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6.4《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6.4《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11 12:5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9~80页的例2、“想想做做”第1~4题。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口算方法的过程,理解退位减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得数。
2.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在合理采用探寻新知的策略和有条理表述口算过程中,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进一步积累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学习新内容的经验。
3.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中,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初步培养交流、合作的意识,体会学习的成功,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方法。
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算理。
课件、小棒、口算卡片。
▍流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复习口算。
10-8= 14-8= 15-7= 13-6=
34-2= 49-5= 26-4= 58-3=
学生口算得数。
49-5是怎么算的?(板书算式及算式下的口算过程)58-3呢?
指出:这里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先算个位上几减几,再把几十和减得的数合起来。
2.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板书课题),那今天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有什么不同呢?要怎样算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流程二:新课教授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2。
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算的一步计算的问题?
学生提问,并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小华比小丽多多少张? 30-8=
小军比小丽多多少张? 34-8=
小军比小华多多少张? 34-30=
问:哪道算式是学过的?得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擦去“小军比小华多多少张?”的问题和算式)
2.动手操作,主动探究。
(1)教学30-8。
①估计结果。
估一估,30-8的得数是几十多?
为什么不是三十多?
明确:个位上0减8不够减。
②独立尝试计算。
个位上0减8不够减,怎么办呢?你会算吗?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可以画图、写算式等,还可以找小棒帮忙。
③全班分享交流。
*摆小棒:
指名上前边摆小棒边介绍:用3捆表示30根,先拆开1捆,1捆是10根,从10根中拿走8根,还剩2根,再把这2根和没有拆开的2捆合起来,是22根。
提问:怎样从3捆小棒中拿走8根?为什么要拆开1捆?需要把3捆都拆开吗?
回忆摆小棒的过程,想一想,我们用小棒是怎么算的?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完善:从3个十里面先拿出一个十减8根得2根,再和2个十合起来是22。
根据摆小棒的算法,你觉得30-8可以怎样算?
说明:把30分成20和10,用10减8得2,20和2合起来得22。
板书:
④理解算理。
追问:这里为什么要先分出10来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谁再来说一说?
板书:先算 10-8=2
再算 20+2=22
指名说,同桌说、集体说计算过程。
⑤归纳小结。
这里的30-8,个位上0减8不够减,就从十位上的3退1个十给个位,用10减8得2,再加上剩下的20。
我们之前的估计准不准?看来估算的作用可不小!
(2)教学34-8。
①估计结果。
估一估,34-8的得数是几十多?你是怎么想的?
②学生尝试计算。
34-8等于多少?这道减法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你能用刚刚摆小棒的方法试一试,边摆边说计算过程吗?
③分享交流。
预设一:因为4减8不够减,所以要先把3捆中的一捆打开,使得一个十变成10个1,并把它与4根小棒合成14;从14根里拿走8根,还剩6根;再把这6根与未打开的2捆合起来,得到26根。
预设二:34根有单独的4根,就先拿走4根,再拆开一捆从10根里再拿走4根,就是算10-4=6,再和20合起来就是26。
预设三:34根拆开1捆,从10根里拿走8根,就是算10-8=2,再和剩下的24根小棒合起来,就是算24+2=26。
比较:所有摆小棒计算的过程中都有哪一步?(将一捆小棒拆成10根)
追问:为什么先拆开一捆?拆开后怎么算?
指出:34根小棒,拆开一捆就是拿出1个十,也就是把34分成20和14,在14里面去掉8根,剩下6根,就是算14-8=6,再和2捆合起来是26,就是算20+6=26。
板书分解式:
④理解算理。
追问:为什么要先分出14来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先算 14-8=6
再算 20+6=26
同桌互说、集体说。(提醒写出得数的单位名称)
⑤归纳小结。
这里的34-8,个位上4减8不够减,就从十位上的3退1个十给个位,加上个位的4,用14减8得6,再加上剩下的20。
我们之前的估计准不准?
(3)比较概括。
比较30-8和34-8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都要减8,个位上都不够减。计算时,先从十位分出1个十,先算10或十几减8,再和剩下的20合起来。
揭题:这样的减法是退位减法,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流程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填写,自己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交流,指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追问:这里为什么要分成几十和10或十几两部分再减?
指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和上不够减时,要把被减数分成几十和10或十几两部分,先算10或十几减几,再把分成的几十和减得的数合起来,算出得数。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三组题,学生独立完成。
观察比较:通过计算,你发现每组题有什么联系?(可以结合具体的题来说一说)
(1)分别是几十减3,几十五减7,几十八减9;
(2)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够不够减。
指出:每组题计算时都是先算第一题,用10或十几去减,再和剩下的几十合起来,也就是第一题的结果和后两题十位分出1个十后剩下的几十合起来得到其他两题的结果。
3.猜一猜。
方框的后面躲着几?
50-8=□2 45-9=□6
47-4=□3 □6-8=58
怎么准确地知道方框后面躲着几?
47-4=□3,方框里为什么不填3?
□6-8=58,你是怎么想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过渡:学了退位减法有什么用呢?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题目。
学生读题,弄清题意,和同桌说说可以怎样想。
明确思路:22本连环画可以看作两部分,一部分借给了同学,另一部分是剩下的9本。要求借给同学多少本,要从22本里面去掉9本,用减法计算。
学生填写算式算出得数,口答结果。
▍流程四:全课小结
1.课堂总结。
今天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怎样算?
2.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