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3.7《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3.7《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11 12:2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3~34页的例6、“想想做做” 第1~6题。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的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结合具体情境,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用语言准确描述。
火柴、吸管、小棒。
▍流程一:复习铺垫
1.比较大小。
45○49 92○100 67○59
82○50 66○34 50○77
提问:你是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
指名生答,抽问2~3题说说是如何思考的。
▍流程二: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年级上册《数学》书中第4~5页的《比一比》单元内容。
谈话:这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内容——《比一比》。当时我们学会了比长短、比高矮、比轻重。今天我们又来学习比一比,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不过这次不用昨天学习的大于号、小于号来表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
▍流程三:新课教授
1.出示例题,初步感知。
谈话:小猫、小狗和小猴正在做漂亮的星星,你知道它们每人各做了多少个吗?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中信息。
交流图中信息。
提问:谁做的星星最多?
交流:小猫做得最多。
2.认识多一些、少一些。
谈话:小猫做得最多,可如果比较的对象不同,这个多呀,还能分出不同的层次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猫自己是如何表述的。
出示小猫所说的话“我做的比小猴多一些”。
提问:小猫为什么说它做的星星比小猴多一些。
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指出:小猫做了38个,小猴做了34个,它们很接近了,相差不多,所以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追问:小猫和小猴比,小猴会怎么说呢?
生思考回答:小猴做得比小猫少一些。
提问:“少一些”是什么意思呢?
指出:小猴做了34个星星,小猫做了38个,34比38少,但是少得不多,所以说少一些。也可以说,小猫做得比小猴多一些,反过来,小猴做得比小猫少一些。
要求:把两句话连起来完整表述“小猫做得比小猴多一些,小猴做得比小猫少一些”。
3.认识多得多、少得多。
谈话:刚才我们用“多一些”“少一些”比较小猫和小猴做的星星的个数。那小猫和小狗比,小猫会怎么说呢?和你的同桌商量一下。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小猫做得比小狗“多得多”“多很多”“多不少”……
提问:这次大家没有用“多一些”,而是用了“多得多”,为什么呢?
指出:小猫做了38个,小狗做了10个,38和10相差得比较多,所以用“多一些”不合适,因此小猫比小狗做得“多得多”。
追问:那小猫和小狗做的星星个数比一比,还可以怎样说?
小狗比小猫做得“少得多。”
要求:把两句话连起来完整表述“小猫做得比小狗多得多,小狗做得比小猫少得多”。
4.对比理解,小结方法。
谈话: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式比较了两个数的大小,请来帮我看看用到了哪些词?
指名生读:“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和“少得多”。
提问:“多一些”和“多得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交流指出:“多一些”和“多得多”都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但是程度不同,“多得多”说明相差得更多。
追问:“少一些”和“少得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交流指出:“少一些”和“少得多”都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但是程度不同,“少得多”也说明它们相差得更多。
小结:我们昨天学习了用“>”和“<”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当我们不光要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大小,还要知道大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用今天学习的“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和“少得多”。
▍流程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谈话:仔细观察,每个鱼缸里有几条鱼?
(2)提问:我们任意选择两个鱼缸,要比较里面鱼的数量多少,你会说吗?
(3)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比一比看谁能够说得又准确又全面。
(4)全班交流:
左边鱼缸里的鱼比中间的多得多,中间鱼缸里的鱼比左边的少得多;
右边鱼缸里的鱼比中间的多一些,中间鱼缸里的鱼比右边的少一些;
左边鱼缸里的鱼比右边的多一些,右边鱼缸里的鱼比左边的少一些。
2.游戏:抓一抓、说一说。
(1)每组提供一堆火柴、一堆小棒和一堆吸管。
(2)要求:同桌两人,每人从小棒和吸管中,任意抓一把。每人根据自己抓的物品数量,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一说:“我抓的小棒比你的火柴( )”。
(3)学生分小组活动:抓一抓、说一说。
(4)提问:刚才活动时,你猜对了吗?你是如何说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5)学生回答,要求描述时尽量准确完整。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题目(1),要求学生听清题目中的关键字。
(2)提问:梨可能有多少个?你是怎样思考的?
(3)全班交流,回答自己的想法。
(4)追问:为什么不选择38个呢?43个呢?
(5)指出:38个比40个少一些, 43个比40个多一些,都不合适。
(6)出示题目(2),让学生从图中找到关键字“少一些”。
(7)生独立完成。
(8)提问:为什么不选择12下或者52下呢?
(9)交流指出:因为比50下少一些,只有47下最合适。12下比50下少得多,52下比50下多一些。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听题目中的信息,理解题意。
(2)提问:英国获得多少枚金牌?怎样思考呢?
(3)生思考后,填在空格里。
(4)追问:为什么不选择13枚呢?51枚行吗?
(5)交流指出:英国获得的金牌数比澳大利亚多一些,也就是比14枚多一些,那就是19枚。而13枚是比14枚少一些,51枚比19枚多得多,都不合适。
(6)思考并自己填空:中国获得了多少枚?
(7)提问:中国获得了多少枚金牌呢?你是怎么思考的?
(8)交流指出:中国获得的金牌数比澳大利亚多得多,也就是比14枚多得多,应该选择51枚。
5.提升思考:买衣服。
(1)谈话:小明、小华和小雨去买衣服,你知道他们喜欢哪一件吗?
(2)课件出示题目:
6.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
(2)提问:坐哪辆车比较合适?同桌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判断。
(4)指出:38人去春游,选择30座的车不够坐,选择50座的车座位太多了,40座只比38人多一些,所以选择40座的车最合适。
7.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谈话:左边的一摞书有20本,右边的书大约有多少本呢?
(2)生仔细看图后,思考。
(3)交流指出:左边的书是右边的一半,因此右边大约有2个20本,所以大约有40本。
(4)提升:把两摞本子放在同一个纸箱里,哪个箱子最合适?(课件出示:三个箱子分别可放65本、42本和100本)
(5)生讨论,全班交流得出:应该放65本的那个箱子。
8.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要求:每个小组用事先准备好的两位数的卡片,其中一人先举一个两位数,其他同学用自己的两位数分别与它比较,并说出比较的结果。
(2)师示范与一小组取卡片、做比较、说一说。
(3)生分小组活动,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流程五:全课小结
1.谈话:昨天和今天我们都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2.课后,和同学、和家长继续玩“想想做做”第6题中的游戏。
三 认识100以内的数
7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思想 通过比较数的大小,一方面复习昨天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接下来认识到,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还将用另一种描述和比较方法。
设计思想 之所以出示上学期的内容《比一比》,一方面是两方面内容有相通之处 ,都着眼于两个量的比较,在描述方法上也有相同之处,都是( )比( )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迅速领悟本节课的要领。
设计思想 对“多(少)一些”“多(少)得多”,学生在以往生活中积累过一些经验。因此,这段的教学教师通过小猫说“我做得比小猴多一些”进行示范,以此启发学生体会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除了确定它们的大小,还可以根据它们的相差程度做进一步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还可以怎样比”,引导学生在交流中逐步掌握“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用法,加深对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
设计思想 之前比一比的活动,都是看图知道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设计这个抓一抓的活动,让学生动态生成比较的数量。一方面,这样的形式更生动,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生比较活动的经验,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设计思想 这道题目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把买商品这样的环节与今天所学的知识巧妙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题目中三位小朋友所表达的“贵一些”“便宜一些”“贵得多”,都是平时我们生活中的语言,同时也是今天所学内容的变式,应该让学生适当了解。
设计思想 本题在原题的基础上增设了“放在哪个箱子合适”的问题,既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又结合了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使得学生所学的本课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