲的面积。
02
课堂阅读
臭氧/多布森单位
1979年
2015年
110
220
330
440
550
02
高层大气
范围:平流层顶部至2000-3000千米的高空,平流层顶以上的大气。
组成:1.高层大气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2.在 60~500 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在太阳紫外线和宇
宙射线的作用下,大气分子被分解为离子,使大气处于高度电
离状态,所以称为电离层。
特点:1.温度随高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
2.流星体燃烧,形成流星现象;同时存在极光现象。
3.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
02
课堂阅读
气象气球是用橡胶或塑料等材料制成球皮,充以氢、氦等比空气轻的气体,携带仪器升空,进行高空气象观测的探测平台,可以用来测量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气象气球定期从许多地方起飞,跟踪大气不断变化的情况。
气球作为一种升空器具,是目前高空观测中使用的主要工具、与其他升空器具(气机、火箭、卫星等)相比,具有不需要动力、花费少、使用方便的特点,气象气球的应用面很广泛、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气象气球的外形、升速(平移或降落)、荷重、可达高度以及颜色是多种多样的。
02
气象气球
02
课堂活动
在对流层,海拔每上升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 ℃,从而形成一个随高度增加而温度下降的大气垂直温度梯度。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近年来,贵阳将“中国避暑之都”作为城市名片,着力打造“避暑”旅游产品,大力发展“避暑”经济。在我国地形图上,找到贵阳、重庆、武汉、长沙、上海的位置;读图 3-7,说明贵阳打造避暑旅游名城的优势条件,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02
我国 5 个城市 7 月和 8 月平均气温示
贵 阳
重 庆
武 汉
长 沙
上 海
0
5
10
15
20
25
30
35
7月
8月
02
课堂活动
每年3月,西藏大部分地区的隆冬尚未结束,林芝的桃花却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皑皑白雪与灼灼桃花相互映衬,让人领略到“雪域江南”的独 特春光。读图右,试分析这一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西藏林芝地理位置
02
林芝桃花
02
课下作业
在某些特殊条件下,近地面大气会出现逆温现象。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当对流层大气出现逆温时,会对近地面空气质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查询20世纪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了解哪些公害事件与逆温现象有关。
当堂检测
03
CONTINUE
03
当堂检测
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原因主要是(  )
A.海平面上升
B.臭氧的大量减少
C.全球变暖越来越严重
D.燃烧煤炭、石油等,不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森林破坏
03
当堂检测
2.臭氧总量的减少,带来的后果有(  )
①土壤酸性增强,文物古迹受腐蚀 ②太阳辐射增强,利于林木生长 ③患白内障和皮肤癌的人数增加 ④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破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03
当堂检测
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自然环境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据此回答:
3.气温变化和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发生在(  )
A.平流层 B.对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03
当堂检测
4.大气圈是自然界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大气分层中,演绎着各种自然现象。在下列各组大气垂直分层中,总体而言,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一组是(  )
A.对流层、电离层 B.平流层、电离层
C.平流层、中间层 D.对流层
03
当堂检测
5.对流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  )
A.是地球上热量的主要来源
B.能降低太阳紫外线对地表生物的伤害
C.有雨、雪等天气现象的发生
D.有利于飞机的高空飞行
03
当堂检测
6.下列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高层大气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B.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是由于地面是对流层的直接热源
C.平流层的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好,有利于高空飞行
D.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对流层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